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在吹牛

第十七章:我就是陈希灿


    灿金科技的办公楼,就在太北市东开发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内。
    陈灿清晨,简单吃了个早饭,便把车子驶进园区。
    这次保安没拦他。抬起车杆,并且行了个礼。
    回想起彼时,自己被他们挡在外面,左一个盘问,右一个盘问。
    陈灿冷哼一声,猛轰油门,冲进园区。
    从车里抬头看看自己的公司—东开发区地标性建筑。
    足有三百米,五十多层。
    他曾指着它对宁澄说:“小澄,有一天,这整栋大楼都会是我公司的,并且我要在北侧天桂山,建一座研发基地,就像橘子那种,有科技感,像飞船的。”
    如今这里是我的了。
    奠基仪式就在天桂山北侧,我要让灿金科技从这里起步。
    下了车,陈灿边走,边在心里对小软说:“出一份研发中心的设计图,理念就是要就足够未来,足够科技。那里未来不只是研发中心,未来还要成为生产基地的一部分,所以这份图纸要足够详尽。”
    “明白,哥哥,我立刻做。”
    走进大厅。
    保安立刻迎上来,满面带笑。
    “陈总。”
    “专家团都到了么?”陈灿随口问。
    “都到了,应该是在顶楼。”
    “好。”
    大厅内,一部电梯开着,那是他作为老板的专属电梯。
    走进去,里面很安静。
    小软给他介绍起,这次来的专家。
    “他们有四位是诺贝尔奖得主,其中贝尔实验室主任,约翰.塔尔德罗,肖尔的学生罗斯塔尔斯基,他是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还有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帕雷斯,以及解决了核聚变稳定性材料的佩尔,他是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
    “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您真能量产吗?以及原型机的可靠度这些。因为他们并没见过具体的设备,所以心里一直存疑。认为我们说的,都是科幻小说中的,人类至今还没谁实现过,尤其不可能在我们华国实现。”
    “不可能在我们华国?那在哪里?”陈灿语罢不高兴。
    小软又道:“是的,偏见总是有的。所以他们这次来,就是要亲眼所见。”
    “这没问题。”
    陈灿说着电梯门开了,他走出去。
    他其实知道这些外国科学家。
    彼时,当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迪奥丝时,曾经给他们发过邮件。
    不过没有人回应他。
    这次不一样了。
    他发誓,我要让他们,见识到什么叫真正的未来。
    顶楼的办公区,像科幻电影里演的。
    纯白色的,流线型的。
    一组组画面,将机器人的原始模块,投射在空气中。
    每个白领都很漂亮,他们穿着精致,看起来也很梦幻。
    陈灿这一身大路货走在其中。
    有很强烈的违和感。
    穿过办公区,正要推门进会议室。
    身后传来一个僵硬,尖刻的声音。
    “等一下。”
    顺着那声音,陈灿回过头。
    看到一个面容帅气,但个子矮小,戴眼镜的年轻男子。
    “怎么了?”他问。
    “去,把这些搬到会议室。”男子说话像下命令。他手指旁边桌的十几瓶矿泉水。
    看了一眼他的工牌编号,这人名叫:刘江。
    陈灿皱了一下眉,但想想这是自己公司,今天大好的日子。
    没有再多说,直接拿起来。站在会议室门前,忽然很紧张。
    毕竟要面对这么多顶级的科学家。
    多少还是有些怯场。
    只好不断告诉自己,这是一次机会。
    人生的机会不多。
    陈灿有一个别人没有的天赋。
    那就是他坚信,自己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小软也说过,只要你坚信。
    下个瞬间,陈灿不再多想。
    他推开门,走进去。
    此时的会议室乱哄哄的。
    一群他不认识的外国人,正围着一台机器人原型。
    几名礼仪小姐,从陈灿手中接过水,摆在桌子上。
    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
    那些科学家都目不转睛盯着眼前的一切。
    “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一名金发碧眼的西方男子说:“我不说别的,至少从材料领域来说。灿金科技领先世界至少三百年……”
    “何止三百年,”他身边另外一个男子摇摇头,“材料学的根本,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各个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整合应用。其中还包括微观结构,宏观性能等多个跨学科的领域。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说明这不是时间能衡量的……”
    说话的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是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他看着机器人原型,从机器变成人,又从人变成机器。
    以手触摸他皮肤的质感。
    瞪大眼睛,惊叹:“难道真有外星人?否则华国怎么会有这么先进的技术。”
    另外的科学家也不由得诧异。“真是奇怪,是什么让他这么快进步。”
    “我不知道其他的,但我觉得微型核聚变,不太可能。”
    “不可能?”有人问。
    “人类目前可控的核聚变,还不是微型的,也只能控制101一秒,怎么可能突然达到这么大的突破呢?而且还是华国,我们有过合作,他们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技术。”发出质疑的是利物浦大学的佩尔教授。
    陈灿知道,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发现过氘在核聚变过程中的稳定作用,并且引导了与华国的合作。
    “量子芯片也是如此,除非见到使用中的,否则我总感觉这是个骗局。”这次说话的人是贝尔实验室的主任约翰.塔尔德罗,他也是量子计算的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所知道人类目前能同时控制的光子,最多不超过几百个,而华国竟然能控制几百万颗?我诚然他们在这方面技术进步,确实突飞猛进,可要说几百万个,我很难相信。”
    最后一个人更是做出总结。
    “可是以核聚变作为几百万颗光子同时运行的能量支撑,又用几百万颗光子控制了核聚变的安全性,再用先进的材料防止辐射,能把上述的一切,做成实体,实现出来,这个家伙不太可能是华人,甚至不可能是黄种人。”
    “可事实上,他就是华国人,叫陈希灿。”
    听着这些诺奖级的人物,议论纷纷。
    有质疑,有褒奖。
    陈灿在他们身后坐下来,觉得说什么都正常。
    直到第一个人发现他,惊讶的叫出:“陈先生?”
    陈灿这才微笑着起身,面对无数嫉妒,又怀疑的目光,平静的和他们握手。
    “对,我就是陈希灿,”接着他说道:“欢迎来到灿金科技,接下来由我来为你们介绍灿金科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