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成吉思汗

第53章


一身厚重的铠甲也遮掩不住她们凸凹有致的身材。
  赵一帆和李好义悄悄地走了进来,看了好久,看到精彩处不禁鼓起掌来,“妙啊。”也不知道是说她们武艺妙,还是说她们身材妙。
  “王爷!”两人吃了一惊,阿斯麻和石抹明丹急忙躬身道。
  完颜尚可犹豫了一下,也躬身行礼,“拜见王爷!”
  “都起来。”赵一帆摸着小手扶起了她们,笑着对完颜尚可道,“怎么现在不恨我了?”
  虽然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完颜尚可却从来没有给过他好脸色看,躺在床上也像个木头人,不言不动,时间一久,让赵一帆也感到无趣。好在还有石抹明丹,已经被他调教的千依百顺。这个时候,她一双水汪汪的丹凤眼已经放到了他身上。
  “奴婢感谢王爷放走了家父,愿做牛做马报答王爷之恩。”完颜尚可面色还有些清冷,可是眼睛里已经透露出感激之情。
  当时候,大宋一干将领都力主杀了完颜纲,他是个比较有才能的将领,不少宋兵死在他手上。李好义等人更是不愿意放虎归山,在议和成功的时候他写信给赵一帆要找个理由杀了完颜纲。完颜尚可从石抹仲温那里得到了消息,连忙写了封信给赵一帆,希望他能放走自己的父亲,她愿意做牛做马服侍吴王。
  最终赵一帆没有杀完颜纲,和其它俘虏的金国将领一样,在议和成功后,一起放了回去。这样完颜尚可非常感激,认为吴王为了自己不惜得罪众将,放了自己的父亲。其实,赵一帆放了完颜纲远不止这一层意思,他想到的是把这些金国有才干的将领杀了,那谁来抵御蒙古人?他是怕加速金国的灭亡,为了自己争取时间,这些自然不是将领和完颜尚可知道的了。
  完颜尚可好半天没听见反应,抬起头来,正见赵一帆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眼里明显不怀疑好意,她顿时心里一紧,这吴王从来都是花样百出,不知道他会怎样折磨自己?不过想想明丹姐姐似痛苦又似快乐的神情,似乎也不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她在那里转着心思,赵一帆却没往这方面想,他笑道:“我这才来,一方面视察一下前线,和将领们商议一下军事,另外打算把你们三个带回去,训练一下,做我的侍卫和秘书。你们准备一下,我们明天或者后天就出发。我还有事情要和李好义他们商量,你们自己忙吧。”
  他说完和李好义等去了前面衙门,石抹仲温和临洮路的大将基本上都到期了。
  赵一帆道:“我一路行来,看了临洮路不少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石抹大人功居第一,本王非常感激你所做的事情。”
  石抹仲温连道不敢。
  “石抹先生的成绩有目共睹,不必谦虚。两年来先生兢兢业业,本王铭记在心,早已视先生如心腹,今日我有大事要和诸位商议,它关系到西北之地数年的战略。”
  石抹仲温站了起来,露出感动的神色,“多谢王爷。”
   
四十三 败而不溃的道理
更新时间2008-8-8 10:19:23  字数:3651
 石抹仲温坐下后,赵一帆眼光扫过诸将,有大将李好义、李彪、阮七郎、阮三郎、赵亮、黄术、李好古、陆恒、张渊、禄袆,还有赵一帆很欣赏的曹友闻,特意让他也参加了,只有防守的大散关的张翼没有回来,另外还有华岳。他缓缓地道:“本王打算裁撤一部分厢军,招募骑兵,使我军骑兵达到二万之数。诸位以为如何?”
  赵亮大喜,“王爷裁撤那些厢军是再好不过,那些老少爷们钱花的不少,打仗跑的比谁都快,早就该撤了。训练骑兵好啊,王爷我们现在有六万多匹战马,只训练两万骑兵是不是太浪费了?”
  赵一帆摇头笑道:“不少了,这个可是整整两个精锐骑兵啊。兵贵精,不贵多,本王打算给这两万骑兵每人陪双马,甚至三马,使之能够长途奔袭,连续作战。”
  赵亮道:“王爷想法奇特,我中原历来少有配备双马的骑兵,是不是浪费了?再说,王爷要使骑兵千里作战,难道是要收复中原,直插金人后方?”
  赵一帆笑了笑,“等以后你就会知道的,现在还不急,关键是把兵练好了,本王敢保证绝对不会浪费。马匹,以后我们有很多很多,你们不用担心。”
  李好义这个时候才有说话的机会,他皱着眉头道:“王爷,厢军之弊已经百年了,不是朝中大臣不知道弊病,而是改革的阻力太大。王爷想要一下子裁掉这三万大军,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啊。”
  李好义为人老成持重,不像赵亮等年轻将领一样兴奋,他首先想到的是遇到的困难。赵一帆笑道:“这些本王都已经想好了,其实他们改革不了是因为触动他们的利益。唉,大宋朝一直是文人掌兵,他们往往又是地方大员的身份,这些厢军每年为这些地方官带来多少利益?哼,不是改革不了,而是他们根本不想改革。本王已经下定决心了,一定要改,坚决要改!”
  李好义道:“既然王爷已经下定决心了,末将也不再多少。末将建议让安大人暂时不在兴元府,这样王爷遇到的阻力也会小了许多。另外,王爷要训练两万大军,这军饷是不是按照王爷定的来?这样一来,恐怕军饷和训练费用不足啊。”
  赵一帆给华岳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来解释。华岳解释道:“王爷打算在适当的时机上书朝廷,四川的赋税不再每年都押解往京城。我已经算过了,四川每年的赋税都在一千五六百万,而开支也差不多是这个数。但是每年赋税从四川运送到临安,再从临安运送回来,这中间的损失每年都有上百万贯。另外,四川是茶马互市和我朝买马的主要地方,每年朝廷要花费二三百万贯买马。而这些马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可以当战马用,从这里运往临安,数千里路程死掉的马匹高达一半。因此,王爷准备在这方面打主意,反正两淮河道纵横,骑兵难以发挥特长,需要的马匹不多。而我们现在拥有了临洮路,马匹基本可以自己,这笔钱就可以省下来了。”
  李好义觉得有些不妥,不符合大宋的制度,必然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但是又一想想,这个主儿是谁啊,吴王殿下!那可是宁宗皇帝唯一的亲子,朝中大臣又拿他如何?他硬是不从,总不能杀了他吧?所以李好义觉得即使捅破了天也不怕,有人撑着呗。因此他也不再啰嗦,点头同意。
  赵一帆接着道:“本王没有招募步兵,并不是说本王不重视步兵,而是我认为现在的六万多步兵再加上民团已经足够了。步兵本来是我大宋的强项,但是也不可放松,还要加强训练。另外本王要训练五千山地步兵,用来平定雅州、黎州的十八蛮。”
  “王爷,什么是山地步兵?”黄术不解地问道,他带了这么多年的步兵,还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所谓山地步兵,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用来在山地、森林、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地方作战的步兵。要求士兵能够适应特殊的环境,在山间密林依然如履平地。这样的士兵才可与长期居住深山密林的黎州蛮等部较量。”
  李好义听出了味道,他眯着眼睛问道:“王爷是要西进?”
  赵一帆看着下面一个个期待的眼神,不置可否地道:“卧榻之旁岂能容人酣睡?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好了,这五千就由李好义和黄术军中抽取,我让陆恒来教授他们箭法,由张渊任统领吧。”
  张渊大喜,急忙跪下,“多谢王爷信任和栽培,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赵一帆挥挥手,让他坐下,他逡巡了一番,道:“本王一直有个疑问,纵观华夏数千年,以少数战胜多数的事例举不胜举,这可以理解。但是本王不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军队溃败?秦末巨鹿之战,三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败于项羽五万人;三国有曹操数十万大军溃败于江东;晋有淝水之战,苻坚百万雄兵大溃败。这些事例多的难以枚举,更离奇的是开禧北伐,我朝一个官员率领的万人援兵居然在路上走散,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李好古心直口快,想都没想地道:“这还不简单,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还不是将领无能吗?尤其是那些文人明明不懂兵法,也没带过兵,士卒走散也不足为奇。”
  看着他一副气恼的样子,显然对大宋以文制武不满很久了。李好义连忙瞪了他一眼,生怕他再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来。
  赵一帆瞟了他一眼,笑道:“说的话,不管对不对,说出心中的见解来,这就是本王要的,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顾忌。本王决不会因为有人在讨论中说了什么话,即使是说本王的不是,那我只是高兴,绝对不会心存芥蒂。”
  李好义惭愧地道:“王爷大度,末将惭愧。不过照我看来,除了将领的原因外,还有其它各方面的因素,士兵缺乏足够的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黄术道:“还有政治因素的影响,前面将领浴血奋战,后面却给釜底抽薪,焉能不败…….”
  禄袆道:“后勤不畅,粮草供应不上,也是一个因素……..”
  众将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半天,说的都有几分道理,但是都没有说到根本上,也没有说出赵一帆想要表达东西,或许这就是时代的限制吧,后世人人知道的道理,这些古代的精英想破脑袋却想不出。
  赵一帆眼看越扯越远,他摆手止住了议论,“你们说的都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都不是根本原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