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6小时

第43章


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通过队列,把我们的
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的确,这是阅兵的主旨所在。
    杨成武还访问了原国民党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做法。
    当时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也为杨成武等人就阅兵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1949年7月底,受阅部队分别集结于北京市郊,开始进行训练。训练期间,阅兵司令
员朱德亲临西北郊炮兵驻地视察。
    阅兵部队的指战员见到朱老总,都说朱总司令像个老兵,很威严又慈祥,没有架子。
    第二十兵团炮团参谋黄云桥讲过一个故事。
    朱德总司令乘坐一辆吉普车视察受阅部队训练情况,由于道路不平,车子突然熄火
了。司机急得脑门上冒汗,也打不起火。
    这时,陪同总司令来的一位参谋挥了一下手,参加阅兵训练的部队指战员一拥而上,
推着车子跑起来,吉普车的马达终于轰然叫响,总司令微笑着继续视察部队。
    受阅部队的训练,是按照总参谋部和阅兵指挥所的要求,按军种划分训练场地,由
各部队首长负责组织实施的。为了掌握情况,杨成武和唐延杰经常分头到现场观看。
    在天坛阅兵训练场,杨成武见到了来自天津警备部队的干部战士,他们隶属第二十
兵团第一九九师。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天坛围墙外的空地经过简单整理,成
了部队的训练场,场地边沿搭着他们宿营的帐篷。
    生活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毕竟比战场上好多了。战士们都有一种光荣感,理解自
己是代表人民解放军的整体接受检阅的,是不能出任何差错、影响军威的,因而训练中
很刻苦、很认真。
    杨成武一到训练场就直接深入到战士中间,具体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
    战士们见了杨成武并不拘束,有的战士将鞋子脱下来说:
    “司令员,你看,才穿几天的新布鞋底就破了。”
    杨成武鼓励大家说:“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你们还得准备磨破几双鞋!”
    天天拔慢步,练分解动作,腰酸腿痛的,这对刚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指战员来
说,算不得什么苦。可老这样日复一日地
    练,有些老兵的思想起了波动,认为太单调、太枯燥,用不着花几十天时间这样练,
表现出急躁或满不在乎的情绪。
    确实,队列课目是一种耐力训练,难度不大,也没有什么好讲解的。它是一种形式,
一种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形式,在特定时空里本身又是内容。
    杨成武深深了解这一点,每到一个训练场,都给部队做解释工作、思想工作、鼓劲
工作。他多次讲解:军队、军队,是军都有队,都讲究队列、队形。古代讲阵法,穆桂
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熟知八卦阵,那种“阵”实际上就是变化的队列,队列的变化。
孙子练兵也很重视练“队”。我们军队即使打游击时,也还是讲究“队形”的。我们军
队在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中,养成了一种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这要通过我
们的外形,我们的动作,我们的队列,将这种好的作风、气概和品质有形地展
    示出来,告诉全国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打败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正义之师,这就是
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的英雄队伍!我们在开国大典中搞阅兵,其意义也就在这里。
    杨成武是带着压力工作的,是带着中央和军委的重托工作的。他不但向部队宣传阅
兵的重大意义,更不断向阅兵部队提出要求,他不但检查陆军和所属各兵种代表部队的
训练,还到空军和海军的阅兵部队训练驻地检查指导。
    海军分队中大都是刚刚穿上海军军服的陆军战士,也有海校的教员,还有原国民党
政府海军起义的官兵。
    虽然成员有点杂,但大家训练的劲头足,组织得很严谨。按照阅兵方案,海军部队
将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第一个分列式亮相的
队伍不能不引起杨成武的重视。他与参阅官兵共同讨论了阅兵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要求
部队一定要开好阅兵分列式的头。
    空军受阅飞行大队的飞行员们,都有一番不简单的经历,或是我国第一所航校即哈
尔滨航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行员,或是
    从特殊地区归来的中共地下党员,或是国民党政府空军驾机起义者。他们将以若干
个第一的形象,出现在祖国开国庆典的天安门上空。
    杨成武与每位飞行员握手交谈,提出希望。
    骑兵代表部队,虽属陆军序列,但这是一支独特的队伍,不能不引起杨成武的特别
关注。这支部队主要由华北骑三师组成。
    指战员多数来自内蒙古大草原。他们在市郊沙河镇集结,由第六十八军参谋长宋学
飞组织训练。
    在各军兵种分训的基础上,杨成武和阅兵指挥所的其他领导又组织了就地合练。
    这还不够,杨成武又利用夜间在天安门前组织了两次地面部队合练。
    十几万人的受阅部队,如果不中断市区交通,在白天是无法
    正常进城的。因此,合练只能在夜间进行。两次合练,每次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
但部队集结的时间远比合练的时间要长,杨成武一刻也离不开指挥位置。在阅兵式进行
中,杨成武更要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疏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当最后一次合练结束时,杨成武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不过这时,疲劳和困顿也向
他袭来。
    2.阅兵总指挥事无巨细
    聂荣臻作为阅兵总指挥,这一段异常繁忙。
    在军,他是代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诸多军事战事不能
不管。
    在政,他是北京市市长,千头万绪的工作诸如治安、建设、生产等等不能不抓。
    大典在即,主要精力又要集中在大典上,集中在阅兵上。
    一身多职,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建国前后他“很是忙了一段时间”。
    曾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的李健,在开国大典时是特种兵司令部的参谋长。阅兵时
炮兵方队、骑兵方队以及装甲兵方队都由他调度。
    李健回忆说,当时,特种兵所有的武器真像是在开一个万国武器展览会,光各种口
径的大炮,就有日式、美式的好多种。它们有的是从蒋介石军队手中夺来的,有的是从
阎锡山军队手中缴获来的。
    最让李健难忘的是,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把一些细小的事情都想到了。
    在阅兵联席会上,他问李健:“骡马拉炮,那么多匹马,如果拉下粪怎么办?装甲
车在天安门前熄火怎么办?在检阅时马失前蹄怎么办?”
    一连串的问题,令李健一时无法回答。
    不能立即回答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李健回到部队后立即组织指战员召开了一次
又一次诸葛亮会议,群策群力,研究解决的办法。
    聂荣臻提出问题后也放心不下,他亲自到部队主持召开座谈会,商量解决办法。
    群众是最有实践经验,最有智慧的。许多问题他们都想出了妥善的解决办法。
    战士们出主意说:马掌用的时间长了,已经磨光,而天安门前又是青条石路,很平,
很滑,马掌也就容易打滑,应当给马换上新掌,增加摩擦系数。即使万一打滑,骑在马
上的驭手只要赶紧收缰绳,马稍往下一沉,就猛提绳子,帮助战马脱离失蹄状态。
    骡马拉粪怎么办?战士们认为这最简单,只要给骡马安上粪兜子就行了。
    为了防止坦克熄火,阻塞道路,就将坦克安排在队伍的后面受检阅。这样,即使万
一开不动了,因为部队已在前面检阅完了,后面是花花绿绿的群众队伍,对阅兵式的影
响就不大了。
    开国大典阅兵时,坦克没出问题,马倒是有一匹差点失了前蹄,好在驭手眼疾手快,
猛拉马缰,结果顺利通过了天安门。
    在阅兵式筹备过程中的日日夜夜,聂荣臻事无巨细都要非常认真地加以考虑。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训练中,他多次主持召开关于阅兵工作的会议,反复强调:“我
们这支军队跨过雪山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我们一定要展示出这种精神风貌。”
    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他还是周到地指导着阅兵筹备工作。三番五次地听取阅兵指挥
所的工作汇报,还亲自和阅兵部队的各级领导共同研究训练中的问题。
    据秘书范济生回忆,部队集中训练地,像先农坛、北苑,他都去过不止两三回。
    聂荣臻要求部队一定要练到队列整齐划一、军姿庄严、军容威武的程度。
    聂荣臻还就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作了重点布置。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一件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