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我为刘辩

第九十三章 高顺追击淳于琼(上)


    淳于琼的军势其实并不弱,其中将领就包括淳于琼在内就有六人,其他五人分别是吕威璜,蒋义渠,韩莒子,眭元进和赵叡,这些皆是袁绍麾下部将,其中不乏有淳于琼的心腹,是追随他当初从洛阳就一起来投靠袁绍的。
    此外还有清河国本地名士崔琰的从弟崔林为淳于琼做向导和谋士,此番军势也算是文武双全了。此外原本淳于琼只领军两万,而后袁绍不断给他增兵至五万,其军力可要比高顺的陷阵军强了不少,至少在兵力力上,淳于琼是占据优势的。
    但时局的转变却是对淳于琼军大大的不利,如此转变之下,淳于琼心生退意,他便召集众将士来商议对策。
    大家伙的,我觉得在这里继续与高顺那小子对峙下去已经是没什么大用的了,冀州的局势也好,清河国的局势也好,我看那些士族都已经不再欢迎咱们了。高顺那小子又占据甘陵城,他依赖着城墙是好吃好喝的啥事没有,可咱们天天风餐露宿的,这粮草物资都要快断了。主公袁绍那边又刚刚经历大败,咱们的处境可是十分的危险呀!
    淳于琼把这些话一说,吕威璜等人纷纷附和。
    大佬,你想怎么办就直接说,咱们都听大佬的,大佬说咋办就咋办。
    淳于琼立即就表明立场,我看咱们还是赶紧撤退算了,主公与河北王之间的博弈也不是咱们这点兵力能够说的算的,如今大局就这样了,咱们也扭转不了什么局势。与其到时候大家伙的落得一个身死异乡的下场,还不如早早撤退,好歹也能够为主公保留一点实力。至于这清河国嘛!没了也就没了,主公尚且还有渤海、河间、安平三地,麹义那边又占据中山,咱们放弃清河,以保留主公实力,也是未尝不可的嘛!
    很显然,淳于琼的立场获得了所有将领的一致认可,没办法,能当上将领的就没有傻子,而且求生意志非常的强,再者有淳于琼在前面顶着,吕威璜这帮人也不怕,有人挑了大梁,他们跟着混就行。
    清河国的局势已经是一团糟了,大体上所有人都与淳于琼一样的想法,尽早撤退,以保留实力,这样的想法固然是没有错的,就连崔林都很认同。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撤退?如何在不惊动高顺的前提下,安稳有序的撤退出清河国?这才是重中之重。
    撤兵很容易被追击,一旦被追上,或者中了埋伏,那便是撤退不成,反而葬送了全军,淳于琼的领兵能力虽然不是顶级的,但他绝对不是个蠢货,他需要商议出来一个稳妥的计划,最好是能够瞒过高顺的计划。
    但可惜的是就目前而言,淳于琼还没有与众将商议出什么好办法,主要也是因为高顺每日派出的探马实在太多,淳于琼军的一切动向都在高顺的掌握当中。所以淳于琼想要撤军,且不让高顺追击,首先他要解决的就是高顺拍出来的探马。
    探马这兵种可不是那么容易好对付的,尤其是刘辩军势下的探马,弓马娴熟、武艺精通这些都是必然的,且装备不俗、战马矫健,三五成群,也可独自查探敌情,而最为肯定是这些探马都是军中很精锐的将士,随机应变能力很强。
    淳于琼要想瞒过高顺的探马而撤军,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不提这事的难度有多大,但是被高顺排除的探马就有上百名,且分部各处查探淳于琼的军势。
    淳于琼这是想着撤退,他难道不知道高顺就一直都在想着有怎么攻破他吗?
    所以现在事情就变得很微妙,淳于琼想着跑,而高顺却是想着怎么干他,如此情形之下,淳于琼还要想着怎么瞒过高顺而撤军,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遂崔林就发表了意见说了:既然咱们无法完全的躲避高顺的探马,那就只能够使用依照声东击西,以此来转移高顺的注意力,或者说分散、误导、迷惑高顺。
    淳于琼就问了,那具体该怎么实行呢?
    崔林答了就说,将军你可以假装撤军,引高顺带兵来追,到时候你打个埋伏,伏击高顺,介时说不定直接击溃高顺,真到了那个时候,或许将军都不想撤军了,顺势再攻下甘陵城,也不是什么难事啊!
    淳于琼这一听顿时心生向往,他觉得崔林说的很有道理,高顺到时候要来追,那就打个伏击战,要是高顺不来追击,那就直接有序的撤退。如此定下计策,淳于琼吩咐众将听令行事,于是一番撤军引诱行动就此展开。
    淳于琼军有了一些动向,高顺那边立即就得知了,他意识到淳于琼想跑便立即召来军中众将商议。
    陷阵军内都是一帮大老粗,领军打仗可以,出谋划策就是个战五渣,所以高顺主要就是想请教军师沮授。
    “军师,淳于琼现在想跑,咱们得追击才行,肯不能让他就这么轻松的跑了。”高顺说道。
    “将军言之有理,但有一点不可不防。”沮授说道。
    “哪一点?”高顺问道。
    “万一淳于琼在路上埋伏,该当如何?”沮授反问道。
    “这个……”高顺眉头微皱说道:“前有探马,后有重兵,我岂能够会中埋伏?”
    “万一呢?”沮授追问。
    高顺面有一丝不悦,他觉得沮授的问题是有些多此一举的,于是心里面就有一丝不满了。
    军师今日是怎么回事?总说我会中埋伏是什么个意思?难道我高某人还比不上那淳于琼?且不说会不会有埋伏,就算是中了埋伏又当如何?以我陷阵军的军威,直接刚过去不就行了?
    但这种耿直的话高顺是不会直接说出口的,在刘辩麾下混了这么久,高顺也是长了一点点情商,他反问道:“军师以为该当如何?”
    沮授便说道:“我以为凡是伏击必定会选择隐蔽的路段,淳于琼若是真要撤军,将军追击定当果断,遇到开阔地段自当竭力追击,不可犹豫。但遇到隐蔽地段,切不可心存侥幸,当谨慎行事。若将军能做到如此,一战追击必然得胜。”
    高顺听完点点头,他明白沮授的意思,有机会了就直接上,撵上了就是一顿干,可若是察觉到了一丝危险,该怂还是要怂的,轻敌大意直接葬送自己,那可不是为将之选。
    有了答案的高顺便因此展开了行动,当然他的行动自然是跟在淳于琼之后。
    是日,淳于琼军开始拔营,整整五万大军出动向着渤海郡前进。为了防止高顺率军突击,淳于琼防范的很全面,斥候就派遣出了三四百人,整个军队前后向都是有将领坐阵,以防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军队首尾调换不会发生问题。
    五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再加上物资战马等,队形拉
    的很长。淳于琼位处于队伍的中间,他不时左右张望一番,就是担心着高顺军突然杀出来,只不过此刻淳于琼军正走在大道上,地势平坦,且视野开阔,压根就没有高顺军的影子,而至于淳于琼埋下伏兵的地段,离着此处还有着百来里路。
    就如同沮授所说的那般,打伏击必然要选择一处隐蔽地段,或树林,或山谷,总之就不能怪是正常的路段,因为必然是要把伏兵给藏起来的。
    “看来暂时这里是安全的,高顺那家伙也不是个无脑的人,他要是在这里发起追击,恐怕也没有什么胜算。”淳于琼暗自嘀咕两句,随着军队前进的时间越长,他就越觉得心安。这一场撤退路程已经是注定的了,至于能够安全的回到渤海郡,淳于琼已然信心增加。
    只要高顺你敢来,我必留下你的性命!
    淳于琼自信之余,殊不知高顺已经在整顿兵马了,探马已经来报过淳于琼军的动向,再有不到一个时辰,淳于琼军便可抵达隐蔽地段,而此处隐蔽地段是最为适合埋下伏兵的。
    不过淳于琼军撤退的路上所路过的隐蔽地段并不止这一处,只是这一处是最近的,也是最适合的。
    高顺心里面有数,他召来校尉邓茂说道:“你与眭固领万人去扫荡那处地方,务必小心!”
    “将军放心,我心里有数!”邓茂领命而去。
    高顺又召来校尉潘凤说道:“你与丑牛卫领万人从后面对淳于琼军发起攻击,不求击溃敌军,但求拖住敌军一时半刻!”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将军放心,此等小事,某必达成!”潘凤也领命而去。
    高顺又召来都尉刘崇说道:“淳于琼军想要撤退回渤海郡,所过路途又一处木桥,你领两千人去守住桥,实在受不住就摧毁桥,务必不让淳于琼军安稳过桥。”
    “将军放心,某可身死,也必阻拦敌军过桥!”刘崇发重誓遂领命而去。
    高顺见着部署的差不多了,他便亲自率领大军开始出发,一场声势浩大的追击站与埋伏战就此展开。
    平坦的大道上但凡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那必然都是可以轻易发现的,当潘凤令军万人要对淳于琼大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淳于琼已经早早发现了。
    陷阵军战力是很强,但重甲步兵的移动速度那是相当慢的,虽然是追击,但凭着这样的移动速度,看上去更像是对战缓击。
    淳于琼的反应就很快了,他看出来后面来追击的高顺军人数并不多,所以他让前军继续前进,以不耽误进程。中军则原地带兵,以此压阵。而后军直接就向追击来的高顺军压了过去,正面对战,淳于琼可一点不虚。
    高顺的陷阵军是强,淳于琼的军队也不弱,他也不是泥捏的,只是这一番追击就想让淳于琼军力兵败,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潘凤领军万人与丑牛卫齐齐向淳于琼的后军发起冲锋,但重甲步兵却是不适合发起冲锋,没跑多少步,人就得在盔甲里面闷得是满头大汗,累的是浑身发虚。为了保证兵卒的战斗力,陷阵军的冲锋只是缓步向前,兵卒用刀撞击盾牌发出轰隆的声响,以此来威慑敌军。
    淳于琼的后军两万人,由吕威璜和蒋义渠率领,他们面对潘凤和丑牛卫,未有什么犹豫,此二人率领两万兵马直接就迎击了上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