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三子传说

《》圣人篇四


    据说中国古时就有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当,现在再加上域外“泊来品”,如果详细罗列,不知花开多少,倒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理所当然,信仰自由,不能干涉别人。
    但对怪怪而言,却较受教于传统,还是愿奉儒释道三家教义为人生准則。
    道家仿佛创立略早一些。奉行“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态度,充满了对立的辨思,犹如一个站在“帘卷西风”下的女子看满园黄花的忧伤心理:开吧开吧,尽量地开吧!妍极了就该落了。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应该是道家的处世理念了。
    佛教早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土,在它的眼里,空间与时间交叠中有无数大千世界,人类的世界是极其渺小的,而每一个人都身处在自己的因果轮回之中,难以超拔,因此乃向往脱离生死因果的光明永生,即所谓“佛的涅槃”,奉行“因果与岀世”的理念。
    这两家对于俗尘世界中的人来说,前者必须达到“无为”方能有成,后者必须达到“涅槃”才可永生。
    高邈而不可触摸,与其说是人类哲学的精华,不如说是叫人学会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很有些消极的态度在里面。
    但儒家却与佛道两家有别,它是倡导“积极入世”的,以完善自己和维护人类道德为己任的,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态度,仅一句“未知生,焉知死”就足以超越佛道两家。
    因此在三家之中,我更敬崇儒家,对孔圣人更是五体投地。
    轶文曾传:圣人诞生前夕,其母征在见一龙首龙鳞,马身有翼的奇兽闯入家中。问博士,才知为麒鳞。是夜有五位仙老投一神物于征在怀,曰:“送汝水精子,万代之素王”。后生孔子。
    中国历来对那些名人高士,帝王将相多渲染神话色彩,如傅说化星,汉高祖斩白蛇,成吉思汗出生手握凝血等。圣人蒙上这一派光环也不足为奇,自是后代文人崇敬的溢美之词。
    “万代之素王”旧书上似乎是称呼“千载素王”,但相信凡是有汉人生存的地方,必有圣人的教化,所以称“万代”虽有失考稽的嫌疑,却也并非夸大其词,立言在此预见。
    在孔子诞生前,也有几种圣人,周文王为心系苍生的圣人,伊尹为操节清高的圣人;柳下惠为自然随和的圣人(此人记忆中只有一个“坐怀不乱”的故事,称圣,十分不服);在孔子诞生后,历史和民间也封了不少圣人,什么兵圣画圣书圣之类。而在怪怪看来,前者不足称圣,后者也不过是一技之长中的佼佼者而已,更是远远达不到圣人的境界。
    自古以来,唯称圣者,孔子一人而已,
    集古今达贤之大成的圣人!
    教化万民修身生存的圣人!
    在所有的孔子祠宇中,圣人皆微微鞠躬着腰,双手轻轻交握,面露慈祥的微笑,便是这一种谦卑的姿态足以令后人学半辈子。
    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子,问礼于老子,拜齿龀小童项橐、郯子为师。
    最为乐道的大约是从【万年历】看到的“两小儿辨日”。一说日出为近,一说日中为近;一说日出而大中而小(从视觉辨);一说日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若探汤(从感觉辨)。各论以据,互不相让。时孔子路过,疑而问,却不能判。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圣人一片茫然,自认不知。
    若考证,此事断然杜撰,但从另一面说明了圣人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矣。这也反映了圣人谦虚的态度。
    孔子的传道由来坎壈,授之者少,拒之者多。
    当时周室失位,诸候逐利,天下纷乱,伦纲垂废。屡屡碰壁,流徒失所。
    有一次与诸弟子失散,孤身一人寻径至城门下。时颜回寻出门来,问守门者,具以俏像。那守门者正瞥见孔子:“莫不是那暤暤若丧家之犬者乎?”。可见当时圣人潦倒困迫不得志。
    后世明朝徐渭徐文长郁抑失意,取此一段,自命“圣人门下走狗”,而后清之扬州八怪之首郑夑亦恒不得志,又自命“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又号“青藤道人”)。虽然二士自诩圣人门下,而其后的操守怎比圣人?一个愤懑以石击自己头颅,一个拔扈怪异,失了圣人处困而能“君子自省”的道德。
    孔子曾说:“非兽非兕,率彼旷野”。怀疑起自己的道来。
    颜回说:“夫子之道盛大,小不堪载”。
    圣人释怀,率诸贤周游列国,布经传道,其志弥坚。
    孔子布道途中,逢着许多高尚的隐士,晨门者,长沮者,桀溺者,楚狂接舆者等,其才其智俱不弱于孔子,而都选择了隐退,遇着孔子均投以尊敬和劝说:天下之大,哪里有入门;众生昏沌,哪里有津口。圣人不以为然,继续布道,为万民寻找立世立身之本。
    圣人最落魄失意时也想过归隐,曾云:“欲居九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而最终仍以天下为自任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乃继续前进,黔首黑面,兀兀穷年,这份锲而不舍的精神足令后人效学。
    孔子布道离开齐国时,收起刚洗的米,转身既走,而离开鲁国时犹胜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三步一回顾,且说:“走慢些,走慢些…”。那是不舍离开自己的故国家园啊。
    其实圣人就是平常的凡人啊!
    只是他谦卑、好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更胜于常人。
    若我们后人也能学习孔子的这些品行,聆听圣人教诲,于一生中所得到的一定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吾信斯言,为之记。
    ******  ******
    附一、
    在本文中不谈及基督教和***教,实在是因为两教与三家没有可比性,不过是地方小教(尽管国家多,但那些国家有的还没有我中国一个县城大),不值一谈,
    而且仅凭它的什么“主”一人高高在上,其余人等皆蝼蚁
    和若不奉此“主”必遭国灭族亡等观点,
    就可以看出高低深浅了。
    附二、
    此文为2011年所写,有些网站盗版,而且收费,实在可笑而又没有办法。
    因为在《山海经之三子传说》中有构思“大成府”的故事,所以今日抽空修改了一下,以搏亲和君们一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