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在少年

第四十六章 东西文化大碰撞(一)


    玲046)特聘教授盛赞荷马史诗,东西对比引发文化争议。
    且说,又被闾丘慕薇撵出餐厅后厨的校园第一帅维维安,讪讪地回到教室预备继续上课。
    这家伙依旧大腊腊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接近门边的角落,心情完全没有受到半点影响,这样坚韧顽强的心理素质,也是他以饱受诟病嫌弃之身,却能常年维持轻松快乐的根本原因,同窗密友们称之为:脸皮厚,书面语言通常算作:豁达。
    眨眼间一年就过去了,校园里的玲珑少年们普遍长高了不少,也有些男生嗓音忽然变粗,搞得亲朋好友尤其不习惯。他们自己却在得意中,迎来豆蔻年华里的又一个喧闹的春夏之交。
    伴着身边熟睡的凯文,维维安哼着耳机里的R&B,手上脚下不停地摆出各种手印造型。俨然化身睡神的背景音乐,同时扮演着神经质的伴舞。最难得是,此等画风还极为和谐自然,本班的同胞们早都习惯了,当他是律动不安的空气;只有陌生的外人,才会当他神经病附体。
    文学鉴赏课的钟声响起,摩根教授夹着绿色教案,自信沉稳,极为绅士地步入阶梯教室。
    因为摩根教授的课时紧张,排班非常满,为了尽量压缩时间,今天是多个班混上的大课。尽管是选修课,也极少有人缺席。除去有事请假、因公外出的,下面坐了总共七八十位学生,正恭候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开讲他最著名的系列专题课程之一:西方文学鉴赏。
    仿佛只是个标配装备,摩根每次讲课,都会夹着那本绿色教案,但从来都不会翻开查阅,因为所有的知识要点早就烂熟于心,只偶尔会用PPT做幻灯片演示,内容也大都简单扼要,几乎没有课堂笔记。但听他的课却很累很紧张,想要追随他的思维进度,功夫主要用在课外。学生们需要事先的大量文学阅读,才能跟上他宽广跳跃的授课思路。
    今天他要讲授的主题是:西方文学史第二十三讲——人类记载最伟大的经典:荷马史诗。
    摩根教授带着情人般迷恋的神态,滔滔不绝地为孩子们描述着荷马史诗的壮美和精彩,下面一片宁静,偶尔有记录笔记、翻看要点的,学生们似乎不愿意漏掉任何一句经典的讲评。他充满磁性魅力的男中音,虽带着个别发音不标准的英伦港普腔,却起承转合间似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得如交响管弦,抛开话题内容不谈,这声音本身就是一首流动的诗歌,华美的乐章。
    难怪他的课会堂堂爆满,尤其是女孩子们特别喜欢。
    最后,摩根教授总结道:我从来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大气磅礴的诗歌,充满了雄性之美。《荷马史诗》不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和观赏性,更是古希腊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文字史料。这部伟大的作品反映了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因此这一时期,也被人们称为“荷马时代”或是“英雄时代”。
    对于英雄的膜拜和向往,是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共通的,这一点上没有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只要有人存在,就有英雄梦想。这种梦想使得人类变得比其它生物更有趣、更生动、更可爱。没有英雄梦想的人类,将是何等枯燥乏味?西方的文明,将这一份可敬的梦想,发挥到极致。
    即便是在拥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国度里,远古时期的男性诗人们,大多还在描绘山水田园、得志失意、才子佳人、朝代更替,或者边塞艰苦、阴谋诡计,很少有这样直抒胸臆的大手笔,这就反映出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古老文明起源的巨大的差异。
    长篇的经典作品也有,比如:中国人最喜爱的四大古典名著,我是很早就仔细阅读过了,而且还不止看过一遍哦,印象非常深刻。我来说一下我的感受,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指正。
    《西右记》最有趣,写的是一个唐朝的漂亮和尚骑着白马,带了个挑行李的仆人去取经,很有点像《唐吉坷德》的故事。一路上收了个猴子王和肥猪仙,保护他一边行走一边打妖精,碰见很多美女,抗拒诱惑、不为所动,最后是功德圆满的结局。非常像是在玩一个积分赚点、打怪充值、完成一项项任务的,十分热闹的大型通关游戏,类似一部普及佛教思想的“圣经”。我个人觉得,读起来鲜活生动,很有乐趣,却没有太大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水浒钻》是写一群地痞罪犯、和尚盗贼,都各有本事,闯了祸以后却不服国王的管理,逃跑到水泊梁山去,占山称王的故事,有点像《侠盗罗宾汉》。众生皆有罪孽,但皆平等。一开始比较有反叛精神,很有个性。只是最后的大结局,还是被官府收服了,集体投降皇帝,体现了这些人原本就有的奴性、顺从的一面,还是抗争的精神不够彻底。
    《三姑演义》(教授发音不大准)看着太辛苦,到处都是东方的谋略心术,和暗算较量,极端烧脑。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和坦诚,缺乏信用,骗来骗去。而且里面的女人太少了,只有一群智商超高的大男人在比拼,没有美女陪伴,看起来未免乏味无趣。不过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用于战争谋划,在现代社会在商战中,无疑倒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参考书。这样的作品,在西方文学里面很少,值得尊敬和研究。
    还有一部大块头的《红炉梦》最无聊,满篇都是些生活琐事,不明白为什么被奉为经典。内容无非是老套:一群富有人家的小儿女,在吵架斗嘴发脾气,妈妈婆婆老奶奶在吃喝看戏,三两天就过节过生日,找理由打牌调笑,老爷公子们搞女人玩戏子,几代人的生活奢华腐败,像是一部没落贵族的回忆录。作者很少评论,大都是细节描写,需要读者很懂历史文化背景,我承认,这是我的弱项。中国的历史文化基础太深厚了,我只是知道一点点皮毛,看不太懂,那是很正常的,就像你们看不懂《唐顿庄园》一样。
    总之,东方人所推崇的儒家哲学和老庄文化里,思维过于含蓄和间接,缺乏果敢和勇气,因此很难写出像《荷马史诗》那样简单、直接、伟大而有气魄的,能够传世的经典文学巨制。
    我原先就曾经解读过生死的含义,你们有些老生或许还记得。(有人比出三个手指来!)
    嗯,是的,谢谢你们的用心!我无比欣慰。
    那就是,每一个人的生只是某一个瞬间,但他的死亡,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你躺在床上,生命体的逐渐衰败,直到停滞,终止;
    第二个阶段是,关于你的所有记忆,从亲友们的脑海里消失,清零;
    第三个阶段就是,你在这个世上存在过的一切痕迹,全部被抹除干净,比如文字、影像。
    但是,像《荷马史诗》或者《四大名著》这样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无论如何都不会死亡,除非人类的记忆被整体清空刷新,或者人类被全部毁灭。要不然,它们就是永生的不朽灵魂。
    好吧,今天的第一节课就先到这里,再次感谢你们所有人的耐心聆听!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结束,教室里是一片赞同的掌声。第一节课的下课钟声,刚好响起。
    老教授的第二节课通常都是现场讨论,摩根先生发起例行主题,可逐一解释学生的困惑。今天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什么反应,孩子们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思考中。有些比较认真的学生在飞快地书写,将上节课摩根教授讲解的要点回忆出来,录在笔记本上。
    摩根教授对这样的反应似乎有些不满:“难道,我刚才是在面对一片树林,自言自语吗?我最需要的,不是写在笔记本上的要点,而是经过你们大脑思考之后的精华,你们懂不懂?”
    为了不让老爷子失望,教室里开始有了一些声音,孩子们开始小声议论,渐渐活跃起来。教授的脸色略微缓和了一点儿,但还是没有人提出任何问题,看来今天这个论题有些复杂了,对于眼下的中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月,你是一班的骄傲,试着来说说你的看法吧!”教授钦点了学***亓官阆月的名。
    亓官阆月:“教授,虽然我个人非常尊重您的学识,但您对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点评,让我有点失望。我觉得这四部书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之所以流传至今,一定有它必然的原因。这件事要想说明白,估计三天三夜也不够用。所以,大家只好保持沉默,而不是没有思考。”
    陌雪儿:“先生的看法挺正常,对于一个西方学者,理解的差异,首先源于文化的不同。书里面描写的很多东西,没有文化的大背景是理解不了的。尽管教授在中文方面的造诣很深,甚至已经超越了不少国人,但仍然不足以全面、深刻地理解这四部书的精髓。其实也没什么,即便是本土生长的中国人,也不一定都能看懂它们,这一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敬请待续)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