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第64章


空降第二梯队控制了登陆场以后,克拉克的两个后续梯队师顺利地上了陆。此时,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逼近萨勒诺。鉴于这种情况,德军放弃了继续反击的计划,遂向北撤退。至15 日,美第5 集团军才摆脱了被动局面。 
  当“雪崩”行动开始不久,英军在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亚历山大及时利用巴多里奥政府宣布投降的有利时机,从英国第1 空降师中精选了6000 名士兵,前往塔兰托执行占领任务。这支空降部队由于缺少足够的运输机,只好乘军舰于9 月9 日从海上直接驶进塔兰托港口。上陆后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很快控制了塔兰托港口及其周围地区。 
  塔兰托港是一个可供整整1 个集团军使用的大海港,当蒙哥马利得知该港已经在英军手中时,遂立即着手计划把印度第8 师从埃及调来,把富有作战经验的英第78 师从西西里岛调来,利用塔兰托海港把它们投入到意大利本上,以便策应英军第5 师和加拿大第1 师作战。 
  当美第5 集团军身陷困境的时候,亚历山大及时给蒙哥马利发来了电报,紧急要求他对德军保侍压力以便救援“雪崩”军事行动。由于,英第8集团军背靠西西里岛,左为第勒尼安海,右为爱奥尼亚海和塔兰托湾,它们全在盟军的手里,因此,蒙哥马利不需要考虑后方和翼侧安全。于是,蒙哥马利在后勤供应不足、道路坎坷难行的情况下,命令第5 师和加拿大第1 师以坚决的行动,快速向北挺进。由于蒙哥马利邻队的及时到达,严重威胁到了向萨勒诺实施反击的德军的翼侧安全,从而迫使德军难以集中精力反击萨勒诺。可以说,蒙哥马利在此次作战行动中的表现要比在西西里战役中的表现好得多。 
  9 月16 日,美第5 集团军在萨勒诺以南约40 公里的地方与英第8 集团军会合。此后,空降兵第82 师随同第5 集团军向那不勒斯方向推进。英第8集团军向亚平宁半岛的东侧突进,9 月19 日,英第5 师到达奥莱塔,加拿大第1 师到达波坦察。9 月27 日,蒙哥马利得知在意大利福贾机场驻有德军的伞兵部队,遂决定使用英军第78 师、装甲部队和“特种空中勤务部队”组成“A”集群向福贾机场发起进攻,很快便夺取了福贾机场,并赶走了德军伞兵部队。 
  10 月1 日,美第5 集团军顺利进入已被德军放弃的那不勒斯城。从这时起,盟军两路大军开始齐头并进,克拉克中将指挥的第5 集团军在亚平宁半岛的西侧,蒙哥马利上将指挥的第3 集团军在东部。两路大军推手同行,合力向北推进。由于德军撤退比较快,而且边撤退边破坏道路和桥梁,同时,天气十分恶劣,盟军官兵在阴冷浇身的雨水中、在河水泛滥的道路上艰难的向前挺进。摆在盟军面前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德军,而是泥泞的道路。 
  在这一阶段,盟军的作战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一条河向另一条河稳步推进的过程。对此杰克逊将军这样描写道:“甚至在夏天,意大利南部的道路网也只勉强够拥有大约11 个现代化的机械化师的两个集团军使用。当时几乎每一座桥梁和涵洞都被破坏了;到处是河里和溪里溢涌出来的流水;河上临时架起的通道上挤满了坦克和重型车辆;原来是道路的地方现在已变成了一片沼泽。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兵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等待恶劣天气结束。但是几乎没有哪个指挥官愿意这样做。” 
  相比之下,美第5 集团军遇到的困难要少一些。因为,美第5 集团军当面的河流主要只有一条,即沃尔图诺河。而英军当面的河流则不止一条,同时他们还要不断地与企图利用河流实施阻滞作战的德军进行战斗。 
  英军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比费尔诺河。为了迅速克服这个障碍,蒙哥马利决定,组织一个突击队,从海上登陆,迂回绕到河流的北岸,以保障大部队通过该河。10 月2 日夜间,突击队利用亚得里亚海顺利地抵达了特尔莫利港,井于次日黎明前夺取了该港。与此同时,英第78 师迅速渡过比费尔诺河,并顺势在河流的北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凯塞林见形势不好,遂下令,必须立即消灭这个桥头堡。但经过激烈战斗以后,英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坚守住了桥头堡。英军下一个障碍将是特里尼奥河,在那里,英军再次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 
  10 月6 日,美、英盟军终于到达特尔莫利、康波巴索和那不勒斯以北一线。14 日,美第5 集团军占领了卡普亚,同东侧的英第8 集团军再次会师。随后,两路大军从亚平宁半岛的东侧至西侧建立了一条长约120 公里的牢固的战线。至此,盟军完全控制了意大利的整个南部地区。 
  在此期间,盟军还相继解放了意大利的撒丁岛(9 月19 日)和法国的科西嘉岛(10 月4 日)。在解放科西嘉岛的战斗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法军和游击队。   
  不必太在意 
  “是什么东西使我仍然活着?”,这是蒙哥马利将军――一位爱尔兰人的后代一生苦苦寻求解决的问题。早在圣保罗学校学习的时候,他就养成了冷酷无情、办事严谨、坚韧不拔和不原谅人的独特性格。这可能与他童年的不幸有关。同学们戏称他为猴子。当时在圣保罗校刊上就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文中写道:“要猎取这头动物是很危险的。它会疯狂地直向你冲来,从不犹豫..因此,大家还是不要猎取这只猴子为好。” 
  蒙哥马利的与众不同的性格,注定了他凡事都会争强好胜,决不服输。凭着这种性格,他率领第8 集团军横扫整个北非,赶走了曾经显赫一时的“沙漠之狐”隆美尔。然而,自从与巴顿将军转战西西里岛以来,他有太多的失意。为了弥补心中的不平,他决心在意大利战役中好好地表现一下。 
  从意大利战役前一阶段来看,蒙哥马利的表现是出色的,他为盟军占领意大利整个南部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许这世界太无情,有心栽花花不开。随着战局的发展,蒙哥马利再一次遭受了挫折。 
  10 月中旬,盟军已经将亚平宁半岛截成两半,并建立了稳固的基地。此时,希特勒对意大利战局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因为意大利一旦被盟军占领,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德军在苏德战场的作战,而且德军在欧洲大陆的整个战局就会很快崩溃。“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建议,将驻意德军全部撤到阿尔卑斯山脉,组织严密防御;凯塞林则主张应尽可能坚守住罗马以南地区。希特勒站在战略的高度权衡了利弊,他采纳了凯塞林的主张。 
  当时,蒙哥马利的部队编有两个军。第5 军包括英第78 师和印第8 师等,部署在亚平宁半岛的右侧,其翼侧依托亚得里亚海。第13 军部署在内陆地区。经过休整和改编的新西兰第2 师此时已到达意大利,蒙哥马利将它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 
  凯塞林为了赢得足够的时间,以便能够从容地在那不勒斯以北约65 公里至亚得里亚海滨的奥尔托纳之间建立一条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他决定首先利用特里尼奥河组织防御,最大限度地迟缓第8 集团军的进攻。 
  10 月中、下旬,德军和英第8 集团军在特里尼奥河形成了对峙状态。在河的东侧,德第16 装甲师与英第78 师对峙,德第1 伞兵师与印度第8 师对峙;在河的西侧,德第26 装甲师与英第13 军对峙。德第65 步兵师部署在桑格罗河附近组成德军的预备队。为了粉碎德军企图,蒙哥马利经过慎重考虑,认为把主要进攻方向放在特里尼奥河的东侧比较好。于是,他决定第13 军佯装主攻部队,对伊塞尔尼亚实施迷惑性进攻,以吸引住德第26 装甲师的注意力;英第78 师为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第一梯队,在海军和空军的火力支援下从濒海翼侧实施主要突击。 
  当时,河流两岸已经成为一片泥滩,车辆只能在道路上行驶,第8 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已越来越多地依靠用毛驴来前运后送。德军在河的北岸巧妙地在一些独特的山间农村里构筑了防御工事。蒙哥马利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指挥作战的。尽管,后勤保障不充分、路况和天气十分恶劣、德军抵抗十分顽强,但是第8 集团军在蒙哥马利的率领下,以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硬是一点一点地撕破了德军的防线。11 月19 日,第8 集团军越过了特里尼奥河,驱走了德军,并顺势占领了桑格诺河南岸。 
  遗憾的是,合编为“C”集团军群的法西斯德军,在凯塞林的指挥下,凭借加里格里诺河和桑格诺河建立起了牢固的古斯塔夫防线。这条防线从那不勒斯以北地中海沿岸起,经过埃塔、卡西诺直到亚得利亚海滨的奥尔托纳,横贯意大利中部全境。德军在这条防线上修建了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并凭借有利地形设置了大量的火力交叉杀伤区和无数个雷区。德军称这条防线是“坚不可摧”的防线。德军企图依托这条防线,阻止盟军占领意大利北部,保障整个欧洲战场南翼的安全。 
  此时,凯塞林指挥的德军“C’集团军群,下辖第10、第14 集团军,共有约21 个师。盟军在意大利的兵力只有14 个师:美军5 个师,英军9 个师(包括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各1 个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