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兵法

第72章


说着。将头向前一伸。胡人听完当即全都愕在那里,面面相觑,相视无语,又看看手中亮光闪闪的钢刀。半晌,一个头领说:“想不到竟还有如此坚守道义的人,我们以不义之师侵道义之地,实乃罪过!”说着,冲其他人一挥手,“走吧!”
人而无信不可知其可
孔子有言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乎!”
在交友时应当注重信用。一方面不要随便许诺,任意答应别人什么事,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认识,真正掌握自己的能力大小,能够办到的,要尽全力为朋友去办,可以答应下来。如果自己没有过多的把握,便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
东汉时曾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被人传为佳话。东汉时设有太学,类似于现在的公立学校,但并不完全相同。在太学中,有一个山东的学子名叫范式,一个河南学子名叫张助,两个人同时来到这所太学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攀谈起来,发现趣志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谈得很投机,两人都很高兴和对方在一起切磋研究学问。
久而久之,两人成了至交。有一次张助对范式说:“范兄,信,我相识这么久了,可谓心心相知,小弟也在范兄那里学了不少东西,小弟真不愿与你分离。”
范式听后一愣,问:“贤弟何出此言,你我同学读书,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张助轻叹一声说:“唉,想你我同在此读书,朝夕相处,因是好事,但两年以后,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不知相见何时,你我相隔那么远,万水千山,竟不知是否再相聚,想来怎不令人伤感?”
范式听罢微微一笑,说:“我道何事,却原来是为这个,这有何难,你我相知,天涯海角也近似咫尺,又何必为此犯愁,两年之后你我相聚何难,到时我去看你便是。”
张助大喜,忙问:“什么时候?”
范式说:“两年后五月初五这一天,我一定会赶到你家,你到时只管备下酒菜等我,如何?”
张助高兴得不得了,两人就此商定。
两年时间很快过去,分手时张助与范式洒泪而别,张助说:“你我就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聚,范兄保重!”
范式握住张助的手,说:“我也不再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你也保重,别忘了我们两年前的约定。”
张助回到老家,张母迎出门外,喜得泪水滴淌,把着儿子的脸看个不够,张助也含着热泪望着母亲,母子抱头痛苦一场,母亲止住泪水,忙着给儿子去收拾饭菜。
后来,张助对母亲说:“母亲,我在太学时,结交了一位朋友叫范式,两年前我们约定今年五月初五他来看我,到时咱们可要多准备些好酒菜,分开了我便有些思念,不知他在河南可好?”
张母听了儿子的话先是一愣,后来忍不住笑起来,指着儿子笑道:“看你,都这么大了,还跟孩子一样天真。那河南离咱们这里那么远,你的朋友怎么会说来就来。再说,两年过去了,恐怕他也早忘了,呵呵,你瞧你——”
张助却摇摇头对母亲说:“母亲有所不知,这位朋友不是那种食言的人,况且我和他感情莫逆,我相信他不会失信,请母亲准备便是。”
张母望望儿子的神情,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便张罗着准备去了。
五月初五转眼便到了,这一天,张助早早起来将屋内外打扫干净,张母看着忙里忙外的儿子,心里好笑。
正在母子忙活的时候,忽然有人敲门,问:“请问这家可住着叫张助的?”
张助一听喜出望外,冲到门边,开门后对母亲大喊:“母亲,是范式见到了!”
张母心中甚觉惊异,出门来迎,张助和范式手拉手走进屋,张母赶紧去收拾准备酒菜,边收拾边自言自语:“我儿有福,竟交得这样重信义的朋友,我儿有福缘——”
不幸的是,张助后来染上重病,不治而折,张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扶着儿子的灵枢泪水哭干。
下葬那日,张助的母亲亲扶灵枢,泣咽送葬,突在远处急急驶来一辆车,白马素衣,车上传来扯人心肺的痛苦之声,直向张助灵枢奔来。
张母颤声说:“一定是范式来了,范式——”
车至近前,从车上跌下范式,范式扑到张助的棺材边,拍打棺木痛哭欲绝。哭罢多时,站起身亲执麻绳,牵灵车为张助送葬。泣道:“元伯(张助字),不料你英年早亡,吾与你同窗几载,情深意厚,却生死殊途,竟未能见你一面,无可挽回,不意料那一日一别竟成了永别,怎不令我心伤,元伯——”
在场的人无不闻声落泪,又都纷纷称赞范式的诚意和信义。
 方圆兵法(兵法五)
美言可市 亲疏有当
 语言的艺术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有过一段评论说:“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都难以离开语言。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人类便不再孤独,不再寂寞。用语言,人们可以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将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绪情感传递出来。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开放自由的时代,更要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强,而这频繁的交往,多又离不开语言,语言愈加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或许,有人会说,说话有什么,只要不是哑巴和孩子谁不会说话呀,这话不假,的确人人都会说话。然而,难以说大家都说得十分恰切,都能说到点子上。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许也正是因为每个人天天都在说话,所以才会为说话不屑一顾,其实,说话大有文章可作,正像唐太宗所言“谈何容易”。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也是说明言语的作用,话说得恰如其分则会使人心真神清,如雪中送炭直暖心底;话说得不当则令人心寒情伤,如厚冰覆火凉彻心骨。这就提醒我们说话时要注意。也许有人会说,与一般人说话自然是要注意,但对于朋友,则大可不必那般罗里罗嗦,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刻意追求什么。笔者却不敢苟同这种说法,朋友,从起码上说,也是人,与普遍人无异,朋友首先应该是人,然后才是你的或他的朋友。既然这样,如果承认对一般人说话时要注意,为什么不承认对朋友也应注意自己的话语呢。
有谚语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大家知道,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我们不难看出,相声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语言这种交流工具,巧妙地调动听者的情绪,让听者兴奋起来,大声笑出来,它足以说明善说与不善说的区别,很难想像一个人想什么就直接说什么会演好相声。话说得合适,不仅能体现出自身修养的高雅,也能够很舒服地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才可以使人愿意接近你,没有谁喜欢那种经常用恶语伤人的人。
老子日:“美言可以市。”从某方面解释便是,如果一个人善于驾驭语言,便可以用之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现在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涌现出许多培养谈话艺术的书籍或学校,如《演讲与口才》杂志等等,这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说话的重要性。
对症下药
由于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每个人说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交友时说话应当注意察颜观色,区分对象,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且注意变换谈话的内容,注意要适合对方的兴趣。有好些人反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做法,认为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表现,是两面三刀、华而不实的表现。其实,如果不存恶心,这见什么人倒真应该说什么话。这并不为过,试想,如果说话不分对象,对待什么人都用一种方式或说一种话,那么势必会使接受程度差异悬殊的人无法相同接受。有的人性格开朗、豪爽,直言其过或许他也不会在意;如果说话躲躲闪闪,犹豫不定,闪烁其辞,反倒会引起他的反感,怀疑你为人不诚实。而若是对方性格内向,较为敏感,你说话若直戳痛处,恐怕又会刺伤他的自尊心。这样的人,又适宜采用含蓄曲折的表达,点到为止,让其自己去理会更佳。
因此说,说话是一门学问,交朋友更应注意。不可盲目以为朋友只要心减,说什么话无所谓,其实,“言为心声”,往往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使朋友产生误会。另外,言语既然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便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缺点,正如一池水可以养活鱼虾,也可以淹死活人一样。由于语言具有模糊性和意义不确定的特征,有时候很容易引起误会,“好话也怕重三重”正是这个道理。一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那么理解,如果我们说话不注意,很可能会被别人误解,自以为说得很好,可别人却没有按照本意去理解而产生误会,使友情出现裂痕。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最重要最有利的工具。话说得好,不仅是一个人修养水平高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仪表风度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人会承认一个穿着整洁却言语粗俗无礼的人有风度;相反,即使一个人并非西装革履,如果谈吐不俗,也会令人刮目相看的。
 掌握逢迎的绝招
《韩非子》中有一段话的大意是:要适当地赞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是正确处理朋友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条重要而实用的法则。任何人都乐意听好话,听别人赞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愿意听别人直说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