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文选

第200章


  愿意借外债给我们的国家纷纷到来。打破闭关自守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条件下,还可以借些不吃亏的外债。引进有利的技术,也是必要的。
  但是,对外债要分析:卖机器设备占绝大多数,能借给我们自由外汇(注「自由外汇——也称现汇,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外汇。自由外汇有美元、德国马克、英镑、日元、港元等。——第264、276页。」)的很少,而且利息高达百分之十五左右。这是相当高的利息,过去当铺(注「当铺是旧时进行质押放款的高利贷机构。贫苦人民在生活极端困难时,将衣物等送当铺典押,以取得一般在抵押物品价值五成以下的低额贷款,而利率极高。典押期限六个月至一年不等,过期不赎,就成死当,典押品即归当铺所有。——第271页。」)年息是百分之十八。这种自由外汇,我们借多了也还不起。现在应该明白了,所谓借外债,绝大多数不是借给我们现金。
  很明显,这种买机器设备的外债的使用,不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国内有多少财政拨款用于配套。
  现在国际市场是买方市场。除非国际关系有大的变化,这种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不会失掉。
  现在有些带援助性质的外债,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根据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设立的。一九四七年三月开始业务活动。同年十一月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第276页。」)和世界银行(注「世界银行即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它是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根据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而设立的。一九四六年六月开始营业,一九四七年十一月起成立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行设在美国华盛顿。——第276页。」)的低利自由外汇贷款,将来使用起来可能对我们有利。但使用时也是有条件的,数量也不会很大,并且现在还没有借到手。将来借到了,也要十分谨慎地使用,只能用在最关键性的项目上。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他们做买卖所得的利润,绝对不会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有些机器看来似乎利润低,但是同另外一些机器或费用合起来的利润,决不会低于平均利润率。世界上没有一个愿做低于平均利润率买卖的资本家。如果低于平均利润率,他为什么不把钱存在银行稳拿利息?为什么要搞冒险的投资呢?
  现在离列宁所说的将来“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注「见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8页)。——第277页。」)的时间还很远很远。
  我所以一再说对外国资本家在欢迎之中要警惕,这是因为我们有些干部对这件事还很天真。
  我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丝毫没有不要利用外资的意思,只是敲敲警钟,提醒那些不很清醒的干部。
  再重复一遍: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不过要头脑清醒。
  二、经济形势很好。
  现在既没有出现国民党时期发金圆券(注「金圆券是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起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一种纸币。当时规定,以一比三百万的比价限期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开始由国民党的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并且,限期收兑民间的金银和外币。至一九四九年五月,即不到十个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由最初规定的二十亿元增加到六十八万亿元,增长约三万四千倍,结果币值猛跌,物价暴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以人民币一元兑换金圆券十万元的比价,将金圆券全部收回作废。——第277页。」)的形势,也没有出现解放初期财经统一、物价稳定以前那种形势(注「参见本书注[4]。——第277页。」)。应该说,现在的经济形势是开国以来少有的很好的形势。
  但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除了若干种国家规定不准涨价的商品以外,许多商品都在涨价,涨价商品的面相当大,影响人民的生活。
  这种涨价的形势如果不加制止,人民是很不满意的。
  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可以引起政治形势的不稳定。
  三、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作用,大大有利于经济形势的改善。
  农村人民生活改善了,市场搞活了,这是二十多年来少有的好现象。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缺点:各地区盲目的重复建设,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以新厂挤老厂。
  对于这些缺点,中央正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四、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一种好现象。我们国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对许多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干预是必要的。
  粮食的收购价高,销售价低,国家要补贴。
  房租很低,只能作修理费,甚至抵不了修理费。
  国家补贴一年共计有二百多亿元。
  从微观经济看,这是不合理的,似乎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但我国是低工资制,如国家不补贴,就必须大大提高工资。
  究竟哪种办法好?我看现在还是国家补贴、低工资的办法好。不补贴,大涨价,大加工资,经济上会乱套。
  从最后的经济结果看来,现在的办法,小的方面不合理,但是大的方面还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
  五、目前对国营企业产品、集体企业产品的价格至少要冻结半年。在这个半年内研究各种经济问题,并且做出初步的结论。这件事也是国家干预。表面看似乎不合经济规律,实际上合乎经济规律。
  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今后若干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开支方面都要大大紧缩。地方财政结余,要由中央财政借用,财权仍归地方。
  地方财政结余要冻结,否则煞不住地方随便投资搞基本建设或随便开支这股风,中央财政也平衡不了。冻结几年,要看情况。中央财政有赤字,就要向银行透支,向银行透支就是多发钞票。
  一切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上年结余,都不许动用,非动用不可的,都要经过批准。这种做法就是集中。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没有这样一个集中是不行的,否则就会乱套,也不利于改革。
  事实也证明必须这样做。因为现在中央和地方的财力的比例变了。解放初期一九五三年,中央财力占百分之七八十,地方财力所占比例很小。现在中央财力的比例大大缩小,地方财力的比例大大增加。今年提出的冻结和集中,反映了这个客观现实。
  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
  这绝对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的成功。
  现在要为财贸金融系统恢复一点名誉。
  消息灵通、反映灵敏的是:财政、金融、商业部门。
  在这些部门中可以看出大局。
  七、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
  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搞国防建设,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
  因为只能量力而行,所以有些好事不能一时就办到。有些好事,只能做,不登报。
  八、一切引进项目,都必须有专家参加,必须是领导干部和专家共同商量。
  不同方面的专家,往往有不同的意见,要注意和考虑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
  定案时宁慢勿急。
  任何一个项目,必须集体商量,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这必须是一项规定。从公社起直到中央常委,一律照此办理。
  九、节省外汇。
  现在出国考察团太多,有不少是游山玩水团。必须少、小、精。
  现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某些中国货降价现象。这不是正常的必须的降价,而是各省市、各部门为了取得外汇自己降价。
  我们必须研究出一个既能出口又不贱卖的方案。总之一句话:“肥水不落外人田。”
  十、我们要发展经济作物,同时必须保证粮食的逐步增产。
  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各个方面,有利于改革。
  不能因为发展经济作物而挤了粮食产量。粮食还是第一位。人不吃饭,牲口不喂料,是不行的。
  十一、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
  香港、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区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
  欧美日本各国也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看到这种困难。现在真正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很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