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情空(穿越文)

第45章


自古以来男人的功利心就远大于女人,男人们首要的是建功立业,然后才是成家生子。尤其是他这种生来就决定了必然不平凡的男人,更是渴望着建立自己的伟业。再是倾心相爱的人在他们心中也只能排第二位,此刻他只不过是对赫舍里心存愧疚,才会产生这种念头,骨子里却从来没想过要放弃皇位的。
       我轻轻叹了一声,只能说道:"皇上,就算不是夫妻,奴婢也是与皇上生死相随,祸福与共的呀。"
       他看着我,泛起欣慰的笑容,将我紧紧抱住。
       偏殿传来胤礽的哭声,他皱起了眉头,问道:"那天赫舍里说你是最了解她的,她有什么要求是没说出来的么?"
       我沉默了一下,想了想还是说道:"皇上,其实皇上一想就明白,作为一个皇子,最光明的前程是什么?作为一个母亲,最想为自己的孩子做的是什么?"
       他放开我,慢慢走下台阶,走了几步,然后叹了一声道:"朕……是时候立个太子了。"
       六月里,形势有所好转,虽然温州总兵祖弘勋叛变,但金华副将牟大寅却败耿精忠将于常山。月末,康熙封福全为奉命大将军开赴浙江前线。
下卷 第16节:会凯旋而归的
       我知道福全智勇双全,骁勇善战,一生为康熙立下了不少汗血功劳。康熙也是极信任这位大哥,兄弟两人对孝庄都是极为孝敬。虽然因为我的关系两兄弟有些嫌隙,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
       知道了康熙的旨意,我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奴婢想为裕亲王饯行。"康熙默默地看了我半晌,微微一叹答应了我的要求,却又马上狠狠地抱住我,微酸地说:"只准你见一面,不许喝酒,不许和他多说话,不许……"
       我不由好笑,拿眼睨着他,顽皮地说:"知道啦,我的皇上!"
       他无可奈何地看着我,心有不甘地狠狠吻住我。
       得了康熙的准许,他在宫中为福全壮行,我却在城外的十里亭里侯着。等了一阵子终于等来福全的军旅,便差了个太监去把他请了来。
       看见我坐在那里,他不禁一愣。我微笑着站了起来,看着他一身戎装,英挺潇洒,往日的书卷气于如今的彪悍之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独一无二的味道。
       拿起石桌上的两杯茶,我笑盈盈地说:"曦敏特地在这里为大将军饯行。"
       他恍然大悟,伸手接过茶杯,我笑道:"真是不好意思,大将军也知道我不擅喝酒,出来的时候皇上严令我不得碰酒,只好以茶来代替了。"
       他的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情,看着手中的茶杯脸色变幻不定,幽幽问道:"皇上叫你来的吗?"
       我摇了摇头,道:"我自己要来,皇上答应的。"于他,我一直有种负疚感。如果连他带军出征都不露个面,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他的眼中终于浮现出欣喜的神情,与我将茶水一饮而尽,意气风发道:"曦敏,你等着吧,我一定会凯旋而归的!"
       我笑看着他,衷心说道:"曦敏在这里祝大将军旗开得胜,武运亨通。"
       第一章家宴
       伞盖幡幢招展,刀枪剑戟林立,身着黄马褂的御前侍卫,劲装箭袖的八旗骁勇,威风凛凛的八旗禁军和典雅庄重的皇帝銮驾井然有序肃立在北京郊外,康熙摆行驾于此,迎接凯旋归来的裕亲王福全。
       他身穿蓝缎地彩绣龙袍,身披紫貂金绣锦披,头戴暖帽,站立在卢沟桥前,不时走来走去,翘首以盼。我看着他,不由好笑。
       "皇上,裕亲王还有一阵子才到呢,您不必着急。"我笑道。
       他看了看我,脸上有些尴尬,但更多的还是兴奋,笑道:"朕是有点急不可耐了,不过裕亲王离京六年,又屡建大功,朕真的想早点儿见到他。"
       我笑了笑说道:"皇上兄弟情深,真情实意,裕亲王知道了,必也是非常高兴的。"
       他笑笑,又再踱了几步,然后手抚上卢沟桥头的狮子头,不由感慨道:"终于熬过去了……当年如果不是你的劝慰鼓励,朕恐怕也支持不到今天。"
       我微微一笑,想起了康熙十三年的事儿。当时朝廷初闻耿精忠反,吴三桂又占领了几乎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并向清廷提出划江而治的要求。当时朝廷连战连败,人心不稳。反叛的将领越来越多,失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叛军来势汹涌,大臣们嘴里不说,心里却难免怨怪康熙当初一意孤行撤藩的举动太过猛浪。内外交困,令他的心理产生极大的混乱,一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当时他曾问我:"朕是不是真的错了?还是向吴三桂妥协比较好?朝廷真的还有胜望么?"
       我看着他,笑了笑说:"朝廷必胜,这一点别人可以怀疑,皇上却绝对不能动摇,否则那些仍然在前线奋勇作战的将士们他们的努力又算什么?难道皇上可以忍受半壁江山拱手相让吗?"
       康熙听了之后苦思一夜,至此再不曾动摇过平叛的决心,并以身作则稳定大臣们的心思,大清朝廷上下一心,与吴三桂等人苦斗六年,终于在最近夺回了战场主动权,将叛军压制下来。
       如今朝廷已经节节胜利,吴三桂等人却是兵败如山倒,当初鳌拜只不过祸乱朝廷,这场经年历久的战祸却是烧遍了大江南北,相比之下,更是康熙继位以来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如今眼看着雨过天晴,也难怪他如此感叹。
       他忽又转过头来问我:"曦敏,你说,朕给裕亲王赏些什么好呢?"
       我抿嘴笑道:"皇上跟裕亲王兄弟连心,王爷最喜欢什么皇上最清楚不是?怎么反倒问起奴婢来了?"
       他笑了笑,说道:"也是。唉,朕这位兄长功名利禄都不喜欢,当年先皇问他以后的志向是什么,他只说希望成为一名贤王,先皇传位于朕,他也没有任何意见。这样的人,赏些什么才和他的心意呢?"他现出苦恼的神情。
       如此"正常"的常人反应他也只会在极少数极亲信的人面前显露出来,我想了想,说道:"若依皇上这话,以奴婢看来任何赏赐倒不如一顿家宴来得实在。"
       他眼睛一亮,问道:"乾清宫家宴?"
       我呵呵一笑道:"皇上,乾清宫家宴时时可设,况且皇宫规矩众多,又哪里算得上赏赐了?"
       "你的意思是……"
       "皇上若能够驾临裕亲王府,与裕亲王如一般兄弟似的吃上一顿家宴,一来顺了王爷的喜好,二来也是他莫大的荣光。皇上以为如何?"
       "好!"康熙抚掌叹道,"这么好的法子,朕怎么就没想到呢?曦敏,还是你聪明。"
       我浅浅地笑着,这就是帝王家的悲哀。寻常人家最最平常的家居生活却是他们眼中最困难的事情,牵涉到帝王的更是一种"无上"的荣光。福全太过多愁善感,身为皇子却对平凡的生活满腹向往。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虽然他因为天生的身份注定无法平凡,但至少偶尔的温馨亲情我还是想要尽量让他尝尝的。
下卷 第17节:不觉飞快过了
       正说着话,一名御林军来报:"禀皇上,裕亲王在一里外候见。"
       康熙大喜道:"快宣。"
       那御林军领命去了,不一会儿,只见福全戎装未脱,却弃鞍下马向这边急急走来。带来至卢沟桥上,屈膝跪了下去,高声道:"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满面笑容将他扶起来,笑道:"裕亲王啊,此次出征,你辛苦了。"
       福全道:"这都靠的是皇上英明决断,恩泽盖天。"
       康熙拉住他大笑道:"你我兄弟之间就不用这些马屁客套话了吧?六年来,你收福建,平耿精忠,败郑锦,朕记得一清二楚。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朕知道的。"拉着福全缓缓前行,他边走边说道,"本来朕是想赏你权势富贵,不过你一直就不看重这些,因而敏敏说不如上你一顿家宴,朕也就准了。"
       福全听到我的名字,顿了一下,向我看过来。我笑盈盈行了个宫礼,说道:"奴婢见过王爷。"
       他看着我,有些愣怔,直到康熙又拉着他前行,这才收回心思。只听康熙又道:"你刚回来,好好休息一下,丙午朕摆驾裕亲王府,咱们就像普通的兄弟一样好好吃顿饭。"
       "皇上!"福全一惊,眼眶也有些湿了,嗫嗫地说不出话来,只能跪下道:"谢皇上恩赏。"
       康熙一把把他拉起来,笑道:"看看,怎么又来了呢?"于是拉着他继续前行,并让他上皇辇同行。福全哪里敢受,急忙推辞,却拗不过康熙,最终只能千恩万谢跟他一起上了车。
       回得京来,自然少不了一番封功赐赏,福全自回宅邸休息,匆匆已过五日。
       吃过晚膳,康熙便带着我微服出宫来。他头戴一顶紫缎便帽,身穿蓝色长袍,套了一件玫瑰紫马褂,腰间坠了一个汉玉坠儿和一个吉祥富贵荷包,脚下蹬着一双千层底掐云凉靴,一副翩翩贵公子的风流潇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