泪洒故园

正文 第三章春望犹寒泪不干


    纵观明朝末年忧愤独上心头,而身在其中的任浚呢?更是激愤难平,人生之路从来不单单是靠某人指引与否,而是事体逼发的力量把他推上一条不归之路,从幼年亲戚那“无顶之帽“的耻辱,寒伧生活的经历,荊山寺的死里逃生,和了缘结下的一段仇缘,到科考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逼便着他不断努力,稍有停歇或放弃,轻者是无尽的嘲笑,重者是仇者致命的打击!看到母亲那日渐苍老的面容,和那不由地发出的一声轻叹,任浚曾跪在母亲膝下劝慰她,“有儿在,母何忧?“然而只是空言的失败,又何不让母亲担忧?他看到了朝政的腐败与没落,作为正气凛然的他与世俗那么的格格不入,他想到遁隐,寻找那心灵的一片净土,然而普天之下哪里有?他自以为传教佛法的寺院该有吧?没想到了缘的追杀让他感到彻底的无望!他根本没有停下的理由,甚至不敢有一丝放弃的奢望,他只有坚守着自己那固守的正义去面对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既然邪恶掌权制造出的是黑暗,何不让正义者来掌权来创造光明呢?!
    这种家国忧思如一股动力在催促着他学习努力,他的人生之路已没有退路,只有勇敢的走下去!
    天启五年,(1626年)任浚在好心人的资助下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他经历过乡试的坎珂境遇,他渴望世态有所好转,然而仍然由阉党魏忠贤操控的大明江山山,在几年后的今天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谁去迎合世俗,求和丑恶就会有上升的机遇,任浚依旧我行我素,用笔在纸上慷慨陈词,理据俱全而在由阉党施凤来,张瑞图作为主考官的眼里,任浚的文章不合时宜,即使文采何等卓越,在唯利是图的主考官眼里也是不名一文!尽管他竭尽全力的去争取,也只会是落第的结局!而当时奉迎权贵,一掷千金的张好古虽然文采不名一文,却因为极力钻营,投机而取巧,征得魏忠贤的赞识,而成为流传千古的“连升三级“的成功范例!是该赞颂“时也,势也!“的苟合?还是继续披肝沥胆的去斩断邪恶?任浚知道自己,即使败了,只要不倒下会依然前行的!
    如果把科举考试当作一场战争来打,那就应该学学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任浚觉得自己正是知己而不知彼,的确他只知道象“书呆子“一样学习,而对大明王朝知道的太少了,他理应去探究一下自己落第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尽管有人给他找出了“症结“所在,“不懂得圆滑世故,不懂得投机取巧。“的确,这些是所为一个正直的人所鄙视所摈弃的,尽管这些现象在一些时候形成风气,但是这种“恶政“只会让王朝颓废的越快,让恶者成为历史的罪人,因为每个王朝的兴起是正义者的打拚,衰败时的力挽狂澜也是正义者的不懈努力!任浚第一次剖析这个王朝的起起落落,他似乎找到了突破口,就是权力的流失,万历皇帝足有二十几年不上朝,把他的权力错谈地交付于九千岁魏忠贤,如果魏忠贤是个正者,他会象诸葛亮一样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恰恰相反,是个“大恶之人“,朝廷之上乃至地方官员唯他“马首是瞻,“不听命者动者以暴力除之,尽管以东林党为首的顾宪城,邹元标,叶同高,等人与他以及他的势力死嗑,但终归势力单薄,岌岌可危。恶政蔓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王朝的希望在哪儿?除非再来个朱元璋再世?那只是梦幻罢了!当所有的恶习成为习惯流于湎然的时候,正如一股黑色血液注入社会这个大动脉,社会的种种病垢便呈现了出来,无人救治,只会泛滥无边,加上恶人加小人的推波助澜,安有治好之理?1620年的万历驾崩,对人民来说是个喜事,大都认为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始,然而这个王朝的罪魁祸首还不单单是万历皇帝,而是魏忠贤,他用驾空万历的方式,同样驾空操控了明熹宗朱由校,让他沉迷酒色之中,江山名头上是朱家的,实际上是他魏家的,更甚者有人发现他早为了成就自己的“皇帝梦“而造出了“龙座“,皇袍,皇冠也早已在某个不眠之夜偷穿了无数次,只等他周密安排的计划胜利实施的那天,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黄袍加身,也圆了他那酝酿多年的“皇帝梦“。他这完美的计划早已暴露无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上有“庆父不死,国难未已“的传说,然而,没过几年“庆夫“没死,皇上却死了!1627年新的皇帝崇祯帝登基,他再也不象前几任皇帝一样受魏忠贤操控了,他当燕王时,就暗中收集了魏忠贤的“罪证“等到有朝一日,把这个“历史罪人“绳之于法,能够掌握王朝的最高权力,而此时,便是最好的机会,他联会东林党的所有忠臣,终于把魏于贤搬倒了!1627年11月于1日,魏忠贤自缢于狱中,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朝廷乃至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任浚的朋友孙廷铨,和私孰老师前来相告,他们预言魏忠贤时代的终结,将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也是所有学子们示展抱负的时侯了。他们在“凤梧轩丨里一彻长谈,不觉已经天亮。老师叮嘱任浚不要焦虑,心急,要在等待中韬光养晦,生命要有定性,要做到世情万变而不惊。任浚感激老师的教诲,他想的也正如老师说的,一个魏忠贤拿下了,而他的机构和整个体系要想拿下,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任浚通过对社会的剖析,和与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他有种胜券在握的信心。作为一个寒士他们的理想和抱负,考试入仕的目的,绝非是为了升官发财,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过是一种庸俗的基调罢了,一个真正受尽苦难的人,想到的未来是要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与担当!尽管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天壤之别,但只要去做一切会得到改观的!
    崇祯皇帝一直为他的大明江山的存亡而考虑,尽管江山的衰败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是从哪一代皇帝积累起的恶习成风,他无从考据,揭自己祖上之疤痕,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面对社会问题的重重繁琐,他决定一一去治理,尽管清除魏忠贤残部让朝廷处于明朗,百姓叫好,但在大兵压进的农民军眼里,不领其情,他们则认为崇祯帝的苦心真的是把“死马当作活马医“了,一个早已病入膏肓的江山,纵然极力去医治也是徒劳的!在遍及全国的农民军眼里大明江山早已名存实亡,在社会的最底层由于深受苦难才揭竿而起的,他们不会崇祯帝的一点仁政而中途折回,最猛烈的李自城大军,飞称闯王,向当年明朝先帝朱无璋一样浩浩荡荡,所向披靡。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江山,崇祯帝没选择逃避,而是用他那微弱的身躯硬扛着,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觉得只有这样尽心尽力的去拯救残局,百年之后才有脸见列祖列宗。他知道只有他自己的努力还仅仅不够,他必须载培发掘一批与他同舟共济的人才与他共同扛起江山荣辱。于是他于崇祯四年(1631年)在故宫太和殿举行了一次全国会考,任浚等待多年的机遇终于到来了,他意气风发,文思泉涌先后通过了周延儒,何如宠为主考官的礼部会试,最后又通过了皇帝亲自在太和殿主持的殿试,皇帝阅卷对其文笔大为赏识,遂赐进士及第。任浚听说及第后并无太多的喜悦,反而涌出感伤的泪水,他回思科考的坎坷历程,从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拚搏到而今人到中年,他提笔写下了“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道考难,府考难,县考更难!“的对联,考生们看后颌首赞叹不已。
    唐朝诗人孟郊及第了写下了“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虽然孟郊与任浚都是寒门及第,而他远没有孟效那旷达欣喜的心情。
    回到家时他拥抱着母亲痛哭失声。他等候了多少年,在梦里企盼了多少年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村里的人们为他们感到高兴,前来祝贺,有人说,他娘俩的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任浚的师生们也前来祝贺,都为他感到欣喜。不久,皇帝下旨任命任浚为山西芮城当知县,从此,他开始了人生的仕途生涯。他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国故园,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更大的风雨将会降临,但他早已做好了面对的准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