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铅华录

第一卷:惊风密雨 第十七章:玉骨西风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玄烨率诸王、群臣奉上册宝,加太皇太后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太后徽号曰: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
    同月晋封清瑜为皇贵妃、温妃为贵妃、惠荣宜德四嫔为妃。这是玄烨自登基以来第二次大封六宫,上次册封距今已是七年有余,曾经七嫔同立、中宫尚在,而今中宫已逝,七嫔之首的安嫔再不见踪影,旧花易落,新人年少。不得不令人唏嘘。
    持节进封完毕,太皇太后命升平署准备几出戏邀众妃观赏,左右妃嫔俱是点了戏,静候开场。
    这第一出戏是升平署刚练的昆腔《玉簪记》,选了其中《琴挑》一段。这原是出寻常的戏,诸人并不识戏台上人,然潘必正一出场,端坐上方右侧的太后便心头一惊,生生压下手中抖动不安的茶盏。
    这潘必正是康亲王家奴张凤阳扮的,张凤阳是何许人也,如今四九城内呼风唤雨的人物,虽只是家奴,却能与索额图明珠齐名,民间歌谣唱道,‘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问其任之暂与长,要问张凤阳。’可见他权势之盛,只他咸少亲自出门,并未有几人识得。
    缘何他会出现在戏台上扮这巾生,倒是牵扯出数年前不足为外人道的宫闱旧闻。
    太皇太后因着身体不适缘故,玄烨便同太皇太后早早回了慈宁宫。留下太后在此主持大局。
    戏台上潘必正风流儒雅,正借《稚朝飞》这一琴曲向陈妙常表达爱慕之意,陈妙常虽倾心于他,却因礼教道规,只能佯怒斥其出言太狂。太后不禁感概万千,年少春衫的她,像极了潘必正与陈妙常,只是,他是潘必正,她非陈妙常。终究是缘悭分浅,此刻一句‘此情空满怀,未许人知道。’唱词,竟引得她眼中莫名泛出泪珠。
    清瑜不经意见到这样的情景,心下虽有疑惑,但仍起身朝她行礼道:“不知这出《玉簪记》是何人扮演,竟如此精妙,妾身听了都不免都有些动容,皇玛嬷该是要赏呢。”
    太后眸中噙泪,却能会意清瑜话中之意,点头道:“该赏该赏。”
    清瑜稍一抬眼,太后已换得沉稳面容,方才那一瞬间的心思无人可察,本该是儿孙绕膝的无虞生活,却经数年风云变幻后,风华态度怡然自成。清时取了酒樽笑道:“皇额涅可否与妾身饮一杯?”
    太后淡扫她一眼,取了酒盏浅笑道:“你的身子可好些了?”
    清瑜笑道:“妾身多谢皇额涅惦念,已然大好了。妾身唯祈皇额涅康泰宁平。”
    清瑜退回座位,宫里嫔妃纷纷趋承前来敬酒。皇贵妃之上便是皇后,历来宫里有不成文规定,中宫与皇贵妃不可同存,皇贵妃亦不可轻易册立,而今清瑜既已为皇贵妃,掌管六宫事宜入主坤极便是迟早之事了。
    倒是温贵妃不疾不徐冷眼旁观道:“哟,这是哪宫来的嫔妃,长得颇有几分姿色,娘娘您说是也不是?”
    清瑜笑而不语,温贵妃又问向那宫嫔道:“你说是也不是?”
    那宫嫔忙吓倒在地,温贵妃讥讽道:“难怪人说长皮不长肉,中看不中吃!这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①”
    清瑜双眸看似无依,却将她动作悉数收入眼底,轻笑道:“话虽如此,妹妹又岂知她不是妍皮不裹痴骨,表里如一呢?”
    温贵妃冷哼一声,哂笑道:“那就要看她有无这个本事了。”
    直至夕阳西下,这场宴会才堪堪结束。当最后一丝阳光在瓦上渐渐消失,清时仰首向苍穹望去,皓月此时正朦胧。今日也是清时生辰,清时皓腕间玉镯白皙剔透,这是清瑜送予她的。
    清时独身一人携着花灯寻向御花园僻静之处,御花园梅花弄影,清时见四下无人,斜了斜身子将花灯放置水中,兀自念道:“额涅,今儿个是初三,女儿已经十三了,愿您地下有知,可以安心了。”
    清时眸底情绪闪烁,乍然闻得身后动静,心头一惊,继而转身怯怯一语:“是…是谁在哪儿?”
    “自然是花间赏月之人。”
    清时不知来者为谁,却单单只凭那一句心里便有底。半晌玄烨出现在清时面前,身旁竟无内侍,清时暗叹口气,上前行礼问道:“陛下怎么在此?”
    “怎么,这园子只许你来么?”玄烨微带三分打趣问道。
    清时低头道:“奴才不敢。”
    玄烨看着水中河灯远去,疑惑道:“今日不是上元,亦非中元,你怎在此放灯?”
    “我…奴才……”清时兀自看着梅花,眼眸下垂缓缓道来,“今日是奴才生辰,故而想告诉额涅,奴才如今过得很好。”
    玄烨深叹口气,仿若回到数年前,他染天花之疾时额涅对他没日没夜的照顾,他初初识字之时额涅一遍又一遍教他的耐心,玄烨原以为额涅可以亲手为他戴上皇冠,看着他登基为帝,谁知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她的生命。
    玄烨回想着一幕幕场景,将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咎于那个同为太后的女人身上,若非她染病唤走太医,佟妃岂会无良医可治。玄烨脑中浮现出无数与佟妃嬉戏玩耍的场景,却早已朦胧得看不清楚她的面庞。
    同是幼年失恃的人,更能感知那种丧母之痛,玄烨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压低了声音问道:“你很爱你的额涅罢?”
    此刻清时竟全然忘记眼前之人是当朝九五至尊,自顾答道:“她是这世间唯一真心待我的人啊,可惜还未等到我长大,便离我远去了……”
    “昨日之日已不可留,事事又岂能尽如人意?”玄烨一顿,缓步池畔,脚步声单调回响在宁谧无波的池面上,“安知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清时闻他一语,似乎有所领悟,看着玄烨倏尔一笑,眼圈红红道:“陛下所言,清时明白了。”
    忽然一阵寒风乍起,吹得梅花纷扬,片刻间,细雪变得粗大起来,这雪来势汹汹,不多时地上已是白茫茫一片。清时不由打了个冷颤,玄烨解下披风披在了清时身上。
    “快走吧,雪下得愈发大了,朕送你回去罢。”
    “嗯。”清时点点头。
    玄烨拉住清时的手,大步朝承乾宫而去。
    远处灯火一片,清时指着那头问道:“那是?”
    玄烨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原是内侍寻来,梁九功打着伞提着灯迎了过来,他弓着腰,请玄烨乘轿辇,清时松开他的手,下意识向后退了两步,玄烨示意让她上去,清时低头道:“这恐怕与礼不合。”
    玄烨道:“若真要算礼法,方才你便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朕砍的。”
    清时无奈乘上轿辇,内侍们小心翼翼的走在雪上,一路上清时沉默不语。轿辇在承乾宫停下,玄烨便从腰际取下一枚玉佩,递至清时手上。
    “今日是你的生辰,朕此刻别无他物,你拿着这个,权当送你的礼物了。”
    清时一时愣住,缓缓接住玉佩,下轿行礼道:“奴才叩谢陛下恩典。”
    ────────────────
    注:
    ①难怪:这段话引用自欧阳山《三家巷》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