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战

第四十七章 解开迷局 谁为棋子


    其实,在青羽开口之前,赵德芳便已经知晓蓝布衣盲人是谁,也明白蓝布衣盲人早也明白自己皇家王爷的身份,因为千纸鹤的“鹤”字不仅仅寓意吉祥长寿,也不单单代表向往自由,更在于说明它“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地位,赵德芳的性格原本也是如同“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
    赵德芳凝视着手中的千纸鹤,在夜风的吹拂下,千纸鹤的翅膀随风起舞,仿佛时刻准备振翅高飞。赵德芳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松开,眼里抱有闪闪亮光,瞬间扬起一抹明媚的微笑,让人感怀。
    在北宋一代,真正算得上名将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就是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再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而一旦发生战事,将帅只能按照朝廷阵图、训令行事。在这样僵硬的兵制管理体制下,成就名将的难度真是超乎想象。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狄青还是因为累累军功不断擢升,最终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北宋王朝最高军事指挥官,高居首相。
    狄青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在对敌作战的时候,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战功,人称“面涅将军”。一生经历二十五战,凭借战功,狄青累迁延州指挥使。不幸的是,这位名将却抑郁而终,英年早逝。这让赵德芳更加坚定地放弃了早已厌倦的皇权之争,逃离名利场的欲望诱惑,远走边塞。
    但是,远在边塞的赵德芳虽然放下名利,过着貌似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却一丝也没有忘却自己是北宋王朝岐王的身份,以及肩膀上担负着守护盛世、统一河山的使命。自始至终,他在乎的不是皇权的功名富贵,而是在乎皇权的经世济民。
    在赵德芳的眼里,皇权不是私权,并非等同于纵情声色肆意妄为,而是要肩扛治国安邦的重担,实现圣君贤相,国泰民安。但是,北宋王朝并没有给予他太多的机会。蓝布衣盲人,的确是探子不良人,但并非是“面涅将军”狄青的手下。这一点,赵德芳从一开始就是只晓得,不过他顺着青羽的话,把布下棋局的操盘手名号推给了已经不再人世的狄青将军,目的是让躲藏在黑暗中窥视大宋江山的各路狼虫虎豹生疑揣测,相互内斗。
    因为当初狄青将军精心挑选的死使,并不是仅数人被害,而是全军覆没,而死使的总数并不是传闻中的十二名,而是只有七名。“面涅将军”狄青在临终之际,最后见的人就是赵德芳,他告知八贤王在朝堂高官和军中兵部之中有乱臣贼子,精准掌握了北宋的兵力分布与动员状况,导致在涿州战役中被敌军突袭而措手不及,接连败仗,死使也被逐一连根拔起。
    为了惑乱敌人的心神,狄青故意对外泄露自己手下的死使人数是十二人,除了被除名的七人外,还有棋子散布于边塞或其他重要城邑,让辽国有所忌惮和戒备,不敢轻举妄动。
    在此,赵德芳料想吾等人的行踪必然也在敌人的监视范围之内,说不定就在归云阁酒楼就有耳目正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所以,他顾左右而言他,通过言语引诱,让潜伏的暗流将注意力转移到蓝布衣盲人的身上,从而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
    需要确定的是,蓝布衣盲人并非是盲人,而是面涅将军狄青手下的一员大将柳宗泽,官至诸司使。此人骁勇善战,坚决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朝野传言,在公元986年的幽州战败中,柳宗泽在护主撤离的过程中,于高粱河不幸中箭被乱军刺死,铁蹄踏破,尸骨未存。
    实践上,柳宗泽在战役中箭受伤后,跌下马背的他,凭借过硬体力,在拼尽全力斩杀迎面追上的几个辽国将领和士兵后,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躲进了陡峭的湖堤布满荆棘的灌木丛中。由于杂树丛生,荆棘遮目,密密麻麻,什么也看不见,避开了辽兵的搜索,毕竟没有谁愿意在荆棘遍地的地方穿行,体会肌肤被割破的痛楚声响。
    幽州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宋辽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宋朝开始由攻势转为守势,使宋朝“积贫积弱”彻底暴露出来。
    与改变战局同时,柳宗泽事后被赶来支援的八贤王赵德芳救起,因为觉察到军部有人出卖了行军的情报导致战败,柳宗泽没有返回营部而是潜伏了下来,选择隐姓埋名,探查究竟。当然,朝廷庙堂上下皆以为柳宗泽惨死于兵荒马乱之中,为其家小给予了抚恤。
    这一晃就是十八年。柳宗泽切断了与家人的联系,游走于市井或边塞,成为了赵德芳的耳目。赵德芳身在江湖,心系朝纲,运筹帷幄。他誓要如同剥洋葱一般,将潜伏于北宋王朝的各种暗流进行抽丝剥茧,让真相层层脱落出来。
    此次,柳宗泽经过多方周旋打探,确凿了西夏与契丹已经建立联盟,对宋形成合围之势,让赵德芳心中明确了一丝方向。一方面故弄玄虚,传递信息;一方面掩人耳目,声东击西。
    一场博弈,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正式开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