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第86章


他不无幽默地警告下属说:"我害怕的是,那些浩浩荡荡进入我们企业捞钱的人,将在痛苦的体验中知道,这决不是懦夫呆的地方。"
  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最后一年半时间里,摩托罗拉军事技术的重点已从无线电通讯转到雷达,公司战前科技原理的改进及雷达新技术的发展,使摩托罗拉在进入战后市场时,技术水平处于稳定的领先地位。但是,高尔文认为,公司虽然走出战争,但仍是一个饥饿的公司,战前公司的形象完全建立在高档的汽车收音机上,而今则从事家用收音机的生产。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摩托罗拉又增加了电唱机的生产,并希望在电视机的设计与制造上开创新局面,同时还热衷于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加热器。后来,汽车加热器被证明是一个成本昂贵和无法挽救的错误,它根本不能运转。耗费巨资的加热器被公司承认是"一个不中用的东西"。
  领军移动电话
  如果说,汽车加热器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个灾祸的话,那么电视机的研制与经营就是一出喜剧了。当小型精品VT-71型电视以上等货出现时,高尔文已胸有成竹了。他认识到在未来电视机的竞争中,经销商唱主角的时代到来了,必须在一开始时就作出迅速的突破--他把管理人员召集到一块儿,宣称摩托罗拉要在电视机生产的第一年,售出10万台!出席会议的人几乎都为高尔文的"口出狂言"目瞪口呆了。他们认为,一个电视机厂绝对不可能达到一年10万台的生产能力。
  高尔文却斩钉截铁地说:"一个工厂所能生产的总比你想像的要多,我们的工厂能做到!"最初,人们对VT-71型电视机的反应是既惊讶,又称赞。经销商中的大多数人被来自顾客的一次次热情的反应所激动,就像推销人大吹大擂时所引起的激动一样,他们认识到这种电视机将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
  事实证明,高尔文是正确的--仅仅几个月内,摩托罗拉在电视机的生产企业中就跃居第四位。高尔文与众不同的才能表现在其惊人的洞察全局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他总能赢得市场,抓住机遇。其后,在电视机的生产领域中,摩托罗拉在与日本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处于逆境。高尔文审时度势,迅速扭转经营方向,转向了无线电通讯领域。而今,摩托罗拉寻呼机占世界总销量的80%。70年代,摩托罗拉投资开发了蜂窝状移动电话系统,这种携带方便的电话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发展迅速--1990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为600万个,1993年猛增到21603万个,摩托罗拉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蜂窝状移动电话制造商。
第115节:辉煌还在继续
作者 : 张剑
  辉煌还在继续
  提前退休的克里
  斯托夫·高尔文2003年12月,摩托罗拉公司正式任命前Sun公司总裁爱德华·桑德尔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据悉,桑德尔在2004年初正式到摩托罗拉上任。
  桑德尔当年56岁,是SilverLake投资公司的常务董事。他将接替克里斯托夫·高尔文担起复兴摩托罗拉的重任。高尔文已经于2003年9月宣布辞职,据称原因是他与董事会其他成员意见不统一。桑德尔2003年10月接洽了摩托罗拉公司的招聘人员,但他当时表示对这一职位不感兴趣,因为他希望留在美国的西海岸工作。经过摩托罗拉公司董事会成员约翰·佩波的努力劝说,桑德尔最后决定接受这一职务。在得知了摩托罗拉公司的这项任命后,桑德尔表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我愿意冒险。"目前,曾经排名第一的摩托罗拉公司在手机市场已经下滑到第三位,落后于诺基亚和三星公司。桑德尔表示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他已经开始考虑摩托罗拉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
  摩托罗拉的中国策略
  桑德尔上任后制订了一系列的战略经营计划,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摩托罗拉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自祖父保罗·高尔文在1928年创建了高尔文制造厂后,高尔文是家族中领导摩托罗拉的第三个成员。目前,高尔文家族拥有公司25%的股份。其父罗伯特·高尔文在使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一流技术公司之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带领摩托罗拉大举挺进国际市场。
  1987年,罗伯特在北京建立摩托罗拉中国办事处,并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由于诺基亚等的竞争,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下降。根据Gartner的数据,摩托罗拉目前拥有中国手机市场19%的份额,比过去一年下降了11%之多。现在,摩托罗拉正努力通过多种新款手机的设计和功能吸引中国的中层消费者。
  081保险业巨人克莱门提·史东
  他是普通推销员,是卓越领路人。他终生只不厌其烦地推销一种产品:自己。身材矮小、圆脸、头发直着向后梳理,留旧式短髭,打着漂亮的领结,手上带着耀眼夺目的戒指,不停地抽着哈瓦那雪茄,他就是美国的克莱门提·史东--一个真正的商人。
  在世界保险界大名鼎鼎的克莱门提·史东,是美国最有名的大富豪之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拥有个人资产达4亿美元之巨。他一生都从事推销,推销保险,推销自己的信念和致富的方法。史东出生于1902年。父亲去世较早,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他们生活得非常艰难。为了生活,史东的母亲曾干了许多年的缝纫女工,并用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向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公司投资。这家保险公司是专做健康及意外伤亡保险的。后来,她就成了这家公司的保险推销员。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年幼的史东也就在母亲的影响下,种下了他这一生事业的第一颗种子。
  史东很小就知道为母亲分忧。上学之余,他利用卖报挣钱。报童之间经常会为争夺地盘而发生争执,他也经常受到比他大的孩子的欺侮,但是他个性刚强,轻易不肯示弱,结果往往都是他占上风。
  追寻事业中的我
  后来,史东因故退学,到密执安州各地去为他母亲所在的那家保险公司服务。他的成绩很突出,每天能拉到30多位客户,多的时候能拉到40多位。
  20岁时,史东来到芝加哥,设立了自己的保险代理公司,他给公司起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其实,公司成员只有他一个人。公司开业的第一天,就开张大吉,拉到了50多位客户来投保。后来,史东又将业务范围扩展到伊利诺斯州。随着公司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客户的日渐增多,史东开始感到不能再单打独斗了,他决定招兵买马。通过征聘的形式,他从众多的应聘者中选择了几名推销员。在那些应聘信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比如有来自印第安纳州和威斯康星州的。虽然他没有录取这些人,但是他却从中受到了启发。他想,为什么不让这些踊跃应征者在当地为他所代理的保险公司拉生意呢?
  一刻不停地付诸实施自己的想法
  他立刻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在那两个州雇佣了一些业务员,帮助公司开展业务。此后,他由点到面,四面扩展,陆续在其他州也征聘推销人员。如此由北到南,从东到西,覆盖面愈来愈大。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他的保险推销人员已有上千人了。
  再幸运的人,也不可能永远顺利。正当史东的保险代理公司蓬勃发展之际,却出现了全国性的经济不景气。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倒闭,这对保险事业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这次波折,让史东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经济上升时期,做什么都容易,对手下的推销人员不必操过多的心;可一旦遇上困难时期,面临真正的考验,许多人就难以承受了,由此可见,提高推销人员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他决定向他们大力灌输自己的那一套积极的精神态度,并第一次在公司里开展推销训练运动。
  到30年代末期,史东已经是年轻的百万富翁了。
  出书立传放大自己的概念
  这时,他开始要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计划了。成立独立的保险公司,自己当老板。机会降临了,曾经兴旺一时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因为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生意萧条停业。拥有这家公司的巴的摩尔商业信用公司愿意以160万美元出售,正苦于找不到买主。
  史东不愿放弃这个大好机会,但他手头一时抽不出这么多钱。他找到商业信用公司的老板,对他说:"我想买下你的保险公司。"对方说:"行。你得拿出160万美元。""我暂时还没有这么多钱,但是我可以借。""向谁借?"史东说:"向您借。"向对方借钱,买对方的东西,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但史东却有他的道理:商业信用公司是向外提供贷款的,只要史东有较好的信誉,他没有理由不贷款给他。终于,买卖成交了!
  史东如愿买下的这家保险公司,在他日后的精心经营下,迅速发展壮大,业务遍及全美各州,接着又延伸到国外。到1970年,公司的保险总额达到213亿美元,职工5000多人。他们个个工作出色,待遇优厚,并且有20多人跨入百万富翁的行列--精兵强将,上下同心,史东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
第116节:风靡全世界
作者 : 张剑
  史东的经营思想和冒险精神使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但他自己更为得意的是他的哲学、他的思想和信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