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家的小娘子

第二百七十六章 叛乱,此生只娶一人


    看着怀中沉沉睡去的小娘子,轩辕云天缓缓起身,靠坐在床头。
    “世子爷,安亲王已经知道世子妃被救走的事,他们已经撤走了!”阮老头一瘸一拐的上前来。
    “你确定?上次的事情我不希望再一次发生!”沈华灼主动以自己为饵钓轩辕御安现身,虽说是她想要帮他,可是这其中定然少不了阮老头和泠江王的引导。
    “属下不敢!”
    现在的世子爷看着好说话,可是在他知道世子妃当时在他手上被抓走之后,他可是一度崩溃了的。
    对着他撂下话来,若是世子妃回来的时候有半点损伤,就要让他拿命来赔。
    最终他仅仅只是被打了一顿,这源自于世子妃回来的时候完好无损,否则,他这条命也许还真能被世子爷要了去。
    毕竟,世子爷有多宝贝世子妃,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出了一次错误,再在同个地方他怎么可能不会再犯。
    “你记清楚了,你是我娘留下来的人,不是他泠江王爷留下来的,除了我和世子妃谁也动不了你,谁也使唤不了你!”
    轩辕云天冷眉微挑,这是明确告诉他不要再听从泠江王的命令。
    阮老头心里有数了,沉沉应声退去。
    元华二十一年,据传泠江王叛乱,阴谋绑架朝廷派去执行任务的安亲王,还试图杀人灭口,幸好安亲王本事大,逃了出来,一路回京,上报此事,轰动朝野。
    御史笔吏们赶紧泼墨挥毫,笔耕不辍,肆意攻伐泠江王素来有反骨,谋朝篡位大逆不道,理应当诛……
    朝廷之中,不乏文采卓绝的读书人,写的那些批判泠江王府的文章,那确实好得不能再好。
    一时之间,天下哗然,但凡是有识之士都对泠江王府口诛笔伐,莫不如是。
    沈华灼摸着已然显怀的肚子颇为忧心:“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看轩辕云天一副大势在握的模样,她心里只希望他一定要有把握在手里,可是听着那些什么什么都不懂老百姓们就只知道在那里人云亦云,跟风讨伐,她心里也是难过不已。
    “快了,轩辕御宁已经进了京城之地,他很快就会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到那时候,是非黑白,再由他们重新评说!”泠江王府从来都不畏惧百姓们的口水,反正,在这场战役中,归根结底是实力的比拼,至于这些口水仗,打也是白搭。
    反正到了后面,证据爆出来之时都会打脸。
    沈华灼仍有疑虑:“宁郡王不是应该帮着朝廷的人吗?”虽然他们关系不错,可是他真的值得把这么要紧的事情交给他来做吗?
    “那是他的杀父仇人。”
    沈华灼一愣,这其中怕是又有一段故事,罢了,她也是太爱操心了!
    “明日我们该起程进京了!”战势打得如火如荼,朝廷的人很明显不是对手。
    轩辕云华称帝二十多年,前十年一直在忙着收拾京城里原有的大家家族,将他们一个个按了一个罪名打压出去。
    后十年想要腾出手来收拾破碎的山河之时,才发现连年灾荒。
    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
    这连着十来年都是如此,整个轩辕皇朝压根就没有休养生息过来。
    这般局面,若是再任由它发展下去,不说轩辕皇朝的百姓有意见,恐怕就邻近那些国家也忍不住想要来分一杯羹了。
    在一点上,泠江以南之地,因为有沈华灼培育出来的精品粮种,虽然也经历过同样的灾荒之年,但种植出来的稻谷也比京城之地好得多。
    百姓生活水平总体水平也较泠江以北之地高。
    “媳妇是不想去?”轩辕云天有些为难。
    按理说,为了小娘子和孩子好,肯定是不能让小娘子跟去京城,可是青石在她手上,他们想要拿到先皇留下的圣旨就必须用到青石。
    沈华灼还没开口,轩辕云天又道:“媳妇若不想去便不去,拿到装圣旨的匣子,便让人快马加鞭送来与你解开,再送回去!”
    “不……这样一来一回太耽误时间。”
    沈华灼进了空间,青石正好还在,她连忙握紧拿出来递给他:“青石这个东西太难以驾驭,我原本取不出来,现在好了!”将青石交给他去京城,她就留在泠江等着他。
    琉璃灯下,小娘子微型纤细,小腹微微隆起,小脸仰着,眼里写着几许留恋与不舍。
    轩辕云天喉咙发烫,却见小娘子一阵哽咽,呜咽出声:“我……你要加倍小心!”如果可以她很想让他不要再管这些事,他们就在青云山中寻一片乐土,忙时种田养鸡,闲时坐看花开花落,她明明想过的是田园的生活,却逼得不得不来过着这争权夺利的日子。
    “不要皇位,也要为生存!”他不同,从小到大就知道他的仇人是不同寻常之人,他想要与之一斗,就必须要能忍常人之所不能,过常人所不能过的日子。
    这近三十来,他一直都是这么过下来的,可是唯一的意外就是小娘子的闯入。
    让他也能渐渐的看着到权势以外的东西。
    一番依依惜别,轩辕云天于翌日清晨,带兵渡江。
    其谋略过人,又英勇善战,甫一登场,就将原本就不占优势的朝廷兵马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
    于两个月后,开春之时顺利抵达京城,轩辕云华召集城中禁卫军抵抗,却被他们不战而降,直接大开城门迎了泠江王父子入城。
    一路进入皇城,势如破竹!
    有人指责他们为乱臣贼子,阴谋篡位,却被泠江王斥责,他们才是真正的轩辕氏正统皇族,而当朝皇帝轩辕云华并不是当年先皇命定之人!
    有宁郡王手持先皇圣旨所装檀木匣为证。
    第二百七十六章
    匣中圣旨一出,整个朝堂之人哗然。
    有那不相信者,专门跑去验证,也有那前朝的元老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们绝对相信。
    到了最后,不管是相信还是不相信的,泠江王的实力都摆在那里,他已经带兵兵临皇城之下,又岂有他们犹豫的份。
    相信者多是先皇的两朝元老,他们深知当时先皇的意思,皇位他是绝对不会传给性格暴戾乖张的轩辕云华,毕竟先皇一直苦苦栽培的乃是泠江王,只是当年,他实力太弱兵才会被借助他国兵力突然崛起的轩辕云华所抢。
    “大侄子,本王早就说过,世上有些东西,该谁的迟早还是谁的,你抢也抢不来的!”泠江王一身紫金蟒袍,看着面前神色枯败的老人,从身上明黄的衣饰便看得出来,他是当朝的皇帝轩辕云华。
    “哼,皇叔说得可真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属于谁的,这皇位也是一样。”轩辕云华不屑的挑眉看他。
    就算他现在皇位坐不稳了又如何,他下来了,泠江王上去,可他的儿子还在外面,他相信,有朝一日,他一定会再次助他将皇位夺回来。
    “你是说安亲王吗?他此时只怕也是自顾不暇,哪里还能顾得上你?”泠江王一番话毕了,冷冷的将这么多年,他施加在他们泠江王府和泠江以南之地的事情,统统都说吐出来了。
    指责他的冷血无情,指责他的狼子野心……
    “忍了这么多年,不吐不快了!”
    这还只是私人性质上的,很快由泠江王授意的原本朝堂之上的大臣立刻上折子帮着泠江王府痛斥当朝皇帝的十宗罪。
    残暴血腥导致上天责罚,以至灾祸连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说了一大通,反正就是他轩辕云华根本不适合再当这个皇帝。
    这个时候,泠江王早就在京城之地埋好的大臣再加上一批还怀念着先皇当初鼎盛繁荣之象的老大臣们都自发自愿的表示要支持泠江王为皇帝。“此乃正统,不可玷污!”
    ……
    京城之事大局已定,泠江王在得到朝堂大臣拥护的第一时间就已经表示要取轩辕云华而代之。
    农历三月初三,宜大祭,宜大典,泠江王在轩辕皇朝都城盛京登基为帝,封膝下唯一的嫡长子为太子,而皇后与太子妃一职却并没有就此立下。
    轩辕云天不忿找他理论,他却以她们二人均未到场而一言而概之。
    轩辕云天心知他的意思,当下扔了一句话:“我轩辕云天此生就只会有她沈华灼一个妻子!”
    意思是就算你不立她为太子妃也无所谓,反正他不会再娶任何人!
    说那话的时候,他双目炯炯看向的是御花园里新长出的百花和绿草。
    那些生命在一片春光之中焕发出了浓浓的春意与活力,在这个时候,他竟然开始怀念起在沈家村里的日子。
    想念在后山山谷里他们亲手种下的那些茉莉、兰草、葡萄藤……更加想念那个怀着他孩子的女子!
    “你……你胡闹,男人三妻四妾,实属正常,你……你若是实在是舍不得她和孩子,你便留个侧妃位置给她,依她的出身,如何能担得起太子妃的位置?”
    那个位置从来都是要留给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大臣之女,怎么可能白白浪费在一个乡野之地的农妇?
    泠江王吹胡子瞪眼的表示自己不能忍。
    不过,轩辕云天在说完之后,已经拂袖离去,父子两人在登基当日就因为此事生下隔阂。
    轩辕云天在离开皇宫后,召集人手马不停蹄的赶往泠江城,此时此刻,他迫切的想要接她入京,就算她大着肚子没有办法长途跋涉,大不了他就在泠江城里陪着她,直到她生产。
    新皇清元帝在得知亲生儿子居然一声不响的离开之后,顿时大怒,幸好有大臣解释,前皇帝最看重的皇子轩辕御安到现在还没有被抓住,他带的人此时不知道正隐在何处随时准备给他们迎头痛击,或许他只是为了去剿灭轩辕御安的人。
    这般一解释,清元帝才想清楚了。
    不过,他想不清楚也没什么用了,因为儿子就只有这么一个,要是没有了,他这皇位就白争了,所以,与轩辕云天那点子事儿,他就算身为皇帝,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眼看冬月飞雪到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沈华灼在泠江府已经生生等了近半年的日子。
    “主子!你如今身子重,快赶紧着坐下!”挺着七个月的肚子,她有些心累,依着绿儿的话靠坐在一旁的长榻之上。
    “我知道。你也坐下!”她看着站在她面前的云小妹,她虽然是年前成的亲,可只经过了洞房花烛那一夜,她就怀上了,这不已经四个月了,小腹微微隆起,脸庞之上也带着一些新嫁妇人的妩媚与温柔。
    二人闲庭适步,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大有一种岁月静好之感。
    这般的悠然美好,让来人不禁不敢出声打扰他们。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般的自觉,总有人忍不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