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思录

第15章


他们真傻,真蠢,怎么就那么固执地相信呢?老实说,现在要我们相信什么,那太难了……"   
  "你们这一代人真幸福。"   
  "那当然。红卫兵为了些云里雾里的东西,毁了别人的生活,也毁了自己的生活。我们这代人绝不会这样,在学校好好学习,走上社会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既对得起别人,也要不亏了自己:旅游,照相,跳舞……"   
  "我曾想过来一次唐山式的地震,或发一次滔天的洪峰,自己可以断条胳膊折条腿,但千万不要死,也许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人生会丰富些,有意思些。"   
  "这样说,你们似乎又有些不满足?"   
  "我看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不是个人满足不满足的问题,我们从小没有温饱、衣食的忧愁,现在对一个中专毕业生能挣多少钱也不关心,主要的是我们对党风的不正很厌恶。有些干部为什么这样虚伪,明明是老爷,却硬要说成是公仆,明明是当官就得利,非得说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真想为改变这个现状做些什么,可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算了,别忧国忧民了。还是祝愿自己到工作单位后能遇上个好领导吧,否则这辈子够你呛的!"   
  另一批是二男二女。女的是大学生,江西大学新闻系的田海宏和江西财经学院经济系的朱永红,分别生于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男的是江西新余发电厂的工人吴光辉、刘健,分别生于一九六三、一九六五年。   
  我们问他们:"听说过百万红卫兵到井冈山串连的事吗?"   
  朱永红:"听说过。"   
  刘健:"还听说死了几百红卫兵哩……"   
  田海宏:"茨坪现在挺安静,来的人很少,红卫兵大串连成了一个遥远的梦似的。如果导游图上标出了哪里有红卫兵墓,我是会去看的……"   
  吴光辉:"我们都想去看。"   
  "为什么想去看呢?"   
  田海宏:"应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再说,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红卫兵是以青春和热血,为我们这一代人开辟了道路。没有他们卷入那场悲剧中去,今天我们就不可能安安静静地读书,本科还未读完,就在准备硕士研究生,还会一样的今天揪这个,明天斗那个,不是学农,就是学工……"   
  朱永红:"我们的老师里就有当年的红卫兵,我们学生与他们特别容易亲近和理解。从他们的眼神和举动中,可以看到一种内在的、沉稳的力量,他们远比我们这一代人要成熟……"   
  林金凤、谢新国……那个河南兰考的女红卫兵,那个浙江宁波的男红卫兵……一切在一场历史大悲剧里自以为演着正剧角色的年轻的鬼魂……   
  冥河之畔,你们可以平静。   
  九泉之下,你们应该安眠。   
  所有活着的我们的同代人,卸下身上的重负,轻身捷步,登上高处吧--   
  不管岁月风烟还会织出多少历史的大深奥,当代越来越清醒起来的生活将会渐渐破释这些深奥,其中有一条会是--   
  曾经摇撼了整个中国与世界的红卫兵,不是英雄,也不是恶魔。只是特定历史环境、思潮推动下,一跃而过早登上政治舞台的普通人。   
  不管后来者将以怎样的目光和心情阅读我们祖国历史上的这一页,最重要的是--   
  他们绝不会像我们曾经生活过的那样去生活。   
  他们将探索、将创造着一种全新的人的生活。   
  而这种生活,正是有着狮鬃般大胡子的卡尔・马克思所倡导的--   
  "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   
  胡平   
  1947年生,江西南昌人。197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在人的另一片世界》《世界大串连》(与张胜友合作)《中国的眸子》《秋天的变奏》等。   
  张胜友   
  1948年生,福建永定县人。1972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十年潮》《历史的抉择》《力挽狂澜》《沙漠风暴》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