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向曹操发起攻击时,曹操的左军由曹洪和张辽统领,右军由于禁和徐晃统领。
当时左右两军都有敌兵呐喊攻击,他们一时也没弄清情况,出兵拒敌时,发现敌兵只有两三百人,一见到他们出兵就跑了。
他们料想中军可能遭到张绣主力兵攻击了,急忙领兵来救。
到了中军大营,却见兵马散乱,四处逃窜。
他们四处寻找,也没找到曹操,后来才知道曹操是逃到舞阴去了。
于禁让曹洪领兵速去舞阴救护曹操,他领兵在后拒阻张绣追兵。
张绣带着几百骑兵来追,遇到于禁。
于禁当时只有几百人,也不和他死战,只是且战且退,拖延时间好让曹洪领兵到舞阴。
因为于禁的抵挡,张绣也不能速进,追了一段路后也就不追了。
于禁让兵士相互搀扶着受伤的兄弟,整齐列队,击鼓而行到舞阴。
路上于禁看到有十几人被抢,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抢去了,疑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青州兵抢的。
他闻言大怒,领兵将那些青州兵围了起来,大骂道:“你们如今已是曹公之兵,而非昔日之贼,为何还要抢夺别人呀?”
青州兵因自己是曹洪所领,而曹洪是曹操的从弟,于禁只不过是一个外姓将领,并不把他放在眼里,青州兵傲慢地答道:“与你何干?”
“速将所抢之物交还,否则我将诉于曹公。”
青州兵虽然仗着是曹洪所领,但他们也怕曹操,见于禁这么说了,他们也只好将刚才抢的东西全部交出,然后跑到曹洪那里告于禁乱权。
于禁当时只是校尉,又不是曹家族亲,也不敢像李斜杀曹仁军候那样擅杀兵卒。
回到舞阴后,于禁也不急着去找曹操辩解,而是先将营垒筑好,防止张绣兵马袭击,才到曹操那里说明情况。
曹操对于青州兵是什么德性也知道,他将于禁夸赞了一番:“淯水之难,吾去甚急,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也不过如此。”
但曹操对青州兵也没有加以处罚,只是让曹洪多加约束。
因青州兵是以前黄巾卒所编,现在兵败,如果处罚,只怕会引起青州兵叛变,那更麻烦。
曹仁被曹操派去攻打旁边的县城,他率领三千人攻打西鄂县和博望县,虏略了男女三千多人。
知道张绣降而复叛,曹操兵败逃到舞阴之后,他急忙领兵来到舞阴。
曹操军败,曹昂典韦和曹安民又战死,军中士气低落,无人想战,都想着回军。
曹操知道此时已不能再与张绣交战,便引兵回许都。
他领着兵马刚出舞阴,斥候来报张绣率领三千人马追来。
曹操见士气消沉,无心交战,只领人马速行。
曹仁的人马并未经历张绣叛袭,也没有那种失败感。曹仁向曹操说道:“公在前面走,仁可击退追兵。”
曹操又让于禁领一千人助曹仁,伏兵道旁,在张绣追来时,突然杀出。
张绣兵马以为曹操丧胆,一路狂奔追来,没想到会杀出这么一支战斗力强盛的兵马,被打得连忙调头逃跑。
大军回到舞阳安营夜宿时,曹操集众将议事,说起张绣背叛之事。
众将都猜疑不定,不知道张绣已经归降,为什么又要背叛。
曹操将李斜给曹昂的书信拿了出来给大家看,说这是在曹昂身上找到的。
曹仁首先看了书信后大骂:“李斜这个贼子,竟与张绣勾结欲害明公,必是他与张绣设谋假降骗取明公信任后,再谋袭明公。他与子修交好,是想留住子修不随军出征,而独害明公。此等逆贼,请明公务必杀之!”
曹仁骂完犹愤恨不已,牙齿咬得咯咯响。
众将看完书信也都认为是李斜欲谋害曹操,同意诛杀李斜。
只有郭嘉看了书信后,李斜叛不叛,他心里也清楚。曹操心里的想法,他也清楚。所以他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众将大骂李斜。
曹操听完众人纷纷之言,长叹了一声道:“不直是我女夫,又是我之爱将,我何忍杀之。”
“明公不杀李斜,难道要让李斜来杀公吗?现在李斜害死公子昂,明公不该为公子昂报仇吗?”
曹仁青筋暴起,恨不得马上就斩了李斜之首。
自从徐州李斜斩了他的军候后,他对李斜是恨之入骨,只是李斜已是曹操的女婿,职位如今又高于他,才一直隐忍。现在有机会能杀李斜,他当然是抓住机会不放了。
曹操又长叹一声,眼里挤出几滴眼泪哽咽着说道:“昂儿,你去年才举了孝廉,二十年所学才能尚未施展,如今却就离我而去,叫我如何是好啊。”
顿了一下,他擦了一把眼泪,狠狠地对曹仁说道:“子孝,你领三百骑急回许都,将不直带出城外,然后……就说是不直战死了。”
“诺。”曹仁脸上一笑,领命而去,点起三百精骑,连夜赶回许都。
李斜因为一直担心南阳的战情,他派出探马到南阳跟踪探听情况。
当探马回报说张绣降而复叛,曹操兵败逃亡之时,他心里咯噔一下:“糟了,子修可能逃不过历史之劫。”
过不到半天,又有探马回报,说曹昂与典韦战死,曹操无事。
李斜心里一沉,既为曹昂之死感到悲痛,也为自己目前的处境感到担忧。
曹操对他的猜忌和敌意,他早已经感觉到。只是之前有曹昂在,自己又和曹昂关系比较亲,曹操才没有对他采取行动。
现在曹昂没了,曹操可能就不会放过他了。
特别是他写给曹昂的两封书信,如果落到曹操手里,那绝对是杀他的理由。
他在心里盘算着,是甘心受戮,还是逃命?
曹操是否会像自己猜测的那样,会不顾念女儿曹敏而杀了自己。
虽然自己是二世为人,但人都有求生欲,自己不能就这样受戮。
在东汉末这个世界,现在能让李斜信任的只有三个人:高顺、曹昂、荀彧。
当然,曹敏也算一个,但当时女人基本上是不参事的。
如今曹昂已死,高顺虽然在他身边,但高顺不了解曹操,给不了他客观的意见。
他去拜访了荀彧。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