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匠户

第四十六章 赐婚


    林沫儿和赵徽柔出宫到了书院,她们两个在书院还是非常出名的。
    身份高贵且不说,关键是长的非常漂亮,赵徽柔旁人自然不敢打主意,林沫儿却成了这些学子的目标。
    放在以前没人会愿意娶公主,如今却不一样,林近早已下过明旨娶公主不会影响仕途。
    只要你有才能朝廷不限制任何人为大宋效力。
    男子书院和女子学堂只隔着一个洗墨池,两位公主来书院引来了无数男学子围观。
    其中就包括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他们糊里糊涂的被招进了皇家书院。
    苏轼今年十五比苏辙大一岁,他早与老师的女儿王弗定了亲,自然没有尚公主的心思。
    他拉苏辙来纯粹是为了凑个热闹,顺便看看这两位被说成貌若天仙的公主到底长的什么模样。
    兄弟两人都是十四五岁的油面小生,感情又极好,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兄长,哪个是康平公主?哪个是福康公主?”
    苏轼摇头,“为兄也不知道。”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回道:“长的高一点的那个是康平公主。”
    “多谢士高学长解惑。”
    说话的正是高滔滔的弟弟高士林,他自八岁入皇家书院,在书院里读了近十年书,可以说是在书院里读书最久的一个人了。
    就连林沫儿和赵徽柔都不如他资格老,他与晚进学一年的晏几道,被称为书院双子。
    书院只有他们两个在书院读书超过十年时间,林近也没有让他们做官的意思,而是把他们当书院先生培养。
    此时书院的副山长是方遂,他只负责书院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由这几年间留校的学生们负责了。
    林沫儿和赵徽柔进了女子学堂,池塘对岸的男学子们才散去。
    她俩见人都离开转而上了藏书楼。
    高士林很快也来了藏书楼。
    他抬手作揖要就要拜倒,“士林见过康平公主、福康公主殿下。”
    林沫儿撇了他一眼,“少来装模做样了”。
    高士林呵呵笑着收回了身体上的动作。
    “多谢康平公主殿下。”
    林沫儿推了推赵徽柔,示意她帮忙。
    赵徽柔道:“士林,跟你打听个事,苏轼和苏辙你认识吗?”
    高士林闻言有些惊讶,公主怎么会打听苏轼和苏辙?
    “认识,他们两个是去年新来的学生,公主找她们有事?”
    林沫儿此时才害羞的开口,“你们帮忙将他们请到楼上来呗!”
    高士林摸着下巴思忖了一下,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越发好奇这两位公主的目的了。
    “康平公主的吩咐在下自当照办。”
    林沫儿急忙解释道:“听说他们才气不凡想见一见。”
    高士林不信的摇了摇头,下楼去请人了。
    林沫儿和赵徽柔坐下来等着苏轼和苏辙前来。
    苏轼和苏辙哪里真的见过公主当面,听到两位公主请他们过去,已经傻了眼。
    “高学长,两位公主为何见我们?”
    “说要试试你们的才学。”
    苏轼与苏辙对视一眼,顿时一脸懵逼。
    从去年开始苏家就好像走大运了一般,兄弟俩直接被副山长招进了书院。
    这会儿又被两位公主邀请。
    高士林看着傻站着的两兄弟,“还不快跟我来。”
    说完就抬步出了学舍。
    苏辙只得紧步跟上,苏轼叹了口气也跟在了后面,他们是极不情愿的,因为他们尚无功名单独见公主是要下跪的。
    两人磨蹭蹭的上了藏书楼。
    只见两个公主正坐在椅子上私语。
    高士林朝苏轼和苏辙使了个眼色。
    两人急忙拱手作揖行礼。
    “学生苏轼见过公主殿下。”
    “学生苏辙见过公主殿下。”
    大宋是不兴跪拜礼的,比如遇到皇帝出游,百姓们是不用沿街跪拜的,但是单独谈话该有的礼节却不能少,除非你有功名在身。
    苏轼和苏辙现在还是白身自然免不了跪拜。
    林沫儿哪里敢真让他们拜,万一真被指了婚,对方记着这件事怎么办。
    “免礼!”
    林沫儿让两人免礼便扭过头朝赵徽柔使眼色。
    赵徽柔心领神会,仔细打量了苏轼和苏辙几眼,“我与康平公主听说书院特招了两个学弟,据说颇有才气,所以才想着来见一见你们。”
    苏轼和苏辙有苦难言,他们哪里有什么才气,只是比普通人读书读的好些罢了。
    “公主过奖了,苏辙愧不敢当。”
    “愧不敢当!”
    林沫儿是不是扫一眼苏轼和苏辙,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这两个人容貌和举止都很好。
    不过苏辙个头比苏轼还高一点,模样更像哥哥一些。
    高士林道:“苏子瞻十岁便写出了《黠鼠赋》,他进入书院以后于诗词一道更是进境神速。”
    林沫儿闻言眼睛一亮,随后扫了苏轼一眼,只想着等将两人送走打听一下两人写的诗词。
    赵徽柔看着苏辙问:“苏辙你呢?”
    苏辙拱手回道:“学生愚笨远不如兄长聪慧。”
    林沫儿却不这么认为,二叔经常将一些人特招进书院,比如张载和张戬兄弟,二叔从来不会看错人,这个苏辙肯定也不简单。
    她心里想着等会打听一下就是了。
    林沫儿虽然深受林近的影响,但是这样直接与苏轼和苏辙见面还是觉得有些害羞。
    故此她一直不说话,任由赵徽柔在一旁问东问西,她只管侧耳听着。
    苏轼见两位公主很好说话也打开了话匣子,天南地北的一通海扯,一下将林沫儿和赵徽柔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苏辙低着头,却不太敢抬头看这两位公主,赵徽柔将来是要嫁给官家的,虽然他觉得林沫儿长的很好看,人也文文静静的,但是他自知苏家的身份地位,不敢对公主动什么心思。
    送走两人林沫儿得出了一个结论,苏轼极为健谈随性而为和苏辙则更加稳重内敛,很难想象这样两兄弟会生在一家。
    林沫儿自然免不了向高
    士林又打听了一下苏轼和苏辙的事情。
    高士林给出的答案是苏轼才华横溢,极为健谈,苏辙比起他兄长来却差了不少。
    苏轼和苏辙在回学舍的路上问道:“子由,你刚刚为何不说话?”
    苏辙道:“兄长,你可不能乱来。”
    苏轼闻言表情僵住了片刻,“子由!你乱想什么?”
    两人谁也没回答对方的问题却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
    “兄长没这个心思最好。”
    “为兄已经定亲自然不做他想,子由不同,你可以试试。”
    “那可是公主,咱苏家高攀不起。”
    苏辙连忙摇头快步离开。
    苏轼叹了口气,这个弟弟哪里都好,唯一的缺点总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这样会没有女朋友的。
    林沫儿刻意问了问苏辙的情况就忐忑不安的回了宫。
    她们两个出宫去书院的事又怎么瞒得住林近的耳目,他早收到消息了。
    林沫儿和赵徽柔回寝宫的路上迎面碰到了林近。
    “沫儿去书院见苏轼和苏辙了?”
    林沫儿狡辩道:“二叔怎么能乱讲,我只是去书院还书而已。”
    林近自然不信她的鬼话,“看好了没?你自己不选二叔我可要给你拿主意了。”
    林沫儿小脸煞白,她苦着脸,“二叔!哪能这么快,才......才刚见了一面,我就很他们说了“免礼”两个字。”
    林近佯怒,“你还想见几面?”
    林沫儿吓得又躲在了赵徽柔身后,“没......没有要见几面。”
    “先生,苏轼极为健谈,文采又好,相比苏辙更合适当沫妹妹的驸马。”
    林沫儿偷偷掐着赵徽柔身上的肉,似是泄愤。
    “沫儿也这样觉得吗?”
    林沫儿一时无措,她有些不解苏辙没点才能不可能被林近招进书院。
    “算......算是吧!苏辙一直沉默寡言,二叔看中他哪了?”
    “朕看中的就是他的沉默寡言。”
    额!林沫儿彻底晕了,沉默寡言什么时候算优点了?
    林近又道:“其实高士林、晏几道、慕容云澈都是不错的人选。”
    林沫儿急忙摇头,这三个都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林近是不太希望林沫儿嫁高士林和慕容云澈的,因为他与他们本来就是姻亲了,再联姻其他大臣会怎么看?
    实际上他心里的人选是晏几道、苏辙两人,苏轼有才华却不是良配,因为他太风流了。
    林近觉得晏几道和苏辙两人都是值得林沫儿托付终身的人。
    尤其是苏辙,极为重情重义,历史上被苏轼牵连贬斥从来没有怨言,才华也只是比苏轼差一点,但是他更稳重,如果让林近来选肯定是选苏辙的。
    “晏几道和苏辙你选一个吧!”
    “啊!”林沫儿哆嗦着嘴唇,摇头道:“这就要选了啊!太快了。”
    赵徽柔不解道:“为什么没有苏轼?”
    “苏轼进京前早已定了亲事。”
    赵徽柔点了点头,“那么有才华的人不可能留到现在还没人看中。”
    林近嘱咐道:“所以沫儿要尽快做出选择,省的到时候好的都被人挑走了。”
    他说完转身走了。
    林沫儿苦着脸跺了跺脚,那表情像极了受气包。
    赵徽柔拍着林沫儿的肩膀安慰道:“先生说的对,迟了好的都被抢走了。”
    林沫儿委屈的道:“根本没得选,二叔知道我不喜欢晏几道,分明只能选苏辙嘛!”
    “苏辙也挺英俊的,而且更稳重,先生肯定有道理。”
    “你又来帮着二叔说教我!”
    “我是你未来的婶婶,说两句怎么了?”
    林沫儿气结,“赵福康,枉我一心将你当成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你竟然想着占我的便宜。”
    赵徽柔咯咯咯笑道:“你又不是才知道的。”
    林沫儿暴走了,她去找王语嫣和林母诉苦了。
    林近自然不会让林沫儿太早成亲,但是定亲的事却不能耽误,将她嫁个苏辙再合适不过了。
    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苏辙更合适了,不把人先占下了将来后悔莫及。
    因此他又特意交代了赵徽柔,让她蛊惑林沫儿多去与苏辙接触一下,看看两个人能不能擦出火花,只要有一丝苗头他就下旨赐婚提前将人占下。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个月。
    朝中一切如常,林沫儿隔三差五的去书院,她与苏辙接触的越来越多,发现苏辙并不是真的沉默寡言,而是他性情特别稳重,打开话匣子后并不比苏轼差。
    时间一久两人互相之间确实擦出了点火花,林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就不准林沫儿出宫了,而是一纸诏书将苏轼的父母招到了京城。
    苏洵和妻子进京后没多久,林近就下了赐婚的旨意。
    苏洵看着圣旨久久不语,这旨意是不能拒绝的,但是此时尚公主是为文人所不耻的行为。
    苏洵的妻子程夫人接过圣旨仔细读了一遍,便喜上眉梢,“夫君要多读读书了,官家的旨意是赐婚给辙儿,康平公主三年后嫁入咱们苏家,不是招辙儿去公主府。”
    “为夫就算荒废学业圣旨的意思还是看得懂的,我是怕万一他们夫妻不合睦辙儿到时候还是会受公主的欺负。”
    “可这旨意也无法拒绝呀!”
    苏洵将圣旨收好,便差人将苏轼和苏辙叫回了下榻的客栈。
    兄弟俩看着赐婚的圣旨久久不语。
    苏轼突然惨叫一声道:“嘶!子由你掐我做什么?”
    “我试试是不是做梦。”
    “那也应该掐自己。”
    苏洵凛着脸道:“尚公主名声很好吗?看把你高兴的。”
    苏辙急忙收起笑容,“父亲,孩儿和公主认识很久了。”
    苏轼惊讶道:“两个月就算很久了?”
    苏辙被苏轼拆穿顿时无语道:“兄长,你......”
    苏轼也不再逗他,一拱手道:“父亲,母亲,康平公主人很不错的,孩儿觉得她与子由是良配。”
    苏洵摇头道:“良不良配我不知道,我却知道以后公主进了苏家的
    门,咱苏家人说话都不敢喘大气了。”
    “怎么会,公主才不会那么小心眼。”
    苏洵怒道:“臭小子,我看你是被美色迷花了眼。”
    程夫人道:“好了,你们父子不要吵了,官家的旨意都下了,吵来吵去有什么用!”
    苏洵这才不再纠缠此事。
    苏辙见母亲一口而决,急忙对着程夫人一阵嘘寒问暖。
    苏轼撇了撇嘴,这个弟弟在外面老气横秋的,回了家比谁都嘴都甜。
    苏洵和妻子也明白林近招他们进京的意思,林沫儿即便要嫁入苏家也不可能嫁到四川去,苏家到汴京城安家是必须的。
    林沫儿和苏辙订了亲,林近也算了结了一桩心事,至于苏家如何在京城立足却不是他要操心的事。
    第二日王语嫣就派人将苏洵的妻子程夫人和苏辙请进了宫。
    王语嫣打量了苏辙几眼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便与程夫人拉起了家常。
    程夫人见到王语嫣的容貌更加好奇那位公主儿媳的模样了。
    林沫儿很识趣的露面给程夫人上了杯茶。
    程夫人见到林沫儿的容貌顿时心里乐开了花,急忙拿出一个翠绿的镯子给林沫儿戴在了手上。
    林沫儿摸了摸手上的镯子,又撇了苏辙一眼才退了出去。
    经过两个月的接触林沫儿对苏辙还是很满意的,她也特意问过林近为什么会选苏辙。
    林近只是一笑并未回答她。
    苏辙才华不如苏轼是真,或许连晏几道也比不上,但是他性格好,这是苏轼所欠缺的,林近虽欣赏苏轼,却不会将林沫儿许配给他。
    苏轼虽提前进京了,却也更早的入了欧阳修的眼,林近给苏辙赐婚没多久,欧阳修就将苏轼、苏辙收进了门墙。
    林近对此很无奈,他虽希望两人能多学学科学技术知识,但是那样会少了一位大词人,所以他并未阻拦,一切顺其自然也好。
    好在他可以用的人才足够多。
    蒸汽机开始研制后,沈括就经常请韩公廉、苏颂去研究所。
    三人白天当值晚上带着十几名研发人员一直干到深夜,林近也隔三差五出宫去指点他们一下。
    一直到了年底,终于将蒸汽机研发了出来。
    沈括按照林近的图纸又定做了一个四轮车出来,试图将蒸汽机安装到车上。
    这时候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只能再进宫请林近来指点。
    林近得知后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宰辅们到了蒸汽机研究所,要查看他们的研究成果。
    林近对着蒸汽机和汽车模型一番解说,沈括、韩公廉、苏颂三人才明白该怎么做。
    沈括道:“蒸汽推动机械臂带动车轮转动。”
    韩公廉道:“循环往复,只要蒸汽不停,车就会一直动。”
    林近摇头道:“还要设计一套刹车系统,要做到蒸汽不停,车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三人很快就明白了林近的意思。
    富弼和宋庠等人看着呼呼冒烟,发出阵阵轰鸣的蒸汽机,简直有些怀疑人生了。
    蒸汽机制作出来后,沈括觉得这玩意原理太简单了,竟然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是不可饶恕的,他扬言三个月就制作出制动刹车系统。
    林近却在纸上将铁轨和火车的样子画了出来,更是在汴京城地图上自西向东画了一条直线。
    “你们先制作出铁轨铺好,再研发一台可以在铁轨上跑的蒸汽机。”
    沈括闻言一脸苦逼,这边还没完,新的任务又下来了。
    众人都很期待所为的蒸汽机车到底是如何在马路上跑的,好在不会等太久了。
    半个月后又是一年新春,猪崽经过一年多的养殖后终于出栏了。
    这年头人们虽然不至于吃不饱,不过普通人家每个月能吃上一两次肉就已经很不错了。
    市面上的猪肉很快就供大于求了,接下来猪肉降价是必然的,好在现在大宋吃猪肉的人多了很多。
    林近也知道猪肉降价是拦不住的,他也只能等市场自行调节供需关系,也许一两年后猪肉就不会这样大副波动了。
    无论猪肉贵贱百姓们必然会想办法养猪,因为地里需要大量的肥料,只靠一家人的粪便是远远不够的。
    即便养猪赔了点,但是地里长的多了,两相一平均还是赚的就够了。
    然而这样会导致猪崽的价格奇高无比,好在林近提前给王珪打了预防针,让农部专门建了猪崽培育基地,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猪崽价格必然会回落。
    猪肉以势不可挡的直线趋势下降,大量的生猪卖不出去,大宋的百姓们只能含着泪将养了一年的猪杀掉,拿出去卖掉一些,卖剩下的一家人含着泪慢慢吃完。
    第二天一家人又兴高采烈的迎回了新猪崽,他们坚信明年猪肉肯定不是这个价。
    最高兴的还是家里养了母猪的,一窝猪崽子可以卖出一家人吃一年的口粮。
    当有人知道老百姓即使赔钱也要养猪的原因后,开始从事专门的猪崽培育,这也是林近愿意看到的。
    新的一年林近开始对最棘手的土地下手了,王安石和李规将起草的土地法送到了政事堂。
    直接剥夺大地主的土地显然是不可能的,林近选择固定土地产权,规定每人最高土地占有数和每人最低土地占有数。
    紫宸殿。
    林近坐在龙椅上。
    富弼、宋庠、韩琦、欧阳修、吕公弼、包拯、司马光、王安石、王珪等几十人立于两侧。
    王安石缓缓将土地法草案念了出来。
    “每人最多占有土地一百亩,最低占有土地五亩。”
    “多出来的国家予以收缴,地少的国家予以补足,人多地少的地方则要将多出来的人口迁到人少地多的地方去。”
    “土地所有数朝廷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统计,期间每年会不定期抽查。”
    “官员与地主、士绅等勾结试图隐瞒土地者依律处以绞刑,家属全部发配南疆交趾、占城等地。”
    当大殿内诸位大臣们听王安石读完土地法后,心中震惊无比,这样一搞怕是要天下大乱呀!
    富弼道:“官家此法不可用啊!”
    林近摇了摇头,他要解决土地的问题就要快刀斩乱麻,必须杀一批人立威,否则那些人不会遵旨这部律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