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

第62章 后记


    第一次触“电”写历史小说,碰到的题材是《屈原》。某电视剧制作中心约写一部二十集的屈原电视连续剧。经过一段伏案工作,我拿出二十多个人物方案和六万多字的提纲,一次获得通过签约。后来与人合作完成了《屈原》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拍摄上映。与此同时,独立写出了50万字的历史小说。写屈原小说,最大的问题是深感资料之不足。毕竟屈老夫子离我们太远了,两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除了《史记》、《战国策》中有几千字的最早最可靠的记录外,其余都是后人根据民间传说写的小册子。更多资料来源,靠破解屈夫子自己写的深奥难懂的屈赋离骚和史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次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遇到的情况恰恰相反,资料太多了,多如瀚海。清朝距我们不过几百年,史料书籍本就很多,近年来的“清史”小说热、电视剧热,又产生了大批作品。现在清朝每一个皇帝都出了长篇小说,有的还有多种,电视连续剧更是“你刚唱罢我登场”,沸沸扬扬,弄得老百姓应接不暇。我冷眼旁观看着,听着,终于看出听出了一点问题,一点心得。为什么一些文艺作品,把清朝皇帝一个个都写成了可歌可泣的“光彩人物”,乃至“英雄人物”?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虽然勤政,但史学界早有定评,认为他是个暴虐寡恩奢兄杀弟大兴文字狱的“坏皇帝”,雍正八年以后他荒淫无度,放荡私生活严重损坏了“龙体”,于是乞求仙丹药石以保命,最后药石中毒,五十八岁而亡,根本不是“累死”的。
    如此种种,我认为应该还历史本来面貌。这大概就是我决定再次“触”历史题材小说的初衷。
    由于可供参考、利用的资料太多,怎么去伪存真,这给写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就说洋洋数十册的《清史稿》,每个皇帝都有“本纪”,每个名臣王爷都有“传”。看过这些资料,对照一些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和野史笔记,在头脑里留下一个大大的“?”号。那就是正史里面的记载,说的全都是“皇帝”的好话--这是可以理解的,让皇帝的奴才去写史,谁敢得罪“皇上”,把皇帝不光彩的一面记录上去呢?
    就说乾隆十三年,在山东济南,乾隆因寻花问柳受到皇后富察氏死谏,最后皇帝逼得皇后削发为尼,自尽身亡。《高宗本纪》上仅仅莫名其妙的几字记载:“乙未,上至德州登舟,皇后崩。”至于在大明湖出家,后来怎么死,无一字交代。
    但是对照《明清宫廷秘史》关于乾隆册立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的下场,就不难明白。乾隆三十年,那拉氏随乾隆南巡至杭州,又是由于皇后强谏皇帝不要迷恋江南美景(没说寻花问柳),遭皇帝斥骂,气得自己剪去了满头青丝。由此及彼,可见正史未必都真,野史未必都“野”。
    所以真正要弄清某个皇帝是好是坏,或亦好亦坏,有几分功劳,又有几分罪过,是三七开,还是倒三七,那不是我这部小说能完成得了的。那要靠历史学家仔细研究考证,大浪淘沙,才能淘洗出历史的真面貌。
    上个世纪一位伟人,发动灭绝“文化”的那场革命之初,在批《海瑞罢官》时,曾说海瑞“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可见老人家是深恶痛绝皇帝,要反皇帝的。他甚至气咻咻说:打倒帝王将相,解放阎王小鬼。老人家如在天有灵,也许会目瞪口呆:走了不到三十年,在老人家打下的江山上却掀起了一股“皇帝热”。电视剧为皇帝大唱赞歌,广告里面更是炒作得新鲜:今天的小民百姓要吃什么什么“麦片”,要喝什么什么酒,居然还要“皇帝”说一声“恩准”。难道今日的老百姓对“皇权”还是那么五体投地崇拜敬仰,卑躬屈膝甘当奴才,或甘当奴才的奴才吗?
    我写《三朝真相》,无非想给“皇帝热”泼一瓢冷水,如此而已。历代皇帝里面有较好的,有有一定功绩的,也有很坏的。即使功劳赫赫如秦王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熙也者之流,但他们的本质无一不是骑在亿万百姓头上的封建统治者,有残酷剥削奴役子民百姓的一面。更不说暴虐的雍正和逍遥玩乐“掏空国家”的乾隆了。
    由于水平有限且索稿很急,四个月竟写下六十万字,粗疏错讹之处一定不少,祈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作者  2002.1.25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