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

第63章


睿宗想先让她发表意见,免得在朝堂上争得不可开交。他问: 
     “御妹对这两个议题有何见解?” 
     她不点头也不摇头更不开腔。 
     连问两三次都这样。 
     后来,当姚崇出班把这两桩事的重要性详细奏明,希望立即颁诏执行时,太平公主便说了: 
     “羽林军是拱卫京师的长城,随便调出去,京畿要地交给谁来保卫?斜封官本是前中宗皇上御批的,也有它可取之处。中宗皇兄驾崩以后,难道他以前制定的制度都该取消吗?” 
     太平公主说得振振有辞,实际上全有另外的打算:羽林军是李隆基的心腹部队,近来军纪不好,京城百姓颇有怨言,对李隆基的威信造成影响,他要调羽林军出京城加以整顿,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信,加强部队素质建设,这当然不能同意;斜封官之事因太平公主自始至终参与,从中捞到不少好处,又培植了个人势力,取消了于她不利,当然要反对。 
     是非不辨的睿宗觉得太平公主说得也有理,正准备表示同意时,宋璟立即出班跪奏道: 
     “启奏陛下……” 
     “慢!”宋璟还没说完一句,太平公主就制止了他:“宋承相,你为当朝宰相向皇上奏事,应该衣冠整齐,你看你,帽子也不戴正……” 
     她这一说,满堂文武吃吃发笑,宋璟羞得满面通红,慌忙去整冠。 
     李隆基气得直咬牙,忽地站起来,走下殿堂亲自向皇上陈述,举出十个理由应该把羽林军外调,将斜封官制度废除,“以稳定社会,健全官职任用制度。” 
     太平公主在紫纱帐后,对李隆基一一反驳,举出二十个理由,说明羽林军不能外调,斜封官制不宜取消,“只有这样京城安全才有保障,祖宗制度才能继续。” 
     睿宗也不知该怎么说好,有时明知太平公主胡揽蛮缠,也只有随她。 
     最后草草宣布: 
     “下次再议。” 
     “散朝!” 
     下朝以后,李隆基精疲力尽,睡了半天闷觉后叫书僮磨墨备纸,他提起笔来,写好一张“辞让表章,”请求改立长兄成器为太子。写好后,斟酌再三,觉得文字、语气都无破绽了,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好像肩上卸下了千斤重负,身子顿时轻松了许多。 
     李隆基办事干脆,写好辞呈,便换了衣帽去见父皇,当面呈交。 
     他快步走出东宫,回头看看,无可奈何地说了句:“当初我就不该搬进来。” 
     他手拿辞呈急匆匆向父皇的寝宫走去,走到宫门,内给事中高力士接住他: 
     “殿下有事要见皇上?” 
     “是,向皇上递一份辞呈。” 
     “什么辞呈?” 
     “这太子当得艰难,心力交瘁,力不胜任,不如干脆辞了的好。” 
     “啊……皇上刚刚才睡着,可否将辞呈交奴才代交?” 
     “当然可以,那就麻烦公公了。”李隆基说罢,回头便走。好像他已经不再是太子,无官一身轻了。 
     第二天,他借故有病,没有上朝。 
     下午,宰相宋璟派人送来一张请帖,请他去赴晚宴。 
     李隆基正想散散心,便准时赴约,骑马来到宋璟府上。因为发了请帖,他以为是个大规模的宴会,结果一看,连他总共才四个人:主人宋璟,还有姚崇、高力士和他。 
     见了高力士,他就问: 
     “我那辞呈你交了吗?” 
     宋璟岔开话头说: 
     “别谈这个,拣些高兴的说。” 
     “那我先说个高兴的,”姚崇说,“我今天从太平公主门前经过,看她府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一打听,原来说是祝贺成器立为太子。还说,太平公主原先想方设法、费尽心机要立成器为太子都未成功,却立了李隆基,谁知道李隆基胆小无能,自己让出来了……” 
     李隆基听了也不生气,反而笑道: 
     “说我胆小无能便胆小无能,又有什么?好在皇上批准了,就是我的幸运。” 
     宋璟说:“看来此事并不使殿下高兴,再换个题目。”说罢,从抽屉里取出一纸奏章双手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一看,原来是前天宋璟、姚崇写的奏章,但见在醒目处御批了四个大字:“照准施行。” 
     李隆基高兴得站了起来,将一大杯酒一饮而尽,感激万分地说: 
     “父皇呀,父皇,请受儿一拜!” 
     说罢,向父皇居住的皇宫方向跪拜再三,忍不住泪流满面。 
     “只是,”李隆基情绪稍平静后说道,“只是我的辞呈已交,姚丞相刚才说皇上已改立长兄成器了……” 
     “哈哈哈哈……”一阵大笑后,高力士从怀中取出那张辞呈,双手捧还给李隆基。他们三人几乎同时说: 
     “请殿下宽恕,是我们骗了您。” 
     李隆基也不冒火,他从高力士手中接过辞呈,凑近烛火,顷刻间,便化成一股青烟飘散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7-8-30  
E书吧 - 免费电子书下载网站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图穷匕首现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在无情争斗中各使伎俩,但“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克敌制胜的绝招都只有一个:杀!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太平公主府里的小型宴会是在一片哈哈声中开始的。 
     “看那宋璟老儿的狼狈相,脸红脖子粗,头上的帽子本只有那么一点点歪,可他两手去扶,反倒扶得更歪了,大家给他一笑,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真有趣,哈,哈……” 
     “还是公主殿下高人一筹,那套话,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一泻千里,叫太子无从回答,真令下官佩服。” 
     “看,今天早朝他就不敢来了,怕是给气出病来了。” 
     昨天在朝堂上太平公主把李隆基和他的心腹宋璟美美地奚落了一顿,她感到报复的愉悦。今天晚上特请属于她这条线上的几位宰相来家中聚会,一则庆功,再则商议下一步行动。依她的估计,经过昨天那番较量,李隆基一定受打击很重,根据他的脾气,他很可能赌气主动放弃太子之位,拱手让给成器。如果这样,她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来来来,大家先请,只差崔丞相一人了,我们边吃边等,等他来了,罚他三大盅。”太平公主一边说,一边邀窦怀贞、肖至忠、岑羲、陆象先等入座。 
     玉兔东升,酒过三巡,崔湜还未到。 
     太平公主心里很急,故作净手,起身去前厅探望。 
     太平公主一离席,大家说话就方便多了。 
     “一定是被老婆拽住裤腰了……” 
     “他老婆是有名的尤物……” 
     “来了叫他先钻桌子……” 
     “他油嘴滑舌,能说会道,要有他来才热闹。” 
     “都快三更天了,再不来,我们就告辞了。” 
     “好,再等一会儿,不来,我们就走,让他来了一个人陪公主殿下……” 
     大家又一阵好笑。 
     从宋璟府中出来,李隆基说不出的高兴,他使劲抽了两马鞭,那马踏着月色飞驰而去。那马跟李隆基多年,很有些灵气,知道晚上主人喜欢到哪里去,它把他驮到崔湜府门前,就不走了。 
     李隆基下马来,亲热地拍了两下马脸,还亲昵地说了句“老马识途”,然后叫随从去敲门。 
     开门的管家见是太子驾到,先行了大礼,接着向里院大声通报道:“太子驾到!” 
     这时崔湜正准备出门,听说太子来了,慌忙退到里屋,把老婆推出来接驾。 
     李隆基自然是针对她来的。 
     他对她自从那个雪夜之后,就再难割舍,那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爱意,谁也无法取代。只要稍有空闲,他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她。 
     眼前的她,似乎比上次见面时清瘦,但却更具风彩和魅力。她跪下接驾,那轻盈的姿态,那忽闪的目光,那轻柔的一声“太子殿下晚安,”把他的灵魂喊出了窍。 
     “怎么没见崔丞相?”李隆基问。 
     “他刚出门处理公务去了。” 
     “真巧,每次都这么巧。可见我们是有缘分的。”李隆基高兴帽一把挽住她,她趁势便倒进他的怀里。 
     “你怎么一嘴酒气?”她问。 
     “刚才在宋老儿那里喝的。一高兴,就多喝了两口。” 
     “殿下什么事这么高兴?” 
     “一个时辰前,我连太子都不想当了。幸好父皇圣明,一切都依了我的奏章。现在好了,我高兴得只想亲你,来,让我们好好亲亲……”说罢,就势把她抱进屋,轻抛在床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