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酒锄种田

第312章:主家也是大方人


    小朵自己推算过预产期,九月二十三。
    现在是九月初五,离十八还有近二十天呢,时间上应该是够的。
    只是陈松心里不放心,他也仔细问过徐进的奶奶,有的媳妇生孩子会提前的。
    要是小朵提前,他还没回来。
    要是小朵遇见什么危险,他想都不敢往下想。
    周婆婆的身体确实看上去时日无多,她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沉睡,整个人肿的发亮。
    思虑了良久,陈松咬咬牙,租了辆马车下午就出发。
    披星戴月,他算过,约莫后日早晨就能到舅舅家,再去找大姨,再回来快的话,五天就差不多了。
    这是小朵和陈松在山里迷路到现在,第一次的分别,还不是一两天,而是六七天,甚至更久。
    周婆婆不知道陈松去了哪里,以为他在前面铺子,或者去田里看庄稼去了。
    直到第三天,吃饭的时候她才问起:“我怎么感觉好几天没看见大山了?他地里活很忙吗?”
    小朵给婆婆夹了个肉丸子:“最近地里有一批药材要收,他早晚都没回来吃饭。等收完了,就好了。”
    “那也不能不归家,你这肚子,再有些日子就要生了。”
    “没事的,这两天忙完就好了,娘,你晚上要不要吃点面条,我下午叫吴婶擀面条。”
    吴婶做面食非常好,她擀的面条劲道好吃,就周婆婆,一顿也能吃两碗面。
    周婆婆脸上都是笑意:“好,叫她加鸡蛋和面。”
    “哎。”
    下午,吴婶准备和面,小朵拿了两个鸡蛋过来:“我婆婆说了,和面要加鸡蛋。”
    “好。”
    吴婶看着小朵将两个鸡蛋打进面粉里,用筷子搅拌,和成棉絮。她忙端了水碗,一点一点往里加水:“吴婶,够了吗?”
    “不够,再放点。”
    小朵一不小心加多了,忙懊恼地说道:“呀,多了,怎么办?再加面?”
    她想起那个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笑话,自己先“咯咯”笑出声。周婆婆和小夏在院子里泡豆子,店里卖的绿豆芽黄豆芽都是小朵自己发的豆芽。
    生意还不错。
    “看你婶子,还是个孩子样,和个面都能笑成这样。”
    小夏将坏豆子挑出来,笑着回答:“婶子人好,长得漂亮,心也善。我娘说,这样的好人一定会福禄双全,子孙满堂,长命百岁。”
    大概,这些好听的话是吴婶能说出最有文采的话。
    小夏和小春每天抽空跟着小朵学字,这些日子已经学会了不少字。
    原本吴婶和周婆婆都不理解她教小春写字为什么要带上小夏,一个女孩子识文断字又有什么用,不如帮着多做些事情也好。
    还是小朵说的,识字的人明事理,小夏识字以后做女红,绣个花啊朵的,也会自己画花样子不是。
    她是家里的当家人,她说带着小夏读书识字,陈松不反对,别人不理解也无权利反对。看书窝 
    日落黄昏,吃完吴婶的手擀面,小夏去前面叮嘱小春他们早些下板子。
    陈松不在家,店里收摊就早,店里有卖不完的菜,家里吃不完小朵就倒在后院喂鸡。
    有时候,周婆婆不理解,问,为什么不送给左邻右舍,也算个人情。
    小朵只笑,她是做生意的,如果邻居们都等着她卖不完送,她以后还做什么生意。
    人都是贪婪的,你送多了,别人不但不会感激,反而还会理所当然,甚至还和别人争个多寡。
    送人东西,最怕患寡不患均。
    门板落下,店里小伙计提了小朵给的两块豆腐回家。
    他只有十五六岁,到周家做伙计工钱不算是最高的,却也能补贴些家里用度。
    主家也是大方的人,不供伙食,晚上卖不完不能过夜的菜总是会让他带一两样回家。
    初始,家里爹娘哥嫂都很高兴,次数多了,嫂子说不是豆芽就是豆腐,问小叔子,为什么不带些店里的卤味。
    哪怕就不带肉食,带些卤好的素菜,里面也有肉味。
    小伙计只听着,他什么也不敢说。说主家卤味很少卖不完的,因为做的少,难得省下来,都是家里吃了。
    家里不吃,有时候主家娘子就让他和小春当点心吃了,不许他往回带。
    这豆腐豆芽菜,也是主家看他做事勤快,人懂事,话不多才给的,并不是应该的。
    小伙计姓田,叫田多粮,家里两个哥哥都成了家,一个姐姐也出了门。只有他最小,院子小,连他的屋都没有,别说娶媳妇,就是有个睡觉的好地方都难。
    他挣的银钱,娘都收了起来。说等两年,给他在院子里加间屋,好娶媳妇用。
    小伙计一步踏进家里的院子,就看见两个哥哥家的四个孩子在院子哭喊。娘在做鞋,两个嫂子一个在灶房做饭,一个在院子里洗衣服。
    田大娘看见老儿子回来,头也不抬:“三儿回来了,累不累?灶里娘给你烤了棒子,让你二嫂递给你。”
    洗衣服的大嫂背着婆婆撇了撇嘴,就她婆婆的老儿子金贵,回来不是烤玉米就是烤地蛋或者靠山芋。
    就怕他饿了。
    不就是在店里卖卖货吗,风不吹脸雨不打头,又不是做苦力,能累到哪里去。
    婆婆就是偏心眼,小叔做伙计的银钱一分也舍不得拿出来,说是要给他盖房。家里都靠公公和家里男人在外面扛活挣钱花销。
    老二家也是个聪明的,说是一年才发一次工钱,也不知道这一年要被他扣下去多少私房。
    田小三在灶房接了二嫂递过来的黑糊的棒子,蹲在娘身边啃。
    他从小娘就宠他,家里再穷也没缺过他一口吃的。
    看小叔叔在啃棒子,四个孩子三个蹲到了小叔叔的面前。只有最大的田大宝没好意思过来,远远地看着。
    田小三将黑乎乎的棒头一粒粒扣下来,一人分了几粒,连田大宝都没落下。有了一口吃的,几个孩子欢呼着跑出院子,去和小伙伴们去炫耀去了。
    田婆婆白了小儿子一眼:“给他们吃啥,又不是没吃饭,白瞎了一根棒子。”
    田小三只是憨笑,就听见院子门口有孩子喊:“三叔有人找你。”
    田小三站起身,抹了抹黑乎乎的嘴:“谁找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