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识相-解析古今中外美女

第30章


哪怕是走近死亡,格蕾丝也和戴妃一样,留给世人的除了惋惜还有种种猜测。1980年,格蕾丝曾在某心理保护学院接受特殊训练,她那时就预言自己将死在摩洛哥的街道上,两年后这些全都成了现实。 
  可你是否还了解另外的一些东西棗戴妃没有,格蕾丝却因此为人津津乐道。 
  她生于大富之家,曾是奥运冠军的父亲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缴纳”了上百万美元的陪嫁。她有过成功的事业,不但以《乡下姑娘》一片荣膺1955年的”奥斯卡影后”,还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星。 
  但比起水银灯下虚无的美丽,还是她的幕后生活更叫人啧啧称羡。在好莱坞,她虽与”万人迷”克拉克·盖伯、加里·格兰特有过默契合作,却从未传出香艳的”画外音”;在摩洛哥,她不单与王子恩爱始终,还有两个漂亮的公主、一个可爱的王子承欢膝下。 
  在她的爱情故事里,没有貌合神离的丈夫,没有草草收场的婚姻,没有隐隐讳讳的法国情人,更没有好揭私隐、发死人财的贴身保镖,就像童话书里写的,所有的罪恶阴谋统统遭到放逐,王子和灰姑娘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对于这些曾经辉煌耀眼的明星,真的让人无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比如葛丽泰·嘉宝,比如格蕾丝·凯丽,比如奥黛丽·赫本,比如格利高里·派克。 
  2003年6月,派克去世。人生就是这样一路相遇着与别离着:开始令人们痛,后来痛到人们完全习惯,时间恍如白驹过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派克一生拍了数十部影片,几乎都作为英雄出现。但在《罗马假日》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浪漫记者的喜剧形象。派克在《阳光浴血记》中还显示了他扮演反面人物的功力。据说,这部1946年的影片还没有拍完,他的演技就已经引起轰动。 
  无法忘记《罗马假日》的故事,穿着当时流行的肥裆裤的格利高里·派克,与留短卷发、系大摆裙的奥黛丽·赫本在浪漫之都罗马相遇,黑白时代的银幕爱情曾像多情的羽毛一样痒痒地拂过几代人追求纯爱的心灵,尽管那奢侈的年代只属于一见钟情,只属于稍纵即逝的初恋情怀。但它美,像天使的白翅膀划过夜的额角,只带起一阵甜而微凉的风,却足以藐视人间烟火。 
  虽然也欣赏梳着油光可鉴小分头、留着狡黠八字胡的克拉克·盖伯和腰束鲸骨裙、凤眼顾盼流波的费雯·丽,他们的美,具有一种震撼世俗的力量,像刮过塔拉庄园红土地的飓风,像抖落在画布上的颜料恣意流淌,最终定格下来。虽然只是一堆繁华的碎片,却补充了爱情在人间的另一番投影。 
  如果可以比较,那么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是天使伴侣,费雯·丽和克拉克·盖伯却是魔鬼双煞。虽然黄金搭档之间并没有产生众望所归的完美爱情,但他们在镜头前的甜蜜亲吻,曾令多少人在相遇爱情之前憧憬,在别离爱情之后流泪。 
  格利高里·派克的一生像他扮演过的银幕形象一样,高大、善良、谦逊、儒雅、正派、严谨,足以令每个接触过他的男性肃然起敬,每个倾慕过他的女性念念不忘。这个演了一辈子死去活来爱情戏的男人,这个能将平淡无奇的肥裆裤穿得如此好看的男人,即使在去世的瞬间,都没有因仓促而忘记将自己的手交回到妻子手中,就像学生在毕业时要将借来的书归还到图书管理员手中那样,他一言不发地赋予了他的妻子最后一道尊严,感谢她多年来与他相濡以沫,如今不得已相忘于江湖。 
  万籁陷入寂静,好莱坞的梦幻却无法终结。   
  第三节 绝代风华(1)   
  用绝代风华这个词做这一节的标题,是因为这一节将讲述政治风云里的一代名媛,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宋美龄。绝代风华这个词,赋予她是再恰当不过的。 
  2003年年末,翻看报纸,知道宋美龄死了,心霎时空了。 
  十多年前看到一张照片,是宋美龄九十多岁时发表演讲的。苍白的脸,白得没有一丝血 
  色,色泽干滞却绝不呆板。两颊已经深陷,嘴唇也薄得只剩一条线,却涂着口红。应该叫口红,绝不是现代女人的唇膏。口红的颜色是纯正的红,鲜艳,华丽。口红涂得也很真实,只是沿着薄薄的嘴唇轻轻敷了那么一层。这薄薄的一层红,衬着苍白瘦削的脸,我理解了什么是凄美。 
  岁月流逝的悲哀,浮华渐去的苍凉,上个世纪的女人用上个世纪的方式展现上个世纪的残存美丽。那涂在嘴唇的那抹鲜红,只能用上个世纪的称谓棗口红。 
  这个女人去了,一个世纪彻底结束了。 
  这个代表上个世纪精华的女人,在西方思潮涌进中国的时候,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东西方文明最完美的结合。东方的优雅和淡漠,西方的真实和热情,这个至美至情至真的女人,是上天给那个文明与愚昧,进步与倒退纠缠挣扎的世纪最大的抚慰。 
  她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上天的眷顾是因为这个女人要承载一个世纪的浮华。她的气质是高贵绝伦的,因为她渊博的学识,精致的修养。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造就这个喧嚣红尘中至美的象征。 
  历史中记载她在抗日战争时到前线慰问伤员,到难民营安慰颠沛流离的难民,鼓励前方的将士,安慰后方的平民。一个美丽的女人,穿梭于断壁残垣,行走于市井污浊,只那凌波微步中的回眸一顾,已在多少伤痕累累的心中留下永恒的感激和惊叹。她的爱和她的美一样,高贵而华丽。 
  西安事变中她孤身涉险,营救自己丈夫的生命;力挽狂澜,保全自己丈夫的事业。美丽的女人应该受到呵护,而她却在为自己爱的人奔波。往后的岁月里,她在丈夫的事业中扮演着外交官的角色,用她的美丽和气质,修养和学识,全心全力地帮助自己的丈夫达到事业的巅峰。她的爱,和她的美一样,纯粹而绝对。 
  她的一生可谓享尽荣华,因为她是真实的女人。女人喜欢舒适的生活,所以她的衣食住行极为讲究,极尽奢华;女人爱慕虚荣,所以她在公众面前出尽风头,引得世人惊艳大半个世纪;女人希望自己高不可攀,所以她是男人心中只敢仰瞻不可亵渎的女神……她绝不委屈自己的感觉,只是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去做真实的女人。 
  一个完美的女人去了,去得了无痕迹,一丝血脉都不留下。女人一旦成为母亲,就不再是单纯的女人,她的角色里就多了母亲的艰辛和责任,还有母亲该有的相夫教子,操劳乏味的一生。她还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做了绝育手术,从那个时候起,她就决定一生只做女人,纯粹的女人,享受女人该享受的一切。 
  一生高高在上,众星捧月的她,在浮华渐散时隐居在国外。落幕后的寂寥,总会让人失落和悲哀,而她,却平静地生活了几十年。喧嚣和寂寞的落差,根本无法扰乱她的心。淡漠地对待人世的变迁,依旧和往常一样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修养,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她是在睡梦中安详地去的。连走都走得那么飘逸,那么宁静,这个世界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一个完美的女人去了,只剩世人们的回忆和追寻。 
  与宋美龄一样,作为第一夫人的贝隆夫人,也曾出尽风头。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事实上我从未离开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羁的日子里,我也承诺不离开你……” 
  电影《贝隆夫人》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唱出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贝隆辛酸曲折、辉煌传奇的一生。从穷裁缝的私生女到15岁的舞女,从高级交际花到总统夫人,艾薇塔33载的短暂一生记录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 
  艾薇塔与阿根廷政坛领袖贝隆的相遇,使她的人生发生巨大的转变。她协助贝隆将“平等民主”的思想变成信条,于是产生了“贝隆主义”。 艾薇塔陪伴贝隆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宣传“贝隆主义”,在阿根廷政坛上刮起了一阵“贝隆风暴”。艾薇塔将鼓舞人心、笼络群众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不把中产阶级放在眼里,而是将社会底层人民当做“重点培养对象”,这种“争取大多数”的策略获得了极大成功,贝隆的人气也直线上升。 
  而贝隆在监狱的那段日子里,艾薇塔使出浑身解数,在全国各地宣传演讲,为贝隆争取民众支持。艾薇塔面对人民大众时,毫不避讳自己黑暗的过去,反而将那段经历当做拉拢人心的最佳工具。艾薇塔最著名的一段演讲就是:“你们的苦楚,我尝试过;你们的贫困,我经历过。贝隆救过我,也会救你们;贝隆会支持穷人,爱护穷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会对我宠爱有加?!” 
  艾薇塔的话语感动了阿根廷平民,在她的鼓舞带动下,阿根廷全国各地都爆发了游行示威,要求当局释放贝隆,人群到处高呼:“总统贝隆!总统贝隆!”在民众的强大支持下,贝隆重获自由。他出狱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紧紧地拥住了艾薇塔,贝隆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艾薇塔!感谢人民!”在那一刻,贝隆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瘦弱女人身上的无穷力量,他深信不疑艾薇塔当初的那句话:“我是最适合你的女人,我的好会令你吃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