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抽剑

第 12 章 风云初聚


1
    维也纳。
    奥匈帝国的首都。
    一项成就的伟大,也许在当时不被世人所认可,甚至遭到世人的诽谤;哥白尼的“日心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同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20世纪的一项伟大成就,其影响甚至超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然而,当时很少有人接受它,弗洛伊德也经常受到世人的敌视。
    洪清独自到了弗洛伊德的住处,就见他的房子十分简陋,门前也十分冷清。洪清心头涌起几丝苦涩:
    “一位伟人的生活竟然如此清贫。”
    洪清敲门,一个妇女出来回应:“您好,请问您找谁?”
    洪清答道:“请问弗洛伊德先生在家么?”
    那妇女说道:“对不起,他有事出去了。”说着就要关门。
    洪清虽然从未与弗洛伊德谋面,但与他神交已久,知道此人搞研究时,不喜旁人打扰。
    他知道弗洛伊德肯定在家,但却说道:“如果他回来,请把这封信交给他。”
    说着,洪清递给那妇女一封信,说道:“信封上的地址是我现在住的地方。”
    说完,洪清回旅馆了。
    2
    洪清所在的旅馆。
    洪清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待。
    他在等弗洛伊德,他知道,弗洛伊德看完他的信,必然亲自来拜访他。这就是自信,或者说是自负。
    果然,有人敲门。
    洪清迎接,开门后,就见一个老者,将近六十岁,但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3
    弗洛伊德家中。
    那妇女,弗洛伊德的妻子,将信交给他。
    弗洛伊德问道:“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东方男子要见我?”
    弗洛伊德的妻子说道:“是的!看年纪,他只有二十岁;从肤色看,他是亚洲人,但不知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弗洛伊德漫不经心地打开信,精神为之一振,首先映入眼帘的字体竟是那么清秀整洁。再读文章,文笔之流畅,使人很难相信此信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
    弗洛伊德读完信,神采飞扬,仿佛瞬间年轻了三十岁,容光焕发,极为兴奋。
    弗洛伊德恨不得立时见到洪清,只听妻子说道:“什么事令你如此高兴?”
    只听弗洛伊德说道,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我终于找到知音了。”
    弗洛伊德读完信,且不说信的字体之优美,令人赏心悦目;也不说文笔之流畅,给人一种欣赏美文的欣喜感;只说信的内容,其见解之独到,分析问题之深刻,这些都使弗洛伊德大为钦佩;另外,信中还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这么多年来,弗洛伊德的理论、成就很少得到世人的认可,而如今,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知音到了,这怎能不令他产生相见恨晚之感?!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知音,或者说没有志趣相投的朋友,那将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这就是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所在。
    洪清的信围绕精神分析学展开论述,使弗洛伊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这怎不令他高兴?
    弗洛伊德披上衣服,抓过信封,朝门外而去。
    他的妻子拦住道:“你去哪儿?”
    弗洛伊德说道:“那个青年叫洪清,是中国人,我一定要见到他。”
    他的妻子说道:“天已经这么晚了,明天再去吧!”
    弗洛伊德透过窗户向外望去,不错,夜色甚浓,已到了晚上十点钟,弗洛伊德暗问自己:
    “时间怎么这样快?洪清是下午三点左右来的,我收到信时也不过三点一刻,怎么看完信已到了晚上十点钟?”
    弗洛伊德思忖片刻,这才明白了原因。
    原来,洪清的信比较长,将近二十页,但弗洛伊德读完两遍后,仍不能释卷,继续读,反复读,也不知读了多少遍,直到晚上十点钟还觉得韵味无穷,仿佛三月未食肉,此日遽然尝到了人间美味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若非他的妻子提醒他吃饭,他不知要读到何时方止。
    翌日,天刚亮,弗洛伊德匆匆吃完饭,抓过信封,直奔洪清留住的旅馆而去。
    4
    洪清将弗洛伊德请入屋内,通过交谈,二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由此结成忘年之交。
    二人通过交谈,发现彼此间有许多共同爱好,志趣也极为相投,直到下午一点钟,弗洛伊德依然谈兴盎然,滔滔不绝,根本未察觉已过了午饭时间。
    洪清邀请弗洛伊德到临近一所酒楼用餐。
    二人边吃边谈,洪清就发现楼下不远处有一座高台,台上站立一人,此人正手舞足蹈,张牙舞爪,显然是在演讲。
    高台四周围满了人,众人群情激奋,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洪清就见高台上的演讲者身材中等,二十五岁左右年纪。此人面上表情极为丰富,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大义凛然,人群也随着他的表情和手势而阵阵沸腾。
    饭后,洪清与弗洛伊德来到人群外围,这时那演讲者的声音已经可以听到了:
    “……我的朋友们,我的兄弟姐妹们,我们现在正经历第三次亡国灭种的危机,难道还能继续无所作为吗?几百年前,蒙古人的入侵,使我们日耳曼人几乎国破家亡;一百年前,拿破仑的入侵,又使我们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生存危机;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英国人和法国人正在从西面和南面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俄国人也正在从东方侵吞我们的生存空间,难道我们还能坐以待毙吗?……”
    此人的演讲配合着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不停挥舞的手臂,使听众群情激奋,不能自已。
    只听一人振臂高喊:“干掉俄国人!干掉法国人!”
    众人也一起高呼:“干掉斯拉夫人!干掉盎格鲁—撒克逊人!干掉法国人!”
    洪清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心中暗自称赞:“此人的演讲才能着实令人佩服!”
    此时,就听弗洛伊德喊道:“干掉俄国人!干掉法国人!”
    洪清向另一名听众问道:“这演讲者是谁?”
    只听那人答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道夫•希特勒!”
    洪清暗自记忆:“阿道夫•希特勒?一定要结识此人!”
    5
    柏林。
    洪清又回到了柏林。
    与之同来的还有两个人,他们是阿道夫•希特勒和鲁道夫•赫斯。
    希特勒来了,一战还会远吗?
    不错,希特勒到了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近在咫尺了。
    此时,一股浓浓的战争气氛笼罩着柏林。街道上到处贴满着标语:“碾死法国猪!”“砸碎英国牛!”“踢死俄国熊!”
    马路上不时经过一列列士兵。他们穿着锃亮的皮靴,迈着整齐的步伐,士气高昂,随时准备为了给德意志人民争取生存空间而献出生命。
    与此同时,整个德国都在加紧铁路交通建设;兵工厂也在夜以继日地生产武器。
    浓烈的战争氛围弥漫在德国人中,令他们无比亢奋,激动之情难以自已。
    6
    此时已是1914年初夏,热辣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国际形势极其紧张,只等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点一把火,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就要爆炸。
    此前,经过1905年德、法之间的摩洛哥危机,1908—1909年巴尔干地区的波斯尼亚危机,1911年春德、法的第二次摩洛哥冲突,与此同时的意土战争以及紧随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国际形势已接近满弓状态,战争之箭已即将射出。
    1913年下半年和1914年上半年的平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此时,两大敌对正营基本成型,分别是英、法、俄为代表的协约国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各国通过各种条约,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系。
    早在1893年,德国国会就通过了一项军事法案,使陆军人数达到58.9万人,为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提供法律依据。1899年,德国陆军又增加了3万人,达到62万。
    自1906年开始,德国开始着力建设海军。1911年以后,德国开始加速扩编陆军和增加军费预算。
    到1913年,德国现役军人已达76万。但,威廉二世仍觉得不够,又将常备军增加了11万,使总兵力高达87万人。
    德军中,军官占很大比例,这为战时迅速扩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造成了军费的几何数增加。德国的军费在1879年是4.3亿马克,到1913年已达21亿马克。
    与德国呼应,它的小弟奥匈帝国的正规部队也扩大到56万人。到大战前夕,德、奥两国已拥有800万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员。
    针锋相对,协约国也在厉兵秣马。
    到1913年底,法国常备军已达80万人,军费开支到1914年,已达到15亿法郎,占全国预算的38%;1913年时,俄国军队已达130万人,它又通过扩建法案,准备将常备军扩充到230万人;英国,海军强国,但到1913年,它的陆军现役军人也达到了41万之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海军已实现了质的飞跃和量的飞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排名世界第二的海军。此时,德国拥有41艘战列舰、20艘装甲巡洋舰、40艘轻巡洋舰、144艘驱逐舰和72艘潜艇。
    另外,它的海军舰艇的质量优于英国皇家海军,这点在日德兰海战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只是因为德军舰艇的数量少于英国皇家海军,所以其总体实力逊于皇家海军。
    此外,德国陆军的装备和通讯系统都是世界顶级的,任何国家都无法比肩。
    7
    终于,明火产生,火药桶被引爆。
    1914年6月28日。
    人类历史上影响其发展进程的一天。举世震惊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了,从而引发了长达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389年的6月28日,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科索沃战役中,被入侵的土耳其军队击败,从此,塞尔维亚沦为土耳其的属地。因此,6月28日这天成为塞尔维亚的国耻日。
    奥匈帝国选择这一天在塞尔维亚边境进行军事演习,其挑衅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1900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与索菲亚缔结连理,而今天正是两人结婚十四年的纪念日。
    8
    索菲•肖克特,女伯爵,曾充当斐迪南大公的堂姐伊萨贝拉公主的宫廷侍女。一次偶然的机会,索菲结识了弗兰西斯•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对索菲一见钟情,为她温文尔雅的气质所倾倒;而索菲也为斐迪南大公的翩翩风度所折服,对大公也一见倾心。
    弗兰西斯•约瑟夫,奥匈帝国的皇帝。此人年迈昏庸,顽固死板,为人苛刻,寡恩薄义,为臣民所厌恶。与之相反,斐迪南大公,精明干练,勤政爱民,为人谦和,深得朝廷内外信任和敬重。
    老皇帝约瑟夫生性多疑,且妒忌心极强。也许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的两个儿子很早就夭折了,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斐迪南大公,约瑟夫的侄子,但约瑟夫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所以只能立大公为皇储。
    当然,老皇帝对此极不愿意,但又不能把王位传给女儿,因为奥匈帝国历史上并无女子为帝的先例;因此,老皇帝对侄子一直心存芥蒂,更兼大公在朝廷上下声望极高,老皇帝对大公更加疑惧。
    叔侄二人平时极少见面,因为老皇帝总觉大公不顺眼;同时,老皇帝总插手大公的私人事务,使大公极为恼火,但他又敢怒不敢言,只好尽量少与叔叔谋面,有道是,眼不见心不烦。
    大公的婚姻大事即是一例。斐迪南大公与索菲女伯爵两情相悦,但老皇帝约瑟夫从中作梗,以索菲的身份同侍女差不多,有损皇帝威严为由,对他们二人的婚事不遗余力地加以反对。
    但,斐迪南大公,极为忠于爱情,甚至以放弃皇储身份相胁,老皇帝不敢使皇室后继无人,最后只得同意两人的婚事,但却附加了一个条件:
    “二人的子女不得享受皇家贵族的待遇。”
    这个条件使索菲及她的三个孩子恩斯特、马克西米利安、索菲在哈普斯堡皇室的古老宫廷中,经常受到冷遇。
    宫廷的礼仪禁止索菲乘坐大公的马车;她也不能与大公同坐在剧场的皇族包厢里。每逢宫廷大典,当索菲进入时,宫廷的折门只开一半。
    这次,二人的十四周年结婚纪念日时,斐迪南大公携爱妻一同旅行,使她与自己享受同等待遇,以稍稍抚慰索菲受伤多年的心。
    然而,萨拉热窝之旅却成了二人共赴黄泉的行程。
    斐迪南大公,勤政爱民,对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一向一视同仁,且此人一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但是,此次出行他考虑不周,且未听取旁人建议。
    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边境组织军事演习,斐迪南大公本来不宜出现在此种场合,但他坚持要使妻子享受与自己相同的待遇,所以,最终还是来了。
    斐迪南大公,并非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对奥匈帝国奴役塞尔维亚人并不负有直接责任,但是,塞尔维亚人把他作为了奥匈帝国奴役自己的代言人,所以欲杀之而后快。
    最后,斐迪南大公做了错误的决定,选了错误的时间,到了错误的地点,走了错误的道路,结束了自己并非错误的一生,还使爱妻也一同罹难了。
    9
    在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的路上,一共埋伏了七个刺客,他们从十七岁到二十三岁不等,其中有五个人是十九岁的青年。
    这七个人都是狂热的种族主义分子,是恐怖分子团体“团结或死亡”的成员。这个团体就是赫赫有名的“黑手党”集团。
    在当时,此集团的名气绝不逊色于当代的恐怖大亨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以致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理尼科拉•帕西茨的命运也在“黑手党”的掌握之中,帕西茨不得不对“黑手党”进行庇护,以换取身家性命和仕途前程。
    “黑手党”的领袖名叫德拉古廷•吉米特里耶维茨。此人绰号阿皮斯,即“蜜蜂”。
    阿皮斯,上校,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的部长。此人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乃是一个出色的参谋军官,绝对是一个比拉登老兄还要厉害的角色。
    阿皮斯,心狠手辣,残忍骇人,他不但策划暗杀活动,有时还亲自出手。
    1903年,那时他才二十六岁。这一年,塞尔维亚的皇帝亚历山大•奥布雷诺维茨和皇后德拉加同时命丧他手。他不仅将二人杀死,还进行了鞭尸。
    他夜里闯进皇宫,将皇帝夫妇枪杀,然后将二人从密室拖出来,反复射击和砍劈,最后将尸体从楼上抛了下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此扬长而去。
    10
    萨拉热窝街头。
    洪清、李勐、仁浩,三人挤在人群中,用汉语低声交谈,只听洪清说道:“有刺客。”
    “刺杀斐迪南大公?”李勐问道。
    洪清点点头,听到仁浩言语:“奥匈帝国是德国的盟友,且斐迪南大公人品不错,救不救他?”
    洪清说道:“不要多事。”
    三人此次来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有一项特殊任务,所以洪清不想多事。
    当斐迪南大公开始在萨拉热窝的简短访问时,有五辆车篷折叠起来的游览车停在火车站,陪他一起前行。
    连带大公的车,一共有六辆。在前面为大公开道的是市长的车,车上坐的是市长费希姆•楚尔齐茨和他的警察专员盖尔戴博士。
    第二辆车即是大公夫妇的。索菲坐在大公右侧。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波斯尼亚政府军长官,坐在大公左侧那个可以折叠的座以上。司机的旁边是大公的侍从官哈拉西伯爵。
    大公的车后依次是另外四辆伴车。
    为了不激起当地人们的反感,在大公的要求下,军队被禁止进入萨拉热窝,演习的军队也将在野外接受检阅。
    然而,这并未动摇暗杀者的决心。
    洪清用传音法对李勐和仁浩说道:“我右侧第四人即是刺客。”
    二人悄悄扫视一眼,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静待后事如何。
    楚穆尔亚桥,位于市中心米利亚茨河上。当车队刚刚经过此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三人见到那刺客孤身出现在了桥上。
    洪清低声说道:“孬种!”
    原来,此人右手插在裤兜里,已然位于车队侧后,射击角度极佳,但他眼角忽然现出几丝软弱和恐惧。恰巧一名警察在他面前经过,他又后退了一步,然后匆匆下了桥,他的暗杀任务就此放弃了。
    李勐目光也极为犀利,低语道:“饭桶!胆小鬼!”
    这个胆小的刺客名叫穆哈迈德•迈赫迈德巴西克。
    11
    然而,“黑手党”预设了七名杀手,岂能让大公轻易脱逃?此次行动,他们志在必得。
    果然,洪清说完“还有好戏!”,另一名刺客也动手了。车队在阿佩尔码头未行多远,此时,人群中挤出了一个年轻人。
    此人名叫奈杰尔科•察布里诺维茨,显然受过专业的培训,出手干净利落,一颗炸弹被他随手掷出,极为准确,径直砸向大公的羽毛头盔。
    斐迪南大公正在侧头与妻子说话,忽然发现一颗炸弹向自己头上砸来。他惊叫一声,但并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但是,他的司机经验丰富,反应极为灵敏。
    当这刺客扔炸弹时,司机已看到他的手势。他猛然加快车速冲了过去,结果,炸弹落在了折叠的帆布车篷上,紧接着弹到了地上,在第三辆汽车的前面发生了爆炸,并炸裂了它的前轮轮胎。
    炸弹的碎片并未伤及大使夫妇,然而,索菲的侍女兰尤斯女伯爵受了轻伤,因为她与大公坐在同一辆车中;另外,碎片还伤及了数人,他们是波蒂奥雷克的副手埃里克•梅里齐中校和几位倒霉的旁观者,所幸未造成人员丧命。
    李勐低声说道:“这司机反应着实不慢。”
    洪、仁二人点点头。
    察布里诺维茨见暗杀未能成功,吞下了一小瓶氰化物毒药,然后向河中跳去;但是,极不凑巧,这条河水位很浅,跳下去并无性命之忧。
    两个旁观者跳下河,很容易就把他拉了上来,又有几个老百姓围了过来。刚才的单片几乎伤及他们,他们对这刺客已然恨极,对察布里诺维茨连连殴打,直到警察前来制止。
    察布里诺维茨,出生于萨拉热窝,本来是一名印刷工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黑手党”成员,不久就加入了这个恐怖团体。
    此时,他因为服食了剧毒,呕吐不止,痛得极为厉害,但他极力保持头脑清醒,对密谋计划丝毫没有透露。
    斐迪南大公好像对此事并不介意,催促道:“快走吧,这家伙有精神病,我们继续前进。”
    仁浩对洪清说道:“大公的胆量值得敬佩,若再有刺客,我们救他不救?”
    洪清对斐迪南大公的胆量十分钦佩,说道:“相机而动。”
    12
    三人随着人流,在路旁伴着大公的车队继续前进。车队前行了比较长的一段路程,并未再有人行刺。
    仁浩说道:“难道只有两名刺客?”
    洪清说道:“十几步外还有一个。”
    果然,大公的车队正在前行,人群中忽然挤出一人。此人手中是一只极为精致的勃朗宁手枪,但他刚要扣动扳机,就觉手腕传来一阵透彻心肺的剧痛,手枪不由地掉在了地上。
    几名警察蜂拥而上,将此人迅速捆绑了起来。
    原来,洪清见那刺客举起手枪,两枚金针激射而出,径直钻入了那刺客的手腕。
    洪清身处人群之中,又有李勐和仁浩挡在身旁,并且他的动作极为轻微,所以周围的旁观者并不知道洪清救了斐迪南大公一命,当然,斐迪南大公更不知道此事了。
    斐迪南大公并未理会此事,命令车队继续前行。
    洪清就听一名旁观者骂道:“他妈的,不要挤!你奶奶的,想死啊?!”
    此时,人群向前拥挤,洪清被他们一推,不由地撞到了李勐身上。
    13
    第四名刺客出现了。洪清正贴在李勐身上,双手被挤,想救斐迪南大公,已然来不及了,低声叹道:“天意如此!”
    这名刺客名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波,十九岁,是七个刺客中身手最好的一个,也是信仰最坚定的一个。
    他用得也是比利时造的勃朗宁手枪,此时,他距离大公只有五英尺之遥。扳机微动,两发子弹平射而出。
    哈拉希伯爵,大公的侍从官,兼保镖,从未见到过如此干净利落,准确无误的射击,直吓得目瞪口呆。
    第一颗子弹射入了大公的脖子,切断了他的颈动脉;第二颗子弹钻入了索菲的腹部,切断了她的一根动脉。夫妇二人惊呆了几分钟,依然挺直坐着,目光呆滞地凝视着前方。
    波斯尼亚政府军长官波蒂奥雷克以为他们夫妇平安无事,但为了避免刺客的再度袭击,他命令车队返程。
    当车队调转方向时,哈拉希侧身想靠近些讲话,然而大公的血从口中径直喷到了他的右颊之上。
    索菲见此,大惊失色,喊道:“看在老天爷面上!你怎么啦?”
    然而,索菲身体一软,向大公倒去。她的脸贴在了大公的膝盖上。
    斐迪南大公鼓起余力,恳求道:“亲爱的索菲!亲爱的索菲!死不得,活下去,为了我们的孩子!”
    上午十一点后不久,斐迪南大公夫妇都因严重的内出血而停止了呼吸。
    14
    普林西波见刺杀成功,任务已然完成,举枪对准了自己的右太阳穴。洪清此时已经挤到他的面前,伸手抓住了他的胳膊;同时,警察也把普林西波包围了。
    普林西波边挣扎边咬破了口中的玻璃瓶。洪清见他两腮肌肉抖动,知道他在吞咽毒药,左掌按在了他的小腹之上,一股真气向他咽喉传去。
    普林西波就觉呼吸困难,一张口,碎玻璃连带少量液体喷了出来;然而,大多数氰化物液体却到了他的胃中。
    也许他的性命不该这么早就结束,这些氰化物液体浓度太低,且已经陈旧,药效大减,虽然是剧毒物质,但没能夺去普林西波的性命。
    1918年4月28日,普林西波的生命宣告结束,但他也成了民族英雄,受到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深深崇敬。
    15
    暮色已然降临。
    三人吃完晚饭,自饭店内出来,准备回旅馆休息。
    仁浩低声说道:“后面有五条恶狗。”
    洪清已然察觉有人跟踪,用传音法对二人说道:“我吸引他们注意力,你二人自后面包抄。”
    后面五人吹着口哨,神情悠闲,极为自然,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执行跟踪任务。五人右手插在裤兜内,紧握手枪,准备在最恰当的时机将洪清等三人同时击毙,因为这三个人在白天几乎破坏了他们的暗杀行动。
    然而,五人跟随三人转过一个路口,发现只剩洪清一人了,其余二人已然不知去向。此时,洪清已然转过身来,五人在洪清犀利如刀的目光逼视下,只觉冷气袭人,几乎透彻骨髓。
    五人不由自主地后退数步,然而发现后路已经被堵死了。五人都受过严格的暗杀训练,身手极为敏捷,见情势不妙,同时掏出了手枪,动作干净利落,无一丝拖泥带水。
    但是,命运女郎在作弄他们。他们极为倒霉,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洪清。
    洪清,杀手中的杀手。
    五人掏出手枪,手指的力道尚未传到手枪的扳机,就觉手腕仿佛忽然被砍断了,手枪同时落到了地上。
    原来,五人的手腕同时各中了一枚金针。
    这金针本来是用作医疗的,刺入肉tǐ只是一个很小的空洞;但是,自洪清指尖发出,它们已然携带了非凡的力道,其威力只是稍稍逊色于洪清的飞刀。
    洪清的飞刀是轻易不出手的。
    洪清、李勐、仁浩三人同时出手。洪清左、右爪各抓住了一人的脖子,李勐也是如此;留给仁浩的只剩一个人了,当然容易对付。
    三人将这五个倒霉蛋儿拖到墙根。洪清将其中一人的外衣向旁边一扯,看到了他们衬衫上的标志,说道:“他们是‘黑手党’的成员。”
    同时,三人相对点点头,手爪一齐用力,这五个刺客就此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了。
    洪清说道:“‘黑手党’盯上我们了,此地不可久留,速速返回柏林。”
    16
    “黑手党”势力极大,成员众多,岂肯轻易放过这三人?
    三人连夜前往柏林,一路上,“黑手党”派出了大批杀手;然而,三人凭借机敏身手,躲过重重劫难,最终用时三昼夜安全回到了柏林。
    这三昼夜,三人时刻保持警惕,一分钟也不敢闭目休息;虽然安全返回了柏林,但是却已经狼狈之极。
    李勐说道:“他妈的,这‘黑手党’太难缠了,也就是我们三人,换成别的人,必死无疑。”
    17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各大报刊将之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加以大肆渲染报道,唯恐天下不乱。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了一个电报,表示“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真诚慰唁和我本人的深切同情”;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宣告,他的宫廷将致哀七日;为了不被超过,沙皇尼古拉表示致哀十二日。
    各国首脑争相上演骗人闹剧。
    当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在出席威廉运河建成十九周年纪念日。当他获悉此消息时,他高兴地跳起了舞,同时鼓掌欢呼:“我们终于找到向俄国人和法国人开战的接口了。”
    然而,为了做做表面文章,德国政府立即向奥匈政府致电,表示深深哀悼和沉重的悲痛。
    18
    一个月后,也就是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4日,德国对比利时宣战;同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6日,奥匈帝国对沙皇俄国宣战;同日,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12日,英国对奥匈帝国宣战;13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
    19
    8月15日,石原正彦等十几名来德国留学的日本留学生向洪清等三人辞行,理由是政府紧急召唤。
    洪清等三人为众日本留学生送行。
    等他们走后,洪清说道:“不好,东洋人要趁火打劫,侵略中国的山东。”
    果然,不出洪清所料,日本留学生离开德国的第九日,也就是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紧接着,日本人携手英国人,同时在山东半岛登陆,击败了盘踞中国的德国人,然后强占了胶州湾。
    后来,英国在欧洲战线吃紧,逐步收缩远东兵力,撤出中国,日本轻而易举地独占了中国的山东半岛。
    20
    8月2日,德军袖子拂过,卢森堡投降。
    第三天,也就是8月4日,德军大举入侵比利时,总兵力达34个师,约70万人。
    当时,比利时全国仅有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约12万人。德国人当然没有将比利时人放在眼里。
    他们认为,只要德国大军到了比利时家门口,比利时人立即会在国王的带领下,竖起白旗,向强大的德军投降。然而,他们想错了。
    21
    8月4日早晨。
    德军开始进攻比利时。此时,洪清与仁浩依然在柏林军事学院,并未参加大军进攻比利时的行动;但是,李勐参加了德军的行动。
    奥托•冯•埃米希将军统帅3个骑兵师和6个步兵旅作为先锋部队,李勐以营长身份参与其中。
    战前,德国拟定六周内击败法国;然而,洪清知道,德军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小毛奇已经严重损害了“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曾多次强调,与法国交战之初,必须最大限度地加强右翼。
    1913年,施里芬逝世,小毛奇继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后,几乎每个月都从右翼调走大量兵力去加强左翼和东线的防御力量,致使德军右翼兵力严重减少,已不足以完成灭亡法国的任务。
    此时,小毛奇在左翼安排了8个兵团,约32万人;中路安排了11个兵团,约40万人。刻下,德军依然有拳头部队,那就是右翼;然而,这个拳头的力量已经大为削弱,根本不足以对敌一招致命。
    洪清知道,德军必然与法军陷入长期的阵地消耗战中。此时,德军势头正旺,不是自己出手的最佳时机;以后,两军转入阵地战时,那才是自己大展神威的最好时机。
    然而,李勐要求到前线,因为他不喜欢看着别人打仗,而自己无所作为。最后,经兴登堡向埃米希举荐,李勐以营长身份参加了此次对比利时的进攻行动。
    22
    上午八点刚过,德军已经突入了比利时境内;然而,当他们逼近默兹河时,发现大桥已然被炸毁了,守在对面的比利时军队正在虎视眈眈,严阵以待。
    由于时间紧迫,埃米希命令部队立即强渡。对岸的比利时军队人数虽少,但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一直到中午十分,德军依然未能通过默兹河。
    埃米希心下焦急,他本来十分轻视比利时军队,认为,只要德军一到,比利时人就只有两条路可行了:要么投降;要么逃跑。然而,比利时人进行了抵抗,而且是十分顽强的抵抗,这着实令埃米希吃了一惊。
    德国人的行军日程要求埃米希必须毫不停滞地渡过河去;否则,前方的更大障碍列日要塞将浪费他们更多的时间。埃米希正在心急火燎,李勐来到指挥部,说道:
    “将军阁下,我带领我营的兵力到河下游三十公里出偷渡,那里水势较缓,便于渡河。我们绕到比利时军队背后去抄他们后路,你令部队在此地佯攻,我们前后夹击如何?”
    埃米希将军十分赞同,说道:“好办法!我再给你一个营的兵力。火速行动!”
    李勐率领两个骑兵营急行军三十公里。此时德军已在正面发起佯攻,给比利时军队造成了巨大压力;李勐率领骑兵营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即渡河成功,然后火速包抄到了比利时军队的后方。
    比利时军队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在德军的前后夹击下,以退潮之势迅速溃败。
    德军渡河成功。为了奖励李勐,埃米希将军颁给了他一枚铁十字勋章。
    德军渡河成功,然而,面前却是一个令他们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这就是列日要塞。
    23
    日俄战争时,乃木希典费了极大力气才攻克了旅顺要塞。旅顺要塞当时号称“亚洲第一要塞”,花费了乃木希典三个月的时间,这才攻克,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列日要塞比旅顺要塞还要坚固好几倍。
    列日要塞是由布里阿尔蒙设计的。布里阿尔蒙,那个时代举世无双的天才防御工程大师。19世纪80年代,他设计构筑了列日和那慕尔两地的堡垒群。
    堡垒群分别环列在两城坚固的高地上,扼守马斯河的通道,可以抵御不论来自任何方向的入侵。
    列日要塞在1913年才工程告竣,前后耗时达25年之久,共花费了300亿法郎。
    列日堡垒群分布在河的两岸,一共包含12座堡垒,距列日一般是4—5英里,各堡垒间相距2—3英里。
    六座堡垒位于河的东岸,面向德国,防备它的不轨行动;另外六座位于河的西岸,同时环列在列日的周围和背后,防备敌人对列日的背后偷袭。
    这些堡垒好像是在地底下构筑的中世纪城堡,地面上只露出一块儿三角形的顶部,顶上伸出一些拱形罩盖,掩护着所有炮塔。
    这些堡垒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拥有400件武器,从机枪到八英寸大炮,各类型轻重武器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这个结构本身的设计要求,它们要经得起八英寸及其以内各种口径火炮的轰击;另外,三角形的每一角都装备着较小口径的各种速射炮。
    炮台周围是三英尺深的干燥壕沟,另外配备有大功率探照灯,敌人无论是强攻还是奇袭,都是难以成功的。这些探照灯和重炮可以一并降到地面一下,那里有地下坑道,可以把整个系统相互联系起来。
    (注:1英寸=25.4毫米)
    这些堡垒,每个都配备有两个连的炮兵和一个连的步兵,共计400人。
    综合以上种种,列日要塞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最坚固的要塞。
    德军对列日要塞的坚固程度是知道的,但他们认为,只要遇到德军的进攻,比利时军队就会投降,所以并未将列日要塞放在心上。此时,真正遇到比利时人的抵抗,难免准备不足,对如此坚固的要塞一时间束手无策。
    24
    德国人一向以严格精准著称,战争动员开始后,在用火车运输人员和物资时,他们的时间表制订得极为精细,甚至对于多少组火车轮子将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桥梁,这些精细得无法再精细的情况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个港口,英、德双方处于胶着争夺状态。德军布雷舰一、三、五前来布雷,英军扫雷舰二、四、六前来扫雷。
    这一日,英军扫雷舰因为执行其他任务,没有来扫雷,结果德军布雷舰来布雷时被炸沉了。德军船员被英军救起后,非常生气,对英军发怒道:“你们太不负责了!没有严格执行规定准程,这在德国是要受到严重惩罚的。”
    英国人为此连连道歉。
    25
    此时,战争已然开始,德军绝不允许比利时人拖延他们的时间。
    埃米尔将军率军到达要塞后,立即派人前去劝降,但被比利时守军将领勒芒将军坚决拒绝。
    自从进入比利时境内的那一刻起,德军就不断受到比利时军队的骚扰,这令埃米尔将军大为恼火,德国人的严谨作风要求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突入法国。
    面对列日要塞,德国人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埃米尔将军见劝降无效,不再废话,立即下令强攻。
    德军排着整齐的队形协同前进,这无疑成了比利时人最明显的靶子。德军死伤惨重,但从未有一个人突到距堡垒70米的距离内。
    德军并不准备变换队形,依然密集冲锋,因为埃米尔将军已然下令,不计伤亡,为攻克堡垒,需要多少兵力就投入多少兵力。
    在这场攻坚战中,作战双方的损失是极不对等的。比利时军队躲在堡垒中,向处于明处的德军展开了屠杀,而德军的火炮对比利时人的堡垒根本不起什么毁伤作用;比利时人几乎没有什么伤亡,而德军的伤亡却是惊人的。
    列日要塞可以经得起8英寸口径火炮,也就是203毫米口径火炮的轰击,埃米尔将军的现有火炮对比利时军队的堡垒根本无法摧毁,甚至连皮毛都无法伤及,炮弹落地上面,只是激起一些浮尘而已。
    乃木希典当初攻打旅顺要塞时,用的是11英寸口径火炮,也就是280毫米口径巨型攻城榴弹炮。203毫米口径火炮与之相比,的确逊色一些,但列日要塞的坚固程度据此依然可以窥其一斑。
    26
    李勐,硬汉子,最后看得也不由得心惊肉跳,德军的伤亡已令他不忍继续看下去。德军几乎是一排排地,并且是肩并肩地冲过去,直到中弹倒地。德军的尸体一层层地加高,最后几乎遮住了比利时人的枪口,他们不得不派人将尸体挪开,然后继续射击。
    埃米尔将军好像对德军的伤亡无动于衷,不停地催促他们前去送死。最后,李勐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道:“将军,不要再进攻了。我带人前去爆破。”
    埃米尔将军同意。
    李勐带着两个连的德军冒着比利时军队的炮火匍匐前进,当他来道堡垒近前时,喝道:“把爆破筒都传给我。”
    然而,没有反应,他向后一看,两个连的德军士兵已经全部中弹而亡。李勐与众德军各带了两个爆破筒,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到了比利时人的堡垒前,他所携带的炸药显然不足以炸毁敌人的堡垒。
    李勐将自己带来的爆破筒先放下,又冒着比利时人的密集炮火,从德军尸体上取来足够的爆破筒,然后拉去了导火索,急速滚向外侧。
    一声巨响,堡垒被炸开了一个豁口,德军蜂拥而如,终于突破了列日的外围堡垒群。
    然而,列日要塞依然毫发未伤,牢牢地阻挡在德军前进的道路上。
    李勐率领德军故伎重演,然而不起作用,列日要塞太坚固了,仅仅靠几个爆破筒,根本无法伤其筋骨。若对列日的12座堡垒进行爆破,其所用炸药量必须以百吨来计算。
    李勐也想不出别的好办法,最后只得说道:“将军,用坑道作业进行爆破吧,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埃米尔将军摇摇头,说道:“不行,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实施坑道作业。”
    27
    午夜。
    埃米尔将军指挥各旅再度集结,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不但未能突破列日要塞,反而使第14旅旅长还阵亡了。
    埃米尔将军正自心急如焚地在屋内来回踱步,李勐再度建议道:“将军,派人伪装成英军,混入列日,然后将勒芒干掉。”
    埃米尔将军说道:“好办法。”
    然后派出了一支由36名官兵组成的分遣队,穿上英军的制服,乘坐几辆汽车,开赴勒芒所在的司令部。
    然而,天亮后,行动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埃米尔将军的耳中:特遣分队全部牺牲,无一生还。
    28
    “报告将军,鲁登道夫将军来了。他说他带来了一种秘密武器。”
    埃米尔将军听此,精神为之一振,亲自接了出来,握住鲁登道夫的手,说道:“伙计,你终于来了。”
    鲁登道夫,小毛奇的参谋,杰出的军事家,是年四十九岁。此前,他一直默默无闻,因为军阶不高,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是,列日注定要使他一战成名。
    鲁登道夫首先接管了第14旅的指挥权,然后发动进攻,凭借自己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迅速荡平了列日的外围防线。此时,列日的12座堡垒相互见联系尚存,但若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它们已经处于孤立被围状态。
    鲁登道夫拨开氤氲迷雾,使问题得以解决的简便方法展现了出来。如今,只需对列日的12座堡垒各个击破就可以了。
    列日要塞坚固无俦,德军的秘密武器也该出手了。
    29
    此前,世界上最大的火炮口径是13英寸,约合330毫米的战列舰火炮,以及11英寸的固定榴弹炮,也就是乃木希典所用的那种280毫米巨型攻城榴弹炮。
    然而,这两种火炮只是“小巫”罢了,鲁登道夫将军带来了“大巫”,这就是420毫米口径的巨型攻城榴弹炮。
    这个“大巫”就是前文曾经提到的“大贝尔塔”,由克虏伯兵工厂制造而成,是以弹药制造者的妻子贝尔塔•冯•克虏伯的名字命名的。
    后来,希特勒德国造出了一种更大口径的火炮,与之相比,“大贝尔塔”又只能称为“小巫”了;而乃木希典所用的那种榴弹炮恐怕连“巫”都够不上了。
    纳粹德国的那种骇人听闻的大炮乃是800毫米口径的超巨型列车炮。
    后来的萨达姆伊拉克生产了一种1000毫米口径火炮,它发射的火箭增程炮弹可打到1200公里外的地方,端的诡秘可怖。
    30
    如今只说“大贝尔塔”——这种在当时可称为举世无双的大炮。
    “大贝尔塔”,连同炮架长达24英尺(即7.3米),重达98吨,其炮弹重1800磅(约为816.5千克),需要炮手200多人。
    这种大炮1909年即试制成功,到现在,德军已经拥有了5门此种大炮,而克虏伯兵工厂还在加班加点地生产这种骇人听闻的大炮。
    这种大炮将使鲁登道夫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据目击者说,这些大炮大得简直叫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个怪物分为两部分,由36匹马拖着,人行道都给震动了,群众看见这个非凡的家伙,个个目瞪口呆,异常惊愕。
    “当年罗马人看见汉尼拔的大象部队时也不至于惊讶到这个地步。跟着大炮的士兵,个个身板挺直,神情肃穆,好像在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
    “这炮真是炮中的邪魔啊!”
    31
    此时,列日与外界已经失去了联系,若不投降,只能坐以待毙,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处在“大贝尔塔”的射程之内了。
    8月12日傍晚,鲁登道夫下令开始炮击。
    炮手们用软物将自己的耳朵牢牢塞住,然后俯伏在地上,在距离炮位300码的地方按动了大炮的电控发射钮。
    6点30分,第一发炮弹出膛。炮弹的弧形弹道高达4000英尺,一分钟后命中目标。炮弹爆炸时的尘土、碎片和硝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锥形蘑菇云,高达1000英尺。
    比利时军队躲在堡垒中,胆战心惊,默默地等待着世界末日的降临。
    两个小时后,列日要塞的堡垒像积木一样倒塌了。勒芒成了俘虏。
    号称“天下第一”、“永不陷落”的列日要塞承受了德军45发炮弹后,彻底成为了废墟。
    此战使鲁登道夫一夜间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被誉为“列日英雄”,前途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32
    然而,战争之初小毛奇已经为德军写下了失败的伏笔。不久,西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消耗战中。
    33
    洪清的视线始终在东线的俄国人身上,他并未太关注西线,因为此时德国人在东线的处境比西线要不利得多。德国一共有8个集团军,西线部署了7个,而东线仅有1个,但与他们对阵的俄国却集结了200多万军队。
    洪清知道,自己大展神威的时刻就要到了。
    34
    那慕尔,比利时的第二大要塞。鲁登道夫此时正在与那慕尔谈恋爱,忽然受到柏林总部的急电,令其速归。
    鲁登道夫连夜回到柏林,被小毛奇紧急约见,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35
    德军的训练有素和高昂的士气给洪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对德军极为欣赏,心道:“若由英明将领统率,德军将天下无敌。”
    当他们向比利时进军时,他们纵情高唱《德国至上》、《国王胜利万岁》,群情激奋,士气高昂,好像不是去前线战斗,而是去出席受降仪式。
    当德军行军时,突击步兵在前面开路,其后是马拉的野战炮,最后是一批批骑着自行车的士兵,他们在各占领地负责架设电线,完善通讯设施。
    每个团都配备有野战炊事车,行军时,炊事兵站在车上,不停地搅拌着熊熊大火上的炖锅;同时,口中大声唱着高亢的军歌。
    他们的各种配备尽善尽美,进军步伐整齐划一,仿佛在进行阅兵式。
    这一切都使洪清感到阵阵心痛。与德军相比,北洋政府的军队只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与德军的差距岂止十万八千里?这样的军队如何保家卫国?这怎不令洪清感到忧愤?
    洪清指挥作战,最注重攻击对手的后勤,但他却极为佩服德军如此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它竟然堪称尽善尽美。
    与德军相比,俄军也是极为垃圾的。俄军与德军的差距至少在万里以上,无论是单兵素质、交通通讯,还是后勤保障、野战医疗,二者根本不是同一档次的对手。
    36
    苏克霍姆利诺夫,俄国的陆军大臣,年逾六旬,但并不昏庸,反而工于心计,诡秘奸诈。
    但是,他的诡计多端并不体现在军事上,而是体现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上。许许多多的有能之士都被他略施小计就排挤出去了。
    另外,此人思想落后,崇尚冷兵器,推重近身搏斗,对任何注重火力、火器的言论都视为异端邪说。在军事上,他有一句奉为金科玉律的名言:“子弹是废物,刺刀才是好汉。”
    虽然这句话出自俄国名将苏沃洛夫之口,然而时代不同了,但这位陆军部长还拘泥于此,不知变通。
    试想,在这种人掌权下,俄军的建设将是何等的cào dàn。
    然而,就是这样的俄军竟然打败了训练极为有素的德军,几乎将德军赶出了东普鲁士。
    其实,这件事并不奇怪,因为东线的德军指挥官是一位比苏克霍姆利诺夫更为垃圾的爷们儿。
    苏克霍姆利诺夫,不管怎么说,他终究是一名军人,曾参加过1877年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时任骑兵连长,有着一定的军事经验;另外,俄军的前线总指挥萨姆索诺夫也非饭桶。
    普里特维茨,时年六十六岁,德国第8集团军的司令。在他的率领下,德军被俄军打得一败再败,几乎无可奈何花落去。
    普里特维茨,与小毛奇不和,因为小毛奇总想将他撤职查办。
    普里特维茨,对于他而言,军事和电脑是同等陌生的事物。
    此人绰号“胖子”,靠餐桌上的huáng色xiào话博得了德皇的好感;所以,小毛奇一直未能撤掉他的军职,因为德皇总是插手干预。
    如今,容克的老窝儿都快被俄国人给挑了,德皇也坐不住了,小毛奇要撤掉普里特维茨,他也不再阻拦了。
    37
    鲁登道夫被任命为第8集团军参谋长,等他来到东线德军总部时,这才知道第8集团军的总司令是谁。
    这总司令时年六十七岁,但二目有神,透射出睿智与深沉之光,自有一种大家风范。另外,与之相随的是一名年轻人,二十岁左右,二目中锋芒内敛,但隐含着无限杀机。
    这年轻人,面色冷峻,微带阴郁,因为受到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不错,这个年轻人正是洪清,而那总司令正是兴登堡。此时,曼斯坦因正在西线服役;所以,兴登堡把洪清带到了东线。
    38
    接下来将有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名曰:坦南堡会战。
    此一战,25万德军歼灭了33万俄军,俘虏了46万俄军。经此一战,鲁登道夫被晋升为元帅,兴登堡被尊称为“护国之神”;一夜之间,二人成了德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39
    鲁登道夫在柏林时,听说过洪清的大名,但他对中国心存偏见,由此连带,他认为传言非实,并不相信一个中国青年会有如此骇人的才能。
    但是,兴登堡对洪清极为器重,鲁登道夫看在总司令的面子上,对洪清还算客气。
    及至兴登堡令二人一起制定作战方案时,鲁登道夫颇为不悦;然而,通过交谈,他大吃一惊,暗称惭愧,心道:“枉我平生自负,若不见此年轻人,实不知强中更有强中手。惭愧!”
    一番交谈,鲁登道夫受益匪浅,对于一种很简单的战术,比如声东击西,避实就虚,洪清竟然能将之引申到战略层面,阐发如何在两线作战情况下,将己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及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对手,见解是如此独到深刻,远非常人可及。
    鲁登道夫为洪清的才学深深折服,他知道,军事其实是一门既简单又深奥的学问:说它简单,因为一个有一定军事修养的人就能把握其规律;说它深奥,因为,一个人,即使他懂得了其基本规律,但他却不一定能够驾驭它。
    军事规律就好比一匹烈性千里马,善驭者,乘之可大展宏图;不善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另外,同是驾驭战争规律,人与人的熟练程度是不同的,甚至有天壤之别。
    同样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战术,比如各个击破,洪清会集中优势兵力,同时创造条件,造成对手的分散兵力,然后将对手逐次吃掉,将此战术发挥到极致;而换作别人,可能不但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逐次歼灭,甚至可能被敌人各个歼灭。
    鉴于俄军总兵力超过德军六倍之多,鲁登道夫和洪清选择的最简单、最快捷的战术即是牵制一部,吃掉一部,击溃一部,也就是各个击破。
    至于具体细节战术,洪清说,且不忙于制定,他要先试一试俄军的虚实和战斗力高下。
    40
    由于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刚刚接管德军指挥权,尚不明了俄军虚实,所以德军还在不停地撤退,这引起了广大德军士兵的强烈不满。
    第8集团军大部分成员都是东普鲁士人,他们绝不允许俄国人在自己的家乡横行,所以纷纷要求停止撤退,与俄国鬼子决一死战。
    洪清略施小计即令德军从前面的失败中振奋了起来。此时,德军士气高涨,洪清于是向鲁登道夫建议,停止撤退,对俄军发动反击。
    41
    那么,洪清是如何恢复德军士气的?
    洪清带领两个营的德军,猛然使出回马枪,令俄军猝不及防,损失了300多人。
    前日,德军放弃了一座小山包。这小山包并不甚高,但却极具战略意义,若控制此山包,德军后撤时,可阻击俄军的追击;反击时,可以此为跳板,突然发招,打俄军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德军已然停止撤退,决定夺回这一战略要地。俄军最近士气高昂,德军接连撤退,令他们逐渐放松了警惕,所以,他们根本没料到德军会发动突然反击,因此在这个小山包上并未驻扎对少人马。
    洪清一向注重战前的火力准备,竟然为两个营的兵力调集了100门大炮,秘密部署在了小山包之下。凌晨三点,俄军正在熟睡时,洪清开始了火力准备。
    火力准备持续了三十分钟,共发射了各类型炮弹2500发,小山包几乎被削低了二十公分,上面的300名俄军,没死的只有十多人了,两个营的德军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这个战略要地。
    42
    洪清深知,各类武器,无论它口径如何,只有集束化使用才能将它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化。比如火炮,即使要防守的阵线极为宽大,也不能将火炮平均配置,必须将之在重点地段集中部署,争取达到每百米一门火炮,甚至更大的密度。
    坦克,陆战之王,也必须集束化使用,若仅有一辆,即使威力再大,它的作用也不能发挥到极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的坦克质量不及苏联鬼子,但仗着集束化使用,两辆甚至三辆坦克夹击一辆苏联鬼子坦克,这样岂有不胜之理?
    苏德战争后期,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它可以在1000米距离内,对T—34做到一炮致命;但是,它们数量太少,这才没有发挥出战略意义。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总共生产的“虎”式坦克不超过300辆。
    43
    等俄军援兵赶到时,洪清已经巩固了阵地。俄军人数众多,一旦行动,必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压迫对手。为了夺回这个小山包,俄军竟然调集了4000人马。
    洪清并未将俄军放在心上,静待俄军来攻。上午九点左右,俄军开始了炮火准备;洪清一眼就发现了俄军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的后勤保障存在严重缺陷。
    俄军的炮火准备持续了二十分钟,但根本没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因为他们只有13门火炮,而每门火炮配给的炮弹只有5发,远不能达到削弱德军战斗力的目的,更不足以压制德军的猛烈炮火。
    另外,俄军的进攻再度验证了洪清的判断。俄军冲锋人数众多,极为勇敢,值得钦佩;然而,他们的武器极不统一:有的人端着步枪,根本没有刺刀;有的虽然有刺刀,但步枪没有枪栓;更有甚者,有的俄国士兵仅仅将刺刀绑在一根木棍上,以此为武器,然后端着木棍就冲了上来;基本上没有机枪火力掩护冲锋。
    洪清等俄军冲到五十米的距离时,突然下令开火屠杀。德军各种火力一齐发威,无数条火舌咬向了前来送死的俄国丘八。洪清亲自操纵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接连点射,给予俄军巨大杀伤。
    俄军强攻了两个小时,伤亡近千人,结果无一人冲上德军阵地,不得不停止了送死。
    44
    洪清此时已然想到了对付俄军的最佳办法,那就是攻击它的后勤保障系统。这正是洪清的拿手好戏,也是他所擅长的最具杀伤力的战术。
    《孙子兵法》讲究:“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其中一条“十则围之”意思是,以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包围并歼灭之;然而,对于以十分兵力围歼一分敌人,洪清并不擅长于此,他所擅长的是以一分兵力围歼十分之敌,这也正是洪清的超人之处。
    在坦南堡战役中,洪清以2个师,约4万人的兵力围歼了俄军30万人。其时,洪清先袭击了俄军的后勤,造成俄军混乱,军心动摇;然后废了其中5万人,俘虏了另外25万人。
    此一役,洪清逼死了萨姆索诺夫,并俘虏了他的另外两名副手。萨姆索诺夫全军覆没,无颜再见他的沙皇陛下,所以自己废了自己。
    45
    克里姆林宫。
    沙皇尼古拉二世满面容光,极为兴奋。
    今天,他十分高兴。他看上了一位大公的老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到手了。
    这位大公的老婆,成熟丰满,风骚迷人,简直把尼古拉二世的魂魄全勾走了。
    尼古拉二世刚刚甩完了几炮,几乎爽到前列腺去了。
    他坐在椅子里,随手取过桌上的奏章。
    这份奏章送来已经一个月了,但这一个月,尼古拉二世忙于勾引别人的老婆,根本没理会这些奏章。
    他翻开奏章,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原来,两个月下来,在东线作战的俄军损失了100多万人。
    46
    洪清围歼萨姆索诺夫的集团军并未花费多少力气;然而,在攻击俄军后勤时,俄军的后勤保障系统虽然极为糟糕,但是,洪清的数次奇袭都没能得手,因为他的作战意图与进军路线被萨姆索诺夫的一名副手识破了。
    除了曼斯坦因外,洪清从未遇到过如此辣手的角色,这令他大为震惊,他根本没想到俄军中会有如此难缠而杰出的人才,竟然能够多次识破自己的作战意图。
    尽管洪清多次实施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策略,竭力掩饰攻击俄军后勤系统的企图,但竟然被此人接连识破,并以极具杀伤力的方式对德军实施了反击。
    最后,毕竟洪清技高一筹,虽然作战意图已然完全暴露,但俄军的兵力已经全部被牵制,无力进行反击。这样,洪清终于一举粉碎了俄军的后勤保障系统;从而为大规模围歼俄军创造了制胜条件。
    会战结束,洪清只感觉神情委顿,俄军的那名将领几乎令他筋疲力尽。洪清发誓,一定要活捉此人,看看他究竟是何许人也。
    洪清粉碎俄军后勤补给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然而,此次行动中,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未能活捉此人,只是捉到了萨姆索诺夫的另一名副手而已。
    然而,洪清毕竟是洪清,他亲自率领十几名德军,夜袭俄军司令部,一招大刀剜心,终于解决战斗,活捉了萨姆索诺夫的这名令洪清消耗了无数脑细胞的副手。
    4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北非战场上,蒙哥马利设计了一个个圈套,屡次套在了“沙漠之狐”的脖子上;然而,每当蒙哥马利收紧套索时,“沙漠之狐”总是出其不意地逃脱了,使蒙哥马利极为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洪清平时极少触动真气,但这次他是真的大动肝火了,其恼火程度更甚于二战时的蒙哥马利。
    洪清毕竟是排名第一的奇才,旁人充其量只具有与之争锋的实力,根本不具有直撄其锋的实力。
    无论是谁,在洪清的全力攻击之下,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字——败,包括曼斯坦因,也包括毛泽东。
    萨姆索诺夫的这名副手端的是一名罕见的奇才;然而,与洪清相比,他毕竟逊色数筹。当然,比起曼斯坦因,他也颇有不及。在洪清的全力出招下,他只有俯首称臣这一选择了。
    48
    此时,
    洪清正在与这位难缠的对手眈眈相向。
    洪清对此人好生佩服,心道:“想不到当世之间,除了曼斯坦因外,竟然还有人可以在我的进攻下招架如此之久。”
    柱子上绑着两个人。其中一人,甲,三十五岁左右年纪,身材不高,约170公分,但目光中透露着深邃与狡诈,令人既畏惧又讨厌;另一人,乙,二十五岁左右年纪,身材中等,面满正气。
    乙,那个令洪清感到棘手的人物。
    洪清二目杀气显现,无一丝内敛,逼视二人,良久未语。
    洪清来到甲面前,杀机更盛,冷冷道:“你是何人?”
    此人在洪清的慑人目光的鄙视下,面不改色,静静答道:“克洛雷诺夫。”
    克洛雷诺夫说完话,忽觉胸口压力陡增,呼吸也为之困难,几乎喘不过气了,因为一股前所未有的浓烈杀气包围了他,仿佛将他身体周围的氧气都挤走了。
    只听洪清以零下二百七十三摄氏度的声音说道:“约瑟夫•斯大林。”
    克洛雷诺夫听此一惊,心道:“他怎么知道我的真实姓名。”
    想及此,斯大林转向乙人,逼视着他,眼睛仿佛在诘问:“是你告诉他的?”
    乙人见此情形,淡淡说道:“并非我告诉他的。我怀疑我们的无线电通讯被他们窃听了。”
    洪清听此一愣,心道:“佩服!他竟然觉察到了俄军密码被德军破译了。”
    洪清二指一捻,乙人身上的绳子被绞断了。洪清指着旁边的椅子说道:“请坐!”
    此人并不客气,说声:“多谢!”然后坐了下去。
    洪清不再理睬斯大林,转向乙人,说道:“尊姓大名?”
    “图哈切夫斯基。”
    “阁下的才能令在下佩服之至。”
    图哈切夫斯基站起身,说道:“彼此!我一向极为自负,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但自从发现德军屡次袭击我方后勤,行踪诡秘,战术奇特,这才知道遇上了劲敌,也知道了强中更有强中手。
    “我虽然破解了你的数次杀招,但最后一次兵力全部受制,眼见德军断我后勤,却无丝毫办法,这才知道当世之间尚有出我之右者。
    “请问你是什么人?你不是德国人,但为什么在德军中?”
    洪清说道:“我叫洪清,中国人,在柏林军事学院留学。”
    通过几句简单交谈,洪、图二人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洪清爱屋及乌,命人给斯大林也解开了绳子。
    49
    洪清命人准备酒宴,三人边吃边谈,洪清发现图哈切夫斯基虽然是一个豪爽汉子,但却滴酒不沾,而斯大林却酒量过人。
    洪清命人准备的是伏特加烈酒,与斯大林对饮了二十碗,两人皆无一丝醉意,互相敬佩对付的酒量;然而,斯大林暗自焦急,心道:“这小子怎么还不醉?这样,我们想逃走可就麻烦了。”
    斯大林心下暗自焦急,同时暗自思考脱身之策。
    只听图哈切夫斯基问道:“我军的无线电密码是不是被德军破译了?”
    这本是军事机密,然而洪、图二人皆是豪爽汉子,并不以此为意,只听洪清说道:“不错。贵军的无线电设备极为简陋,破解起来并不困难。”
    图哈切夫斯基听此,眉宇间闪过一丝愁云,说道:“战争毕竟是国家间经济与科技的较量,我们空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但国家贫穷,经济落后,无力为军队配备先进的武器与通讯器材,最终战败也是意料中的事。
    “战争开始,我即发现我军后勤保障方面存在致命漏洞,所以调集了很大力量加以保护,但还是被你摧毁了。”
    斯大林听此,怒道:“若非你调离诸多力量,我们的指挥部怎么会被袭击?我们又怎么会成为俘虏?”
    图哈切夫斯基不悦,冷冷道:“约瑟夫,说话得凭良心。若非我竭力保护后勤,我们的军队早已因薄弱的后勤被破坏而军心大乱;同时,也早被德军击溃或歼灭了,我们还能支持到现在?”
    50
    洪清察言观色,知道二人不和,时常发生龃龉,更通过以后的接触,对斯大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而又生性多疑的人;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洪清帮助希姆莱策划实施反间计,借斯大林之刀,除掉了图哈切夫斯基。
    洪清知道,图哈切夫斯基是俄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有他的存在,德、苏开战,德军即使获胜,也要遭受巨大损失。
    后来,盖世太保的老板希姆莱伪造了图哈切夫斯基伙同李可夫私通德国,阴谋推翻斯大林统治的书信;结果,斯大林命契卡特工处决了图哈切夫斯基。
    图哈切夫斯基生性刚烈,最受不得冤屈,面对契卡特工时,武力拒捕,结果被当场击毙了。
    斯大林一向心狠手辣,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所以,将图哈切夫斯基的妻子和孩子也秘密处决了。
    其实,斯大林早有干掉图哈切夫斯基之心,只是慑于他在国内战争的巨大功劳和在军界的极高威望,一时又没有借口,所以没有下手。
    后来,“肃反”时,斯大林得到了图哈切夫斯基私通德国的书信,借机除掉了这颗眼中钉。苏联正史并未记载斯大林是否知道书信的真假,但野史传言,斯大林知道那封书信是伪造的。
    51
    洪清说道:“不错。若是贵军后勤系统遭袭,军心大乱,以致全军覆没,你等成了光杆司令,最终也必然遭擒。”
    图哈切夫斯基表示同意,说道:“归根到底还是我国经济的落后决定我军的战败。我军的军用物资绝大部分靠人力和畜力运输,效率极低,速度极慢,这就决定了它的薄弱性,使它容易遭受攻击。
    “德军物资的运输基本靠火车与汽车,效率极高,而且士兵训练有素,一旦在英明统帅的领导下,战胜对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斯大林说道:“对此我表示认同。我国经济落后,这是由腐朽的沙皇制度决定的;所以,欲实现国家富强,必须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洪清听此,猛然一震,他知道,西线正处于胶着的阵地消耗战状态,而德军三十万兵力被牵制在东线,致使西线突击力量不足。如果俄国发生内乱,沙皇忙于戡乱,必使德国东线压力大减;到时,东线兵力西调,突击力量得到加强,也许可以打破僵局,取得胜利。
    洪清心下寻思:“斯大林对沙皇政府不满,但不知他有没有力量发动叛乱。”
    斯大林一直在苦思脱身之策,见洪清沉思不语,说道:“俄国人民非常厌恶这场战争;我们布尔什维克党也坚决反对这场战争,若夺取政权,一定退出战争。”
    洪清问道:“你是俄国共产党成员?”
    斯大林说道:“正是。我党的目标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工农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洪清并不信仰所谓的社会主义那套说辞,但他心想,若将斯大林放回俄国,发动叛乱,即使不能推翻沙皇政权,也必然大大牵制沙皇俄国在东线作战的兵力。
    想及此,他已做好了释放二人的准备。
    斯大林就见洪清又喝了几杯酒,眼皮开始下沉,说话也不利索了,又喝了几杯,然后伏在桌子上睡了过去。
    斯大林见屋内只有他们三人,挥手拔出了腰间的匕首,径直刺向洪清后心。
    图哈切夫斯基伸手抓住斯大林的手腕,低声喝道:“你干什么?”
    斯大林说道:“废了他。”
    图哈切夫斯基摇摇头,低语道:“我们快走吧!”
    二人从屋内出来,只见满天星斗挂在空中,原来已是深夜。二人绕过德军哨兵,脱身而去。
    52
    斯大林见已到了安全地带,责问道:“你为什么不让我杀那小子?”
    图哈切夫斯基冷冷道:“你以为他真的醉了?他故意放我们走的。你看吧,为了掩饰他故意放我们走,他马上会派人来追我们。”
    果然,二人前行未远,左后方传来了德军的追杀声。斯大林不再说什么,与图哈切夫斯基径直向东而去。
    53
    洪清心道:“斯大林这厮好不歹毒,我放他们走,他竟然想取我性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