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战笔记--未来战争

第26章


这是为伊拉克新政权出好的一道考试题,谁上台执政,谁就必须回答这道考试题,用它来考考新政权的执政能力够不够。”现在的情况是,阿拉维既想解决局势不稳这个大难题,又想利用这个大难题,为自己赢得更多立住脚跟的时间。此话怎讲?伊拉克临时宪法明确规定,大选必须在2005年1月31日前举行。但阿拉维上个月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却说:“我们承诺举行选举……但安全是决定我们能否在1月、2月或3月举行选举的主要因素。”他这番话本身就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有的武装分子已向阿拉维本人发出了死亡威胁。 
  二难:宗教派别纷争难摆平。 
  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矛盾根深蒂固。萨达姆时代逊尼派独掌大权,什叶派长期不服,萨达姆采取高压政策。现在按人口比例分配政治权力,什叶派占伊拉克人口总数60%,逊尼派占20%,权力大小颠倒了过来。即使这样,什叶派也不一定感到很满足,因为他们谋求的是建立一个完全由什叶派说了算的新政权。今后,什叶派的这一过高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12. 124 很可能把不满发泄到阿拉维身上,认为他背叛了什叶派。逊尼派则很容易拿萨达姆时代做比较,感到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更容易把失落感发泄到阿拉维身上。另外,还有库尔德人的问题,恐怕比处理教派矛盾更难。   
  临时总理阿拉维(5)   
  三难:政治派别难对付。 
  伊拉克的众多政治派别,不管过去是地下的,还是地上的,都在等着享受一次政治大会餐。萨达姆时代得到美国资助的反对派组织就有6个,阿拉维宣布同意解散民兵组织的政党是9个,到2005年1月伊拉克大选时,还不知道又会冒出多少个政治派别来。这些且不说,单说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它是萨达姆时代的第一大反对派组织,现在沙拉比被美国一脚踢开,这个组织转眼成了站在阿拉维对立面的第一大反对党。想当初,沙拉比的实力比阿拉维强,牌子比阿拉维硬,现在阿拉维上台,沙拉比落马,沙拉比岂肯善罢甘休? 
  四难:西方民主与伊斯兰文明难融合。 
  美国把阿拉维扶上台,指望他在伊拉克推行美国式的政治制度,以树立“样板”,进而对中东进行“民主化改造”,这是美国既定的战略目标。但是,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十字军东征,基督教文明想征服伊斯兰文明,征服了没有?征服不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小布什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说这是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令阿拉伯世界舆论哗然,他不得不马上改口。阿拉维当然很清楚,伊拉克是有着深厚阿拉伯历史文化和伊斯兰宗教传统的国家,伊拉克民众最难接受的,恰恰是用美式民主替代伊拉克传统这一条。为了应对这个大难题,阿拉维采取了“有话在先”的策略,在美国交权前一天,他就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刊登文章说,伊拉克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自己的习俗和价值观,不应该照搬美国、英国或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而应该在吸收别国经验的基础上,再听听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建议,找到最适合伊拉克的民主政治体制。他这些话本身应该说是讲得不错的,但这是他的一厢情愿,美国能给伊拉克这么大政治空间吗?看实践吧。 
  五难: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难建立。 
  阿拉伯世界想团结、难团结,这个现状谁都看得见。过去,萨达姆总想在阿拉伯世界当老大,向伊朗开战、向科威特开战,把自己搞得越来越孤立,最后导致毁灭。现在,萨达姆垮台了,但伊朗仍是美国的死对头,两伊关系能改善吗?另外,美国要以伊拉克为突破口,对中东进行“民主化改造”,无形之中又把伊拉克摆到了许多中东国家的对立面,这些国家都以一种紧张的心情和警惕的目光,注视着伊拉克的一举一动,很难同它亲近起来。 
  六难:国民经济难恢复。 
  多灾多难的伊拉克,从1991年至2003年,短短12年,经历了两次战争,基础设施被炸得差不多了。战后的伊拉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民经济要想得到全面恢复,谈何容易。 
  现在,世界主要国家都盯着美国把持的伊拉克重建计划这块大蛋糕,这势必会在国际间引发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之争。同时,被揭露的许多情况表明,不少驻伊美军头目、伊拉克临时政府各级官员,都已纷纷插手重建工程,贪污腐败之风正在迅速蔓延。 
  处在伊拉克的过渡时期,阿拉维前进道路上布满弹坑,他随时都有可能踩到路边炸弹,先看看他能不能走完这一段危险路段吧。     
  伊拉克游击战解读   
  伊拉克游击战解读(1)   
  战无常法,文无常法。伊拉克游击战头绪较多,兹列出若干问题,分述如下。 
  一问:伊拉克游击战为何值得关注? 
  从一般军事学意义上讲,伊拉克游击战是世界上最新发生的战争现象之一,不能不关注。虽然小布什2003年5月1日就已宣布伊拉克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结束”,但他至今仍未宣布在伊拉克结束战争状态,说明伊拉克战争仍在继续。它不是以正规战的形态在继续,而是以游击战的形态在继续。游击战并不是信息化时代才出现的战争新样式,但信息化条件下的游击战怎么打,却是个新问题。伊拉克游击战虽然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并由此带来了许多复杂因素,但它毕竟出现了信息化背景下游击战的一些新特点,所以值得关注和研究。 
  美国原计划2004年6月30日要向伊拉克临时政府“交权”,本以为伊拉克局势将会渐渐平静下来了,谁知与美国的愿望恰恰相反,伊拉克游击战骤然升级,伊拉克局势风云突变,更让人不能不关注。3月底,在“逊尼三角地带”爆发了“费卢杰事件”。4月初,又在什叶派传统区爆发了什叶派起义。这样,就形成了逊尼、什叶两派“南北呼应,一致抗美”的新局面。 
  这一重大变化,使小布什政府陷入了极大被动,也使伊拉克政局的未来走向和秋天的美国大选增加了许多变数。这说明,信息化时代的游击战不仅具有“小打小闹”的战术意义,而且具有影响战争全局的战略意义,所以它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注伊拉克游击战,还有另一个理由,它回答了当代军事学上的一个争论:在信息化条件下,游击战是否已经过时?“游击”作为一个古老军语流传至今,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我国汉代就有“游击将军”,到清代仍有这一职务。在世界战争史上,游击战虽然向来不是主流战法,但也古已有之。由于游击战以小股、分散、游动、袭击为主要特点,具有很大的主动性、灵活性、隐蔽性,尤其适合弱方抗击强敌时采用。20世纪中期,游击战曾在世界范围内兴盛一时。二次大战中,从东方到西方,被德、日、意法西斯占领的各国人民,纷纷以广泛.2. 128 的游击战抗击入侵者,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种奇观。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举世闻名,毛泽东论抗日游击战的军事名著魅力长存。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也曾经让中国观众看得激动不已。后来,格瓦拉领导的游击战,更是红遍拉丁美洲和非洲。再后来,越南游击战曾使美军吃尽了苦头,被迫从越南撤军。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战争面貌已经大变。有人曾一度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游击战已经过时,这种作战样式将会消亡。事情是不是这样呢?伊拉克游击战向世人表明,在高技术兵器和高技术手段主宰的信息化战争中,游击战仍然有它一定的地位,它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二问:如何给伊拉克游击战准确定位? 
  首先要明确,伊拉克游击战,是从伊拉克战争中派生出来的,它是从属于这场伊拉克战争的。因此,必须着眼伊拉克战争的全局,才能对伊拉克游击战作出恰当评价。不妨把伊拉克战争分成三个阶段来分析,从中找到游击战的地位。 
  第一阶段:战略运筹阶段。这个阶段从2002年秋天至2003年3月19日战争爆发前夜,前后约半年左右。这个阶段的战略主导权完全掌握在美英手里,按照美英两国的战争意志进行战争的酝酿和谋划。这期间,美英两国忙活了三件事:一是为开战造势。他们在国际上大造“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是一个严重威胁”等舆论,为这场“倒萨战争”制造“充分理由”,营造开战气氛。二是向战区大规模调集兵力。 
  从2002年秋季开始,美英两国先后向波斯湾、阿拉伯海和地中海调遣了“小鹰”、“星座” 
  、“林肯”、“杜鲁门”、“罗斯福”、“皇家方舟”等航母特混编队,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伊拉克形成合围之势。美英的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也分别从美英两国本土和欧洲、亚洲、太平洋地区紧急调往中东。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迪戈加西亚岛等地建立起了20多个后勤保障基地。美军中央司令部也于2002年12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郊外的赛利耶兵营开设了前线指挥所。美军的军用卫星系统也提前启动,为对伊开战构建侦察、通信、导航和指挥系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