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录

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础建设(二)


    陕甘地区让朱有孝放心了,还有让朱有孝不放心的地方是河南,说是河南,其实是黄河两岸,包括山东、河北,这是灾害频发的地段。
    在历史上黄河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泛滥,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黄河水的含沙量太高,不断的将河床太高,在进入华北平原以后,地势变换,河流也随着地势水速变缓,从中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开始沉淀,出了山区以后便形成了一段地上河,这一段地上河就是最危险的地段,水灾就是在这里肆虐。
    黄河的综合治理,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难点,原因就是含沙量太高,其中一个原因是黄河的流域问题,它经过的黄土高原地质疏松,容易在雨量打得时候,大量的黄土、沙土随着湍急的流水带入黄河。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秦国在关中平原兴起以后,经济繁荣,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各种大型宫殿建设频繁,致使无数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大自然的自然环境修复能力跟不上认为的破坏能力。
    朱有孝有意识的从陕西向外迁徙人口,袁应泰加大力度治理黄河两岸的环境,再加上这些年到了小冰川时期,自然降水减少,正是对黄河大规模治理的最好时期,因此朱有孝这才有了对黄河流域进行大规模治理的计划。
    自天启五年以来,施邦曜主持治理黄河的修建工程,每年到了冬季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召集人口,付出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开挖了大量的辅助渠道,使得河水开始向周围引流,避免了夏季的河水泛滥。
    从天启八年开始,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几乎是整年就没有下雨,而袁应泰在河套地区修建的水渠引水量很大,致使自黄河进入河南地区以后水量减小,到后来甚至断流了,虽然对于开挖渠道,架设桥梁是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农作物的收成就成了问题。
    严重的旱灾在陕甘、河南、河北、山东至淮河流域发生,对于这种大自然的灾难,人类的力量还是非常弱小的。朱有孝采取的救灾措施是很得当,但是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就更加增强了朱有孝治理黄河的决心,让水量充足年份的河水储存下来,等到旱灾来临时使用,避免大面积的旱灾发生。
    从饮水不便的山区分流出来的人口根据自己的意愿是否回到原来的住处,不愿意回去的人口分流迁徙,集中人口的好处,国家力量的威力开始体现。
    施邦曜现在就召集到了大量的施工队伍,朱有孝让户部拨出巨额的资金,加大了黄河两岸的施工力度,挖掘机、运输车辆大量的进入黄河治理队伍,将黄河原来的河床进行清理,利用历史上黄河数次改道的遗址,将进入平原以后的黄河分成三条主要的河道,在花园口西部开挖大型渠道,将黄河水进行分流,最主要的是将河水向后世缺水严重的河北地区引水。
    黄河的含沙量在袁应泰在中上游进行大规模治理以后,开始减少,河水也变得清澈了很多,这两年流量也减少很多,这就充分满足了开挖引水渠道的先天条件,也就不会把大量的泥沙淤积的人工开挖的渠道里,形成二次淤积,避免渠水淤积别的河道。
    到天启十一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崇祯四年以后的两年,将是雨量非常大的年份,不但京师遇到大水灾,而且黄河还在孟津决口,导致黄河沿岸再次泛滥。因此,朱有孝就必须利用这两年的时间,极力进行水利建设,争取将这次的洪水充分储蓄起来,用以应付接下来的连年旱灾。
    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外,还有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方,就是淮河流域,现在根本就没有后世那种强大的物资基础,也就无法建设大型水库,治理淮河的方法也只能向治理黄河那样,开挖渠道,拓宽京杭运河,尽量将淮河的洪水向北引流,再就是尽量储备粮食,应付即将来临的洪灾。
    除了水利建设的速度需要加快,朱有孝还在极力修建道路。后世出现的“要想富,先修路”的观点,在现在更是重要,想要达到村村通水泥路面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大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泥土路面肯定不在适应,无法满足日益发达的商品流通,为了进一步扩大商品的交流,必须修建更加结实的水泥路面,而且现在条件也允许了,大明户部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修路。
    朱有孝提出修建水泥路的问题,得到了内阁的支持,尤其是朱有孝讲到,随着道路的畅通,将来大明的商业会越来越发达,甚至仅是工商业的税金就可以完全满足大明的国家需求,甚至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免除农业税时,一向将钱袋子看的非常紧的户部尚书直接同意了支付修路的全面费用。
    经过内阁和工部的商议,在今后的几年内需要修建两条南北方向的主干道,一天是沿着太行山东麓,从京师开始,直达汉口,最后通往广州,还有一条路就是从京师开始,沿着运河两岸南进,直接达到杭州。而从京师到沈阳的道路也是必须修建的,这条道路也是非常重要,对于整个北方的控制非常有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南北的物资交流更加方便。
    东西的干线就更加直接,就是后世的陇海线,不过现在的西段终点不再是兰州,而是直接准备修到边境的最西端,成为真正的一天大动脉,连接东部到西部,无论是东部救灾,还是西部战事,大明的军队都可以迅速调动。
    除了主干线要修建水泥路以外,各个州府之间也要修建道路,不过这些道路就不像大动脉那样庞大了,也不需要修建成高级的水泥路面,只是利用三合土夯实就行,路面比平地稍微高出半尺就行,因为用三合土夯实的路面在现在完全可以施工,不像混凝土路面那样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
    为了保证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朱有孝让工部做出保证,最起码大动脉在现在的车辆行驶条件下,不得短于二十年,工部则以这个质量标准向全国各地的建筑工程队招商。
    虽然现在的商人还比较质朴,不像后世的商人那样造假,但是必须要把制度定好,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无论是官道、沟渠、堤坝、宫殿等所有官方出资修建的工程,工部都让建筑者竖起纪念碑,标明该工程是什么原因需要建筑,工程设计的标准是什么,使用年限预计多少,最后在填上建筑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他的儿子,如果有了孙子,也可以将孙子的名字写上,这种监督工程质量的方法,被后来的人称为“荣辱碑”,达到标准了,就是几辈子的荣誉,如果出现豆腐渣工程了,这家几辈子就别想从事这个行业了。再就是资质和备案制度,分级别建设的工程,也都分级别备案,如果出现了事故,也会分级别追究责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