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布衣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筹备


    不过颜秀既然举荐王翥,作为同一阵营,朱恪岂能不极力附议。
    “王翥……”他装模作样地沉吟一声,然后连连点头道:“此人是朱某的老下属,其能力品性,朱某自是再清楚不过,的确是颇有过人之处,新官署评测百官,掌印者务必要公允无私,由王翥来担任,确实再合适不过。”
    刘雍岂能看不出颜秀和朱恪,是在争相讨好陆沉?
    他与陆沉交好,更愿意听从陆沉意见,那是因为他相信陆沉的为人以及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因为陆沉,对陆沉门下也同样信任。
    王翥……
    刘雍又念叨一声,说道:“这个王翥,刘某亦有所耳闻,在台谏干的不错,由他来负责评测百官,也不是不可以,但……他资历太浅,而整顿吏治,势必会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只怕他即便有心,怕也是无力啊。”
    颜秀和朱恪沉默下来,刘雍说的不错,整顿吏治,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就算王翥敢干,可毕竟品级摆在那里,遇到蛮横不讲理的上官,只怕王翥也是无可奈何,三言两句,就给弄个下不来台,还如何能够进行下去。
    陆沉这时一笑道:“新官署,负责对百官进行评测,可整顿吏治,却还要有一个能镇得住之人领衔才成。”
    刘雍奇道:“焕章心里想必已经有了人选?”
    陆沉点头,说道:“正是岳光邈。”
    刘雍恍然,怪不得陆沉要推荐岳光邈入阁,原来是想要岳光邈负责整顿吏治!
    陆沉道:“这位岳大人,才是真正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嫉恶如仇,且脾气火爆,只要认为对的事情,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敢干上一仗,最重要的是,这位岳大人在朝中素有名望,且出身于氏族,与本朝各方显贵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他来出面负责整顿吏治,想必定能马到功成,本侯相信,岳大人定能抗住压力。”
    刘雍不假思索,表示同意道:“焕章考虑的周全。”
    他随即看向颜秀和朱恪,问道:“二位以为呢?”
    颜秀和朱恪同时点头道:“我二人没有意见。”
    刘雍当即拍板道:“好,就由岳光邈负责,不过,此事还得询问岳大人的意见,若他不愿,总不能赶鸭子上架,恐误了整顿吏治的大事。”
    陆沉说道:“其实负责整顿吏治的人选倒是有很多,真正需要费心计较的,是评测的细则,如何确保被评测官员能力、品行的真实性,以什么为评测标准,评测的等级如何划分,按照各人的能力不同,怎么提拔,怎么贬谪,这些都需要仔细商议,一定要确保此次整顿吏治的公正,如此方能使得朝野上下,心服口服。”
    刘雍说道:“待明日,内阁便召集六部九卿,对整顿吏治一事进行商讨,集思广益,拿出一个具体有效的章程来,同时也可以放出风声,让朝中上下,有个思想准备。”
    颜秀赞同道:“召集各部,共同商讨,最为公正,其实整顿吏治最艰难的,就是怕有人趁机攻讦诬陷,说整顿吏治,实则不过是找个由子党同伐异,而将此事公开,征询大家的意见,便足以证明,这件事是完全公正、不掺杂任何私心的,谅那些自忖一旦整顿吏治、便无法在朝廷立足的无能之辈,也无话可说。”
    “既然诸位达成共识,那这件事就这么办。”刘雍看向朱恪,说道:“朱阁老,通知商议整顿吏治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朱恪拱手道:“是。”
    刘雍又看向颜秀,说道:“颜阁老,岳大人那里,就由你来说吧。”
    颜秀拱手道:“是。”
    “三日后,内阁,各部,对整顿吏治一事,进行商讨。”刘雍最后看向陆沉,说道:“焕章,新官署的筹建,人选,还得……”
    陆沉连忙摆手,摇头道:“本侯还是不参与了,本侯承蒙陛下信任,代朝理政,本就惹得朝野颇有微词,唯恐本侯有图谋不轨之心,若再插手新官署,只怕更不知道要被人如何恶心揣度,新官署的筹建,人选,首辅大人还是交给别人吧。”
    刘雍思量片刻,说道:“那就让王翥尽快走马上任吧,让这位御史大夫先将新官署坐稳了,等评测的细则一出来,岳大人带头整顿吏治,效率也会大大加快。”
    陆沉说道:“整顿吏治的建议,既然是本侯提出来的,本侯自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本侯这就去督监院,将督监院对大齐上下百官的评测全都找出来,等新官署的班子一搭好,就立刻派人送过去,作为日后评测百官的参考。”
    督监院监察大齐百官,大齐百官是什么德行,督监院最是清楚不过,虽然未必全都属实,但对于日后评测百官的开展,却也能省却许多不必要的功夫。
    陆沉随后又淡然道:“还有,这等得罪人的差事,本侯总不能置身事外,就以本侯的名义开展吧,若遇到阻力,尽管都推到本侯的身上,谁若不服,就让他来找本侯。”
    朱恪笑道:“整顿吏治,乃是朝廷大事,怎能让侯爷一人独揽。”
    “就这么定了。”陆沉没有多说废话。
    刘雍本来也想说些什么,但见陆沉语气坚定,只能拱了拱手,以表敬意。
    众人随即各自忙活过去了。
    朝廷将要整顿吏治的风声,一经蔓延开来,官场上下,意料之中地涌起轩然大波!
    当得知整顿吏治,正是陆沉的主意,且由他主领,许多人皆是不由恨得咬牙切齿,自忖利益将要受到侵害,暗自开始商量应对之策。
    负责评测百官的新官署,经过内阁商议,被命名为“吏评司”,由御史大夫王翥,担任掌印使,以下之人,皆为各部抽调,无论官职大小,朝中风评,皆是甚好。
    而作为内阁钦定,此次整顿吏治的实际操刀人,岳光邈对于这份差事并无排斥心理,欣然应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