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

第59章


许忠德说,你不要以为富堂中学是土豹子中学。富堂中学在那个时候是很正规的中学,不但有外语,还有物理化学,那些试验我们也是一丝不苟地做了不少的,学校的大礼堂里,学生们也上演过文明戏,我还演过《屈原》。
张宾补充说,老汉的话没错,现今镇上不少老头老太太还知道(a+b)的平方。
冯小羽说,魏富堂是陕南惯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1945年以后,却一改性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跟以前判若两人,这个改变是程立雪也就是谢静仪的感召,她以她本人对世界的理解,利用魏富堂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感化、教育他,自愿地留在了深山……
许忠德眨着眼睛,没有任何表情。
冯小羽说,青木川的老人都得了健忘症,集体的健忘症,挽救记忆成为了当前的必须,通过这个程姓的包袱皮,您和您的同伴应该想起更多。
许忠德说,你是在捕风捉影,是在把假的使劲往真里整,你来我们这儿,是想挖出个电影故事,就把事实往你编的故事里套,其实这些事,你完全可以在你家里编。
冯小羽说,在家里我编得出川大学生回乡当“少校参谋主任”这样精彩的内容吗?
张宾赶紧说,编不出来,编不出来!
冯小羽说,我只问您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你们最崇敬的校长谢静仪,到底去了哪里?
许忠德说,青木川几届毕业生好几百,甘肃的、四川的、宁羌的,你去问他们!
冯小羽说,我不问他们,我就问您。
许忠德说,问我,我不知道。
张宾说,听你们说话,好像在审问,叮叮当当快打起来了。
许忠德说,你放心,打不起来。
冯小羽说,许先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有应对经验哪。
张宾说,要不怎当得少校参谋主任!
有人跑来叫冯小羽,说他父亲跳窗户,崴了脚。
5
冯明去看望“生产委员”赵大庆,没等张保国来,自己就去了。他不希望张保国老跟着他,比如刘小猪的情况,如果张保国在跟前,谈得就不会这样透彻深入。他在青木川,走到哪里张保国都跟在后面,也未必是好事。
赵大庆是土改时第一届新政权的干部,是青木川除了青女以外尚存的另一个“老革命”,冯明还记得赵大庆当时穷得没衣裳穿,寒冬腊月穿着他老婆的一条花夹裤,在人群中显得很突出。赵大庆来工作队开会,宣传队的女兵们一见赵大庆的花裤子就笑,把赵大庆搞得一看见有女兵在,就顺墙根儿溜。经冯明细问才说了实话,家里就这一条裤子,还是老婆嫁过来时穿的,他出来“革命”,他老婆就得在被窝里待着,有人到家里去,只是欠欠身,并不下床,用棉絮将腰以下严严地盖了,像是生了病。谁都知道,找大庆,如果大庆不在家,就不要进门,隔着房院喊话就行了,免得让他媳妇难堪。
土改分东西的时候,赵大庆抓阄,抓了一块刻着“举案齐眉”的巨匾和一箱戏装。大伙笑着说,这回大庆家不愁没衣裳穿了,那些霞帔紫蟒,彩袖青衫,足以让大庆夫妇穿出风采,穿出个性,与众不同。
把赵大庆弄得哭笑不得。
“举案齐眉”的匾抬回去充做了床板,两口子躺上去宽阔有余,也算一番土改收获。只是那些花花绿绿,中看不中用的衣裳让两口子为难,好在大庆媳妇有主意,铺子里买了几包煮青,将鹅黄嫩粉、葱绿淡青一律搁到大锅里去煮,最终煮成一个颜色——黑。
常见的,赵大庆套着染过的绣着海水江涯的缎袄在台上动员生产,大庆老婆穿着水袖改制的背心在河边洗衣裳。人们从他和他老婆的衣裤上,依稀可以辨认出“伍子胥”、“孙玉姣”、“穆桂英”……
赵大庆是个老实人,最大的毛病是认死理儿。搁别人,分一箱子戏装,跟工作队说说给换了就是,赵大庆不,赵大庆认为分了戏装就是戏装,再没有不要的道理。他不要,别人就得要,他派不上用场,别人照样派不上用场,他不能“嫁祸于人”。赵大庆是个很能顾全大局的党员。青木川分了田地的当年,粮食就取得了大丰收,缴公粮全县第一,都是生产委员赵大庆带头带得好。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务庄稼,搞生产,就得大庆这样踏实肯干的人。
冯明不知道赵大庆住在哪儿,让青女带着他去,青女还要拉着她的孙女九菊,九菊不听话,东一头西一头胡钻,又要到河滩捡花石头,又要追草里蹦出的蚂蚱,把青女累得直喘。冯明怪青女不该揽看孩子这样累人又复杂的活儿,青女说冯明现在是没有孙子,一旦看见自己的孙子就放不下了。冯明说老而不歇为一惑,为儿女当了一辈子牛马,不能再为孙子拉犁。青女说话是那样说,到时候是由不得的,见了自家的亲孙孙,心就化了,吃什么样的苦也愿意。冯明问赵大庆有几个孙子,青女说孙子有两个,一个跟随着他,一个改了姓,并且嘱咐冯明见了赵大庆不要提他儿子的事,那是大庆的一块心病。冯明问赵大庆儿子怎的了,青女说大庆两个儿子,前些年一块儿到深圳,是跟沈三娃走的,沈三娃去看他闺女,赵家两个儿子跟着沈三娃到深圳打工。冯明问沈三娃是不是锄奸委员沈三娃,青女说就是。沈三娃的闺女在深圳工厂当个小领导,介绍了赵家老大老二去当搬运工。不想刚去两个月,就赶上了工厂着火、爆炸,俩儿子都炸在里头,连尸首也没找着。跟工厂索赔,却发现两个人都没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任何进厂的手续,就是说赵家的儿子当时在没在工厂干活没人能证明。工厂不认这个事了,赵大庆白失了儿子,有苦说不出。两个儿媳妇一商量,一个带着孩子嫁了人,一个把孙子扔给赵大庆,自己跟相好到南边去闯荡,再没了音信。赵家兄弟是跟着沈三娃一块儿走的,沈三娃就觉着不好向赵大庆交代,觉着没脸见人,再不回来了。
冯明算了算说,赵大庆八十了,他比我大两岁。
青女说,过了年就八十二了,身体也不好,给孙子取了个名字叫赵人民,人们说这个名儿叫得太大了,他说,难道赵人民不是人民吗?赵人民就是人民。
两个人说着来到赵大庆门前,破破烂烂两间草房,连院墙也没有。窗户上没玻璃,钉着塑料布,房门钉着木头,堆着半人高的黄土,许久没人出入,门楣上蜘蛛结了网,网上粘着一个大花蛾子。赵人民就着小凳子在院里写作业,见冯明们来了,头也不抬,照旧拿着笔在本子上画。九菊一见赵人民,跑过去夺他手里的笔,被赵人民推了个趔趄。
青女说,赵人民,你爷呢?
赵人民说,我爷在屋里睡着。
冯明弯下身看那作业本,写的是英文短句,“It is the cat”,满篇都是这一句,一行行写得很齐整。冯明问那英文是什么意思,赵人民说,你自己难道不会看?
冯明说,我不懂外语呀。
赵人民说,老大不小的,连外语也不会,怎么当领导?
青女说,你才跟着志愿者学了几天英文,就拿大,真有了大学问还了得!
冯明问什么志愿者,青女说就是那个城里来的女学生王晓妮,到穷乡僻壤来当教育志愿者,教山里的小学生,附近几个乡都来了志愿者,王晓妮是学外语的,所以给孩子们加了英文。大庆这个孙子聪明,学习好,外国话念得很顺溜,可惜没了爹,娘也跟着人走了,娃儿可怜得很……
赵人民不愿意青女提他的爹娘,狠狠地瞪了青女一眼。青女说,你甭瞪我,你们家的事谁不知道,要紧的是学出个样儿来给你爷爷争口气。
赵人民说,不用你管。
青女说,不用我管?不用我管,镇上能给你们发救济粮食和人民币,能免你的学费,你们家哪样不是我跑去替你们张罗,替你们喊叫,你个龟儿子啥子时候嘴学得这样硬!
赵人民低着脑袋不说话。
青女说,镇上给你送来的衣服怎么不穿?
赵人民说,我不愿意穿。
青女说,你就愿意这么露着!
冯明这才注意到被叫做赵人民的孩子光着脊梁,只穿了一条小裤衩。一双小手黑乎乎的,头发很长,一看就是个没娘疼的孩子。冯明伸出手去摸赵人民的头,赵人民反感地把脑袋一拨拉,将冯明的手顶开了。
青女说这孩子忒倔,跟他爷爷是两个禀性,大概是像他那个往前走了的妈。
赵人民脖子一拧说,不许你说我妈!
青女说,我不跟你较劲,待会儿你记着上九菊他爹那儿给你爷爷拿药,你再硬,你爷爷的病也得看,不能陪着你一块儿硬。还有,上学得穿戴整齐了,不许穿着裤衩进教室,让老师揪着耳朵扔出来,寒碜不寒碜?你得长记性。
赵人民是一脸的不耐烦。
九菊学着她奶奶的口气说,你得长记性,你得长记性!
赵人民说,去,去,去!
青女说,也是怪呢,他爷爷那会儿是没衣裳穿,连戏装都往身上披,到了孙子这儿是有衣裳不爱穿,宁可光着。镇上下发的扶贫衣裳,大都给了他们,都是上好的半新,城里人追求时尚,稍有过时就不要了,有的还没上过身……
赵人民说,书记怎不穿?镇长怎不穿?
青女说,你是书记吗?你是镇长吗?你得记住,你是贫困户,你和你爷爷每个月领的是基本生活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