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728章 女子为官


    天下读书人中,女子占比甚至不足一成,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读的还都是还女训女则女戒等女书,与科考内容大相径庭。
    在这般的情况下,怎会出现如此悬殊的比例?
    那些百姓与文儒们自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其实原因极其简单。
    便是因为,天下读书的男子,但凡有些才华的,早就参加科考去了。
    这三年一批、三年一批地考下去,有实力者早已有功名在身,能有多少‘漏网之鱼’?
    可女子不同,纵使她们再如何的满腹经纶,也没有参与科考的机会,这些才女们自然便都是白身。
    如今东宁道史为打破了获取功名的天花板,给了她们一展才华的机会。
    为了实现抱负考取功名,这些白身的才女们不都从各地赶来了么?
    这么一说,百姓们便理解了。
    也是啊,整个大楚有才华有抱负的女子都跑到这儿参加科考来了。
    而男子们呢?多数都是以前被官府挑剩下的。
    如此悬殊的比例也就说得通了。
    这下,就算文人们再不服也无用,百姓们不再站他们这边,再加上这些女子的才华那都是实打实的,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只能无奈地认可这般的结果。
    头一年如此,后面几年还是如此。
    几年下来,东宁道考出来的秀才中,女子占了七成,男子只有三成。
    比例本就悬殊,并且案首中又是女子占多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选出来的举人中,女子占比更大,并且解元、亚元多数都被女子们收入囊中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话说回来,成为举人,就有资格出仕做官了呢。
    也就是说,这些考中举人的女子都有做官的资格。
    不管朝廷承不承认,至少在东宁道这,她们便是这片土地上有史以来第一批能为官的女子。
    待东宁路内的官位有空缺时,官府便会从这批举人中挑选。
    也让县尉、县丞,更甚至是县令的位置上都出现了女子的身影。
    参与科考也就算了,考就让你们考呗,考出来又能咋地?
    可为官则不同,那是管着一方百姓呐,怎能还让女子出来?实在太不像话了!
    当官府竟然真的打算让这些女子们出入仕途时,不少人可不干了。
    但反对的理由呢?
    违背祖宗礼法。
    自古以来就没有这般的规矩。
    此乃牝鸡司晨。
    等等等等。
    似乎都特别的虚啊,就没有实打实的,证明她们为官会治理不好天下的理由吗?
    好像还真没有。
    然而,“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这是林楚常说的一句话。
    故此,他们这些理由在她这里都站不住脚。
    说不出足够的理由,还要反对,那便是闹事。
    咱们东宁路对于闹事的人,要如何处理,这规矩大家都知道。
    众位自己选吧。
    对于这位皇孙殿下的乾坤独断,东宁路中的百姓与文人们那是有深刻认知的。
    所以,最后,大部分人还是散了,仅剩下的小部分坚持的,官府也不打压。
    毕竟打压文人,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敢随意做的事。
    我们不打压,但咱们观念不同,咱供不起您这尊大佛,请去往认同你的观念的地儿去吧。
    因此,这部分人被请离了东宁路。
    还有反对的人没有?
    没有!
    既然没有,那这些新任命的众官员们就走马上任去吧。
    在原本的宁安府重新规划之后,府县增加了不少,空出的职位较多。
    因此,各府的解元全都领了县令之职。
    比如那慕青云。
    考秀才时,她便是本县的案首,考举人时又是解元。
    虽然乡试时只有一个府的秀才参与,导致乡试的规模比较小,但两次都夺得魁首,也算是了不得了。
    待官府的任命下来,她便摇身一变,从投奔者转身成为一县县令,在彩秀母女的不可置信中,带着她们入主自己管辖的亭山县县衙,为这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也成了本府中唯一一位女县令。
    至于那县丞、县尉之类的,便更多了。
    如此三年下来,府内七位县令,女县令便占了四位。
    这就奇怪了,即使府内三次乡试的解元都是女子,那也应该只有三位才对,怎么又是四位呢?
    便是因为,其中一位县令下了大狱,由其县丞顶上了。
    而那县丞便是女子。
    其他府县也大多如此。
    三年过去,经过三次县试、乡试等科考,整个东宁路的举人数量也算是小有规模。
    林楚便决定举行一场小型的会试。
    由她自己做主考官,石祥云、柳居士与另外一位在东宁道颇有威望的大儒做副考官。
    石祥云就不用说了,在整个东宁道,除了林楚便是他最大,做副考官自然合情合理。
    而柳居士虽是女子,但她的名声本就不小,且其本人之博学多才,在整个东宁路更是无人能出其右,这副考官自然也做得。
    至于最后那位秦大儒,便是此地儒生们的领袖。
    此人对于让女子参与科考并不是如何赞成,但也没到强烈反对的地步。
    这便是林楚选他作为副考官的原因。
    毕竟若都是自己人,必然会惹来文儒们的强烈不满。
    有时候,面对不同的声音,一味的压制也不行,须得张弛有度。
    三位副考官都是众位认可的人,对于在他们的监考之下考出的成绩,众位总不能再质疑了吧?
    知道这已经是皇孙殿下极大的让步,并且还有秦大儒这位刚直不阿的大儒做考官,文人们也只能无奈同意。
    若再闹下去,在这位殿下眼中,他们大概又会是无理取闹的人,要被请离这富饶安稳之地了。
    只希望参与会试的男子们(自己)多争争气,把会元的名头拿下来,多考中些贡士,绝不能让他们男子弱了名头。
    此时会试之后可没什么殿试,只要考中贡士,那就直接是进士了。
    举人都有县令当,考中进士,还能差喽?
    若会试的头名和本就为数不多的进士名额都被女子抢了去,那他们东宁路的读书人不得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