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福运小娘子

第720章 回程


    通州搬迁事宜,朝廷议定的很快,但通州上上下下,都不太着急。
    作为水路交通枢纽,通州虽然不时有水患发生,但从未波及到通州的根本。
    几百年过去,通州依然好端端的屹立在大河一侧。
    所以知府李长治接到朝廷的公文, 只是按要求把事务安排下去。要说什么紧迫感,那是绝对没有的。
    而且搬迁这种事,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任何一项事务,都得拿银子说话。
    在他的任期上迁移万顷仓,那是绝对的好事。
    他之前不敢接秦向儒的上疏,现在也一点没觉得这件事越过他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他避开了风险,最终却得到了好处。
    就像往永汇仓运粮这件事, 操作性就很强。
    李长治并未耽搁多长时间, 很快就选定了一个大的河运船队。
    运输粮食, 运力是首选。
    即使以后发生什么事,他也是以运输能力作为标准做出的选择,而非拿了好处、或者看了什么人的颜面。
    当然,安排这种事,好处不可能没有。也得有大人物做引荐,赚足了人情才好定下。
    但那都是背地里的勾当,表面上看,事情得做的规规矩矩、滴水不漏才行。
    就像如今风头正盛的诚运南北,不过二十条船。
    若是选择他们运粮,运输快慢先不说,一旦中间有点差池,朝廷和百姓都得疑心他得了诚运的好处,所以才会选这么小一个河运行。
    一直以来,李长治无论做油水多大的事情,一定要先把自己摘利索了,再看其中的好处。所以他才能坐稳通州知府这个位置。
    所以,诚运南北既没有朝廷的大人物为其说项, 他也没见到多大的好处,运粮这趟差事,还真就没诚运什么事儿了。
    …………
    袁冬初是通过正常渠道,知道朝廷议定了通州和万顷仓搬迁。
    等到消息送到顾天成手中,通州的正式公文也到了。
    朝廷这么快的动作,虽然大大出乎顾天成的意料,却是和卓远图的预估一样。
    顾天成心里有数,仅仅通过廖清溪,在李长治处做了点试探,就被客气且坚决的否定了。
    而实际情况是,顾天成就算能揽到运粮这个差事,他这么匆忙的找合作者,也颇有隐患。
    这次试探只是看了看李长治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也就是了。
    接着,他便一心一意的跑自家的河运了。
    他自己亲自带了六条货船,马不停蹄的在河道上来往。
    进入十二月,顾天成的六条船再次停靠通州码头。卸货之后,等待一大批货物上船的时候,他带着年礼前往邓府。
    顾天成有意运粮这事儿,只局限在卓远图和廖清溪算是自己人的范围内,邓家并不知晓。
    在邓家看来,顾天成刚从邓家借了一万两银子,当日便能从鸿江船厂谈下来三艘大船,这已经是很大的本事,很符合他们对诚运和顾天成的期望。
    顾天成这趟专门来送节礼,是邓家家主邓岳林,也就是邓勋的父亲亲自接待的。
    邓勋则在一旁作陪。
    邓岳林是个中等身材,眉目细长,看起来很和善的中年人。
    寒暄闲聊之后,话题便转到通州和万顷仓迁址的事情上。
    简单的就事论事之后,邓岳林问顾天成:“万顷仓一部分存粮会运到津州,朝廷这次不打算动用漕军。不知顾公子对此是否有意?”
    顾天成笑了笑,说道:“我上个月去府衙问过此事,李大人答复诚运南北不符合条件。那就不勉强了。”
    “这个倒不是勉不勉强的事情,”邓岳林笑着说道,“若顾公子的确有意,或者暂时可以把诚运南北挂在府衙选定的河运行。我可以帮忙说项。”
    顾天成连忙谢过,之后才说道:“还是算了,前段时间我一直致力于打通大河沿线的投递行,没怎么在河运上行走。
    “这段时间才开始随船队运输货物,这里面的讲究也挺多。还是等我积攒一段时间的经验,诚运也有了一定的家底,到时再看有无此类机会。”
    邓岳林一听就明白了,顾天成不愿靠在其他河运行名下。他宁愿等到自己积攒到一定的实力,由自己主导做事才合心意。
    他并不反感顾天成的这个想法。
    毕竟,顾天成一个垛工出身的平民百姓,年纪还不到二十,就掌握了一家不算小的河运行,另有一支贯通大河南北的信局。
    更加令人心惊的是,他手上还握有大河沿线的大小五个码头。其中就包括津州那样大河末端、临近京城的大码头。
    如果把这些合起来衡量,任何一家河运行都没有诚运的规模。
    而且,这些事情还是在短短两年间完成的。
    若再给他两年时间,诚运指不定会被他运营出怎样惊人的光景。
    顾天成此子,果然是个有志向、不肯居于人下的主。
    重要的是,这家伙有这个心思,也有这个实力。
    …………
    接下来的时间,顾天成继续在河道上来往,期间还真和几支大船队有过交集,有两家的掌事人真不错。
    直到临近过年,顾天成才结了最后一批货返回,沿途接了自家投递行的兄弟,回到牧良镇。
    京城贵人多,年前的代购事务火爆异常,袁冬初把事情交代给程掌柜,提前走了几日,才在大年二十九的午后,乘坐自家货船,在牧良镇码头登岸。
    而徐志和他那几个兄弟就没这么好运了,津州码头接手不久,今年过年他们就留在了津州。
    如今,整个通州境内,除了通州府所在地,其它大小码头,就算不是诚运自家兄弟掌管,也都是听顾天成招呼的。
    牧良镇码头就更不用提了,还是原来的大哥当家,但和诚运已经不分彼此,完全就是诚运的下属机构。
    诚运的兴起,让易水县周边彻底繁荣富裕起来。
    在外地做事的兄弟每次登岸,在码头享受的,都是亲人加英雄的待遇。
    袁冬初回来就更不用说了,别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全都蜂拥着围拢过来,人人都争着抢着向她问好。
    人家姑娘起了一个念头,就把投递行操办起来。他们各家的小子们,只不过在各地街巷跑跑腿,不但见识了一个个的大城镇,还能赚钱,更能读书认字。
    这若搁在两年以前,他们发梦都梦不到这样的好事。
    袁长河、小满和小翠等正经接人来的,这时却被蜂拥上来的人们挤在人群外,一个个面面相觑。
    这到底谁才是家人啊?
    好在拥上来的人们还知道分寸,星耀和铁蛋儿出面的时候,人们主动让出一条道来。
    袁长河带着小满几人绕着人群,在夹道欢迎的另一侧迎接自家女儿。
    今天从早忙到晚,十点才回来,只写了这么点,抱歉了……
    感谢安娜堡、njyzy12124、月下水滴、长白山小狐仙的月票,谢啦亲们~~
    长白山小狐仙好长时间没见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