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

第52章


  ——法国宗教报纸《十字架报》  
  这部影片充满着生命力,它所叙述的现代中国家庭所存在的冲突显示了“传统思想”与“台湾超现代”之间的互动关系。
  ——法国《世界报》  
  《一一》里每个人物的境遇不论是专注、关爱、矛盾、冲突,抑或忧伤、喜悦、痴情、梦想,都是一首首生命的诗篇,咏颂生命的每一个音节。这个“生命的诗篇”虽然发生在台湾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其实也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法国著名影评人 培尼赫  
  在台北市住着一户中等阶层的家庭:丈夫简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儿婷婷和年仅10岁的小儿子杨杨,他们和敏敏的母亲共同生活着。
  在敏敏的兄弟阿迪的婚礼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麻烦事,先是阿迪的旧情人云云在阿迪与小燕的婚礼上大吵大闹,而后在电梯口,简南俊与自己30年前的旧情人谢里相遇,接着是婆婆在和婷婷一同回家的路上跌倒而住进了医院……
  婆婆因为中风而陷入了昏迷状态,婷婷一直很内疚,认为婆婆的病和自己有关。而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之下,敏敏的精神几乎崩溃,她开始整天烧香拜佛。
  医生告诫家人需要每天轮流跟婆婆讲话,以帮助其康复。可每个人面对着沉睡中的老人都张口结舌,最后不得不请护士念报纸来解脱尴尬困境。为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敏敏上山入宿寺庙了。
  新搬来的邻居丽丽和她的男友吵架了,两人分手后,丽丽的男友胖子开始主动和婷婷约会。可婷婷最终发现胖子真正爱的人不是自己,他的内心深处还在爱着丽丽,这一切都让婷婷觉得悲伤。
  儿子杨杨受父亲的影响爱上了照相机,他觉得人只能看到一半儿的事情——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于是他开始拍摄人的背面,用儿童单纯而奇特的视角拍摄周围的生活。他在学校总是受教导主任的刁难,他便用自己的手段报复教导主任。
  深爱着丽丽的胖子一直关注着她的行动,他误以为丽丽和她的老师有关系,冲动之下杀了那个男人。
  简南俊借着去日本出差的机会和旧情人谢里重叙旧情,两人虽然彼此知道自己是对方的真爱,却无法从头再来。
  不久婆婆去世了,敏敏下山回家。生活一如既往。
  在婆婆的葬礼上,杨杨念了一段自己写的话送给婆婆:“婆婆,我好想你……我觉得我也老了。”
  有趣的都市
  《一一》的影片背景主要是台北都市,它以一个普通家庭中各个成员所代表的不同年龄阶段来阐述人的一生中不同的成长历程及种种遭遇,在影片里,小康之家表面上似乎是风平浪静,然而骨子里却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可以说,杨德昌对于台北都市的触角是敏锐的,他不断地思考着都会里各阶层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结构,他的影片向来是为了让观众认知台北社会的面貌,在他的镜头下,台北的人物和空间跟时代的脉搏是一起同步跃动的。
  在对电影《一一》的访谈中,当记者问道“为什么对都市如此敏感,可否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倾向于拍摄都市题材的电影”时,杨德昌答道:“创作某个主题一定是出自于兴趣。对我而言,都市生活本身是非常多变而有趣的,我也发现都市这种生活形式其实是人类进化及文明发展的必然后果。都市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常常有人会感觉到现代社会是非常疏离的,我最近领悟到这样的感觉是和农业社会比较而来的。过去的生活形态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单纯友善。我不断思考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发展出早期农业社会这种人际关系,然后我发现这并不是不可能的,相反地,都市可以是一个发展更好、更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地方,只需要一定空间及时间。城市真的很有趣,即使不成熟,它的丰富性还是很值得探讨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拍一些关于都市的电影,因为那已经是文明社会中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了。” 佚 名
  ☆“现在这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怎么做。”这是杨德昌的电影《麻将》的主旨。当代社会,人们总是过分忙于物质财富的积累而疏于精神上的思索,在现代西方文明影响下的台湾更是如此。多数台湾人的财富获得迅速积累,然而,他们缺少了精神上的寄托,一时间,大家似乎真的不知自己要什么了,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过得好一点吗?当物质生活舒适之后,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于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再然后,台湾真的有可能走向毁灭。台湾作家宋泽莱的小说《废墟台湾》就曾预言了台湾的毁灭状态,杨德昌虽然没有明确台湾毁灭的景象,但他借片中人物的嘴已经隐喻了台湾都市化进程中非常严重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危机,并且向台湾民众发出了警示。
---------------
一一(2)
---------------
  ☆杨德昌的《独立时代》是一部万花筒式的作品。在影片中,杨德昌继续了他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对于“宏伟叙事”的爱好,罗致了差不多“一打”排名不分先后的主要角色,勾勒了一幅交响乐般繁复和百科全书式庞杂的众生画卷。同学、朋友、同事、幕僚,官场、情场、生意场,婚姻、婚外情、同居,文化经营事业、演艺圈、政府部门……看《独立时代》,我们好像是在翻阅现代版的清末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
---------------
黑暗中的舞者(1)
---------------
  一部别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具有深渊一样的穿透力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和信念的赞美诗
  2000年出品
  导 演:
  拉尔斯·冯·特里厄
  主 演:比约克 
  凯瑟琳·德诺芙 
  戴维·莫尔斯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十三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
  《黑暗中的舞者》是丹麦杰出导演拉尔斯继《破浪而出》、《白痴》后的“良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据说拍摄这三部曲的灵感,来自一则他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一个小女孩去森林中游玩,她手里有面包,口袋里有玩具,但一路上她愉快地把所有的东西一件件给予周围的人,最后她什么也没剩下,一贫如洗。可她说:“我一切都会顺心如意,一切都将完好如初。”拉尔斯以这个自我牺牲奉献的角色当范本,塑造了《黑暗中的舞者》里坚强而乐观的塞尔玛的形象。影片上演了一幕属于美国60年代的悲剧,或许只有在这个时代才会发生种种的不公平和无知,塞尔玛如同战场上的孩子,左躲右闪着每天的不幸,但生活并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而出现奇迹,黑暗的世界最终埋没了她倔强的身姿。
  这是一部赚人眼泪的歌舞片,在拉尔斯的眼中,世界同舞蹈与音乐是一体的,在轰鸣的机器节奏中起舞,在火车的奔驰中起舞,在庄严的法庭中起舞,在无情的断头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号,是对命运压迫的反抗,正像它的电影海报中向人们诉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的阴影里,她凭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别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点浪漫,也有一点灰色,但是却充满力量。它向100多年来经典电影里所有爱的深处走去,既有琉璃的色彩,又有深渊一样的穿透力。
  ——法国著名影评人 拉尔夫·里舍  
  有着“冰岛女神”美誉的歌手比约克在影片中的表演令人感叹,虽然她此前从未出演过电影,但我们还是被她的演技所折服。她的音乐向来轻灵任性,像一座现代派的艺术冰雕,乍听之下有些随意妄为,再听就发现韵味无穷自然天成,加上她举世无双的“鬼声”,无法不独树一帜、鹤立鸡群。
  ——第53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  
  《黑暗中的舞者》和我们以往看过的影片并不一样,它是一部绝美的音乐片,它带给了人们无法言传的力量——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在纷乱的世界里跌跌撞撞,但却坚持着不让自己倒下去——这类主题始终具有高度风格化的凌空翱翔的意味。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 詹姆斯·霍克  
  《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电影,它的情节简单却能够在狠狠撕破你心灵厚茧的同时让你对电影的固有看法一扫而空。它是那种所谓的“另类”,从头到脚都是。
  ——影评人 刘 勇  
  影片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底层社会的一面。塞尔玛是来自捷克的移民,是一个单亲母亲,她在一个乡村工厂工作,靠着一点点微薄的工资和她的小儿子吉恩艰难度日。
  塞尔玛有一个令她心痛的秘密:由于遗传因素,她的视力正慢慢地衰退,只能靠着高度近视镜才能维持微弱的视力,她发现儿子吉恩也有同样的疾病,如果她不能挣到足够的钱支付动手术的费用,吉恩也难以逃脱变瞎的命运。为了给儿子凑钱动手术,塞尔玛开始日夜不停地加班,将辛苦赚来的每分每毫都装在一个小铁皮盒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