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景若宁兰

第七十五章、结局


    难受归难受唏嘘归唏嘘,但不得不说莱阳王的选择确实是当时最好的方法,即便不为萧元启打算,亦唯有如此。
    萧景宁宣了荀安如入宫询问她对未来夫君的想法,荀安如不是一个看重身份门第之人,甚至连荀白水都不太看重这个,毕竟荀夫人若论出身门第,那还真的是高嫁了。
    在荀家以及荀安如面前,萧景宁毫不掩饰对萧元启的欣赏,只是可惜因为父母所累,不能出人头地了。
    荀安如在荀飞盏和萧平旌的帮助下,见了萧元启一面,萧元启跟个傻了一般,忽然什么都不会了,让荀安如掩唇而笑。
    待她离去后萧元启想起自己的傻样,懊恼不已,在心上人面前出了那么多糗,本来希望就不大,这下子可真是半点希望都没了。
    是以在得到中宫懿旨时,那是不可置信的摔了一筋斗。这些糗事在萧元启婚后便总被荀安如萧平旌这些熟悉的人拿来调侃,有时连萧元时都来凑一脚。
    萧元启与荀安如的婚事被萧歆拍板到了和萧平旌同一天,帝后一同带着太子和皇子去两家溜达了一圈显示了对两位皆是当同样的子侄看后就回了宫。
    说起萧元时,萧歆已经把权力全部放给了他,连早朝都不去了。大臣们倒是想让萧歆上朝来着,但陛下在不在好像真的没啥区别,反正什么都是太子在做。
    但这也不代表陛下您就能带着皇后娘娘跑路啊!
    没错,在萧平旌和萧元启都成亲后,大内总管高勤忽然在早朝时宣读了禅位诏书。萧元时在高勤一念完,也不等群臣回过神来,接过诏书便朝养居殿跑,没看到人又跑去了景阳宫。
    帝后二人已经换好了常服,在那等着萧元时。只这一看,萧元时便知父皇真的要丢下他带着母后跑路了!
    他也知道劝父皇没用,扑到萧景宁身边便委委屈屈的说道:“母后,儿臣还未成亲立后呢!”
    所以母后你是不是劝劝父皇,多留几年等儿臣成亲了再走?至于成亲后,那不得让媳妇儿怀孕吗?到时候再用孙儿孙女来拴住母后就好了。母后在哪,父皇便一定在哪的,他一点都不担心父皇不会留下来。
    萧景宁摸摸他脑袋,温柔道:“元时的身子还在调养,现在过早的人事不好,待再过两三年,你身体完全调养好了,看上了哪家姑娘再给父皇母后传信,到时母后再回来操办。”
    萧元时还想说什么萧歆已然道:“皇帝娶后自有礼部操持,到时候朕和你母后回来看看也就是了,不需要操办操持。”
    萧元时:???
    父皇,儿臣是您捡来的吗?!
    萧元时道:“可父皇,东海蠢蠢欲动,还有墨淄侯,孩儿怎么办?”
    “要什么都让父皇解决了,那还有你什么事呢?”萧歆语重心长:“元时,你总是需要那么一件无与伦比的功绩来坐稳这个皇位,何况长林王府会是你坚强的后盾。”
    萧庭生已然上了折子,萧平章已然不再是世子,而是承爵后的长林王,如今的长林世子是萧策。
    对于禅位带着萧景宁跑路这个事儿,萧歆可是计划了三年了,所以才会那么全心全力的培养萧元时,放权放得那么欢畅。
    要跑路当然不可能只他们二人,毕竟身份在那里,总要带着人保证自身安危的。自然便带上了萧庭生,这也是萧庭生辞了长林王爵位让萧平章早日承爵的原因。
    而林奚意欲编纂医书,若非有萧歆和萧元时身体在那吊着她早带着萧平旌跑了,说不准都得将医书编纂好了才会和萧平旌成亲,那可就有得等了。
    如今萧歆与萧景宁同样也是游历山川,他们一路跟随,与自己心愿也不冲突,便也安排上了。另外还有几个高手跟随,暗中有有暗卫,安危这一点是有了保证的。
    因此萧元时再寻不到留下帝后的籍口了,苦着脸送自家父皇母后离宫。
    萧歆温和笑道:“元时也不必这样,你要是羡慕父皇母后,以后也早早将孙儿教出来,带着妻子去看看这河山也是好的。”
    萧歆这话给萧元时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原来还可以这样?
    于是后来的朝臣史官们对萧歆的这个决策是真的哭天抢地,严厉批判这位仁宗开了个不好的头。
    从此以后在大梁,再无人为争这个皇位弄得头破血流。早早将继承人教出来带着皇后和上一任长林王跑路成了大梁皇室一个奇葩的传统。
    若说萧歆还有几位妃嫔,有庶出的皇子,那么自萧元时起,后宫便只皇后一人,朝臣们反对也没用。你们要是不怕朕学父皇带着皇后跑路了,尽管将女儿送进宫守活寡便是。
    显然,送女儿入宫半点好处都没有,还让女儿守活寡,那不是害自己女儿吗?因此也只有憋屈的接受了。
    在萧元时四十三岁的时候,终于学了他那父皇,禅位儿子带着皇后与曾经的长林王萧平章跑路了。而这时候的萧歆萧景宁还活着。
    这位给大梁皇室留下了禅位带皇后跑路传统的仁宗原本身体不好,却硬是活了一百多岁,他做到了自己的承诺,绝不比皇后先走,但在萧景宁在他怀里停下呼吸后,他亦宠溺的看着她,微笑着没了气息。
    在临终前,他们都忆起了当年萧歆与萧景宁说跑路的事情时的情景。
    萧歆看着萧景宁的眼睛温柔的道:“阿九,你可愿随我去看看这大梁的河山?”
    萧景宁诧异:“陛下这是……准备跑路?”
    “阿九,朕其实已经猜到了你的身份。”萧歆轻轻将人拥住,“上一辈子你先是困于金陵皇城,后是困于异国后宅,这一辈子我有幸拥有了你,便不愿你再度困于这皇城。阿九,你可愿意随我去看看大梁的河山,看看属于我们的河山?”
    萧景宁听着他的心跳,笑着道:“好。”
    其实他的胸膛与怀抱,是令她安心的避风港,只要他在,无论在哪里,她都欢喜。但他愿意为她放下这至尊无上的权力与身份,只为带着她走遍河山,不再困于一隅,她如何不感动?
    他愿意,她亦愿意。
    后记:
    固然在当时的朝臣眼中梁仁宗萧歆开了个极不好的头,但在后世的人眼中,萧歆此举是极具战略目光的。
    自他开了此头后,在位的国君皆是青壮年脑子清醒的时候,年轻人总是锐意进取的,就连朝臣们原本都颇有微词,但在跟不上年轻人的思想后,也开始学着萧歆和长林王,早早的培养继承人或是看好的小辈,然后发现颐养天年其实真的比在朝廷里尔虞我诈来得愉快得多。
    大梁的朝堂悄然间便完成了新思想与旧思想的转变,也完成了从老龄化到年轻化的转变。
    对于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来说,别国那些老年人们的思想就过于顽固了。而那些老大爷们还想欺负他们这些年轻人,毕竟嘴上毛少,办事潦草不是?
    然而这样想的人与国,都吃了大亏。
    于是大梁明明没有主动去入侵他国,却是一代又一代的开疆拓土,大梁地图的版图越来越大。
    而曾经被萧景宁提议的作为秘史的记录也被史学家们翻找了出来,不仅是让建安侯路原与莱阳王萧韶之事昭雪,人人将这二人视为绝世好男人,还对这位第一个让皇帝丢下权力带着跑路的仁敏皇后有了极大的兴趣。
    原本作为女子特别是后宫女子几乎很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她们多数能够历史留名也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作为谁谁谁的母亲,这位仁敏皇后会留名,也是因为他是仁宗萧歆的元后以及敬宗萧元时的生母。
    但这秘史记录的却并不如此。
    无论是莱阳侯府还是长林王府所记载的,甚至是名满江湖的萧平旌,也都对这萧景宁颇为感激以及尊敬。
    至于敬宗萧元时更是事无巨细的记载了仁敏皇后对他的教导。
    后世的史学家们这才明白,何为真正的一国之母。
    莱阳侯萧元启虽是末品侯,却有幸娶得这位仁敏皇后的娘家侄女,还是仁敏皇后亲自下的懿旨。而萧元启一生都未能升爵,但他的儿子却很争气,又将莱阳王的爵位给升回了一品侯。
    至于东海的墨淄侯,在进攻大梁失败后,发动了政变,却被人背叛反杀,东海皇室一团乱麻。
    最后却是被人渔翁得利,毫不起眼的王府养子朱余被作为傀儡推上东海天皇的位置。然后,傀儡露出了尖利的爪子,朱余成功的坐稳了东海天皇这位置。。
    东海成了大梁的兄弟友邦,到后来亦并入了大梁版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