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第14章


"对呀,对呀!"商人响应说.
"再说,她也不可能拿那笔钱,就她的处境来说,她没有地方去放那笔钱."
"对,我也这么说."商人支持他的意见.
"多半是她到旅馆取钱,那两个茶房起了歹心.他们就乘机作案,事后又把全部罪责推到她身上."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讲的时候情绪很激动.首席陪审员也恼火起来,因此特别固执地坚持相反的意见.但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讲得很有道理,多数人都同意他的话,认为玛丝洛娃并没有参与盗窃钱财和戒指,戒指是商人送给她的.当谈到她有没有参与毒死人命罪时,热心替她辩护的商人说,必须裁定她没有犯这样的罪,因为她根本没有理由把他毒死.首席陪审员则说,因为她本人招认药粉是她放的,所以不能裁定她无罪.
"放是她放的,但她以为那是鸦片."商人说.
"鸦片也能致人死命的."上校说.他喜欢把话岔到题外去,就乘机讲到他的内弟媳妇有一次服鸦片自尽,要不是就近有医生,抢救及时,她就没命了.上校讲得那么动听,那么自信,那么威严,谁也不敢打断他的话.受了上校离题发挥的影响店员,受了他的影响,决定打断他,好讲讲他自己的故事.
"有一些人可习惯了."他讲了起来,"一次就能服四十滴鸦片.我有一个亲戚......"
但上校不让他打岔,继续讲鸦片对他内弟媳妇造成的后果.
"哦,诸位先生,现在已经四点多了."一个陪审员说.
"那么怎么办,诸位先生."首席陪审员说,"我们就裁定她犯了罪,但没有蓄意抢劫,没有盗窃财物.这样好不好?"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看到自己取得胜利,很得意,就表示了同意.
"但应该从宽发落."商人补了一句.
大家都同意,只有劳动组合成员一人坚持:"不,她没有罪."
"这样岂不是说."首席陪审员歪曲说,"并非蓄意抢劫,也没有盗窃财物.这样,她也就没有罪了."
"就这么办吧,再加上从宽发落,那就尽善尽美了."商人兴高采烈地说.
大家争论得头昏脑胀,都很疲劳,谁也没有想到在答案里要加上一句:是有罪,但并非蓄意谋杀.
聂赫留朵夫太激动了,他没有发觉这个疏忽.答案就这样记录下来,被送到了庭上.
拉伯雷写过一个法学家,他在办案时引证各种法律条款,念了二十页莫名其妙的拉丁文法典,最后却建议法官掷骰子,看是单数还是双数.是双数,就是原告有理;是单数,就是被告有理.
今天的情况也是这样.通过这个决定而不是通过那个决定,并非因为大家都同意这个决定,而是因为,第一,会议主持者的总结虽然做得那么长,却偏偏漏掉平日讲惯的那句话:"是的,她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第二,上校讲他内弟媳妇的事讲得太长,太乏味;第三,聂赫留朵夫当时太激动,竟没有注意到漏掉"并非蓄意杀人"这个保留条款,他还以为有了"并非蓄意抢劫"这个保留条款就足以撤销公诉;第四,彼得.盖拉西莫维奇当时不在房间里,首席陪审员重读问题和答案时,他正好出去了;不过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感到疲劳,都想快点脱身,因此就一致同意那个可以早一点结束的决定.
陪审员摇了摇铃.掮着出鞘军刀的宪兵把刀放回鞘里,身子闪到一旁.法官纷纷就位.陪审员一个跟着一个走了出来.
首席陪审员郑重地拿着那张表格.他走到庭长跟前,把表格递给他.庭长看完表格,显然大为吃惊,双手一摊,就同其余两位法官商量.庭长感到惊讶,因为陪审员提出了第一个保留条款:"并非蓄意抢劫",却没有提出第二个保留条款:"并非蓄意杀人".照陪审员这个决定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玛丝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毒死了一个人.
"您瞧,他们的答案多么荒谬."庭长对左边的法官说,"这样的话她没有罪,也要被判服苦役."
"嗯,她怎么没有罪呢?"那个严厉的法官说.
"她就是没有罪.依我看,这种情形可以引用第八百一十八条."(第八百一十八条规定:法庭如发现裁决不当,可取消陪审员的决定.)
"您看怎么样?"庭长问那个和善的法官.
和善的法官没有立刻回答,却看了看面前那份公文的号码,算了算那个数目能不能被三除尽.他决定,要是能除尽,他就同意.结果这个数目除不尽,但他这人心地善良,还是同意了庭长的意见.
"我也认为应当这么办."他说.
"那么您呢?"庭长问那个怒气冲冲的法官.
"说什么也不行."他坚决地回答."现在报纸上已经议论纷纷,说陪审员总是替罪犯开脱.要是法官也替罪犯开脱,人家又会怎么讲呢?我说什么也不同意."
庭长看了看表.
"很遗憾,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说着把那份答案交给首席陪审员宣读.
全体起立.首席陪审员掉换一只脚站着,清了清喉咙,把问题和答案宣读了一遍.法庭上的官员,包括书记官.律师,甚至检察官,个个露出惊奇的神色.
三个被告都泰然无事地坐在那里,显然并不了解这答案的利害关系.大家又坐下来.庭长问副检察官,他认为应该判处那几个被告什么刑罚.
这样处理玛丝洛娃使副检察官感到意外的胜利.他心里十分高兴,并把这胜利归因于他出色的口才.他查了查法典,站起来说:
"我认为处分西蒙.卡尔津金应根据第一千四百五十二条和第一千四百五十三条;处分叶菲米雅.包奇科娃应根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条;处分叶卡吉琳娜.玛丝洛娃应根据第一千四百五十四条."
这几条都是法律所能判处的最重刑罚.
"暂时休庭,法官商议判决."庭长一边说,一边站起来.
大家都随他起立,带着办完一件好事的轻松心情纷纷走出法庭,或者在法庭里来回走动.
"哦,老兄,我们做了一件错事,太丢人了."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这当儿首席陪审员正在对聂赫留朵夫讲话:"我们这是把她送去服苦役呀!"
"您说什么?"聂赫留朵夫叫起来,这会儿他完全不计较这位教师大大咧咧的态度.
"可不是."他说."我们在决论里没有注明:"她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刚才书记官告诉我:副检察官判她服十五年苦役."
"我们不就是这样裁定的吗?"首席陪审员说.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争议说,既然她没有偷钱,她就不可能蓄意杀人,这是顺理成章的.
"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分辩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
"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怎么也会没注意?"
"我真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说.
"哼,您没有想到!"
"这事还可以补救."聂赫留朵夫说.
"唉,不行,现在全完了."
聂赫留朵夫看了看那几个被告.他们,这几个命运已定的人,仍旧呆呆地坐在栏杆和士兵中间.玛丝洛娃不知为什么在微笑.聂赫留朵夫的心灵里有一种卑劣的感情在蠢蠢活动.他原以为她会被无罪释放并将留在城里,因此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她才好.就他来说,不论怎样对待她都很为难.如今呢,服苦役,去西伯利亚,这样就完全消除了同她保持任何关系的可能:那只负伤而没有死去的鸟就不会再在猎物袋里扑腾,也就不会使人想起它了.
二十四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的推测是正确的.
庭长从议事室回来,手里拿着公文,宣读起来:
"一八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本地方法院刑事庭遵奉皇帝陛下圣谕,按照诸位陪审员先生裁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百七十一条第三款.第七百七十六条第三款及第七百七十七条判决如下:农民西蒙.卡尔津金,年三十三岁,小市民叶卡吉琳娜.玛丝洛娃,年二十七岁,褫夺一切公权,流放服苦役:卡尔津金八年,玛丝洛娃四年,并承担刑法第二十八条所列后果.小市民叶菲米雅.包奇科娃,年四十三岁,褫夺一切公权和特权,没收其财产,处徒刑三年,并承担刑法第四十九条所列后果.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平均分担,如被告无力缴纳,由国库支付.本案物证全部变卖,戒指追还,酒瓶销毁."
卡尔津金仍旧挺直身子站着,双手贴住裤腿上的接缝,手指叉开,脸颊上的肌肉不断抖动.包奇科娃看上去泰然处之.玛丝洛娃听到判决,脸涨得通红.
"我没有罪,没有罪!"她忽然对着整个法庭大声叫起来."冤枉啊!我没有罪!我根本没有起过坏心,连想都没有想过.我说的是实话,实话!"她说完往长凳上一坐,放声痛哭起来.
卡尔津金和包奇科娃已走出法庭,可是玛丝洛娃还坐在那里痛哭,宪兵只好拉拉她的衣袖.
"不,可不能就这样了结."聂赫留朵夫完全忘了刚才那种猥琐的感情,自言自语.他身不由己地赶到走廊里,想再去看她一眼.门口挤满了陪审员和律师,他们有说有笑,为办完案子而兴奋.聂赫留朵夫不得不在门口停留几分钟.等他来到走廊里,玛丝洛娃已经走远了.他快步走去,也不顾人家的留意,直到追上她方才站住.她已经停止号哭,只是抽抽搭搭地哽咽着,用头巾梢儿擦着她那红块斑斑的脸.她头也不回地从他身边走过.等她过去了,聂赫留朵夫急忙返身去找庭长,可是庭长已经走掉了.
聂赫留朵夫追到门房那里才截住他.
"庭长先生."聂赫留朵夫走到他跟前说,这时庭长已穿上浅色大衣,从门房手里接过镶银手杖,"我可以同您谈一谈刚才判决的那个案子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