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6小时

第47章


“精神问题是最大的
问题”,他说,“年轻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精神生命,要有‘谁主沉浮’的魄力和勇气”。
    下午4时整,检阅飞行预定的起飞时间到了。
    机场,3颗信号弹冲向天空。
    点火。一下子,机场上响起了雷霆万钧的引擎声,17架飞机开始咆啸。
    6架教练机、运输机在跑道上滑出,疾驰,继而升空,直飞双桥。它们将在那里盘旋,
等待着P―51战斗机和蚊式战斗轰炸机前来集结。
    10分钟后,9架P―51战斗机和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也滑向跑道。
    “这是跨越时代的飞行。”刘河坐在驾驶舱里,向两侧飞机上的战友伸出两个表示
胜利的手指。
    他渴望胜利,他相信胜利之鸟一定会与自己比翼齐飞。
    飞机在跑道上疾驰,仪表的指针在不断上升,上升,他慢慢拉动驾驶杆。
    11架飞机一飞冲天。
    4时35分,当战车师行进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时候,天空中响起了轰隆隆的飞机声。
    “是我们的飞机!”
    人们突然欢呼高叫起来,广场又沸腾了。
    毛泽东兴奋地举起左手,他把手心朝向天空,有力地挥动着。
    26架次的飞机组成“品”字队形,依次通过了天安门。
    17架飞机的飞行员们不敢下看,他们都在极力保持着队形。
    只有几位飞行员经过广场上空时偷偷地向下瞥了一眼,除了红旗的海洋外,他们什
么也没有瞥到。但是他们满足了,完完全全地满足了。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刻,他们到底
还是瞥了一眼,这一眼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秒,也足以回味一辈子。
    整个空中受阅过程仅有7分半钟,这7分半钟将被载入中国
    空军的历史史册。
    当9架P―51战斗机机群第一次通过天安门检阅台的时候,姜勇的飞机左磁电机出了
故障,飞机总是发出“呼呼呼”的响闷,力量不够,速度也上不去。
    勉强地通过了天安门后,他向地面指挥室报告了这一情况。
    “坚持,坚持到检阅后。”
    姜勇听出来了,这是石伟的声音,这声音是焦急的,又是严厉的。
    飞机不是人,怎么坚持?但飞机是由人来驾驶的,人能坚持,飞机也能坚持。姜勇
想起了他的誓词,他准备拼了。在飞机第二次通过天安门检阅台时,他把速度加到极限,
终于跟上了编队。由于左磁电机停止工作,右磁电机的负荷陡然增大,刚通过天安门,
右磁电机也停止了工作。姜勇随机应变,甩开机群潇洒地向左急转弯,在空中划了个弧
线,径直飞向南苑机场,安全迫降。
    飞机滑向停机坪,姜勇打开座舱盖,长长地吁了口气。他的衣裤,早已被汗水浸湿。
    后来,石伟见到他,把大拇指竖得高高的,对他说:“高,高!”
    “高什么,我的命都差点交代了。”姜勇不无幽默地回答。
    那年,他仅24岁。
    飞机安全降落以后,邢海帆等9名受阅飞行员代表,很快匆匆驱车进城,赶到北京饭
店参加开国的第一个国宴。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一下飞机,他们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
匆匆赶到天安门广场。
    飞行员们想从密集的人群中挤进去,却无隙可乘;他们只能远远地望着伟大领袖,
听着他的声音,泪如雨注。
    他们随着人群放声高喊毛主席万岁!
    宴会厅里,灯火辉煌。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高岗、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薄一波、聂荣臻、
杨成武等党政军领导人都在那里。
    被邀请的人士也很多。
    刘少奇是个稳健的政治家,在今夜,他的话却格外的多。他高兴地举着酒杯,向所
有的人祝贺。
    周恩来也在讲,他讲革命的意义。他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讲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讲到新中国的解放。
    “现在请总司令说几句话!”
    一个坐在朱德身旁的海军战士喊道。他刚接受了总司令的检阅,他对总司令钦佩得
五体投地。
    朱德早就为一句话所兴奋着,这句话从阅兵那时起,就一直
    缠绕着他。他站起来,轻轻地呷了一口酒,然后面向飞行员们说:“今天是历史性
的一天,我过去是一个军种的总司令,现在不同了,从今天起,我才是陆海空三军的真
正的总司令了。”
    掌声雷动,海军和空军的同志带头欢呼,经久不息。
    宴会后,苏联文艺科学工作者代表和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中山公园音乐堂里,
举行庆祝建国演出晚会。
    飞行员们也来了。他们穿着皮茄克,坐在第一排,引人注目。
    “他们就是今天飞行在天安门上空的飞行员。”
    不知是谁“揭发”道。
    群众先是惊讶,随即沸腾起来。
    “真神气哟。”
    “唱支歌吧,小伙子们。”
    “对,唱支歌吧!”
    小伙子们很不好意思,他们成了关注的中心。
    杜裕明毫无拘束,他当过一年的宣传队员,能歌善舞。他毅然站出来,边打拍子边
带头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飞行员们跟着唱起来。
    欢乐充满了国庆盛典的夜空。
九、踩掉鞋子的大游行
      晚6时许,夜幕低垂,欢腾的群众游行队伍接二连三地点燃了灯笼火
    把,星星点点燎原成七彩灯海,天安门广场和城楼上下一片通明。群众大
    游行开始了,成千上万的脚步奏响了一曲欢乐的颂歌……
    群众游行把开国大典推向了高潮。
    本世纪以来,天安门广场迎接了许多盛大的群众游行。
    1919年5月4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里爆发;l926年3月18日,北平群
众在这里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35年12月9日,震惊全国的“一二・九”
运动在这里燃起熊熊烈火;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的反饥饿反内战反美军暴行的学生运动,
也以天安门为中心。
    所不同的,这一切游行均带着愤怒而来,愤怒的呼喊,愤怒的声讨;而开国大典的
游行,不仅参加人数空前,而且每个人均带着喜悦而来,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欢呼人民
当家做主。
    天安门广场从未拥有如此众多的观众,从未拥有如此热烈的情感,从未拥有如此欢
乐的场面,世界第一大广场第一次显得异常拥挤起来。
    1.《入场须知》
    没有想到的开国大典上的群众游行队伍总计约为三十万人,如果没有严格的组织,
要保证秩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预先演练游行队伍。
    开国大典的方案中,既有阅兵典礼,也有群众队伍的游行。随着大典的一天天临近,
参加阅兵的部队在加紧训练,参加大典游行的群众也要进行演练。
    军队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如果说他们的训练很不容易的话,那么群众队伍的演练就
更难了。
    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筹委会决定抽专门时间演练参加游行的群众队伍。
    第一次演练时,参加者虽然远不及开国大典那天参加的多,但也有十几万人聚集在
天安门广场夜晚的光线很弱,虽然广场已安装了三排24盏普通灯,围墙的几个门洞也装
上了吊灯和弯灯,甚至还有探照灯,但十几万人一练,队形很快就乱了套,人与人乱挤
在一起,谁也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呼喊声此起彼伏,各单位的领队急得不知所措。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见到这种局面,有些发愁。
    发愁自然解决不了问题,而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聂荣臻对负责组织群众游行的肖松说:“这样太乱了,不行,还要另想办法才行。”
    语气没有任何回缓的余地。
    肖松是个工作十分热情卖力的干部,在这次演练前想了许多办法,可结果乱成一团
糟,大出意外,心里压力很大。他感到图纸上设计的队形确实有点纸上谈兵,拿到实际
中行不通,必须另谋出路。
    还是群众出智慧,有人给他想了个主意:用石灰浆规划场地,编上号码,确定哪支
队伍站在哪一号砖上,如同戏院的座位一样,按号入座。
    这主意果然管用。
    从此,天安门广场的方砖都编上了号码。如果统计开国大典中的第一,这显然也算
一项。
    毕竟参加游行的队伍达到30万人,光靠简单的方砖编号还不行,还必须有到位的组
织指挥。为此,肖松又在广场上设立了8个分指挥站。即:3个学生分指挥站,3个工人分
指挥站,1个市民分指挥站及学生、机关、工人联合分指挥站。
    为了便于联络指挥,各站都有电话通向总指挥部。
    大会总指挥部设在天安门前面的东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