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趟为期两年的出巡,下半程海路部分的始发站,是南海郡的番禺港,也就是后世的广州。
在后世很多对三国不太熟的人印象里,似乎交州这地方,核心治所就该是这番禺县,毕竟后世的广州多发达,而岭南其他地区似乎早年都是穷乡僻壤。
但事实上,在汉末乱世开启之前,交州的治所一贯是在苍梧,也就是后世的广西梧州。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原本汉朝重河运而无海运,所以番禺作为珠江入海口,重要性不太强。
而在重视内河航运的时代,作为珠江西江三大支脉交汇点的苍梧,便成了交通要道、重中之重。因为当年秦始皇的修“灵渠”运河,沟通的便是珠江与湘江——
确切地说,是沟通的珠江的西侧支流西江的支流漓江,与湘江的支流澧水。而桂林漓江就是在苍梧汇入珠江西江的,这种扼运河出口咽喉的位置,才配当三百年的交趾刺史部治所。
从这个角度说,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刘备用来跟鲁肃谈条件的备胎、“欲往投苍梧太守吴巨”,也不算太离谱。
在那个背景下,吴巨的地位理论上还是高于后来割据交趾自立的士燮的,相当于掌握了大半个交州。交州治所迁往龙编(今越南河内),也是建安后期的事儿了。
而刘备作为皇帝,这一世连荆州都很少来,原本在荆州最南边只跑到南阳与襄阳交界、汉水之滨。所以他对荆南乃至交州的印象,就彻底停留在了上一个时代,
到了之后,刘备一时间还是挺不适应的,根本无法理解番禺这种海港城市,能在二十年里发展到如今这步田地。
“区区一座滨海小城,连田地都盐碱不耐耕作,居然能发展出超过五万户人家,二十余万人口,当真匪夷所思——这些百姓,都是靠商贸往来、船运周转维生的么?
这南海之地,也不算什么商贸重地,朝廷近年来新增的金银铜运输,也不走这里吧?这儿为何能发展到如此繁荣?”
刘备在番禺港巡视了一番后,看着眼前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还是被震撼到了。陆地上的繁荣,他这么多年开眼界下来,早已不意外,但海上确实是第一次见识。
对于皇帝的感慨,李素当然是责无旁贷地帮忙解说:“陛下不必惊讶,扶桑与旅汉的金银铜矿运回中原,确实不走这番禺。
前者穿过东海后、在扬州会稽的句章港靠岸,后者也是在会稽的闽中靠岸后、沿着海岸北航,都不需要通过这儿。
这里的商贸往来,主要就只是与南海之外、原本交趾、扶南、狼牙修等地之间。往来货物以胡椒、苏木、豆蔻、丁香、珍珠、珊瑚、象牙、犀角、孔雀等香料珍宝为主。
这里的港口也不算繁荣,全县才二十余万人而已。陛下几个月后,到了句章、山阴、吴县,那里一县的人口,可比此处再翻倍不止。”
刘备暗暗咋舌,原来是自己大惊小怪了,这儿的海港居然还不算什么!在如今大汉疆域内,都排不上海港城市前三名。
刘备不由感慨:“朕日常看奏表,倒也知道子初上报的诸多海商税赋数字。只是一直隐约觉得,那都是靠官办撑起来的。
这些香料和珍玩、药材的贸易,完全出于民间自发,也能如此繁荣,着实出朕意料。丞相可知,这些年为何民间自发经营的海商,都能折腾出如此多的需求来?
他们就不愁买多了海外的昂贵却无用之物、最后滞销么?海上风险那么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些人没有朝廷支撑,自发怎么敢的?”
李素原本没想到刘备会这么灯下黑,因为李素接受的毕竟是现代教育,在他看来“民营经济在解决生活舒适性需求方面,比国营更灵活、更擅长揣摩市场需求”,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杀头的买卖也有人做,只有赔钱的买卖没人做。他们能摸索出什么东西进口进来能卖得出去,自然有市场的调节。
不过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刘备不理解就不理解好了,太超前。
李素觉得,还是把刘备认知误区里那个“民营航海不抗风险,不该有那么大胆子”的问题重点解释一下就行了。
李素解说道:“陛下,近年来,民间自营海商发展比官营还快,日渐繁荣,臣以为,关键还是阿亮前几年搞的一项名为‘连坐担保’之法搞得好。
那法子,一开始还是为了鼓励‘朝廷督办、民间承运’扶桑金银和旅汉铜锭时,想出来的。陛下应该知道,诸葛家的海陆运输,都开得比较大。
商办的海船,运费历来是比朝廷官办的便宜,所以能放手让商人们做的,最好还是放手自营。而民办最大的弱势,便是本钱不够大,承担不起出现意外后的货物赔付。
毕竟朝廷让他们运的是扶桑来的金银,一船货货值便极为巨大。一旦出现沉船,倾家荡产也不够赔给朝廷。
所以从七八年前开始,这些业务一方面是逐步向最有实力的大海商家族聚拢,比如被糜家、诸葛家族承运,因为只有这些家族承受得起意外风险。
哪怕几百条运铜船里沉了两三条,让商人赔个好几亿,糜家诸葛家也轻松赔得出来。但是,全靠家大业大死撑也不是办法,而且树大招风,容易惹人嫉恨……”
后续的解释,李素说得比较委婉。
原来,依然是因为诸葛亮很会做人,哪怕这个世界没有“反垄断法”,他也不希望三弟事实上对这些业务形成垄断。
给朝廷运金银铜的船队,都由他家和糜竺家来办的话,那成啥了?诸葛家成东印度公司了?
但是,其他小商人没这个实力也没这个魄力担当,简直是给他们机会他们也不中用啊!
最后,诸葛亮反而还要想办法培养自己三弟的竞争对手。建议诸葛均鼓励中小型承运人联合起来、也组团承包这部分朝廷业务。
如果中型承运人承担不起风险,就给他们组一个类似“保甲连坐”的制度,互相承担连带分摊责任,出了事故大家凑份子赔,摊薄了就赔得起了。
这条办法,诸葛亮没有亲自拿出来,他是借了诸葛均的手拿出来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么深谙算学概率之道的妙法,肯定是诸葛令君想出来的。
后来他发明的这个风险连带法,居然成了最初的“海运保险”前身。
凡是承运标的物贵重、超过承运人风险承受力的朝廷订单,都要从收取的运费里计提一笔出来,作为参保费,几乎跟后世买大车搞物流得交交强险一样了。
而且,事后诸葛亮也没想把这个“航运保险公司”捏在自己家族手上,路子摸索清楚之后,他就让诸葛均自己建议,把这个“连坐保险”交给朝廷托管。
这倒不是诸葛亮良心多好,而是毕竟他也是古人,没意识到“保险公司”这门生意本身也是有巨大利润可言的。
诸葛亮刚发明海运保险时,这东西就是非营利性的,负责居中做账协调的人不能拿好处,收上来的保费也是封存在专门的一个库,就算用不完,也跟运营者无关。
还是这个“航海保险”的路子,传到丞相李素耳朵里时,李素才小小瞠目结舌了一把,感慨如今的诸葛亮已经是青出于蓝了,都不用他这个恩师点拨提醒、用先知开挂。
诸葛亮自己凭借着已经足够丰富的见识储备,已经能自己滚雪球一样滚出越来越多灵活妙用的新知,治国理政理财都是游刃有余。
刘备因为数学不好,对这些“金融管理创新”也不懂,所以尽管这东西出现已经有好几年了,他还是此刻亲自到番禺巡幸,才亲眼见证了诸葛亮一套治理妙法之下、让大汉的自发航海变得多么繁荣。
“有孔明贤侄在,你我君臣以后也没什么担心的了。”刘备听取完汇报、观摩完之后,不由感慨。
……
对于海路出巡这项事业而言,有一支强大的民营航海船队作为基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极大减轻朝廷造船的压力。
道理也很简单:在民营海船不发达的情况下,朝廷贸然增加一笔巨大的海运需求,就得全部临时造船。
历史上隋炀帝南巡的时候,为了造去江都的龙舟,以及为了造打高句丽的海船,扬州和青州有多少百姓都常年浸泡在海水中,数以万计的人死于疫病,或者是腰以下都泡烂了皮肤、生出蛆来。
而皇帝出巡结束后,这些船基本上也不可能挪作民用,那就是极大的物力浪费。以至于历史上很多时候皇帝坐船出巡比骑马出巡还费钱。
刘备出巡就简单很多,除了皇帝的旗舰是专门造的,另外一小部分是海军战舰挪用过来。剩下至少七八成,都是租赁的民船,直接从诸葛家的“物流公司”征调过来。
最后折算下来,两年近五十亿的巡幸开支,第一年的骑马走陆路就花了将近四十亿。第二年的海路坐船才花了十几亿。
两者成本差距达到三倍,而且海路预期要走的里程甚至比陆路还远一点。
至于刘备乘坐的旗舰,也堪称是这个时代造船科技的巅峰之作了。比十年前李素去扶桑坐的旗舰又升级了一大截。
毕竟十年前大汉全国的钢年产量才五千多吨(北宋巅峰期三千五百吨)。
十年过去了,还是和平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如今关东地区工业水平也成长得跟关西一样发达了,而关东地形是大平原、人口更为众多,所以大汉十年来钢铁产能翻了一倍都不止。
去年最新的盐铁统计数据,是年产钢接近一万三千吨。
而十年前,李素坐的船,已经可以跟历史上17世纪的一流西班牙大帆船、或者说三层甲板盖伦帆船差不多吨位了,大约是一千五百吨。
十年后的今天,刘备的旗舰已经突破两千吨,基本上跟18世纪、米国立国之初的“宪法号护卫舰”差不多级别了。也就是拿破仑战争时代前、最好的三桅风帆护卫舰级别。
历史上,西方海船的造船思路,从17世纪的“盖伦帆船巅峰期”向18世纪的“高速飞剪船、护卫舰”过渡,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把高大的船艉楼给裁撤了,搞成全通式平甲板,造型也更为流线型,船体风阻和流体阻力都更小。
在民用领域,飞剪船就在18世纪出现了,军用领域则是护卫舰、战列舰。这些船都不用考虑接舷战的问题,包括民船也放弃防海盗近战的抵抗力了,全力堆适航性,战斗全部靠大炮。
如今才218年,大炮还远远没出现,海战也不可能在肉搏距离外就结束战斗,所以这种全通平甲板用来当战船肯定是不适合的。
但皇帝的座舰又不用直接参与战斗,造成这样就没问题了,反正旁边一大堆护航。
同理,这种设计思路也适用于远洋探险船。比如李素准备拿来发现美洲澳洲的,那些地方的土人根本不需要打海战,为了近战强势而放弃的适航性,可以全部捡回来。
另外,风帆时代的船只,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肯定是小一点的航速更快,因为风力与本身质量的驱动比更高。好比风帆护卫舰肯定比风帆战列舰开得快。
所以刘备现在这支舰队,本来皇帝旗舰因为最重,理论上应该是开得最慢的。但唯独这些大船做了适航性优化,而护航舰依然保留高大艉楼、兼顾近战,这就抵消了原本的航速差异影响。
差不多整支舰队都可以保持稳定侧后风速下8节左右的航速。顺风而且风力够大时,瞬间能到12~15节航速,在帆船时代已经是很夸张了。
船体外表包金属加强的技术,十年前就有,现在也沿用,还有所改善。
主要是经过这十年的摸索,诸葛家的造船厂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道理:用金属包裹的铁甲船,在海里时间久了特别容易生锈,哪怕刷桐油以及用别的手段上胶刷漆也没用。
尤其是当金属包裹层质地不纯、各部分成分有所差异时,含相对惰性金属杂质较多的位置,腐烂锈蚀起来特别快。
诸葛亮一开始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他也没觉得这问题可以请教李师,因为诸葛亮都已经对“丞相在理工科方面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这一事实习惯多年。
后来还是他自己搞实验对比、撞得头破血流都解决不了,一次偶然机会跟李素提起,李素才凭借着他超前的物理化学常识,好歹看穿了这个现象的本质——
这种锈蚀问题,不就是相当于因为船体包铁不纯,所以不同部分之间加上作为电解质的海水、共同形成了一个“原电池”,导致自身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吗?
还别说,这种事故,在各国海军尝试军舰包铜包铁的早期,还都遇到过,历史上英国人就是在米国独立战争期间,发现他们的包金属新军舰特别容易锈,耐久度很差。
不过搞一个包了金属的可拆卸舵面、用那些被牺牲的金属部分来充当电解池的负极,烂完后换一块,做到模块化可拆卸可替代,成本也就降下来了,无非是每年损耗一些金属耗材配件。
技术升级之后,大汉造船工业自然弥补了“铁甲船无法造得更大、并同时兼顾铁甲耐用性”这一短板,才有了更先进的战舰。
另外,在这十年中,随着当初高倍望远镜越来越先进、战舰桅楼也越来越高大,金属芯桅杆和金属龙骨也越来越成熟,桅顶观测条件也得到了优化。
为了解决桅顶风太大的问题,皇帝座舰不好再用百叶窗来观测,最后是用上了近年来逐步成熟的玻璃烧制技术。
没看错,就是很多穿越者穿越之初就拿出来的玻璃,李素都来到这个时代三十年了,才享受到——不过这么说也不确切,因为非透明玻璃,也就是琉璃,大汉一直都是会烧制的。
所以玻璃只能说是改良,不能说是发明,而且其中的推手依然是诸葛家。诸葛亮早年都钻研了那么久的预热吹氧炼钢和耐火砖窑高温烧瓷,再拓展到烧玻璃也不奇怪。
而且这东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17年的玻璃依然不是很纯净,颜色还是略微带点杂质浑浊的。而且要烧出平板的玻璃,面积也没法太大,只有数寸见方,再大良品率就骤降了。
所以用来造造望远镜镜片,是已经没问题了,可以取代天然水晶。而要造大面积的平板窗户或者镜子,还是很有难度的。只能造直径不到一尺的镜面,用于军舰上的瞭望塔观测窗,尺寸也比后世民航飞机上的圆形舷窗还小,看起来视野一点都不爽。
任何东西都是慢慢来的嘛。
不过,这些东西虽然无法让李素惊讶,却也已经足够让刘备赏玩得乐不思雒了。他对自己那条充满了“科技感”的两千吨级旗舰,已经非常满意了,从番禺到林邑,一路上十几天内都没觉得无聊,光是上上下下参观就参了很多天。
小说推荐
- 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 意外身死,本以为自己应该万事俱灰了。却只因为他是刘备的直系后代,让刘备那个早夭的长子刘封找了上门来,让他代替自己而继续在三国时代以儿子的身份和他的六十三代祖先刘备一起打天下…每次听到有人骂父亲贩履小儿时,我的刀都会毫不犹豫的把他的头颅割下来 父亲却说,让他们匍匐在贩履小儿的脚下,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答
- 穿越架空温陵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个沙场获奖感言
- 三国箱子,从拯救刘备开始
- 现代人李杰得到一个箱子,拆开一看,竟然是一个可以连接三国蜀汉时期的神奇宝物,此时正是刘备讨伐东吴之时,故事由此开始 作者:君倾晓月所写的《三国箱子,从拯救刘备开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君倾晓月连载中
- 最新章:第十一章 李俊既李杰
-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 建安元年,初春后世历史分类某“白金大神”因读者打赏太多夜夜爆更不慎猝死,意外来到汉末三国,附身张绣身上 看着刚死不久的张济,以及旁边低声啜泣的美妇绉氏,其瞬间燃起了斗志.注:三国智商爽文,口味比较带劲,不喜勿入,不喜勿喷 作者:青芷町兰所写的《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
- 穿越架空青芷町兰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很顶的,求阅《学长尚在,学姐请自重》
- 开局隆中对,从劝刘备去荆州开始
- ?网文填坑节,12月1日大佬包场,请你免费看独家番外、人气连载新章?东汉末年,民不聊生 自穿越到三国以来,林哲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然而兵锋之下,世上又怎有净土 百姓易子而食,析骸为炊,白骨蔽于四野。见惯了如此的林哲,也更加坚定了结束这乱世的信念 那一天,一位少年扣开了豫州刺史刘玄德的
- 穿越架空行走的千纸鹤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七十五章 一日破城
- 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
- 重生三国,成为了刘备的长子刘禅 魏军攻蜀,姜维败绩还守剑阁,蜀汉牙门将、赵云次子赵广于沓中战死 武乡侯、卫将军诸葛瞻,绵竹之战阵亡 诸葛亮之孙诸葛尚,随父诸葛瞻战死 蜀汉名将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张遵,力战而亡 北地王刘谌劝谏后主抵抗失败,怒而回宫,其妻崔氏听后,伏剑殉国 刘谌斩杀三子,继而赴“祖庙”哭
- 穿越架空寻一盟主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百八十四章:闪击交州
- 三国:重生曹丕,开局就举报刘备
- 重生三国,成为年仅十一岁的曹丕 时逢刘备依附曹操,为了防止刘备逃跑,形成三国鼎立,曹丕决定先发制人,永绝后患,举报刘备跟董承勾结,遵汉献帝衣带诏,意图杀害曹操【叮!签到成功,恭喜主人获得:颜筋柳骨【颜筋柳骨:书法的顶级书写技能,能够仿真所有人的笔迹 曹丕正愁没办法举报刘备呢,没想到签到系统就来了,获
- 穿越架空陈臣臣连载中
- 最新章:第311章 少吃一碗饭
-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 穿越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染病在身,命在旦夕 蔡氏密谋废立,刘备觊觎在侧,孙权虎视眈眈,曹操即将南征 阳谋阴谋,诸侯一心要夺荆州 这一次,都得死 开局设计刘备,给的卢马下巴豆,让蔡瑁顺利除掉刘备 随后全盘接过刘备班底,巧妙避开历史遗憾,五虎上将大显神威,再造大汉王朝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华夏
- 穿越架空长弓挽月连载中
- 最新章:第423章 弄巧成拙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黄巾起义拉开了乱世的序幕,董卓乱长安推倒了大汉王朝的最后气数 群雄四起,美人如歌。穿越到这个纷争的时代,成为颍川郭嘉,郭嘉本想秉承历史,坐等曹老板崛起跟着他混饭吃 然而就在黄巾起义前夕,重生的刘备来到颍川招揽谋士,郭嘉就这么被蛮不讲理的张飞扛走了 然而郭嘉很快发现,重
- 穿越架空弹不掉的忧伤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
- 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
- 天道游戏降临,全球随机挑选玩家进入游戏,并且游戏过程将被全程直播 在游戏中,有多智而近妖的谋士,可呼风唤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无双猛将,以一当百,只恨天无把地无环 有忠志之士,欲扶大厦于将倾,亦有野心之辈,欲趁势扶摇而上!在这个烽烟四起的璀璨大世,百家争鸣,群雄并起,逐鹿于中原,而谁人又能图射天
- 穿越架空满地鸡毛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晋级名臣!特性天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