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庆压制着心中的恐惧,面色从容的道:“钟通判这故事讲得当真不错,可是查案要讲求真凭实据!”
钟浩微笑道:“这个自然,证据本官马上就要讲到了!”
“首先本官可以确认华知县不是死在今天清晨,而是昨晚。因为本官发现华知县留出的血已经干涸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其实血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若是华知县真的死于寅正三刻之后,而现在只不过刚到辰正时分,还不到两个时辰,而且房内并不通风,天气也不是太热,血迹绝不会完全干涸。但本官到华知县房间的时候,发现华知县流出的血迹已经完全干涸了,这就是说,华知县的死亡时间绝对已经超过了四个时辰。
因为血迹要想完全干涸,至少需要四个时辰以上的时间。若是大家不信,可以当场做个实验,杀一只鸡,将鸡血洒在房内里看看,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所以,本官断定华知县的死亡时间应该是昨晚。”
齐夫人听到钟浩断定华知县是昨晚死的,不由的身子一晃。
钟浩冷冷的看了齐夫人一眼,接着说道:“若真的是夏人奸细杀了华知县,那为什么昨晚齐氏不报官呢?只这一点,便说明齐氏今早在说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能说明齐氏在说谎,因为我发现屏风后面的马桶中的便溺之物,足足有半桶之多。若是昨晚齐氏跟华知县睡下,那么便桶内的便溺之物绝对不会这么多。因为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会变慢,排泄物也会比不睡觉时减少很多,正常人一晚最多也就起夜三四次,便溺之物绝对不会如此多。所以,我认定她今早出去时说华知县在睡觉,一定是说谎。
而今早齐氏若无其事的其佛堂礼佛,寅正三刻却还传出华知县的声音。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必定不是齐氏自己杀了华知县,而是串通别的男人谋害的华知县。而二人昨夜杀了华知县,二人一定很害怕,两个人一定昨晚一夜不曾安眠。或许还会因为紧张而口渴,口渴便会喝水,喝水多了,便溺之物自然会多很多。这半桶之多的便溺之物,估计是齐氏和凶手一晚未睡而遗下的,不然定不会如此之多。”
曹县尉听了钟浩的话点点头,认为有一些道理,不过还是继续问道:“那为什么你能断定这个男人就是董文庆呢?”
钟浩笑了笑道:“因为他个高!”
曹县尉不禁一怔。
钟浩随即向张知县,也是向众人解释道:“本官在检查华知县刀口时,发现创口是从上往下刺入胸口的,而且以创口的情形判断,凶手是正手持刀刺入华知县胸口的,这就清楚的说明这个刺杀华知县的人个子一定很高。
若是比华知县矮的人正手持刀刺入华知县胸口,刀口的情形应该是从下往上。因为华知县本身身材就高,而齐氏身材并不甚高,所以这凶手必定不是齐氏,只能是这个个子高的男人出手。而林府之中个子比华知县高的人,似乎只有董文庆了。”
钟浩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而且刚才我问过崔都指挥使了,这今年华知县在平西军的帮助下,拿获的这一批夏人奸细时,为安民心,县衙对外说的是将他们一网打尽了。而知道这伙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的人很并不多,只有县衙的几个属官和平西军的几个首脑。而董文庆帮华知县参赞过公务,恰巧知道这些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是以在刺杀了华知县后,特意写上‘报仇雪恨’的字样,让人以为是仇杀,把注意力转向夏人奸细。孰不知,正是因为此,本官才觉得疑点重重的。这董文庆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综合而看,个子很高,能进齐氏房间,还能在华知县毫不防备下出刀行刺,而且知道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这几样条件都符合的,除了董文庆,似乎没有别的人了!”
钟浩说到这里,朝着董文庆大喝道:“董文庆,你还不认罪吗?只凭这些疑点,本官对于动刑,便无可厚非。须知五木之下,必有所出,你是愿意现在就认罪,还是受刑不过再认罪?!”
董文庆听到钟浩的分析,再也没有先前的从容,一脸颓然的道:“想不到我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设计,竟然在钟通判眼中处处是破绽,唉,罢了,罢了!”
齐氏听完钟浩丝丝入扣的分析,也自知难以隐瞒了,不由的瘫坐到地上。
………………
这案犯二人心里防线已破,剩下的审问就很容易了,在钟浩的审问下,案情很快水落石出。
原来这华知县以前家境贫寒,齐氏出身大户人家,却不嫌他家贫,委身下嫁于他,又请父亲资助他的学业。在华知县落魄之时,对他不离不弃,伴他寒窗苦读。
没想到华知县做官以后,对齐氏却越来越疏远,自从娶了侍妾冯氏之后,更是很少去齐氏房中……
齐氏正值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年纪,恰是如狼似虎的时候,不由的寂寞难耐。自从董文庆来了以后,一来董文庆本与齐氏就是亲戚,二来董文庆确实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齐氏也算风韵犹存,又经常接济董文庆,一来二去,二人便勾搭成奸。
本来华知县就对齐氏不甚关心,这正好给了二人方便,二人便借着礼佛之机,经常在佛堂幽会。
只是前几天,华知县突然发现了董文庆送给齐氏的贴身香囊,虽然没有立即怀疑到二人头上,可是却也起了疑心。
董文庆和齐氏怕华知县迟早会发现他们的奸情,便偷偷商议,最终下定决心杀死华知县,以便二人可以厮守在一起。并且华知县这些年为官,也积蓄了不少钱财。杀了华知县,这些家财自是归齐氏这个知县遗孀所有,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二人一辈子花用。齐氏还想着到时把华知县的侍妾冯氏发卖了,以解心头之恨。
于是,昨晚齐氏故意去将华知县叫到自己房中来,说商量一下给朝中某位大人贺礼的事情,却借机让董文庆把华知县杀害了。
事情的经过和钟浩推测的并无二致,基本没有太大出入。
钟浩听完两人的供述,不由的唏嘘,这齐氏怕是精明强干惯了,虽是伴着华知县寒窗苦读捱出来的,可是怕是事事凌驾与华知县之上,才惹起的厌恶。这点从华知县喜欢姿色并不出众,性格却极度温婉的侍妾冯氏这件事情上,就可见一斑。
唉,真是可怜又可恨啊!
………………
当下钟浩审完之后,让齐氏和董文庆画押之后,随即让曹县尉把这凶手齐氏和董文庆收监。
这一县知县被刺,不是小事儿,这可是影响很大的事情。
好在钟浩迅速审明了案情,抓获了凶手。
不过这对于凶手的处置,他们却没有擅自做主。如此恶劣的案子,怕是朝廷要特别对待,很有可能把这凶手押送到东京去明正典刑。
钟浩对于凶手的处置并没有置喙,虽然审明了案子,却并没有立即判决。当然,严格说起来,他这通判也没有刑名判决的权力。钟浩只是把这案情详细的写明了准备上奏朝廷,当然这奏折上也让曹县尉和徐推官一同具名了,等回到麟州,让张知州也一同具名之后,以州衙的名义发出。
至于这银城县衙的事情,便暂时由曹县尉署理。好在银州县城只是个边地小县,这县里事情并不是太多。就算有事儿,也大都是跟行伍有关的,还有平西军都指挥使崔峰在这,没了知县倒是不太影响这县里的运转。当然,至于这银城县的安排,其实钟浩也是无权置喙的,他这个通判的权力还没有那么大。
审完了案情,钟浩便算交了差了。
这时,已是时近中午,崔峰和曹县尉便去了县衙附近酒楼设宴款待钟浩和徐推官他们一行。
不过如今林知县新丧,钟浩他们这些人自然不好大张旗鼓的饮宴,是以都没有喝酒水,只是以茶代酒。
曹县尉对于钟浩这个年轻通判的查案本领简直是崇拜至极,席间不停的向钟浩请教。他干得也是官治安和刑讼的事情,这方面的事情自然要多学一些。
钟浩这次审明这个案子大部分是凭着后世看得推理悬疑和影视剧,当然也有很大侥幸成分,还真没什么能指点曹县尉的。像《洗冤集录》这样的、在古代实用刑名书籍,也要到南宋时候才出现,现在也没有,也无从指点去看。是以钟浩只能泛泛的指点他,告诉他在案发现场查勘时,需要注意那些细节等。
徐推官也对钟浩的查案本领很是赞服,这席间也少不了听听钟浩的指点。这徐推官是也属于司法口的啊,是以自然对这些事情很是上心。
钟浩不禁有些无语,自己这半吊子的查案水平,竟然也能指点别人,实在是让人苦笑不得。
钟浩不禁对这大宋司法口官员的刑名水平表示深深的担忧。这年代不光是破案技术落后,没有后世那么的刑侦手段,而且这些司法口官员们的本身刑名水平也很成问题啊,毫无逻辑推理水平和组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链的意识。这样的司法口官员审案,不造成冤假错案才怪呢!
这年代的审案基本上是靠刑讯逼供,一旦觉得你有嫌疑,一顿大刑下来,这事情基本就完事儿了。很多罪案不是这嫌犯干得,这一顿大刑下来,也得乖乖认罪。这种审案方式,自然会造成很多屈打成招的。
其实说起来这大宋对于这司法官员还是有些重视的,大宋科考中便有专门的一科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这大宋司法口的官员,便有很多是明法科进士出身的。
不过这明法科主要主要考查关于法令的知识,这些明法科的进士主要是对于这《宋刑统》等宋朝律法熟悉便行。这些明法科进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员,若是在案情明了之后,对于这案子该如何依律判决,自然很是熟悉。但是对这案情的查勘和审理,却很多无能为力的。
这些明法科进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员只是对这律法熟悉,非常擅长判案,但是却没有学习过怎么破案!
这也难怪,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那些律法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这查案和审案却没有什么专门的书籍,也没有人教这些东西。当然这明法科的科考也不考,是以他们对于这查案和审案都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对于依律判案很是熟悉。
当然,钟浩如今只是一个小小通判,对于大宋这种查案和审案的专业司法口官员缺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感慨一番。钟浩本身也对这查案和审案不怎么精通,想帮也帮不了。
不知道怎么地,钟浩忽然想起这后世被传为断案如神的开封府尹包拯包青天。钟浩在东京的时间并不长短,一直跟这包青天也没什么交集,倒是一直无缘拜会,是以一直没有见到这断案如神的包青天。今日钟浩忽地想起这包青天,不禁有些小小遗憾。若说这大宋如今的人物,到了千年之后谁最有名,这包青天绝对算是首当其冲的。
不过好像包拯如今并不是开封府尹,因为钟浩在东京时知道,现在的开封府尹是曾公亮,包拯好像在御史台任御史中丞。
钟浩觉得这包青天若是真的断案如神的话,朝廷让包拯培训一下这大宋司法口的官员,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大宋的司法口官员也不是固定的,并不是只在司法口升迁的。在大宋,这县尉说不定明天就升成县丞、县令了,这推官说不定明天就升成诸曹参军了,这司法参军、司理参军说不定明天就升成通判了,这些司法口官员未必就便都愿意学习这些查案和审案知识。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朝廷大略上的事情,如今还轮不到钟浩这一个小小通判来操心。
小说推荐
- 宰执北宋
- 一梦回到北宋年间,有一宅子,一袭单薄青衫。小书生运用和古代人间巨大的信息和认知差,步步神算,一路加官进爵 除了赢得满堂喝彩外,更有许多大佬名人被小书生整倒了。直至宰执天下 作者:灰头小宝2所写的《宰执北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灰头小宝2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暗度蓝山
- 执宰大明
- 虽不是两袖清风,但他比清官更有民心,百姓对其无不交口称赞 虽处事温文尔雅,但他比贪官更加奸滑,将对手戏耍于股掌之中 虽从不结党营私,但他比朋党更有底蕴,故交好友遍布满朝文武 他斗权臣、惩贪官、劝课农桑、鼓励工商,游刃有余地周旋于文臣、勋贵和内廷之间,身份超然 他从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干起,步步为营,稳
- 玄幻小说小黑醉酒完本
- 最新章:新书《权驭大明》已经上传啦
-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 结束五代战乱、平定天下的大宋王朝,从一开始便埋下了衰亡的祸根:北方诸国的军事威胁和冲击,迫使王朝内部日渐软弱的退让求和;崇文抑武的国策带来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却无法掩盖国民性格的逐渐堕落定型;王安石等人的锐意变法、进步改革,最终却走向激烈党争、私欲横行 陈桥兵变时的赵匡胤一定没有想到,他身后这个延续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7章
- 宰执天下
- 宰者宰相,执者执政 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是为宰相 佐政事,定国策,副署诏令,为宰相之亚,是为执政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超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 作者:cuslaa所写的《宰执天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
- 玄幻小说cuslaa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9章 宰制
- 执宰诸天
- 【NEXTIDEA暨2015星创奖征文大赏(玄幻】一个少年,崛起于微末,面对仇恨,爱情,道义时,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我愿为你,堕落成魔,屠戮一生,执宰诸天(本人已有完本书籍《祖仙,273W字《一念飞仙》370W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作者:月下独醉所写的《执宰诸天》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
- 玄幻小说月下独醉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百零二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 执宰万古
- 苏牧重生少年时,在这宏大的盛世之中,沧海成尘,万族林立,诸神降世,更有不可名状般的存在 一位重生者的崛起,征途之上镇压万敌,言不败、称无敌!执宰这万古 作者:人间滚烫所写的《执宰万古》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人间滚烫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无上土一战
- 宰执汉家
- 汉兴四百年风云际会,扫匈奴于漠北,开丝路于西域,却终难逃倾覆 公元193年,汉帝国前途扑朔迷离。值此危难之际,现代人刘和以刘虞之子刘和的身份重生汉末,在这龙吟虎啸的汉末乱世与群雄涿鹿天地间 这是最精彩的时代,也是最最糟糕的时代,儒家失势,道释昌隆,天子失权,群雄极盛 身为质子的刘和又如何重铸昔日汉帝
- 穿越架空第二废材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卷 请假条
- 大宋:开局宋徽宗面前密谋造反
- 杨傲穿越醒来,发现成为北宋末年大奸臣杨戬的私生子 小日子过的蛮滋润嘛,要啥有啥,可以躺平了 不过想到还有几年,金兵就要南下 杨傲立马慌了,鼓起勇气对杨戬建议道“老爹,咱家招兵买马,密谋造反吧,不瞒您说,大宋没几年就要亡了,再不动手自保,就完了 噗通 杨戬吓的冲一旁的世叔跪下了 杨傲不满的看向自己的便
- 穿越架空七宝擂茶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结局
- 执笔执剑闯天下
- 一个善良的执笔少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一手执笔,一手执剑,快意恩仇,踏上自己特有的修行路,活出自己的精彩 作者:古城第一少所写的《执笔执剑闯天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古城第一少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章 少年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