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歌

第九十一章 风吹稻花(二)


    让我们从时光中走来,再去看一眼红石湾小学。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所山区学堂的面貌已经大变样了。
    在校的学生,连续三年维持在五十人上下。
    几位师范毕业、愿意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到了这儿,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类的课程终于都能开起来了。
    每一个晴朗的白天,人们从山下经过,总能听到孩子们欢乐的唱歌声,从学堂那边隐隐传来。总会看到年轻的先生,嘴里衔着哨子,督促着十几个娃们在操场上转圈跑步。
    80年代的乡村教育,还不像今天这样,有着太多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
    当时的教书先生,还是很受世人尊重、很有尊严的一种职业。
    所以像红石湾小学这样的乡村学堂,只要生源和经费稳定,对于那时的园丁们来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了。
    能从教师的职业中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奉献精神也就自然而来。
    每天放学的的时候,各科老师的办公桌边上,都会有四五个留下来改补作业的邋遢孩。
    旁边的先生时而循循善诱、时而急火攻心,恨不能把知识一股脑塞进这些榆木疙瘩般的小脑壳里。
    操场旁边的十几亩山地学田,去年秋天被师生们分成三垄,分别种上了冬麦、油菜、蚕豆、豌豆等春季作物,如今长势良好。
    金色的油菜花、紫色的蚕豆花、白色的豌豆花争相绽放,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起伏。
    学堂新雇的厨师刘大爷,正弓着身子在麦田旁边的园地里,收割着今年的第一茬韭菜。
    暖春的微风吹过,耳边传来了蜜蜂“嗡嗡”的鸣叫声,令人的心儿都沉醉了。
    如今的自媒体平台,各种短视频的创作者们,把这样一类风景和声音,统称为“治愈系”文案。
    然而上世纪80年代的春天,王家成读小学的时候,红石湾小学周边的山野乡村,原生态的风景就是这个样子。
    身在其中却傻傻的错过,如今细想起来,真是有点可惜了。
    红石湾小学的教学和管理都上了轨道,当初恢复公职来到这边,立志要把这所牛棚一般的山区学堂,改造成为易教易学的一方乐土,这个理想如今看来已经变成了现实,可王元初老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他的左膀右臂,民办教师老张和老吴同志,如今正在闹辞职呢,不来学堂已经有些日子了。
    今天天气尚好,王元初杵着木棍,正行走在前往张老师家的崎岖山路上。
    气喘吁吁的赶到张家湾,老张却不在家,他的爱人告诉王元初,这个老伙计去大峡谷那边打猎去了。
    老先生谢绝了老张爱人的吃饭挽留,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红石湾大峡谷。
    循着远远传来的枪声,终于在一处山崖边上,找到了全副武装的老张同志。
    “老先生!你怎么找到这来啦?快坐下歇歇!”
    老张见到王元初很是惊喜,赶紧邀他在一块红砂石上坐了下来。
    “你可带干粮了?哎呀,累死我了。”
    王元初喘着粗气沙哑的问张老师道,山上转悠了大半天,他这把老骨头都快累散架了。
    “老先生啊,你这又是何苦,呵呵。我辞职的原因早和你说过,再怎么劝我都不可能回学校了。”
    老张从挎包里掏出三块硬邦邦的玉米粑粑递给王元初,又习惯性的从老先生口袋里搜出了烟盒,取出两根卷烟,一根衔嘴里另一根夹在了耳朵边上。
    “老张啊,你今年刚刚四十吧?做人眼光要长远一些,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小利。说不定几年之后。国家的民办教师政策就改变了,给你们转正为国家干部。下半辈子拿退休工资,那有多好!”
    王元初口干舌燥,咀嚼着玉米饼又顾着说话,一下呛着喉咙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老先生你说的轻巧,不看这蝇头小利,我拿这石头养家啊?我和老吴在红石湾小学代课快二十年了,如今每个月的的工资只有十块钱。小叶她们刚从师范分配过来,就能拿五十大毛,还吃着国家的商品粮。老校长你说句公道话,我们在学校干还有啥劲头?我这手艺多好,每天猎枪一挎在这大峡谷里转上几圈,三五块的票子就到手了,哈哈哈!”
    老张炫耀似的向王元初展示了一下今天的战果,两只野兔三只山鸡。去山外的集市上销售,至少五六块钱不在话下。
    单纯的从收入角度考虑,民办教师和他这个猎人相比,可是差太远了。
    “就算是将来政策有变化,肯定也是国家教师上位,民办教师各回各家,到时候人财两空,还不如现在就滚蛋来的痛快!老先生你不要再劝了,打死我都不回去了。”
    老张心意已决,瞅了瞅天上盘旋的鹞鹰,抬腿站了起来。
    “老张,这样你看行不行。今后各个年级语文、数学的主课,每个班的班主任,都有小叶他们和我来承担。你和老吴只带些自然、劳动之类的副课,每天也就两三个课时,顺带帮着我做些管理方面的事情。其余时间你俩想干啥干啥,搞点副业、家里的农活也都能照顾到了。就算是给我个面子,怎么样?”
    王元初也跟着站起身来,满脸堆笑的央求道。
    他这么苦口婆心的说服老张,一方面有自己的私心。
    这两年分配过来的三位年轻教师,与自己女儿英子差不多的年纪。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老先生与他们都处不到一块。
    吴老师和张老师这俩老伙计同时辞职,令他感觉空落落的。从此以后闲暇时间,吃喝玩乐都找不到个伴了。
    另一方面,王元初也确实为这两位老同志感到惋惜。
    红石湾小学当年从无到有,从破败不堪到今日的生机勃勃,老张和老吴都一路走过来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如今的日子刚刚好过了一些,他们二位就辞职不干,在王元初看来着实可惜。
    万一过几年国家来个政策,十年、二十工龄以上的民办教师统统转正,这两位老先生可就亏大发了。
    “好吧,明天我就回校,老先生你说话可要算数啊!叶老师她们年轻人就应该多压一些担子。以前红石湾小学,就我和老吴、小车三个教师,要啥没啥,还要管理五个年级的学生,不也过来了嘛。”
    听了王元初的劝告,老张看着前方沉思了片刻,才回头对老校长道。
    其实他的本心是不想辞职的,但是二十多工龄的老先生了,收入不及年轻教师的四分之一,活还干的比他们多,这口怨气实在是咽不下。
    况且如今家家户户都在致富奔小康,他一个民办教师这么点薪水,也越发觉得心里不平衡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就对了,呵呵。老张,不是我说你,一个人在这山沟沟里转悠,早晚会变成孤魂野鬼。学堂里多好,一日三餐免费供应,我们几个老同志没事一块拉拉呱、吹吹牛、打打平货,人这一辈子还要怎么活啊!”
    王元初如释重负的拍拍老张的肩膀,这尊大神他总算请回头了。
    “老先生,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我哪怕只有你一半的薪水,也会安安心心的在学校里混日子了!”
    老张叹息了一声,提着猎枪,挎好装满野味的竹篓,扶着王元初回到了山路上。
    “别在我跟前哭穷,我还不了解你!一个人兼了几份闲差,整个红石湾大队,就数你家的小日子过得滋润!”
    王元初不屑的讥笑道,老张走在前边没有反驳,一通哈哈哈哈,算是默认这样的事实了。
    当天晚间,两个人又赶到了吴老师家,劝说这位老伙计归队。
    老吴和王元初差不多同龄,都五十多岁了,待在家中也没啥事可干,他的离职纯碎是跟风赌气。
    所以老校长亲自登门求贤,就赶紧顺着台阶下了。
    大别山区的乡村教育,好像直到1998年,才普遍推行“民转工”改革。
    老张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以国家教师的身份光荣退休,每月三千多块的退休工资,已可使他的晚年生活衣食无忧了。
    当初如果不是王元初老校长的坚持,他这个山间猎户,如今只能拿每月一百元的农村社保,那样的日子可就惨也。
    老吴的运气要差了一些,返校没干几年就回归田园了,终究没有等到乡村民办教师翻身解放的那一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