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思想

第43章


   在用“白盒测试”方式进行正确性测试时,有个额外的好处:如果测试发现了错误,测试者(开发人员)马上就能修改错误。越早改正错误,付出的代价就越低。所以大多数软件公司要求程序员在写完程序时,马上执行基于单步跟踪的“白盒测试”。
   
7.3.2 容错性测试
  容错性测试是检查软件在异常条件下的行为。容错性好的软件能确保系统不发生无法意料的事故。
  比较温柔的容错性测试通常构造一些不合理的输入来引诱软件出错,例如:
(1)输入错误的数据类型,如“猴”年“马”月。
(2)输入定义域之外的数值,上海人常说的“十三点”也算一种。
   粗暴一些的容错性测试俗称“大猩猩”测试,除了不能拳打脚踢嘴咬,什么招术都可以使出来。这里我举不出例子,因为我没有对程序粗暴过,并且这辈子也不打算学会粗暴。
   
7.3.3 性能与效率测试
  性能与效率测试主要是测试软件的运行速度和对资源的利用率。有时人们关心测试的“绝对值”,如数据送输速率是每秒多少比特。有时人们关心测试的“相对值”,如某个软件比另一个软件快多少倍。
  在获取测试的“绝对值”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并记录运行环境对测试的影响。例如计算机主频,总线结构和外部设备都可能影响软件的运行速度;若与多个计算机共享资源,软件运行可能慢得像蜗牛爬行。
  在获取测试的“相对值”时,我们要确保被测试的几个软件运行于完全一致的环境中。硬件环境的一致性比较容易做到(用同一台计算机即可)。但软件环境的因素较多,除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系统对软件的性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是比较几个算法的性能,就要求编程语言和编译器也完全一致。
  性能与效率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极限测试,因为很多软件系统会在极限测试中崩溃。例如,连续不停地向服务器发请求,测试服务器是否会陷入死锁状态不能自拔;给程序输入特别大的数据,看看它是否吃得消。
   
7.3.4 易用性测试
  易用性测试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主观性较强。调查表明,当用户不理解软件中的某个特性时,大多数人首先会向同事、朋友请教。要是再不起作用,就向产品支持部门打电话。只有30%的用户会查阅用户手册。[Cusumano 1995]
  一般认为,如果用户不翻阅手册就能使用软件,那么表明这个软件具有较好的易用性。
7.3.5 文档测试
  文档测试主要检查文档的正确性、完备性和可理解性。好多人甚至不知道文档是软件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确性是指不要把软件的功能和操作写错,也不允许文档内容前后矛盾。
  完备性是指文档不可以“虎头蛇尾”,更不许漏掉关键内容。有些学生在证明数学题时,喜欢用“显然”两字蒙混过关。文档中很多内容对开发者可能是“显然”的,但对用户而言不见得都是“显然”的。
  文档不可以写成散文、诗歌或者侦探、言情小说,要让大众用户看得懂,能理解。
  很多程序员能编写出好程序,却写不出清晰的文档。不要说自己以前语文学得差,现在已没救了,找借口不是办法。没有人天生就能写出好程序,都是练出来的。同理,若第一次写不好文档,就多写几次文档,慢慢地就会写出好文档来。我上大学前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写作文,现在我极能说会写,当个秘书或书记已绰绰有余。
 7.4 改 错
  在软件测试时如果发现了错误,必须请程序员改错,否则测试工作就白干了。
  改错是个大悲大喜的过程,一天之内可以让人在悲伤的低谷和喜悦的颠峰之间跌荡起伏。如果改过上万个程序错误,那么少男少女们不必经历失恋的挫折也能变得成熟起来。
  我从大三开始真正接受改错的磨练,已记不清楚多少次汗流浃背、湿透板凳。改不了错误时,恨不得撞墙。改了错误时,比女孩子朝我笑笑还开心。
  在做本科毕业设计时,一天夜里,一哥们流窜到我的实验室,哈不拢嘴地对我嚷嚷:“你知道什么叫茅塞顿开吗?”
   我象白痴似的摇摇头。
  他说:“今天我化了十几个小时没能干掉一个错误,刚才我去了厕所五分钟,一切都解决了。”
  他还用那没洗过的手拉我,一定要请我吃“肉夹馍”。那得意劲儿仿佛同时谈了两个女朋友。
在本节,我要替程序员们总结关于改错的几点思想方法:
(1)要有勇气。东北有个林场工人,工作勤奋,一人能干几个人的活。前三十年是伐树劳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忽有一天醒悟过来,觉得自己太对不起森林,决心补救错误。后三十年成了植树劳模,受到朱总理的接见。此大勇也。
   程序中的错误只有开发者自己才能找出并改掉。如果因畏惧而拖延,会让你终日心情不定,食无味,睡不香。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要集中精力对付错误。
(2)不可蛮干。都说急中生智,我不信。我认为大多数人着急了就会蛮干,早把“智”丢到脑后。不仅人如此,动物也如此。
    我们经常看到,蜜蜂或者苍蝇想从玻璃窗中飞出,它们会顶着玻璃折腾几个小时,却不晓得从旁边轻轻松松地飞走。我原以为蜜蜂和苍蝇长得太小,视野有限,以致看不见近在咫尺的逃生之窗,所以只好蛮干。可是有一天夜里,有只麻雀飞进我的房间,它的逃生方式竟然与蜜蜂一模一样。我用灯光照着那扇打开的窗户为其引路,并向它打手势,对它说话,均无济于事。它是到天亮后才飞走的,这一宿我俩都没息好。
(3)找出错误的根源。有人问阿凡提:“我肚子痛,应该用什么药?”阿凡提说:“应该用眼药水,因为你眼睛不好,吃了脏东西才肚子痛。”
  我们应该运用归纳、推理等方法尽早确定错误的根源。
(4)在改错之后一定要马上进行重新测试,以免引入新的错误。有人在马路上捡到钱包后得意忘形,不料自己却被汽车撞倒。改了一个程序错误固然是喜事,但要防止乐极生悲。更加严格的要求是:不论原有程序是否绝对正确,只要对此程序作过改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要进行重新测试。
7.5 小 结
优秀的程序员敢于声称自己的代码没有错误,这种自信让人羡慕不已。一个错误自身也许很微小,但是程序存在错误这件事很严重。能否做好测试与改错工作,思想认识和办事态度是最关键的。
程序员应该把测试当成份内之事,不要依赖于外界的“黑盒测试”。“黑盒测试”就象通过提问题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个疯子,但无法知道他为什么成了疯子。让程序员对所有的代码执行单步跟踪测试听起来很费时间,但习惯了你就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方便。单步跟踪测试将使你以后的日子更轻松。
程序出了错误一定要改错,但是“编写优质无错”的程序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在此,我竭力建议大家阅读Steve Maguire著的《Writing Clean Code : Microsoft Techniques for Developing Bug-free C Programs》(有中文译本,[Maguire 1993])。我深受此书的教诲,获益非浅。
第八章  维护与再生工程
  编程大师曾说:“哪怕程序只有三行长,总有一天你也不得不对它维护。”
  很多软件产品不是一次性的买卖。比如在电信、金融等领域,有些软件系统要用十几年,对软件进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8.1节将介绍“软件维护的常识”,对维护活动进行分类,并解释为什么维护比较困难。
  软件公司的经理们没有哪一个喜欢被维护的费用吓一跳,但软件维护的代价通常是高昂的。7.2节将说明影响维护代价的一些主要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
  如果希望提高已有软件的质量并且提高商业竞争力,却又无法靠维护来实现,只好对已有软件进行全部或者部分的改造,这种活动叫再生工程(Reengineering)。7.3节将解释什么是再生工程,并论述再生工程的三种类型:重构(Restructure)、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和前向工程(Forward Engineering)。
8.1 软件维护的常识
  对软件而言,“维护”是个不太直观的术语,因为软件产品在重复使用时不会被磨损,并不需要进行像对车辆或电器那样的维护。软件维护是人们对既丰富多彩又会令人心酸的活动的统称。其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指那些反映客观世界变化、能使软件系统更加完善的修改和扩充工作。令人心酸的活动是指那些永无修止、并且改了旧错却引起新错让人欲哭无泪的工作。
  一些学者将软件维护划分为主要的三类:纠错性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适应性维护(Adaptive maintenance)和完善性维护(Perfective maintenance):
(1)纠错性维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