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即为诗

第22章


李贺接过名帖,一看元稹是明经出身,就有几分轻蔑。当时明经擢第的士子与正宗科举出身的人不可同日而语。李贺不想浪费时间,就打发人将元稹辞退,而且还奉送一句话,“明经擢弟,何事来见李贺?”
元稹又羞又恼,含恨吞下这句带有污辱性质的话,拂袖而去。
谁知世事无常,凡事不可做得太甚。几年光阴忽悠而逝。时过境迁,曾经毫无名气,只做过校书郎等小官的元稹,不想官运亨通,一跃成为进士科考的主考官。
不是冤家不聚头。李贺也如愿的得到了进士及第的科考机会,只是他万没有想到主考官竟是几年前受到自己污辱的元稹。他若知道,兴许会知难而退,但他才高胆壮,不管谁是主考官,都阻挡不了他进士及第的宏愿。
元稹为人心胸狭窄,报复心极强。他一日闲翻考生名册,翻着翻着,李贺两个大字赫然醒目映入眼帘。元稹脸上堆满了坏笑,心想,你李贺也有落在我手里的一天?
元稹不顾文坛泰斗的身份,决定对这个曾经污辱过自己的小伙子实施报复。可是没有适当的理由,这使得元稹绞尽脑汁。最后,他定下一计,此计必中。
心怀鬼胎的元稹向皇帝奏道:“启奏圣上,李贺之父李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这不合乎朝廷的礼法!因此,李晋肃的儿子李贺应取消考试资格。”
皇帝略有迟疑,最终还依从了元稹的建议,将李贺的考试资格取消。此事一经传出,京城一片哗然。对这事反应最激烈的当数韩愈,他断定是元稹妒心所致,蓄意陷害。
韩愈为此专门写了《讳辩》一文,文章指出按元稹的逻辑倘若父字中有“仁”字的话,做儿的就因“仁”与“人”同音从此不能做人啦!只可惜当时韩愈只能口诛笔伐,对如日中天的元稹莫可奈何。
李贺因一次小的过失竟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深思就里,韩愈可谓一语中的。元稹的嫉妒心在作祟,他不能容忍李贺的诗名超越他,他要借手中的权柄把李贺扼杀在起步阶段,使其经此一难,终不复振。用心何其毒也!
李贺极度愤懑,抑郁的心情伴随余生。
#奇#翌年,在韩愈的举荐下,李贺再次来到长安,谋得一个“奉礼朗”的九品芝麻官。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具体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小官。傲岸自尊的李贺将它视为奉箕帚的臣妾,心中充满了屈辱感。
#书#这三年中,李贺饱受煎熬。仿佛孙悟空做了避马温,满腔的才能报复俱都无处施展。苦苦捱过三年,实在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李贺便打了辞职报告,不等批文下来,就挂冠而去。
#网#再次离开长安的李贺,神形消瘦,“憔悴如刍狗”。流年似水,功名难就,带着沉重的绝望和悲哀,李贺带了书童,沿古道回到老家昌谷。“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他如此自况。一路上悲叹着“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自此,理想已死,壮心不复。
家是温暖的港湾,可以遮风挡雨,身心俱疲的李贺得到了暂时的休憩,家人的安慰和同情令他不盛嘘唏。他过上了读书写实的简单生活,没有了功利心,没有了雄心壮志,终日沉浸在苦吟当中。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
旦日出,骑瘦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对于诗歌的苦吟,能使他忘怀人生的失意。人生有得有失。仕途不称人意,诗歌上的造诣却独步当时,自成风格。这得益于失意后的闲居生活。他一门心思的研究诗歌,寻求创作灵感,以其独特的方式——骑着瘦驴,背着古囊,到郊外野游,成就了焕发着独特异彩的李贺风格,奇峭冷艳。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谈到李贺的诗歌,曾有精辟的叙述: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苟如其言,李贺亦得知音之赏。
辞去奉礼朗后,李贺由长安返回昌谷,途经洛阳。
在洛阳,李贺写下了这首大名鼎鼎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在诗的开始,叙述了写作的因由和动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牵涉到三国时期的一段往事。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时所造,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异常雄伟。汉武帝建造金铜仙人的目的是为了祈求长生不老。传说,金铜仙人掌心向上,手中擎着托盘,为了承接露水,以便汉武帝服用金丹时饮用。
魏明帝曹睿景初元年,金铜仙人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或泣,因留霸城。”金狄就是金铜仙人。金狄或泣,就是李贺在序中所说的“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金铜仙人为什么会流泪呢?主要是亡国之恸引发悲泪。它是刘汉王朝由盛到衰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它感慨万千,神色凄惨。而今自己又被魏明帝强行拆离汉宫,兴亡之感和离别之痛一齐涌上心头,怎不让人落泪。
金铜仙人寄托了李贺的凝重的伤感。金铜仙人拆迁时表现出来的“思悠悠,恨悠悠”,“乃潸然泪下”的情状,正是诗人仕途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金铜仙人的泪就是李贺的泪。忆君清泪如铅水。好凝重的泪!
泪水涔涔,掷地有声。每一滴都包含着诗人的艰辛苦痛。
诗人的遭际十足堪悲。急盼着建立功业,中兴李唐,同时光耀门楣,重振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途绝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正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诗人途经洛阳,念及历史上的一段故事,感怀自己蹭蹬的遭际,不免潸然泪下。
悲泪始终伴随诗人的余生。
廿七岁那年,李贺的泪水流干,年轻的生命随风陨落。传说,弥留之际李贺受到感召,天帝新建成白玉楼,特招他撰写碑记。为诗人的死增添了一层浪漫色彩。
仅此而已。
17、鱼玄机:难得有心郎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赠邻女》
鱼玄机是一个才女。
父亲教鱼玄机《诗经》。六岁的鱼玄机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啥意思?”父亲说:“君子喜欢美丽贤惠的女子。”鱼玄机兴奋的说:“我将来一定要做淑女,让全长安城的君子来‘逑’我!”鱼玄机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让父亲大吃一惊,认为小小年纪就这样不正经长大了还了得,于是训斥了鱼玄机一顿。鱼玄机歪着嘴巴委屈的说:“书上都是这样教的呀!”
父亲有一位诗人朋友,叫温庭筠,那时候温庭筠还没有成名,二十来岁左右,非常喜欢聪明伶俐的鱼玄机,认为鱼玄机非一般女子,只可惜不是男儿身,如果是男儿身一定飞黄腾达。一番话把父亲说得惭愧不已。温时常教鱼玄机背诵名人名篇,鱼玄机记忆力惊人,七岁就能够把《诗经》全部背诵下来。十二岁的时候鱼玄机就开始在父亲和温的教导下学习作诗。温以“江边柳”为题考鱼玄机,小姑娘不慌不忙地念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对鱼玄机的才思大为惊讶,很快就把这首诗发表在了他编辑的一本诗刊上,长安城的那些风雅之士看到了这首诗,听温讲述了鱼玄机的背景情况,都惊叹鱼玄机是一位“神童”。
鱼玄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长到十五岁的时候,鱼玄机已经成为长安城小有名气的美女诗人,出口成章不在话下。自然与鱼玄机一并出名的还有她惊人的美貌。鱼玄机没有辜负自己的愿望,她成了淑女。鱼玄机的美自然清新,又如兰花一般高贵文雅,君子们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当时有诗曰:“借问美女何处有,君子遥指鱼家女。”
然而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鱼玄机的父亲早逝了。父亲死后,鱼玄机和母亲便失去了经济来源,没有钱买饭吃便填不饱肚子,填不饱肚子哪有心情作诗?那时候又不像今天这样,鱼玄机还可以靠稿费养活自己。于是,和母亲商量了一下,把自己的大房子腾出来租给别人,母女搬到平康里——当时的妓院聚集地,租了一间小屋子住下,平日里再做一些浆洗的工作,用以糊口。
温庭筠是一个好男人,在听说母女俩的遭遇后,费尽心思的找到鱼玄机,要做她的老师。鱼玄机当然很乐意,温庭筠现在已经是大诗人了,又从小看着自己长大,鱼玄机对温庭筠有着很复杂的感情,有时候把他当做哥哥,有时候把他当做父亲,有时候把他当做恩师,甚至有时候把他当做自己的心上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