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

第229章


4 月间,施瓦岑贝格被派到巴黎。这一次,梅特涅亮
出了他的条件:要求放弃伊利里亚、华沙大公国和整个德意志。拿破仑最后
答应由奥地利、普鲁士和奥耳登堡公爵瓜分华沙大公国;但是,作为补偿,
萨克森应合并位于易北河同奥得河之间的普鲁士各省。奥地利表明自己不再
是法国的盟国,也不再是中间人,奥地利现在进展到武装调停,它确定不移
的意向是:任何一方如果拒绝接受它认为是合理的方案,它即进行干涉,对
之作战。奥地利的态度已经足以动摇许多仍然忠顺于法国的德意志各王侯。
从2 月起,萨克森国王已自德累斯顿出走,最后避难到奥地利。施泰因的一
再威胁使他晕头转向、惊慌失措。3 月26 日,梅特涅提出愿意保证萨克森国
王的领土完整,并为他取得一部分领土以补偿他失去华沙大公国。4 月26 日
协定签字:如果调停失败,萨克森军队将与奥地利军队一致行动。在此期间,
梅特涅也在同巴伐利亚谈判,巴伐利亚对拿破仑的帮助只是非常有保留的。
缪拉在回到那不勒斯后,也曾立即遣使维也纳,表示如果让他保住他的王国,
他愿与奥地利合作。维也纳方面对他很表欢迎;但是本廷克刚刚占领蓬扎岛,
又梦想发动一场在英国监护下的意大利民族运动,他保留费迪南四世的权
利,并要求加埃塔向他投降,又扬言将以二万五千人大举登陆。只因发生了
此事,缪拉背叛拿破仑一事未能立即实现,他一怒之下又加入了法国大军。
拿破仑毅然拒绝不战而降,这又有什么可以令人大惊小怪的?还没有人
打败了他,而且正可以象1807 年一样,在奥地利还来不及发言以前,一次迅
雷不及掩耳的战役足以打得俄军和普鲁士军溃不成军,退出战争。在法国人
面前,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呢?如果他同意重新成为一位民族领袖,法国
人很乐意原谅他;但是,如果他承认失败,他必将不复成为法国人的主宰,
因此他宁死不降。有人批评他过于自私自利,其实他不把民族利益放在心上
为时已久,他只知从自己出发考虑问题。何况即使他接受了梅特涅的条件,
他也得不到任何保证,不让敌人利用赢得的时间,然后得寸进尺地提高要求,
而这恰巧是即将出现的情况。沙皇直到3 月11 日才非常勉强地接受调停,只
不过是为了敷衍奥地利人,奥 地利人向他保证,调停必将失败,奥地利人
当然就将同他合作。4 月初在伦敦,韦森贝格见到卡斯尔雷,后者直率地拒
绝调停,并引证了拿破仑的讲话。梅特涅完全承认,如果只有英国的利益悬
而未决,大陆的和平仍可实现。卡斯尔雷从俄罗斯战役开始以来意识到自己
无能为力,因而谨慎小心,但是现在局势已在明朗化,他可以不把梅特涅放
在心上而采取行动。3 月3 日,他答应贝尔纳多特取得挪威和瓜德罗普岛,
条件是瑞典出兵三万人援助沙皇。丹麦已经同俄国签订了中立协定,因此争
取丹麦大有希望。
卡利什条约已经使英国决定援助联盟各国。英国已经派遣卡斯卡特勋爵
和威尔逊为驻沙皇亚历山大总部的代表;4 月间,卡斯尔雷又把他的兄弟斯
图尔特勋爵和杰克逊一道派到普鲁士国王那里。他答应提供补助金,条件是
要扩大汉诺威的版图,而尤其是要普鲁士和俄国承诺,决不背着英国同拿破
仑单独议和。至于将要让法国保存的疆界,卡斯尔雷没有把话说死,一切要
看军事行动进展如何而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即使拿破仑同意梅特涅所提
的条件,自从卡斯尔雷提议的条约签字以后,这些条件也必将重付讨论。因
此必须在战场赢得一次新的胜利。对此所能表示异议的只是:这一新胜利或
许只能是不大的胜利,虽然是足够导致和平的胜利,如果双方事先都有思想
准备作出合理让步的话。而在拿破仑的心目中,这一胜利应该刚好能够使他
不作出任何让步。
奥地利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自从1809 年以来,它的军队减少到十五万
人,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到1813 年初,能立即投入战斗的军队不超过六万人。
2 月9 日决定再动员四万人入伍,但是一切都感缺乏。4 月16 日,政府决定
在1811 年已发行的纸币以外,再发行一种新纸币。直到5 月初才得以在波希
米亚组成一支新的军队。拿破仑因此有足够时间去击败俄国人和普鲁士人,
而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他以其一贯充沛的精力准备利用这个机会。1812 年9 月22 日,当他还
在莫斯科的时候,他已下令征召1813 年适龄新兵入伍,从而把应征新兵的队
伍从八万人增加到十三万七千人。他从西班牙召回一些部队,又把巴黎卫戍
部队派到德意志去。1 月11 日,他把1812 年春天编制成军的第一次服役的
十万国民自卫军改编加入现役军队;同时他征召1814 年新兵入伍,应征新兵
达到十五万人,还有从1809 年到1812 年应征入伍的十万士兵。4 月3 日,
他再多征召1814 年入伍的九万人,和第一次服役的国民自卫军八万人。此
外,仪仗队又重新建立起来,他打算从中抽调出一万骑兵。驻德意志各军都
经整顿,从中抽调干部去训练图林根和来因河区域的新兵。拿破仑补充大炮、
枪支、装备和车辆并没有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补充马匹并非易事,以致他只
能带几千骑兵上战场。财政问题使他大伤脑筋。戈丹编制的1813 年预算是十
亿多支出,而收入是九亿零六百万。皇帝捐出了他价值八千万的私人财宝;
他把村社公产换成地租券,以出售地租券的收入作保证,发行了一亿三千一
百万债券。他颁发了成百上千的特许证,并批准出口商自由进行转口输入,
但需纳税百分之六,从而加强了封锁的财政性质。但是信用已经动摇,经济
活动陷于瘫痪。金币都被收藏起来,它的价格也在高涨;殖民地产品的价格
则在下降,因为人们认为解除封锁指日可待。5 月20 日至23 日,交易所发
生一次恐慌的风潮。6 月间,国库的任务变得非常困难。
拿破仑认为,建立摄政制度,并由玛丽·路易丝担任摄政,既可巩固他
的皇朝,也可讨好奥地利。他想同他在1812 年夏天带到枫丹白露的教皇取得
协议,借此试图同天主教徒言归于好。他亲自去同教皇商谈,在1 月25 日使
教皇同意签订新的教务专约的初步条款,2 月13 日他把这些条款作为国家法
律予以公布。教职的任命应依照1811 年全国主教会议的方案授权批准。但有
几个红衣主教提出异议,教皇在3 月24 日撤回他的意见。冲突重新展开,信
守条约派为数激增对抗反对条约派。立法院在2 日举行会议,一如往常噤若
寒蝉。然而,全国的情绪已很明显,无可置疑。皇帝还从来不曾要求全国做
出如此重大牺牲:1814 年的适龄新兵已提前入伍,全部开赴战场;即使已经
雇人顶替者这次也仍须应召入伍;已婚的男人也在招募从军之列。如果说法
国人仍然忠实于拿破仑的话,他们追随他已全无热情,仿佛拿破仑的战争已
经不再是他们的战争。
拿破仑在4 月15 日离开巴黎,去到当时向萨勒河推进的美因河方面军,
而欧仁则率其部分军队溯易北河而上。28 日晚部队已经集中完毕,29 日和
30 日,法军在默斯堡和魏森费耳斯渡过了萨勒河。法军在数量上占压倒的优
势:十五万人对四万三千普军和五万八千俄军。但是,由于缺乏骑兵,法军
既不能进行侦察,也无力追击;尤其是将领之中有几个是平庸之辈:贝特朗
和劳里斯顿从未指挥过大军团。至于同盟军方面,最高统帅维特根施泰因的
权力是有名无实的;27 日同盟军仍然又分散兵力,各行其是,当维特根施泰
因下令在来比锡以南集中,准备在萨勒河入易北河河口处攻击法军时,他自
己率军开往维滕堡,而布吕歇尔则开往穆尔德河前沿,米洛拉多维奇和托尔
马索夫则停留在后面。29 日,沙皇听托尔的建议,采取了另一个方案:在山
脚下等待拿破仑,而如果拿破仑向来比锡进军,则从侧面攻击法军。
拿破仑这次的战斗方案是他自认为平生最完美的战斗方案之一。实际
上,他直趋来比锡从两翼包抄敌军,机智地布置各军团按梯队推进,如遇敌
军攻击,可以相互支援;一旦拿下来比锡,全军集中转而南下,把敌军逼向
波希米亚,聚而歼之。5 月2 日,他指挥攻打来比锡,但同时内伊军团放松
警惕,在卢岑前面遇袭,遭到布吕歇尔狠狠的攻击。马尔蒙对内伊的支援很
不得力。皇帝急驰赴援,稳定了战局以等待贝特朗进攻同盟军左翼,而尤其
在等欧仁截断敌军向东去的退路。但是贝特朗和欧仁都未能及时赶到,而且
都只率其部分军队前来。维特根施泰因因此得以脱身而向易北河撤退,所损
失的兵员比较法军的损失要少得多,他损失约一万二千人,而法军则损失了
两万到两万二千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