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掠天下

第1390章 军事想法


    这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个子挺高,并不是那种细皮嫩肉,相反,皮肤还稍微有些黝黑,没有什么书卷气,若不是那身考生装,倒像个农家小伙。
    朝廷对他的信息当然了如指掌,半耕半读,农忙时帮父母种地,忙完就刻苦用功,考入京都长安。
    恩,很牛。
    萧远打量过后,温和说道:“王元举啊,你的所有考卷呢,朕都看过,确实文采斐然,尤其是广论一篇,多有可圈可点之处。”
    “陛下谬赞。”王元举受宠若惊。
    “你不必过谦,朝廷取士,重在人才,今日,朕便问问你广论中的观点吧,你尽可畅所欲言,不必有任何顾虑。”
    “是,陛下询问,草民知无不言。”王元举虽然激动紧张,但并没有因为这些而说不出话来。
    萧远点点头,开门见山道:“那便先说说你策论中的商业吧。”
    “是。”王元举应了一声,道:“而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随着农业、工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奠定商贸兴盛的基础,而商业的兴盛,亦会自然而然创造出繁荣县城的数量。”
    王元举一开始声音还很紧张颤抖,慢慢的,开始侃侃而谈:
    “百姓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田亩,但日常所需,同样离不开市场群体,特别是乡村与县城之间,草民认为,可以开放市场,增加农村与城镇的互动互利,使城乡经济交流不断扩大,继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
    “而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危害经营利益等问题,当有效调整市场管理法,使商品交易流通在法定的范围内有序运行,从而维护整个市场的繁荣稳定。”
    “而商税,更当作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不可模棱两可,亦当拟定税收机构的完备,并以律法形式统一征税商品的种类与税率的标准,且对逃匿商税的民户予以重刑惩治.”
    “同时,加强契约(商业合同)管理的合法性.”
    王元举说了很多,主要在于三点:
    一,开放市场,维护商业流通。
    二,完善市场管理法,保障商品交易安全。
    三,加强税收,完备国家商业机构。
    其实这些并不算亮眼,因为秦国已经在做了,比王元举讲的更细。
    不过萧远听完,却是环视一周:“众卿以为如何?”
    因为这是天下平定后最新拟定的商业方面政策,政令还未下达,除朝堂之外,根本没人知道,王元举能说出这么多东西,可见是有想法的人。
    所以才会故意问。
    人们互相看看,刘玉之最先站了出来,施礼道:“甚好,此子所言,考虑周全。”
    上官文若明白萧远的意思,跟着道:“确是如此,王元举的策论,是非常不错的。”
    王元举自然听说过大秦丞相的名头,但没见过其人,也不知道这两位出列的大臣是谁,不过见有人赞同自己的观点,不由心情大为激动。
    萧远笑了笑,道:“很好,王元举,你在商业政策上的观点不错,朝廷会着重考虑的。”
    “啊?”王元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初上朝堂,一番言论竟会被赞同,心惊之下,亦再次跪到了地上:“草民惶恐不安。”
    “不必再称草民,你已是科举三甲,起来吧。”
    萧远对王元举的才能还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这个商业政策,丞相府虽然定了,但王元举也能有类似见识,便说明此子是有真材实料的。
    而且,他的广论,不仅是商业,还有民生赋税,更囊括了军事。
    这人,有点意思。
    皇帝说不必再自称草民,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王元举闻言,惊喜交加:“臣,叩谢皇恩!”
    萧远微微笑道:“便再谈谈你策论中的军事观点吧。”
    “你认为,鬼族始终才是华夏最大之隐患?”
    “是的。”王元举正色道:“鬼族嗜血,奸淫少女,以百姓为军粮,形同恶魔,更是数次侵我华夏,若非陛下当初率王师入桓地作战,攘除奸凶,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如此,其侵略之心也必然还在,只是上次一战,被陛下击败,损失惨重,如今不敢轻易再犯而已。”
    “一旦时机成熟,其必将卷土重来,因而,臣以为,当在鬼族尚未恢复之时,彻底消除外患!”
    萧远眯了一下双眼,“继续讲。”
    “是。”王元举道:“而要消灭鬼族,必先收复东夷。”
    “南蛮北狄,是臣服状态,可以安抚为主,而东夷,态度不明,之前只是臣服于灵国,且其东临大海,收复了东夷,不仅是陆地国土的完整,更能由多线出兵作战。”
    东夷的地理位置,右边是海,左边是中原,版图大约半个省的样子,占据了一小块区域,而他们想进入中原,也必须经过东境关,就是以前常真驻军的地方。
    王元举说的没错,收复东夷之后,东边海岸线会彻底统一。
    他的这种先东夷,后鬼族的想法,萧远认为还是不错,依旧环视一周道:“王元举所言,众卿以为如何。”
    这个科举三甲,胆子挺大啊。
    当然,免不了一些文官出列反对,理由无非是天下刚定,不宜再起兵戈之类的。
    大规模战争,确实是不宜再发动的,但收复东夷,萧远是有想法的。
    恩,跟海岸线有关。王元举又一次说到了点子上。
    有反对,就有同意,苏毅、刘玉之、上官文若、贾攸等人也都依次出列,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总得来说,东夷不像南蛮北狄,可以收复,但要看怎么收复。
    这件事关乎战争,萧远也没有当场表态,稍稍略过去后,便让王元举退下了。
    接着又叫进了张解和任齐棠,同样对他们的广论一策,进行了相关的垂询。
    后者两人也都应对的不错,不过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算不上什么亮点,但也勉强可以。
    最终,由萧远钦定,状元王元举,榜眼张解,探花任齐棠。
    至此,这场科举大试完美落幕。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