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第91章


这些宾馆每年举办众多的活动,甚至包括沙滩排球大赛。结果是:这些宾馆无论在多雨的夏天还是雪白的冬天,都是宾客盈门。
  他这个巨大的爱好是否哪天会让他日子难过呢?他根本用不着担心。他至今仍然是当初玛萨集团的房东。他向麦德龙收取房租,按合同,在2015年前他每年可以保证收到5000万欧元的麦德龙租金。所以,他的财产只会继续增长。
  基普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财产到底有多少。有一次他说:"这是一个估价的问题。但哪天可以来一个人,点几个星期的钱。"然而他又表示,他对钱看得不那么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健康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087沙特豪富塔拉勒的传奇发家史
  沙特阿拉伯首富王子瓦利特·本·塔拉勒1957年出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1985年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又在美国获经济和管理学学位。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他的个人净资产为215亿美元,排行第四位。瓦利特·本·塔拉勒塔拉勒的发家史还是很具传奇色彩的,他的父亲当初只给了他2万多美元,让他去创业。他大学毕业后就用这笔为数不多的钱开了一家财务清算所,并于1980年开始创办公司,做起了贸易代理和承包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火,一个取名为"王国"的从事金融投资和实业的庞大公司便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塔拉勒的个人资产绝大多数投资在美国,购买了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股票、花旗银行股票在内的多种美国股票,仅美国花旗银行的股票就买了100亿美元,在美的投资总数在120亿美元以上。据传,塔拉勒很有经营头脑,也很会用人。他为自己和公司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通讯和电子设备,无论他在世界任何地方,随时都可以同公司保持联系,上下沟通,处理事务,下达指令。同时他又对自己的部下充分信任,让他们有职有权。他告诉手下,只要对公司有利,能为公司赚钱,就可以大胆去干,无需事先请示,事后向他递交一份报告,说明情况就可以了。由于经营有方,塔拉勒的私人资产经常名列世界前10名,排在亚洲首位。
  为庆贺自己所拥有的又一座豪华饭店落成,曾在2001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最富有的人中排名第五的沙特王子瓦利特·本·塔拉勒,前不久在埃及西奈半岛最南端著名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一场隆重演唱会,他赠给76位出席演唱会的阿拉伯歌手的礼物竟是世界驰名的"宝马"牌汽车。
  应邀出席演唱会的不超过140人,其中包括来自14个阿拉伯国家的76名歌手,他们都是王子用专机从阿拉伯国家接来的。演唱会从晚上10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8点,在当地引起轰动。76名参加演唱会歌手当中的20几位在演唱会上一展歌喉,每人一曲。歌手们在来参加演唱会之前并不知道这位王子将给他们什么礼物,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去想礼物的事,因为他们都同这位王子有"业务关系",经常在王子所拥有的电视频道上露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有求于王子,不敢奢望王子有什么馈赠,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得到的竟是一辆高级宝马牌汽车。当然并不是每一位歌手都能获得顶级系列的宝马车,而是根据他们的"知名度"来配发宝马车。一位歌手说,他本人从未见过塔拉勒王子,但无论有没有报酬和礼品,也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他们都不能拒绝邀请,因为他们需要在沙特王子所拥有的ART电视频道上亮相,扩大自己的影响和知名度。演唱会结束后,塔拉勒王子同来宾合影留念,并给每一位歌手发了一封感谢信。
第122节:饱受生活的煎熬
作者 : 张剑
  "9·11"事件后,塔拉勒在访问爆炸地点时发表谈话说,"9·11"恐怖袭击是"巨大的犯罪",同时他批评了美国政府对中东和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并主动提出为世贸中心救援工作捐赠1000万美元。由于他对美国政策的批评,他的捐款遭到纽约市长的拒绝。
  088从知名公司跳槽出来的人
  --三洋创始人井植熏
  一场哑谜似的谈判,铺垫了一条康庄大道;一个闪光的瞬间,谱写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到20世纪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一百多家从事制造或销售的子公司及孙公司。三洋电机海外企业的直接生产销售总额为5000亿日元,雄居全日本榜首。整个三洋集团的年销售额也高达15万亿日元,约合110亿美元以上。现在的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横跨三大洋的跨国集团公司。
  1950年春节,井植熏到大哥井植岁男家拜年。井植熏告诉大哥说:"我想造收音机。"接着,他将早已酝酿的计划和盘托出。弟兄俩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干。1950年4月,投资为2000万日元的三洋电机公司宣告成立,井植熏崭新的"三洋生涯"开始了。
  松下得意门生跳槽自当老板
  1911年2月9日,日本著名跨国集团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始人--井植熏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他未满4岁,父亲就因病逝世,母亲带着八个儿女饱受生活的煎熬。
  1925年夏天,14岁的井植熏高小毕业的第二天,就离开家乡来到大阪,进入姐夫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井植熏在松下公司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从学徒到三等职员,从分厂厂长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了松下公司内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是,雄心勃勃的他遏制不住埋在内心多年的欲望,一心想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事业。1949年底,他向"大老板"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辞呈,这对姐夫松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时,收音机已有普及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政府对收音机征收30%的高税,售价偏高,老百姓宁愿自己买零件装配,也不买成品,反而造成收音机销售数量下降。
  井植熏认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产出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低廉的收音机来,肯定会打开市场。当时,一台5灯收音机的零售价在1万日元以上。作为同行业小弟弟的三洋电机,要战胜老牌厂商,就必须把价格降到1万日元以下。
  企业竞争优势内部革新优化是关键
  井植熏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年产量为78万台。而当时日本生产收音机的头号厂商松下公司,家庭型收音机的年产量也不到5000台,一般厂家更是只能生产到3000台以下--如果井植熏的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计划能够变成现实,那么生产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价格便具有竞争力。
  井植熏认识到,真空管是收音机的心脏,它的价格要占收音机出厂价的18%左右,如能争取到真空管专业厂家的理想价格,收音机成本下降也就有了保证。但是,他找了好几家厂商谈判,结果都没谈成。
  井植熏直接找到新日本电气公司的总裁片冈,说:"我们三洋公司打算生产收音机,问题是真空管的价格,你能否按我收音机的出厂价的10%卖给我?"片冈很是疑惑地看着井植熏,问他:"那么你的收音机打算卖多少钱呢?"井植熏笑着说:"这是企业秘密,我将在收音机首批销售日前一天晚上告诉你。""什么?"片冈被弄糊涂了,"这样的生意我可从未做过。"但是,片冈毕竟是个商人,熟悉收音机制造流程,也知道真空管的售价一般是整机的8%,而井植熏出的是10%。他盘算后,说:"按出厂价10%定价这个条件我接受,只是你不能把收音机价格定得太低。"
  井植熏大笑起来:"这是收音机嘛,价格哪能太低呢?太低了我还能赚钱?我有钱赚的话,你不也有10%的份额吗?"井植熏的这种谈判方法虽然有点像在打哑谜,但却充分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双方都有利可图。片冈在考虑再三后,报出了价格的下限,不低于600元。这是接近成本550元的极限价。如果井植熏一来就明说出600日元的买入价,那么谈判极有可能要破裂。当然,井植熏这时心中盘算出厂价已是7000日元左右。这个价格既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也不会辜负片冈的大力协助。
  真空管价格的谈判圆满地得到解决。还有一个难题是外壳设计。当时的收音机,都是采用木制外壳。由于制作复杂,大部分为手工操作,一年内要生产出七八万个木壳,难度极大,而且成本也很高。这时,恰逢塑料工业在日本一夜之间崛起,井植熏灵机一动,用塑料做外壳,不是又漂亮又便宜吗?他急忙找到积水化学公司商量,经过多次试制,第一台用塑料外壳装配的收音机终于制造出来了。
  1952年3月,三洋公司生产的SS-52型收音机上市了。它的市场零售价为8950日元,大大低于日本国内同类型收音机的价格,而且塑料外壳非常新潮。这种"价廉物美"的收音机很快就赢得顾客的青睐,三洋电机由此也声名远播,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井植熏的大名--三洋新型收音机的销售直线上升,当年就达77万台;第二年又猛增一倍,达到158万台,其市场占有率跃居日本第二,仅次于松下公司。
  在收音机上一炮打响后,三洋公司并未就此止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