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玄问天

222. 是非对错


    破除掉阵法,司马问之在周围查探一番后,转身向回走去。黄浮与几位同门不知去了哪里,再追过去已经没有用处。
    回返的时候,司马问之与来时一样,也是疾行。
    拓跋素带领步营赶到的时候,他有察觉。
    步营有将士三万,与骑营汇合以后,即便不能打垮夏军,短时间内也不会溃败。之所以疾行返回,是担忧拓跋龙阳在混战中出现意外。
    但是事情出乎他的意料。
    回到之前混战的地域后,没有见到混战的场景。除了地上众多尸首外,只有几百魏兵在收拾整理。
    司马问之见状,快走几步上前表明身份,客气询问刚刚发生的事情。
    非常时刻,留守魏军不信他的话语,叫嚣着要将他捆绑。司马问之不再谦逊,直接出手,将想要上前的几个魏兵尽数制服。
    留守将军听到喧哗声音,快步走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见到司马问之以后替他证明清白,随后将魏军动向告知。
    此人出自步营,那日议事的时候,也在拓跋素营帐,他见过司马问之,也见识过他的见解和谋略。
    “夏军大败,夏主仓皇逃走?”司马问之听后询问,同时将身前几名士兵身上的禁锢除去。
    “确是如此。”留守将军的回应肯定。回应过后,他又主动说出缘由。
    “在山谷处接应的我军骑营,在步营到达后也赶了过来,一同将夏军回城道路截断。夏军腹背受敌,大败溃散。夏主赫连昌带着一部兵马冲出重围,向着西南方逃窜去了。”
    “安北王在何处?”司马问之知晓了事情的大致经过,询问拓跋龙阳下落。
    “跟随步骑两营将士,随陛下一同去取统万城。”留守将军答道。
    “谢将军告知。”
    司马问之得到答复后施礼离去,前往夏都。在他到达城下的时候,魏军正将城池围困。
    赫连昌之前将城内守军大部带走,统万城防在此时异常薄弱。即便如此,魏军攻城也并不顺利。
    数次攻伐与守卫,魏夏两军皆有伤亡,但魏军伤亡明显更多。
    攻城士兵数倍于守城的夏军,统万虽然高大坚固,仍旧不能抵挡魏军。司马问之刚刚到后不久,魏军打开一道缺口冲了进去。
    时隔一年,统万城再次被攻破。
    从知晓赫连昌逃走的那一刻起,魏军破城已是定局,时候早晚而已。司马问之来到此处,不是要助拓跋焘破城,是来寻找拓跋龙阳。
    缺口渐渐扩大,守军一败涂地,城外魏军蜂拥而入。
    场面虽有些混乱,但也有好处。大部魏军入城后,拓跋龙阳乘坐的车马没有跟着进去,显露出来。
    “怎么样了?”疾行到达车驾旁,司马问之跃身上去,开口询问。
    “侥幸捡回一条性命。”拓跋龙阳不再隐瞒,如实告知。
    “可有收获?”司马问之心中有些猜测,跟着确认。
    “可免一死。”拓跋龙阳没有犹豫和隐瞒,将拓跋焘承诺的事情告知。
    统万城破,夏军败了。
    魏始光四年六月,魏夏两国数万兵马混战于夏国都城外数里处。夏军后路被断,被灭杀万余人后,其余兵马由夏主赫连昌带领,向西南方突围。
    统万城城经过数次拉锯后,终被攻破。赫连氏几代累积的财富,一朝被拓跋氏掳掠殆尽。
    魏夏之战,既是两个氏族百余年恩怨的碰撞,又是两方势力开疆拓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交锋。
    没有是非,也没有对错。
    有的只是弱肉强食,成王败寇。
    治军之道在于治人,治人之道,在于明法有度,在于赏罚分明。
    大战过后,统万城内财富虽然尽数归于魏国,但拓跋焘严令私分,大多根据功劳分发下去。
    司马问之也有奖赏。
    城中局势渐渐稳定后,常山王拓跋素亲自向魏王进言,为他请功。拓跋焘采纳谏言,认他在诸多掳掠中选取需要的物品。
    但是司马问之本人对此事多有厌恶,有意拒绝。
    之前答应随军前来的时候,他曾有言在先,不参与劫掠。这些话语言犹在耳,不想这么快食言。
    “山高仰止,入世随俗。师兄莫要驳了陛下一番好意,且先去看过再说。此次收获,不止银钱与女子。”拓跋龙阳看出端倪,开口劝告。
    司马问之只是执念,不是固执。觉得说话也有道理,跟随临时任命的登记主薄前去查看。
    一国富有,大多存于国都。国都富有,大多藏于皇城。既然已经作下决断,司马问之不再犹豫,舍弃他处直奔皇城。
    “夏国皇城中,可有藏书的楼阁?”还没有到皇城时候,他开口问向身旁主薄。
    “有一处。”主薄听后回应。
    他的职责本就是清点城中所得,登记造册。若有封赏,确认后再从册中划掉,另行造册。某一件金银他可能记不清楚,但什么物品存放于什么地方,他记得清楚。
    “不用再看其他,直接带我去那里。”司马问之吩咐。
    但凡藏书处,大多是在幽深僻静地方。二人进入皇城,穿过多个跨院,直至快到最内侧的时候,才在一处不起眼的屋子前停住。
    “大人可自行挑选,最后告知我需要拿走什么即可。”停下以后,主薄抬手做出“请”的手势,自己在门外等候。
    清点仓促,门上无锁,屋门只用一根草绳胡乱系着。
    即便没有遮掩,此处也不会被盗。将士大多喜欢金银,这里只有竹简纸墨,拓跋氏崇尚武力,没有几人会来。
    但推门进入后,屋内情势出乎意料。
    屋子不大,藏书不少,之前夏国的官员已将书籍竹简分类存放,码放整齐。但此刻每一个木架上,都有被人翻动过的痕迹。
    细细看过几处后,他断定之前有人已经来过,不是为了财物,是专为此处藏书。
    司马问之突然想起一事,继续查探屋中书架。直至在一处存放道家典籍的书架前停住,他大体能够确认是谁来过。
    “真人也喜好藏书?”
    司马问之刚刚确认,一句问话从屋门处传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