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一方面,在他的心中,这一万石米是杭州军民百姓的救命米,虽说自己尽了力,但终归没能运进城里去救活人,他不能拿着等于是杭州军民百姓性命的大米去赚钱。另一方面,他相信不管怎样,杭州总有被官军收复的一天。那时,早一天运去粮食.也就可以多救活一些人,他要留着米在那里,杭州一旦收复,他可以随时启用,以防万一,到时如果不凑手,误了大事,自己又会留下极大的遗憾。
第94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2)
胡雪岩如此行事,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是出于他尽心乡梓的诚意而做出的义举。当初冒死出城采购大米,又冒死将大米运抵杭州城下,就是希望能为赈济乡梓饥民尽一份力,这诚意确实不容怀疑。也正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胡雪岩的为人。不过,客观说来,从生意人的用心来看,他要用这一万石大米为自己能重新在杭州站稳脚跟"垫"底,也是确实的。事实上是,他把这一万石大米捐献杭州,立即使他在杭州士绅百姓中名声大振,也使他一下子就得到倔强敢为而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左宗棠的赏识,被委以负责杭州善后事宜的重任,而在此之前,左宗棠本来是要上奏朝廷以贪污粮款的罪名严惩胡雪岩的。
时代大局,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任何时候,只有把握了时局的方向,才有可能建立宏图伟业,否则,就是逆时而动,螳臂挡车,自取灭亡。
什么事都要讲机会
凡事总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一句话,不管是做官的对老百姓,做生意的对主顾,如果你想要人家腰包里的钱,就要把人伺候得舒服,人家才肯心甘情愿掏腰包。----胡雪岩
胡雪岩说,会做生意的人,除了精通取势用势外,还要特别善于发现机会,要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机会,要学会把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银子。因为,归根结底,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抓住机会和利用机会的人,才能成其为机会。
如果说取势靠本事的话,那么乘势则要靠眼光及时发现机会,靠手腕牢牢抓住机会,靠精神力气把一个个被发现的或遇到的机会,经营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财源。因此,胡雪岩才说:"做生意要有机会,更要靠过硬的本事。"
胡雪岩刚开始做生丝生意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丝绸纺织需要的原料大幅增加,洋人就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蚕丝,因而无论是做内贸,还是销"洋庄",都能赚大钱。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确实有些偶然的机会在起作用。比如王有龄得到海运局坐办的官缺,上任伊始便遇到解运漕米的麻烦,请胡雪岩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使他有了一个奔走于杭州与上海之间的机会。他们奔走于杭州上海之间,雇请的正是阿珠家的船,阿珠娘恰好懂一些蚕丝生意,又使胡雪岩有了一个非常方便的请教机会。在解决漕粮解运问题的过程中,胡雪岩又有机会与漕帮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结识了十分熟悉洋场生意门道的古应春。
对胡雪岩来说,最大的机会就是王有龄恰好调任湖州知府,湖州又是蚕丝的主要产地。这一切恰好都好像安排好了一般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了,使胡雪岩这个完全不懂蚕丝生意的门外汉也就顺利地做起了蚕丝生意,进而又销起"洋庄",做起了蚕丝"外贸"。这一个个"巧合"实在是胡雪岩的"运气"。可如果在这一个个"运气"面前,胡雪岩没有识势乘势的本事呢?比如胡雪岩没有一眼就看出蚕丝生意大有可为的眼光,或者看到了却不懂得如何利用眼前的有利条件呢?再比如。如果胡雪岩没有那种当机立断说干就干的胆识和气魄,或者虽然知道要干但却没有合理调配人力、资金的能力,不知道怎么去干呢?
一个明显的反证就是,信和钱庄的张胖子,与胡雪岩同行于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带的蚕丝经营。而且当时的信和还是杭州城里最大的钱庄之一,资本比胡雪岩要雄厚得多。但他就是没有想到去做这一注定能发大财的生意。另一方面,胡雪岩经营蚕丝生意,无论是历史的长短、经验的丰富,还是实力的雄厚,都不如作为丝商巨头的庞二。但胡雪岩一上手就想到联合同业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在销"洋庄"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范,而庞二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生丝"洋庄"却没有想到如此去做。
张胖子、庞二都没有想到去做的事情,胡雪岩却想到了,并且毫不犹豫地做了。他利用阿珠家就在湖州并且熟悉蚕丝生意的便利,马上出资由阿珠的父亲在湖州开设丝行:他利用王有龄外放湖州知府可以代理湖州官库的便利.采取"借鸡生蛋"的方法,立即着手生丝收购;然后联系洋商,结交庞二,大张旗鼓地做起了蚕丝销"洋庄"的生意。如此一来,胡雪岩想不发财都不可能了。
第95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3)
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头脑,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抓住机会和利用机会的人,才能成其为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否则,机会来了也会被我们白白浪费掉。
学会乘势而行
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胡雪岩
一个人要真正能够把握机会,让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财流,除了出手迅速,敢想敢干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学会乘势而行。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人借款成功,就是乘势的结果。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商人。而在他之前,清政府不仅还没有向洋人借款的先例,并且还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首辅军机大臣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所获谕批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胡雪岩最初向洋人借款的提议,甚至让一向果敢有决断的左宗棠对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心存犹豫.还是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才使他得以坚定。
胡雪岩说:"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会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这是时势使然,一则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王亦开始打退堂鼓,自然决不会再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财赋之区,自愿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二则当时军务并不十分紧急,向洋人借款买船尚容暂缓,此时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听从。三则此时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份量自然就不一般了。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一办则准成。事情的发展也果真如胡雪岩所料,几乎一点不差。
胡雪岩在这里所说的势,就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是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好的机会汇集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时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同样一件事,此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彼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这里的"事"是指具体将办之事。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却也许不该办亦不可办。可办则一办即成,不可办则绝无办成之望。这里的人即具体办事的人。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当然,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要想做大生意更应该清楚,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乘势"的灵魂.这就犹如我们平常发表对某件事情或对某件事做一个决策的看法一样。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场的行事中,即使你是一个身高位显、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即使是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理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对,难以生效,更有甚者还会带来负作用。
小说推荐
-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 隆冬,正是年关“大比”之期 杭州的清河坊。人丛中,穿行着一位英俊青年,长方脸,眉清目朗,白净面皮反被朔风吹得红润。青年叫胡雪岩。几天前,请一个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取了个大号:光墉。他是杭州城有名的“开泰钱庄”的跑街。他每天的活计就是跑市面,打探消息,发现、招揽客户,弄清储户详细情况,催讨欠债,登门送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章
- 左岸的左手在左近
- 简耽,作为尔灵妖世界的异术师,因使用禁术意外将自己的灵魂和一群尔灵妖的灵魂带到了地球,并入替在人类的身体 与尔灵妖的恩怨还在继续,与她的前世今生如何取舍?当所有的恶意都回归平静,那左手,我还想再牵一次 作者:越寒路所写的《左岸的左手在左近》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越寒路连载中
- 最新章:番外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曾国藩的升迁奥妙,官场之人不可不读 道光十三年,湖南院试,曾国藩被取中,列第十七名,属中上,入县学。当时的湖南学政为岳镇南。曾国藩时名子城,是年二十三岁 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曾国藩考中,全省排名第三十六名,属中上。是科钦命主考官徐云瑞,副主考许乃安,曾的房考官为张启庚 道光十八年正月,在京参加全国
- 侦探推理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26章
- 曾国藩家书
- 本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
- 现代文学曾国藩完本
- 最新章: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 作为一本曾国藩的专著,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本书填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首次详细研究了一位古代官员的收入与支出,揭示了清代官员的工资条、灰色收入与实
- 历史军事张_宏杰连载中
- 最新章:三、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曾国藩,是中国官场史上堪称奇迹的人物,出身农家,却九年内连升十级,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从愤青到成为帝国重臣、屡败屡战到打垮太平天国、功高盖主却全身而退.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独家揭秘了他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驰骋官场、屹立不倒的大谋略 作者:所写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无弹窗免费全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5章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丁忧侍郎,被朝廷夺情起复,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介书生,为国家出生入死,终成一代相国名臣 他是大清开国文官封侯第一人,他是后世争议最大、毁誉最多、至今尚无定论的人 他到底是睁眼看世界、推动历史进程的功臣,还是镇压农民起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元凶 揭开层层迷雾,让你看一个全新、全面、真实的曾国藩 作者:汪衍
- 历史军事汪衍振连载中
- 最新章:一百二十二章 湘潭大检阅 檄文海内传
- 晚清有个曾国藩
-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曾国藩发迹史
- 《曾国藩发迹史:剥开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本书讲述的是曾国藩仕途初期,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由于这段历史的相关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回避,百余年来,一直讳莫如深★本书作者耗费21年心血,搜阅近千万字珍稀资料,第一次全每诳谝开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一路升迁的谋略与细节,将仕途上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