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女频小说当昏君

第九十三章:大朝会上对改革教育


    陈玦似乎对刘逸口中的改革很感兴趣,于是命他细细说来。
    陈玦这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一度让刘逸觉得昨天与陛下在文华殿谈论改革教育的事是一场梦。
    得了陈玦的允许,刘逸又拿出一份奏本,“禀陛下,臣所说的改革教育法以及如何实施皆在这份奏本上,请陛下一阅。”
    听到这话,陈玦似乎来了一点兴趣,“去将奏本拿上来,朕瞧瞧。”
    闻言,陈玦身旁的刘忠赶忙小跑下去,双手从刘逸辰手中接过奏折。
    再恭谨地双手递给陈玦。
    陈玦接过奏折,右手打开。
    他迅速阅览了一遍奏折上的内容,面色越发的喜悦。
    底下那群臣子见着陛下的神色,分分侧目看向刘逸,一个个问好在脑中闪现。
    这人究竟写了什么样的改革,竟让陛下这般喜悦?
    看着陛下喜悦之前语法明显,几个年老的臣子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要来了。
    不过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
    待他看完奏折,陈玦笑了下,“刘卿此意正和朕意,你们也看看吧”
    他将奏本再次交到刘忠手上,“此事事关重大,诸卿阅后,觉得此法可行?”
    还不知道那份奏本上写的什么内容的众臣一脸疑惑。
    直到他们看到这份奏本内容后,脸色是又惊又疑,和当时王元亓苏行刘逸等人知道教育改革内容时,还有惊诧。
    甚至还觉得不可思议,心想怎么会有人提出这种想法?
    “陛下不可轻充!”
    这次率先站出来的人学聪明了,说的是“不可轻允”,而不是不能。
    陈玦挑挑眉,问他,“为何?修建学府,让陈国所以孩童读书识字明理不好吗?”
    “呃……”这话还真不好回答,虞书尚总不能说不好吧?
    要真这样回答了,陛下不把他当即拖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
    诚然,这个改革与陈国确实好,可是……这对他们世家有什么好处?
    可看着陛下对这份改革好像很有兴趣的样子,让他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虞书尚思量了该怎么开口让陛下打消这个念头,“请陛下三思,大量修建学府耗时耗人力耗钱财。
    如今又在修建皇陵,再加一个修建学府,百姓只会苦不堪言,届时恐会民反。”
    虞书尚说完,抬头小心翼翼看了陛下一眼。
    “激起民反?”陈玦起身绕过龙案,踱步到前面负手而立,敛眉思量,似乎在想虞书尚的话。
    刘逸看了下四周,又看了看陛下,能够同意改革教育的不多。
    就在昨天得知此事时,也是颇为惊骇,甚至觉得陛下在异想天开。
    但经过陛下所说,又觉得改革教育是一个好的改革。
    刘逸身为寒门,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懂寒门想要读书识字的艰难。
    不为自己,刘逸此刻只为天下所有出生寒门之子求一个未来。
    是以,见陛下没说话,刘逸再次站出来,他道:“禀陛下,虞尚书的说的也没错,但教育改革重在百姓,此事若是成功,我陈国孩童都能读书识字。”
    “黄口小儿!”虞书尚皱眉,怒骂刘逸,“你的想法很好,可也要想想如今的形式,皇陵尚在修建,现在又说要修建学府,如此劳民伤财,你这是想逼百姓造反?”
    虞书尚不说这个改革如何,只说这个改革会劳民伤财,会比百姓造反。
    前面已经有过一次民反了,想来这一次陛下应该会慎重考虑。
    虞书尚看向陛下,见陛下神色无常,倒是叫他看不出陛下的想法。
    一方面是刘逸说的教育改革利于百姓,以方便是虞书尚说的此改革劳民伤财,两者说的似乎都有道理。
    赞同刘逸的有之,赞同虞书尚的也有,朝堂上因为这,两方吵得不可开交。
    听着这些言语,负责记录陛下起居注的苏行余光朝站在上首的陈玦看去。
    心想陛下看到这么多朝臣的反对,他这个想要改革教育心也会退却下去吧!
    唉!现在这些都同他没关系,他不够是个起居郎罢了!
    苏行叹了叹气,一边想着陛下何时不再让他当个起居郎,一边下笔记录陛下的言行。
    另一边,看到在朝堂上两方争论不下的臣子,陈玦一点也没有意外。
    自古以来,改革都有争论,他也早就意料到了。
    是以,就算他们不同意,陈玦也不会改变想要改革教育的心。
    “行了,都别吵了,吵得朕头疼!”
    话音刚落,原本还在争论不休的众臣瞬间噤声,朝陈玦看去。
    陈玦揉着额头,目光扫过那一群臣子,最终落在崔仲离身上,“崔卿今日怎么不说话?”
    “你来说说你的看法。”他道。
    “禀陛下,臣认为刘侍郎提的改革教育可行。”
    这话一出,当即将那些反对的人炸的频频朝崔仲离看去,眼中惊讶,“崔尚书!”
    崔仲离没离他们,继续道:“然诸位同僚说的亦没错,如果让百姓以工代税呢?臣认为可用以工代税解决这个问题。”
    “一户百姓家出一劳庄壮力,免其一人半年税收,然后发放粮食和工钱。”
    “以工代税?”
    陈玦细想了下崔仲离提出来的这个方案,觉得倒是可行。
    陈国百姓税制是按照人头来收的,到了秋收,每一户百姓都要按照自家人头拿着粮食银钱去交税。
    也就是一户生的孩子多,交的税也就多,这样导致会有很多百姓交不起这个税。
    陈玦能够知道这个,还是王老太傅告诉他的。
    如果使用崔仲离说的“以工代税”,也是个好办法。
    只是这样一来,朝廷无疑是需要大笔的银子作为后盾的。
    不管是发放的粮食还是工钱,都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这边户部又不同意了。
    “陛下,不是臣要反驳崔尚书,而是要按崔尚书所言来做,就需要大笔的银子和粮食,户部哪里拿得出来?”
    而且修建学府还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万一中途发生了什么,耽搁了呢?
    自从周裴上任为户部尚书后,那是将钱看得紧紧的,想要从他手上拿出一点钱来,简直是要了他的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