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游戏

第4章


  “吖!?不是我,真的不是我!”沈雪晴几乎要哭出来,“我不是凶手,我没有杀人!”
  “咖啡或方糖,你说的手法还不够充足,可能有一些细节没有人注意到,我们还没办法确定凶手的投毒技巧。计划谋杀案件中,凶手给自己制造证明摆脱嫌疑,还要找替罪羊,避免案件继续调查,出现不利证据,没有人有能力消灭所有证据(对微量物证调查可有可无的推理小说中除外),现在,凶手没有替自己洗脱嫌疑,只有一种可能,凶手确保自己嫌疑首先会被排除,同时,人们会认为这个凶手没有犯罪动机,不可能是凶手。只有一个人可以事先准备这些东西,安排顺序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所以凶手就是....穆先生本人!”鸟津宫藏抓抓下巴,得出一个尴尬的结论。
  “难道你不认为这就正是凶手摆脱嫌疑的方法么?”岳耀杉不满地说,“穆老师怎么可能是凶手?他根本没有动机!”
  师承贤说:“嗯,有人想嫁祸给穆先生,一定是的。”
  “是啊,我从来就没得罪过什么人,怎么会有人想害我呢?”穆先生疑惑不解。
  “该死的动机,还是先讨论清楚手法吧!或许凶手是谁会迎刃而解。”叶碧翡说。
  “苏米吗三,我发现我刚刚的推理出了一点小小的差错,现在我已经清楚了。”鸟津重新扫视了一下餐厅周围,“我是说我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包括手法、动机和事情的真相。”
  “别磨叽了,赶紧说,凶手是谁?”岳耀杉按捺不住,激动地说。
  “提示是——‘顺序’”鸟津露出狡黠的笑。
  (顺序....哦,顺序!表面看似无序的物体,其实暗含着某个顺序....那么,究竟是什么物体呢?)
  我闭着眼睛曲着食指和拇指上下挤揉着睛明穴。
  (选择座位是随机的,用什么餐具是随机的,吃什么菜是随机的,端哪杯咖啡也是随机的,加方糖更是随机的,似乎一切都是随机的,什么时候有过顺序?)
  鸟津宫藏说:“如果用这个解释的话,动机也现露无疑了。”
  是的,原来是这样,我早就该明白是这样的。我猛地睁开眼,真相就在眼前。
第6节
  6 
  “推理小说”一词在日本诞生后,便出现了以现实主义为背景的“本格派”和带有虚幻主义的“变格派”,因此,感性与理性又被重新分划。其中,“本格派”又演化出“社会派”和“新本格派”。“新本格派”推理小说是一种游戏化加重的推理小说,也因此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规则:当一群人来到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接连发生精心策划下的血腥连环谋杀惨剧,最后侦探作为正义之神的化身登场,负责羞辱凶手智商并将其缉捕归案。这个规则就像魔咒一般将我们牢牢束缚。
  “米那桑,是我把气氛搞的太严肃了。”鸟津说,“拜托大家不要这么盯着我看,我很紧张。”
  “想搞什么啊?”岳耀杉感觉心脏砰砰跳的厉害。
  “吗代,吗代。氰化物是剧毒,一不小心就能把自己弄死,我想不通凶手为什么选择这个。常见的氰化物——氰化钾、氰化钠是白色固体(结晶或粉末),受热、受潮易分解,但性质还算比较稳定,如果放在相对密闭的容器里可以长时间保存。氢氰酸是液态氰化物,比较活泼,会引起皮肤或者吸入中毒,不易保存。以前的氰化物投毒案里,几毫克的致死量难以精确称量,凶手在投毒时往往会(不经意间)增加数倍甚至几十倍的量。说到这里,我们的问题关键就是如何将氰化物送到被害者嘴里?”
  “难道不是在方糖里面吗?”王佐才小声说。
  “恐怕操作起来要比我们想象得危险的多。”鸟津宫藏分析说,“这不是真正的杀人,假如我这么说,你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Are u joking!?”叶碧翡露出惊讶的表情不敢置信,“难道你认为他是自杀?”
  “啊喏,以下是我的五点看法。穆先生不经意间说出的氰化物中毒,或许这是一时口误,但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怀疑。那就是氰化物的毒性要比氢酸盐强上百倍,但是氰化物和氰酸盐中毒的相同特征都是会散发苦杏仁味。
  第一,在日本对这种化学危险品管制十分严格,据我所知,在中国也一样,氰化物的管制甚至比氰酸盐还要严格。谁,在什么时间,取了多少量,做什么用,都有详细记录。用有氰化物或者氰酸盐的杀虫剂或者除草剂提取制备这个毒药,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实验室环境,所以,使用这个特征明显的毒药几乎没有什么优点,对类似毒性的某些毒药入手要更容易。我得出第一个结论,使用氰化物的特征是专门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快速识别出来,并取得认同。
  第二,餐桌毒杀的风险很高,没有工具杀人的爽快感,也没有买凶杀人的低风险,只有在推理小说中才有出场的余地。一般谋杀中,凶手总是想尽方法为自己摆脱嫌疑,制造完美的不在场,或者伪装谋杀成自杀,或者隐藏尸体,或者破坏现场,总之,行动越隐蔽,越少引人注意越好,使人越晚发现,甚至不发现犯罪行为最好。招摇的餐桌毒杀一点优势也没有。难道让目击者证明被害者死于自杀或意外?根本不可能。目的就是让人尽早发现谋杀的发生,引起的结果就是立刻展开调查。我的第二个结论是,餐桌毒杀,只是刻意让人目睹谋杀发生的全过程。
  第三,我刚刚一直在想投毒的方法,假设真的是无差别犯罪,为什么不在餐具或者饭菜中投毒呢?所以凶手一定是有目标的。当我们假设氰化物是以某种方式投到咖啡中的,而氰化物的气味夹杂在咖啡的气味中,竟然无人察觉。从时间上来判断,在咖啡从厨房端到餐厅这段时间内沈雪晴没有察觉,在咖啡从托盘端到餐桌这个时间内,竟然其他人也没有察觉,所以我们继续假设氰化物在相对密闭的方糖中,于是有两个可能:一是毒药不在咖啡中,也不在方糖中,与前面的推论有悖,第二种可能,下毒的位置是有顺序的,被害者是随机的。
  第四,‘顺序’,王桑刚刚说‘凶手通过某个技巧向被害者暗示了这个顺序’,我首先想到的是,被害者可能看到了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向他指明了要做什么。我想到了他(吴越琨)的信封,但是如果那样的话,假设某人通过信向他指明了夹哪颗(带毒的)方糖,他们(吴越琨或凶手)根本没有机会去销毁证据,凶手这样做就是自掘坟墓。我所说的‘顺序’,就是这个抽信封的时候得到的顺序,进一步就是抽信封这件事,具体说就是信封上的内容。我假设被害者是随机的,下毒的顺序是可以确定的,简单的说就是带毒的物品已经在某处(其他人不容易接触到的地方)放置好,被害者是受到暗示而特意去接触这个带毒的物品。这个假设我们马上可以得到证明。至于动机呢?我联想到另外一件事....”
  鸟津宫藏取出信封中的纸,左手食指指着上面的几个字,“‘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丧生思考能力?人的观察和记忆在突发事件的时候实际上是不可靠的。请根据证人证言判断出凶手’,提到‘凶手’这个词,大家会想到什么?不错,是案件,在案件发生之前知道会有案件发生,除了预知能力之外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在事件突发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受到误导,在精神极度紧张时候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些就是某人给我们的暗示,而那个人就是穆勖嵘先生。”
  “你到底在胡说些什么啊!?”叶碧翡不能接受凶手是穆先生的事实。“穆老师怎么可能是凶手!?”
  “不要打断他,让他继续”王佐才示意说。
  鸟津点头还了一个微笑,接着说:“第五,当我们听到有人喊着中毒倒下,有人闻到空气中散发着的苦杏仁味,有人认为是氰化物中毒,有人鉴定被害者死亡,同时又有人提出这是个谋杀事件,所有人开始分析凶手、手法和动机的时候,我们已经被误导了,我们在根据经验,根据阅读推理小说的经验做判断,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我后来注意到,被害者的嘴唇不是氰化物中毒应有的紫色(心律衰竭)或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增加),而是正常的血红色(暗红色),被害者的嘴唇(皮肤、血管)没有变色异常,但是我们受到先入为主的误导,忽略了。另一个不正常的细节是,王桑没有检查被害者的瞳孔,不是他忘记了,而是不能检查,因为只有死者的瞳孔才会放大,这点无法伪装。至于凶手不得不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就是,必须得等我们吃的差不多了,‘节目’才能开始。”
  “补充一句,关于苦杏仁的味道....恐怕那真就是颗咬碎的杏仁。”鸟津宫藏想了想,“我想我要说的就这么多。”
  “很好,很好,中国推理文学发展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我希望你们考虑问题不仅仅要靠眼睛,最重要的是下结论之前先学会思考。”穆先生拂手击掌而笑,转身对倒在地上的吴越琨说,“辛苦你了,赶快起来吧!”
  “唉....一上来就装死人,还真是够倒霉的,那信封里的杏仁也够苦的,穆老师一定要送我一本你签名版的新书,让我冲晦气。”吴越琨擦了擦嘴角,从地上爬了起来,从身上掏出一张信纸抖落开,“其实我是演技派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