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太子重生

第245章


卡雷之战后,罗马与安息的战争进一步升级,而卡雷之战的胜利让安息人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汉军给他们自身带来的变化,他们再一次请求汉朝的援助,大汉与安息的军事交流再次活跃起来,卡雷基地再次被启用。
  从刘洵十三岁开始,他每天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内阁学习处理各种政务。他每日里查看内阁已经批复的各地的奏章,对其中不解的地方进行询问,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和刘据讨论一下当前的局势。这一天,刘据又把刘洵召来单独谈话。
  刘洵喜欢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他的疑惑:“皇爷爷,病已有一事不明,中原连续三年都遭天灾,尤其是今年最重,豫、并、冀、青、徐这五州不是洪灾就是旱灾、蝗灾,数万人丧生,两百万人流离失所,可为什么国库的存粮还在不断地增加?百姓们不至于饿死街头呢?”
  “你怎么看?”刘据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他。
  刘洵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病已说不好。但我有一种感觉,我在内阁看丞相他们调度得井井有条,好象我们大汉有吃不完的粮食,花不完的钱。”
  “呵呵。”刘据笑了,“照你这么说,我们大汉也不用种粮食了,反正吃也吃不完。”
  “那……那就是我们大汉的底子厚,现在吃的粮食花的钱,都是以前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
  刘据赞许地点了点头:“对,我们大汉地广人多,虽然有中原遭了灾,可江南、巴蜀、交趾、南洋等地种出来的粮食就够我们大汉吃一年的。最拿遭灾最重的徐州来说,三个月之内已经从南洋运来了两千船的粮食,所以百姓才不会被饿死。如果这是放在几十年前,恐怕百姓都要造反了。不过,光有物资还不够,还要有有会用这些物资的人!”
  “人?”刘洵不明白。
  “对,人!你看看,从内阁算起,再到各级官吏,直至黎民百姓,从决策到实施,哪一项离得开人?如果没有会用、能用这些物资的人,那些就算你有再多的物资也没有用。”
  “噢,我明白了。”刘洵似乎明白了,可马上又有了新的疑问,“那皇爷爷,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有人提出三十税一你却不同意?我们大汉还是十税一?”
  “如果是三十税一,过日子够了,可万一要打仗,或是碰上灾年就不好应付了。当年文景二帝就是采用三十税一,也的确积攒了许多财富,可先帝对匈奴用兵之后,没几年,国库就见了底。而且,十税一和三十税一,对百姓来说都是很低的,就算是租种别人的地,至少也能得到自己收成的一半,这些,足够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两人正说着,外面有人来报,说张全和李仲元求见。刘据让刘洵先退下,然后才把两个人召上殿来。
  “什么事这么急?”通常,张全和李仲元下午才会来找他,可今天一大早就跑来了。
  张全先说道:“我是为对三韩和阿兰同时用兵的事,昨天,内阁已经同意了,今天我要去议会演讲,让议员们支持出兵。现在想想也可笑,本来我们就能定的事,非要找内阁和议会来约束自己。”没有议会的同意,刘据都没有权力对外用兵。
  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已经谈了几十年了,张全也只是说说而已,刘据随口说道:“这也是为了以后着想,说说看,你这次是如何安排的?”
  张全想都没想,直接说道:“三韩发生叛乱,想独立,正好借此机会除掉他们。三韩叛乱已成事实,而且他们杀了不少汉人,我想议员们会同意出兵的,至于兵力上我想下手狠一点,两个禁卫师,十一个国防师,加上辅助兵力,步骑大约十五万。这一仗打完之后,估计会死不少人,三韩加起来能剩个十万八万的就不错了,没死的也把他们弄回来,分散到各处。”
  “你还真够狠的,三韩加起来可有近百万人,你想把他们都灭了?东海那里杀了三十多年,倭人还没死绝,你想一下子解决可不容易。”
  “这次不一样,三韩屠杀汉人的消息传回来,全军上下一片复仇之声,你想想,这么多年了,有谁敢这样做?”
  “分寸你把握,我不管。这次你不会亲自去吧?”
  张全摇了摇头:“唉,算了吧,我是想去,可想想,还是决定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这一次,我想让德阳领兵,他现在是十一师的师长,升个半级应该没问题。”第十一师的前三任后来都升到了御林军司令一职,在别人眼里,张德阳当御林军的司令也是迟早的事。
  “你这算不算是营私?”半天没说话的李仲元插嘴了,“为什么你儿子能去,我儿子就不行?天赐不也是师长吗?”
  张全一脸的不屑:“什么人生什么种!德阳就是比天赐强,天赐当上师长,不是因为他会打仗,而是因为他的组织能力强。我看啊,你早点让他退役,也好接你的班,镀金也镀得差不多了,没必要在军营里混一辈子。再说了,德阳不也是你的女婿吗?也算半个儿子了。”
  张全毫不给李仲元面子,把李仲元气得直歪鼻子,可想一想他说得也对,李天赐的确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张全说得还算好听,如果不是人人都碍着他的面子,李天赐能当个团长就不错了。
  刘据没参与他们的争论,继续问张全:“阿兰国那里怎么样?”
  一提这个,张全有点头疼,自从匈奴人退到阿兰国之后,再也不敢骚扰汉境,都隆奇和乌禅幕都活着的时候,他们还注意约束自己的手下,可现在他们都死了,他们的几个儿子乱成了一锅粥,驻军西北的李武要求乘机进兵,占领整个阿兰国。“那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现在大家都觉得匈奴早就被我们打跑了,不会再对我们构成威胁,没有必要跑那么远再去惹他们。要想说服议会同意出兵,的确不容易,不过,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旁边的李仲元刚才吃了亏,现在又想找机会捞回来,他一听这话,马上就说道:“俊逸好象在李武手下当团长吧?我看你也提拔提拔,让他也当个司令,这样多好啊,大儿子往东打,小儿子往西打,说不定能在美洲会师了。”
  “去去去!一边歇着去!”张全一时没想好怎么回他,干脆把他赶到了一旁。李仲元讨了点便宜回来,也比较满意,笑嘻嘻地坐回自己的座位去了。
   ------
  
                  第103章 大结局(下)
  刘据摇了摇头,他已经见惯了,都懒的说他们:“我看李武是想退役前再打一仗,这事你看着办吧,虽然这几年中原遭了灾,可同时支撑两场战争应该没什么问题。仲元,今天来就是给张全送钱的吧?”
  李仲元一听这话才想起一件重要的事,他一拍脑门叫道:“哎呀,不提我差点忘了,昨天我去了政法学院,看了看他们新召的一批人,结果我发现了一个人。”大汉帝国政法学院是培养各级官吏的地方,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将根据能力分配到各地,这也成了大汉培训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谁?”
  “李隐!”
  这两个字,仿佛把他们带回到几十年前,他们首次见面的地方。
  “李隐?你找到他了?”刘据霍地一下站了起来。
  “反正他叫李隐,出生年月也对,我想应该就是他。据哥,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一直没告诉过我们,他怎么能活两千年?”
  “是不是他,我一问便知。其实,他不是能活两千年,而是两千年都没有死。”
  “这不是一样吗?”张全和李仲元没有明白其中的差别。
  “不一样,说他死了,他还活着,说他活着,他又和死了一样。”
  “那……”
  “在原来那个世界,他是出使匈奴的使团的成员,因为不肯投降,被送到了北方放牧。”
  “那不是和苏武差不多?可为什么后人都不知道他。”
  “其实象他和苏武这样的忠臣还有很多,后人知道的也就苏武一个。这个李隐还有一点比苏武强,那就是他认为地球是个圆的。”
  “啊?!……”张全和李仲元回来几十年,也没敢对别人说地球是个圆的,怕被人当成疯子。
  “就因为这一点,他才决定向北逃走,因为向南的路都有匈奴人,他认为向北也能回到大汉。可他不知道北边有个北极,结果越走越冷,最后被冰封在北极厚厚的冰层中。”
  “我明白了,他是被冰冻住了才没有死。这么说,他还真是个异类!”
  刘据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其实是他的魂魄被冰封在冰层以下,而且那里离中原又远,所以他的魂魄到不了地府。可有一样,这个人的见识的确不凡,我想把他送到陈蒙那里,也许将来他会派上大用场。”
  李仲元点了点头:“好的,我这就去办。”
  “那你们俩马上就去办吧,晚上再回我这来,有事到时候再说。”
  张全和李仲元告辞离开各干各的事了,他们俩都很顺利,尤其是张全,在议会上陈述厉害,终于让议会通过了两份出兵的提议。这一下,大汉帝国的战争机器再一次动了起来,张德阳首次领兵挂帅,率军十五万平定三韩;而李武也获准率西北各军主力约十三万进攻阿兰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