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之我有反伤刺甲

第五百零二章 严颜归降


    严颜见状,见对方将枪体脱手而出,显然要发动凌厉的攻势,心中暗道一声:“不好!”
    他同时纵马挥刀便向赵云斩去,一方面想围魏救赵,也想趁对方手无兵器时,趁机杀死对方。
    这一刀又急又快,势大力猛,赵云闻到脑后一股凌厉之风袭来,神情并未慌张。
    而是抢在刀锋未临体之前,整个上半身向后仰去,摆出一个铁板桥的姿势,顺势抓住刀柄,猛地往前方一拽。
    失去重心的严颜被凌空带起,他想努力稳住身形,怎奈对方的力气不小,令其直接摔入马下。
    这些话说起来漫长,其实不过数息之间,赵云接连出招,一攻一守之下,令对面的雷桐和吴兰两人,直接在百鸟朝凤枪下丧命。
    所死之状甚为惨烈,全身上下各自密布了数个枪窟窿,往外汩汩流淌着鲜血。
    要知道赵云这记百鸟朝凤枪,就是吕布在世时,也不能够全身而退,依然是身受重伤,花费了数月的时间才能够痊愈。
    更别说这些二、三流的武将,在对方倾力一击之下,基本上就是有死无生。
    狼狈的严颜被摔倒马下后,直接就是一个原地翻滚,他刚欲起身时,发现一只冰冻的枪头,抵向了自己的喉部。
    他随之呆了一呆,吞咽了一下口水,口气无奈地向赵云说道:“我技不如人,愿意认输,是杀是剐任凭你!”
    赵云未言语什么,见对方临危时并未出言乞饶,也算是一个将领应有之风,便缓缓抽回枪尖,森然地说道:
    “楚国如吾这样武力的将领,不下十员之多,所拥精锐兵甲数百万之众,天下一统已经势不可挡。
    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归降吾军后,我仍然放你回去,待楚国进攻益州之时,你为楚方内应,立下大功后晋升将员。
    另一种则是让我将你斩杀后,用你首级换取军功,至于你的数十万大军,估计在吾我的铁骑之下,也会所剩无几。”
    严颜朝左右看了一眼战场上的形势,只见自己的三十万大军,虽然将士数量要远比楚军众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是却被朱雀军团的重骑兵攻击下,已经是节节败退,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勉强支撑着。
    他随之脸上阴睛变幻,目光微沉,沉思不语,赵云也不急着催他,知道对方一定会有明智的选择。
    良久后,只见严颜迟疑了一下说道:“你放我回去做奸细,难道就不怕我,不信守承诺吗?”
    赵云看了对方一眼,信心满满地回道:
    “我自认为看人不会差,你身为益州的领军大将,应是一言九鼎之人,如果你不怕被天下人耻笑的话,尽管如此。
    我既然能击败你一次,就能有第二次,更何况如今天天下一半尽在楚国手中,你还能安居在益州的时间有多久。
    难道就不想跟随着楚皇麾下,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吗?机会只有这一次,你自己选择吧?”
    严颜闻言后,知道对方所言不差,也见识过了楚军的战力,知道益州根本无法再继续偏安一隅。
    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还不如早早归降,还能在众将云集的楚国,有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后,严颜直接单膝跪地,冲着赵云一抱拳,面色诚恳地说道:
    “大丈夫一言九鼎,我决定归降楚国,从此效忠楚皇,忠心不二。
    不过为了不让刘璋生疑,还请赵将军令麾下停止进攻,我回去后会想办法自圆其说。”
    赵云见对方神情,便知其心口合一,遂下马将其扶起,笑着说道:“此事好办!”
    于是双方的大将,皆令自己的麾下将士罢战,前后不过一个时辰而已,战场死亡的将士足有数万之多,其中多数为益州的尸首。
    这时益州的兵士们,脸上再无骄横之色,看着对面的楚军,纷纷面露惧色,狼狈不堪。
    至此增援魏国的两路大军,皆被典韦和赵云等人击溃化解,由于战场上所耗费的时间,并不太长。
    加上曹操已经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前线之处,导致后方空虚不说,就连楚军截杀盟军之事,都未曾发觉到。
    可见魏军此刻已经是人心涣散,地方官员们更是逃得逃
    (本章未完,请翻页)
    ,跑的跑,无人在有心思,安心治理自己的辖地。
    很快楚军大捷的消息,秘密传回到洛阳皇宫,楚风闻讯后非常高兴,拍着龙案与郭嘉等人笑着说道:
    “这些年来,我这些个义弟可算是成熟起来,能够走一步看两步,尤其是子龙,颇有谋略在胸,真乃朕的大将也!”
    “怕是曹操还在城外苦苦相盼呢?”
    “如今两路大军正在相继撤回,是不是应该对魏国发起总攻了?”庞统呵呵一笑说道。
    “皇上,典韦、张飞和赵云所处的位置,已经是魏国纵深之地,何不趁机发难,再送给曹操一份大礼呢?”
    戏志才沉吟了一下后,出言建议道。
    “嗯,我也正有此意,何必在千里迢迢往回原地,子龙传回的密信中,也是提及就地向魏国境内进攻的想法。
    我看可以,就是关云长有些势单力薄了,不过也没有关系,有其它军团在侧、后翼牵制着。
    速给典韦等人飞鹰传书,让他们不必返回原地,三日后向魏国共同发起总攻。”
    楚风信心十足地大手一挥说道。
    “皇上,这是王允大人提交的今年科举应试的头甲三名,还请您亲自过目一下!”
    说话间,郭嘉又从怀中摸出一份奏折,走向前去双手呈交给了楚风。
    楚风接过后,打开一看,见到头名状元上的名字,写着“司马懿”三个字,顿时脸色一变,出言问道:
    “这个司马懿籍贯何地,父亲又是何人,可否知悉!”
    郭嘉见楚风脸色不对,似乎对这个头甲状元很是关注,他虽然心中不明就理,依然如实地回道:
    “此司马仲达,年方十八岁左右,文章颇为文采,无论军事还是政要,均有独特观点。
    他祖籍乃是魏河内温人,父亲司马防曾做过京兆伊,家中育有八子,名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号称司马八达。”
    所有的条件都一一符合,楚风确信这名状元,便是司马懿本人。
    (书友若觉得还入法眼,请别忘记收藏本书)
    (本章完)
    紫笔文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