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故园

正文 第十四章天长地久惟孝道


    天长地久惟孝道,梦回追思独怆然。任浚为母守孝三年,整日悲痛呜咽,不食酒肉,传为佳话。顺治八年三月他回京任职,由于在右侍郎间理顺了财政关系,澄清了财务混乱,让初创百废待兴的满清王朝这台国家机器开始了正常远转,他功不可没,鉴于他德才兼备,能力卓著,便又任户部左侍郎,掌管仓务。
    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民生之首。而库存却时时出现短缺,出现严重的弊端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再没落的腐败,任其蔓延如同垢病,只会愈演愈裂,不会烟消云散的。盛世王朝农民总是把第一口粮食缴给朝廷,他们等于把信任交给了皇上,他们高喊着“交上皇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把整个心儿交给国家,希冀着国泰民安的長久不衰。然而当世情骤变,当百姓自觉的上交,变为贪官污吏疯狂掠夺的时候,朝廷的信任度在一度地流失,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社会关系的扭曲和动荡不安!而惯养成性的官弊,自然在加速着一个王朝的灭亡。
    当尘埃落定之后,满清王朝的建立,让百姓有了着落,但要想让百姓有种信赖感和从属感,就得让王朝彰显正气!当任浚接任粮官的时候,有些官员们难免战战兢兢,这也难怪,多少年来任浚的英名传遍大江南北,不管是他的机智和胆识都迎得天下百姓的赞叹,单单他那别出心裁的“耙“和尚一案,就足以让天下人为之一震!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今天又要来掌管天下粮仓,指不定会闹出个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一些粮官们胆战心惊倒是必然了,因为清朝仍旧对他们委以重任,并非是有意包庇他们的罪行的,犯了事照样是插翅难飞!而“吹尽狂沙始到金“,对于那些忠勇者自然更加重视了。
    有人认为,几年的战乱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粮仓里肯定空空如也,然而当任浚到一个大粮仓的时候,里面不仅没空,反而霉烂了不少,可悲的是这些粮官们只把这些粮食据为已有,即使在动乱之期,任凭军民饿死,也不派放,谎传军情,说粮草紧缺,这些官员们一经查办,谁人为他求情,简直是草菅人命!而有些仓库里却被胆大包天的官员们卖了换成了银两,便又打发士兵们去百姓家掠夺来逐步填充,这些自然也不会轻饶!更有的是明明库里有粮,而官吏们以造册成画票等不择手段,把粮食名正言顺的进了自家,真是可气可恨!而百姓们如今依旧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这些个官员不法办,还真个是天理难容!
    几个月的清理整治这些贪官们无一不被惩治,而粮仓里却频添了近十万石粮食,百始们大声叫好,气象焕然一新,百始对清朝的信任度提高了几成。自然皇上对任浚的干练也欣喜万分。
    顺治八年九月癸已,顺治皇帝出行狩猎,驻跸董郭庄,总督仓场户部侍郎任浚,巡仓御使焦毓瑞等各受皇上赐食,赏袍帽等以表彰他们的功劳。次日,顺治帝驻跸坝上,任浚,王永吉等陪同顺治皇帝视察坝上码头,对任浚在任职期间大为褒赞,“对于官吏种种营私舞弊的行为,任浚特疏驳正,澄清了自明以来仓库的多年积弊,说任浚:“公廉自律,而群下无敢干者,挂久遂骤减于前,岁增十万有余!″大大缓解了清朝初年败政危机,为维护满清王朝的中央机构中枢的生存和运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顺治十年五月,任浚上疏:(户部右侍郎),其同职(原职副都御史)亲授欶印两月,但矢志急公,伴纵实地做起,其初政可期后效方幸,优望皇上轸念漕粮重务,幸尔得人,俯赐台留,国计幸甚。“
    皇上看了任浚的上疏,大为赞识。从此任浚作为汉臣在朝廷中的地位更为稳固,又加之同乡孙廷铨也任要职,他们志同道合,在朝中形成一股中坚力量,对满清王权与汉民利益冲突,或满汉矛盾的缓解与调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个少数民满族能占领中国立朝建国,自然有他雄健的魄力,但只凭着他们固有的王气来治理国家还是远远不够的,必经依赖汉臣的通力合作才会把整个清朝治理的更好。而也只有汉臣在朝廷的立足,百姓才有安定可言。而在朝堂之上满臣与汉臣之间的矛盾也时常发生,无论是歧视还是嫉妒都是难免的,而以任浚,孙廷铨,为首的汉臣们,在关乎民族大义和民生问题上据理力争,为力求汉族在朝廷中的原有的地位争取一席之地。否则,清朝如果只是满族人的天下,而汉族屈居人下,将永远还抬不起头来,天下一统的大清王朝将是一句空话!而汉臣在朝中的权势如不凝聚而松散,将受更加沉重的苦难。因此,朝中之事比明朝的朋党之争更加激烈,以后任浚等汉臣们为了自己或民生的一息尚存任重而道远!
    而幸好,顺治皇帝的心存高远,在事端的调和之中,能听从于汉臣的辩解,能理正让人臣服,又有多尔衮的通力合作,让清朝在汉臣中,在百姓中的威望日臻高涨。顺治皇帝在任为人才于,也更加着重于德才兼备,而不是只取向于满臣的人选,虽然有些满臣对此怀有不满,但在任浚等汉臣的办事能力他们也只能是暗自佩服,自愧不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