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大帝

第五百五十一章


    房地产销售的成功,让天津新城小区的第二期工程顺利开工,有了充足的资金加持,第二期工程因为第一期工程已经将地下管道敷设好,直接便可以进行楼层的建设。
    天津房地产开发取得的成功给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各个城市开始到天津来学习参观,考察新式小区的运作情况。
    每一个来到天津考察的官员都对天津这种城市发展理念赞叹不已,任何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会面临一个人地矛盾问题。
    一个城市不可能无限地向大扩张,这不利于工业化地集中,老百姓选择居住地的时候,总要衡量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距离能否满足时间条件。
    总不能每天花费几个时辰的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这是城市居民绝对不会允许存在。
    这种高层的建筑非常地适合城市居民使用,不同于农村生活,又要种田,还要养殖牲畜,需要的空间比较大。
    城市居民的房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居住和做饭,这样精致的房屋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城市居民的追捧,都以能够住上这样的楼房为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天津的榜样,各大城市的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此引发的拆迁矛盾,也贯穿了整个城市发展的历史。
    这一切都在朱瞻基的预料之中,社会的发展哪有一帆风顺的,历史总是以螺旋的形式在前进,总是向前走三步,又会向后退两步。
    在天津的房地产产业步入正轨之后,朱瞻基便退回了南海子,在南海子招募有志青年开始了电的研究。
    在研究电的过程中,朱瞻基能够提供的帮助并不多,他只能告诉研究者,电与磁有着莫大的关系。
    天然磁石并不多,如何利用磁石产生电,朱瞻基一点儿都不知道,只能让研究者慢慢摸索。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研究出可以稳定的使用的电力,朱瞻基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看到电力的应用。
    梦中的灯火辉煌,一直是朱瞻基向往的世界。
    唐三任在朝廷接手金山之后,也从金山返回了京城,与朱瞻基一起住进了南海子,南海子成了朱瞻基的独立王国。
    方圆一百二十里的南海子,东边以后世的马驹桥为边墙,北边抵达后世的丰台区大红门,西边到达后世的黄村边缘,南边以今天的六环路南大红门为边墙。
    这么大一块区域,围墙内包括了凉水河在内的众多水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这些先天的条件,使得海子里植物茂盛,野兽繁多。
    为了满足皇家的狩猎,皇家还在海子里放养了很多的麋鹿、獐子、以及一些小型的食肉型野兽,这些野兽以及园囿中的土地林木由一千户百姓打理,这些百姓被称为海户。
    当初新政土地改革的时候,其他皇庄全部交给了朝廷进行统一征税管理,由于朱瞻基不想破坏海子里这座皇家园林,便将这座园林留下,成为了皇家的私家园林。
    当然这个园子的土地还是要向朝廷纳税,每年的这座园林的产出,其中的一成都会用做朝廷赋税。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朱瞻基一力推动的电力发展一直没有任何的发展,然而皇家科学院与造船厂联合研制的蒸汽机却成功地搬上了军舰。
    由于朱瞻基的干预,蒸汽机上船的研究一直都没有走弯路,直接跨越了明轮蒸汽船,来到了螺旋桨时代,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不同于明轮驱动,轮轴不用浸泡在水中,密封性的要求不用特别的严格,螺旋桨则完全浸泡在海水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轮轴的密封问题,若是密封不够,海水就会倒灌进动力舱中,造成航行灾难。
    研究人员发现了油脂不溶于水的特性,一方面利用橡胶的密封性,一方面利用油脂不溶于水的特性,在船壳与动力舱之间设置了一个油密舱,轮轴通过油密舱伸出船壳,在船壳外安装上螺旋浆。
    这样一来从轮轴渗进来的海水就会被油密舱的油脂阻挡无法进入油密舱,也就挡住了海水的进入。
    当然油密舱中的油脂加多少,取决于轮轴吃水的深度,内外压力必须保持一致,在研究蒸汽机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于压力已经非常熟悉,已经能够熟练的制作不同的压力表。
    蒸汽机搬上军舰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有了人造动力,人类在航海的时候,就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风的时候该如何航行,找不到洋流的时候又该如何航行。
    朱瞻基听到了这个消息,高兴地给皇家科学院与海军去信祝贺,称这是大明朝铭记史册的一件大事。
    同时太上皇还叮嘱海军,一定要做好蒸汽机的保密,不能让外人知道大明的这一项技术。
    海军方面收到太上皇的贺信,一方面向太上皇表示感谢,一方面加强了蒸汽机的安保程度,蒸汽机成了大明海军最大的秘密。
    由于大明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采煤业的蓬勃发展,大明朝煤最多的地方就是山西与草原,于是哪里有煤矿,铁路就修到哪里。
    其中京哈(京城到哈密卫)铁路过境大同,给大同镇的煤矿产业带来了蓬勃的发展机会。原本干旱少雨的大同边镇,一跃成为了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然而工业文明除了带给了一个国家强大的生产力,以及强大的物资调动能力之外,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尤其是工业越发达的地区,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尤其是煤炭中含有大量的硫磺。
    硫磺燃烧后就会形成二氧化硫,天空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一旦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就会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阴雨的天气中又会转化成硫酸,于是就会形成酸雨。
    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人体的损坏非常之大,遭遇酸雨的农田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即使是有些收成这些受到污染的粮食吃到肚子里,也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退休后的朱瞻基在经过十年的归隐生活之后,开始在报纸上大声疾呼保护环境,不要毁了华夏百姓千百年来共有的家园。
    然而工业化的滚滚浪潮,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大明朝带着一众藩属国在整个世界扩张势力,倾销商品,巨额的财富流向大明,大明成了全世界向往的美好国度。
    这个时候,太上皇的为了保护环境暂缓工业发展的提议,很快就被各个利益集团批驳的一无是处,这些利益集团每一个都是工业化的得利者。
    朱瞻基悲哀地发现,十年时间足以让天下百姓忘记自己的功绩,他们更愿意带着他们发财致富的大明朝廷。
    他有心去找皇帝去说明这件事的严重性,可是却被唐三任给拦了下来,一向对太上皇言听计从的唐三任坚决反对太上皇去找皇帝。
    “季重!你是担心有人说朕干政吗?”朱瞻基怒道。
    唐三任摇摇头道:“太上皇!臣不是担心你干政,而是知道你去找了皇帝也没用,就连臣也认为陛下是杞人忧天。”
    “唐季重!你怎么会这么认为,你难道没有发现这两年京城的天空越来越灰暗吗?天津比京城更加的严重,难道要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才后悔莫及吗?”
    “陛下!您只看到了京城、天津、上海这样的工业城市的污染,您却没有看到离开这些城市不超过二百里,就是山清水秀的地方。
    后世子孙比我们聪明,他们自然会想到办法治理这些污染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为子孙后代积累更多的财富。
    就算是万一后世子孙不争气也能多撑些年,等到下一个如陛下这般雄才伟略的大帝出现,只有我大明足够强大,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最高处。”
    朱瞻基没想到唐三任竟然会这样理解自己的环境保护思想,叹了口气说道:“季重啊!不是朕不合时宜要对着大势唱反调,而是想在这个滚滚大势上浇上一瓢冷水,让世人在一门心思奔向财富的同时,也能有一股清醒的声音提醒社会。”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在大明高速发展的现在却是有些不合时宜,污染问题从我们开始发展工业,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毛纺厂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百姓对于水源的污染有着切肤之痛,对于保护水源也一直不遗余力。
    可是空气污染对于百姓来说却有些遥远,天蓝一点儿,还是灰一点儿都不影响老百姓吃饭,若是因为陛下的反对,让一些燃煤大户停止生产,失去工作机会的百姓第一个起来反对您。
    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机会比什么空气污染更加重要,陛下您现在做这些有些出力不讨好啊!”
    “朕明白!朕做这些没想着让百姓理解,朕现在不是当政者,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只代表朕自己,所提的也不过是建议。
    朕就希望朕的这些提议能够让社会警醒,让那些在工业发展中得到好处的人们,不敢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
    现在破坏起来容易,以后想要恢复生态付出的代价将是现在的十倍百倍。”
    唐三任还是不理解朱瞻基对于环境的急迫感,这就是两个人的认知差距,朱瞻基非常清楚环境的破坏有时候是不可修复的。
    想着后世为了追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水平,不得已采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的环境恶化,甚至一些生态已经无法修复。
    后世是因为没有办法,为了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一级,不得已做出的牺牲,用一代人的牺牲换取数代人的幸福。
    而大明如今已经是已知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急功近利的发展。可是没有人理解朱瞻基的痛苦,他甚至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
    就连最亲密的老朋友唐三任在这个问题上都不赞成他的想法,一直在劝说朱瞻基不要给国家添乱,咱们都老了,也已经退休了,那就做一个安心享福,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家多好。
    朱瞻基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也知道自己的言论必定会给朝廷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朱瞻基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痛苦。
    一方面他能够感受到大明百姓从心底里发出的对自己的爱戴,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百姓对他的欢呼声。
    即使他宣传的环境保护理念大家都不赞同,也没有人对他恶语相向,只是对他采取敷衍的办法消极对待。
    甚至大多数人倾向于太上皇可能是岁数大了,有点儿老糊涂了,大家不要跟太上皇一般见识,凡事都让着一点儿太上皇,让太上皇的晚年能够美满的度过。
    朱瞻基被老百姓的这种言论弄得哭笑不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成了整个大明一起哄着的老小孩儿了。
    对于朱瞻基的不满,皇帝夫妻也是百般劝慰,隔三差五就带着孩子来南海子与他团聚。变着法儿的逗他开心,这让朱瞻基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真的老糊涂了。
    好在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朱瞻基的环保理念受到打击,工业的大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每一项技术的诞生都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世界也是这样,当大明一骑绝尘的发展起来,原本处于大航海萌芽期的西方,被大明按在了原地,只能在极西之地那一小片地方争斗,同时跨过地中海将手伸向了昆仑州。
    未来的几百年里,这些国家如同鬣狗一般在昆仑州争夺厮杀,任何有想从昆仑州东海岸向东发展的想法,都被大明无情地打了回去。
    大明的原则是,除了南平州与新明岛,昆仑州的其他地方你们随便占,就是别想着向东染指。也别想着向西染指。
    钦察汗国在与大明一战失败之后,不可逆转的衰落下来,尽管大明的引进年轻女人的计划为钦察汗国提供不少的经济援助,还是不能挽救钦察汗国的衰亡。
    在钦察汗国的尸体上站起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解脱身上枷锁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钦察汗国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在报复的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同时又向东对瓦剌展开了军事试探,结果被大明与瓦剌联军迎头痛击。
    向东扩张受挫的莫斯科公国掉头就开始了向北、向西、向南开始了几百年漫长的扩张。
    这一切都与宣德大帝没有了任何关系,朱瞻基在景泰二十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弥留之际的朱瞻基对着围绕在他病床儿女留下遗嘱:“朕少年跟随太宗文皇帝南征北战,洪熙元年仁宗皇帝驾崩,朕临危受命登上皇位。
    朕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发展工业,将大明的国力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朕到了晚年却后悔将推进工业发展。
    朕的一生大半的时间都在努力推进工业发展,晚年却在呼吁克制工业发展。不管你们是否理解,朕都必须要这么做。
    不管我朱家未来是否还在皇位之上,都是华夏子民,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得背叛自己的祖国。”
    ——全书完
    7017k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