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淮河-污染的真实原委

第14章


  
  在中原,水资源不仅是发展的先决条件,甚至在不远的将来,还是生存的基本条件。过去水库修建地多有不满,认为占我方土地,为下游拦蓄洪水,是牺牲自己,造福别人。不成想没有过多久,拦水工程都成了一城、一地的福音工程。  
  我们是在一个雾气重重的下午去南湾水库的,阴沉的天气让人有压抑感。本不是旅游,因此也就不能照顾自己的情绪。  
  出信阳城向西南,一条宽敞的水泥路沿河而建。河面宽阔,河的不远处可能有拦水坝,水纹丝不动,暗绿诱人。坡岸绿化自然,两行垂柳遥相轻拂。河对面是新建楼宇较多的城区,薄雾之下,隔河望去如海市蜃楼。路宽,水泥成色陈旧,虽多破败处,却增加了厚重感。  
  因伴水而行,我们一扫对淮河流域城乡灰、干、土的感觉,爽快多了。  
  由于建筑物毗连,我们感觉刚出城,就到了南湾乡,实际路程大约10多公里。  
  小乡镇沿路建街,同样较为敞亮。房屋虽低小,却和谐、干净。如同徽州的古民居,虽是千家万户各自设计建造,却神韵暗合,与山水同灵,落得如书中桃花源一般。  
  南湾水库大坝边的园区小景车可以直上大坝。坝顶并不宽,长千余米。据了解,南湾水库的大坝曾两次加高。原来设计库容是13亿立方米,后增加到16亿立方米,以确保下游信阳市和京广铁路的安全。坝西侧水绿如深潭,广阔而幽深。水中有大大小小的岛屿,是淹没的小山留在水面上的顶部,大约有24座。隔水远眺,岛上绿树参差,偶有建筑掩映其中,更添情趣。坝东直下近百米,水泥护坡之后便是成片水彬林,新发嫩叶细碎而多,为淡绿色,像是一层层可流动的云霭。远移目光,可俯视平坦的信阳城。高大建筑屈指可数,密实的楼宇、纵横交错的街道,自然中显得有序。  
  沿南湾湖亦有公路,但绝非桐柏绕山公路之突兀,如林中小径,回环曲折。山水之间,偶有平坦地块,绿草如茵,植些许热带风景树,像是云南西双版纳的植物公园。  
  水库风景区内也在改造。一群工人在大坝边打砸一混凝土建筑,似为领袖雕像或语录牌。游湖码头还有一些商业建筑、人造园林。总体与山水一体,不经意间显现规划与建造的水准与用心。比较桐柏“淮源”造景,让我们顿时觉得信阳必有高人。  
  由于天色将晚,南湾仅“到此一游”而已。但水库的工程浩大与气度非凡,让我感受到上世纪50年代治淮的惊天动地的气魄。据说,1951年兴建汝河上游的石漫滩水库时,工程技术人员是从学校里拉出来的刚毕业的大专生,施工者是4万多名民工,大型机械一无所有。  
  结果只用3个月时间大功告成。可以想见,修建南湾水库时,可资凭借的也是劳动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满腔热情。  
  南湾水库建成后,信阳市一解百年水毁城市之忧。但淮河上游最大    
  诗境南湾(2)    
  支流之一的河,流域面积207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下降为  
  每秒0.5-2立方米。也就是说,上游的滋润,是截留了下游应得的甘  
  霖。    
  刮目看信阳    
  我听说过很多河南人的故事。在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有相当多的河南人,绝大多数是贫穷的河南农民逃荒并定居在那里。颇为自负的陕西人就认为河南人吃了他们的“馍”,好事者编纂了很多小故事讽刺或影射河南人。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新华社陕西分社工作,听到了无数这样的小笑话。  
  我以为,如果有心人去收集整理有关河南人的故事,肯定是一本畅销的新时期民间文学作品集。后来听说,我们新华社河南籍同行写过这样的书,名叫《河南人惹谁了》,销路果真不错。  
  但信阳让我们刮目相看河南人!  
  信阳在河南省南部,处于大别山区与淮河平原交接处,是典型农村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即成诸侯国,公元928年更名信阳。据2000年统计,有772.96万人,分布在8县2区。其中农村人口占86.2%。  
  我们沿北京到珠海的高速路向南,经驻马店,从信阳出口下,沿宽阔的连接线,很快看到一个以连绵远山为背景的颇为大气的平原城市。由于我们刚从灰暗、单调、经常有不良气味侵扰的沙颍河畔来到这里,顿觉清新许多,精神一振。  
  据介绍信阳市只有20多万人口,312国道东西横贯市区。过去很多朋友到过这里,印象无不是穷、脏、乱。历史上,这里是有名的土匪出没的地方。我们看到现在的市区,高层建筑不多,但街道纵横绵长,两边建筑密实,有实力老城的味道。我们从桐柏回信阳市时,自西向东开车走数十分钟,没有见到多少大的企业、工厂,但街道正规,两边商铺起伏,人流不息。先后住宿的信阳市民政局办的宾馆和汽车站宾馆,都有一定规模。宾馆饭店人来客往,是人文观察最佳地点。  
  两家宾馆虽然规模有大有小,管理水平不同,都绝无我们想象中的“河南风味”。  
  我们的第一顿饭是信阳环保局在民政局招待所餐厅招待的,有环保局两位副局长作陪。餐厅洁净程度与南方大饭店无异,装饰简洁大方。服务员是当地人,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中规中矩。饭菜有些地方特色,都是清清爽爽,味浓而不腻。  
  车站饭店也出我们意外,气度较大,硬件一般,但卫生条件丝毫不逊于其他。洁白的被褥现暗条纹,轻而暖,让人不忍离床。至今每每住宿,还会想起信阳车站宾馆雪白而轻暖的被褥。  
  河南不缺扩张意识,不缺少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不缺少决断、行动的胆识。现在这两大关键因素都有根本性转变,腾飞只在时日。一是群体素质有了质的飞跃,社会主体不再是口头故事中的“河南人”;二是有了基本的经济基础,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后路过固始、潢川等地,所见所闻,证实了这种判断。  
  据信阳干部介绍,全市目前年财政收入仅10亿元,缺少骨干工业企业。我们时间有限,不可能深入了解。但经验告诉我,对充斥城市文明气息的地区,在具备基本条件之后,一定要刮目相看。    
  “红旗”打不了多久    
  “用正面典型引导人”,这是新华社记者肩负的职责。这次暗访前,全国人大和新华社国内部负责内参的领导一再要求我们,应通过暗访、深入观察,探寻淮河治理中的“正面典型”。  
  比较源头桐柏、印象中的中下游地区,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现状,信阳也许都可以算是一面红旗。我们再三商量,准备将信阳作为淮河保护的“红旗”,努力正面宣传,激励“后进”。  
  几天明察暗访,发现信阳工业污染源似乎不多,环绕在大别山脚下,雨量充沛,气候温湿,易于草木生长,做绿化工作相对容易一些。  
  加上信阳境内350多公里淮河仅承载800多万人口,相对环境压力较小。信阳市也把“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列为区域综合发展的方向,两年前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了一个宏伟的建设“生态市”计划,得到批准并实施。现有4个县通过国家验收。  
  信阳市委书记有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源于何处,不太清楚。据称,大会、小会,经常强调。各级环保干部也都挂在嘴上一次次重复。但我们明显感觉到,信阳干部群众对“金山银山”的渴望,远甚于对眼前“绿水青山”的珍惜。  
  信阳市实际上已在为塑造“金山银山”做一些“打擦边球”的工作:在国务院批准的行政区划外,信阳专门设立了一个工业区。料想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不会落户在以农村为主的信阳。工业区最终搜罗的大多数还将是多少有些污染的加工业、制造业;信阳惟一有优势的矿产是珍珠岩(一种用于加工制作保温与建筑材料的矿石,产成品是白色轻泡的粉粒状物体,常用成品有楼层保温板、包装泡沫等),据说储量全国最大。现在土法开采较为严重,粉尘及污染物较多,间接还是要进入淮河;信阳还有一些严重污染水源的小皮革加工企业仍在运作。  
  家住河边的强大爷告诉记者:“除了汛期,河下游的水一年到头都很脏,就是被附近的化工厂和农药厂给污染坏了。现在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倒闭了,但是河的水质没什么变化,城里人吃喝拉撒下来的脏东西都往里面排。风稍微大点,我们附近的居民就要闻臭味了。”  
  还有一个让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事实:桐柏返回信阳为下午3时许,有数小时可供“暗访”,小蔡和小曹以“逛逛市容”为名,到河下游看了看。先在市内看到了一条破败企业的街,一个连着一个的倒闭的工厂,显然不是行政主管为了环保而关闭,而是市场淘汰使然;再是腥臭的河――每日近3万吨城市生活污水直泻河中,小皮革加工企业的污染依稀可见。  
  信阳要发展,信阳一定会迅速发展。膨胀的城市,不可能不发展工业。自然增长的人口,都要占有为数不多的水源,都要对流淌的淮河产生影响。我们在信阳境内沿淮河干流下行,每过县界都要到河边考察一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